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49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详细版一、局部麻醉的分类1.表麻:在手术部位的表面涂抹麻醉药物,使其通过血管吸收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浅、较小的情况。
2.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皮肤和软组织中,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深、较大的情况。
3.神经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局部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广泛、较深的情况。
二、局部麻醉药物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传递神经的麻醉位点,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三、局部麻醉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麻醉师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患者适合局部麻醉。
在麻醉前,应仔细清洁手术部位,并使用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2.麻醉药物注射: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部位,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
在进行浸润麻醉时,注射麻醉药物时应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注射速度缓慢稳定,避免疼痛或过度麻醉。
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应准确定位神经,并按照麻醉点进行准确注射。
3.观察麻醉效果:在注射麻醉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手术部位出现麻木或触觉丧失的感觉,则说明麻醉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在接下来的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应定期检查麻醉效果,必要时增加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
4.操作完成后的处理: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应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四、局部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1.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对麻醉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在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对麻醉药物过敏。
2.感染:在进行麻醉前应充分消毒手术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神经损伤: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如注射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异常。
4.麻醉药物过度使用:如果注射的麻醉药物过多,可能会导致全身麻醉,出现意识丧失、循环抑制等严重后果。
总之,口腔局部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麻醉基本释义:麻醉一词,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
简言之,麻醉便是用药物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学的进展,麻醉已远非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
麻醉方法麻醉类型可大致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类。
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着状态”,病人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也不会体验到疼痛。
局部麻醉,顾名思义,只是身体某些部位的麻醉。
最常见的局部麻醉比如拔牙时,医生会先在你牙根附近注射一些局部麻醉药物,以免你感到疼痛。
一般,局部麻醉还包括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俗称“腰麻”),也就是大家所熟称的“半身麻醉”。
麻醉医生会在你后背中间进行一番操作,然后你便感觉到下半身被麻倒:你虽知道手术刀在切割,但不会感受到疼痛。
现今,全身麻醉的比例日渐提高,在大型医院能占到60%以上。
全身麻醉其过程可分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
打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将整个过程视为一架客机的飞行。
飞机飞行最危险的阶段是起飞和降落,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同样如此。
所谓麻醉诱导,便是让人由清醒转为睡着状态,这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好几种药物的综合作用,像“组合拳”一般,把你“打入”麻醉状态;其中包括镇静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
由于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你已丧失呼吸的力量,麻醉医生还要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此后,一台麻醉机将持续以机械力量,为你提供氧气及麻醉气体,保证你不会缺氧,又能保证你处于麻醉状态。
麻醉苏醒,便是“由梦转醒”的过程。
恰如人睡足了就会醒来,麻醉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殆尽时,麻醉状态便不能继续保持,人便进入麻醉苏醒阶段。
当你睁开双眼,听到医生呼唤,全身肌肉力量恢复时,气管导管会被拔除,进入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care unit,PACU)观察至少半小时后,确认清醒后便能安返病房啦。
麻醉常识——椎管内麻醉1、何谓半身麻醉?脊髓神经因分布的位置不同而管理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从背后打入麻醉药来暂时阻断某些脊髓神经的作用,以达到可对该脊髓神经所管理的区域手术而病人不会感到疼痛的目的。
麻醉学知识点麻醉药物的分类与应用麻醉学知识点:麻醉药物的分类与应用一、引言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等领域。
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被称为麻醉药物,其分类及应用对于麻醉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醉药物的分类与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麻醉学知识。
二、麻醉药物的分类麻醉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麻醉,作用于局部组织和神经末梢,阻断疼痛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些药物常用于手术、产科等领域,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感。
2. 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用于实现全身麻醉状态,常用于大手术和复杂手术等情况下。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 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烷等,通过吸入进入人体,产生麻醉效果。
b. 静脉麻醉药物:如芬太尼、丙泊酚等,直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产生麻醉效果。
c. 肌肉麻醉药物:如地西泮、罗库溴铵等,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人体,产生麻醉效果。
3. 辅助用药物辅助用药物是指在麻醉过程中,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或者减少不良反应而使用的药物。
常见的辅助用药物包括镇痛药、抗恶心药等。
这些药物在麻醉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忍受手术过程。
三、麻醉药物的应用麻醉药物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可以用于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感;全身麻醉药物则可以用于实现全身麻醉状态,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镇痛管理除了手术麻醉外,麻醉药物还广泛用于疼痛管理领域。
例如,在术后疼痛管理中,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3. 麻醉监测麻醉药物的应用也与麻醉监测密切相关。
麻醉师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等,来评估麻醉深度和患者的生理状况。
麻醉药及麻醉方法麻醉是在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医疗过程中无痛或减轻疼痛。
麻醉药物的使用和麻醉方法的选择对手术结果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麻醉药及麻醉方法,以帮助读者对麻醉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用于引起麻醉效果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麻醉药物:1. 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表面手术或局部麻醉,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
这些药物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
常用的酯类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而最常用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是利多卡因。
2. 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可以分为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包括巴比妥类药物(如硫喷妥钠)、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咪达唑仑)以及苯咪喹啉类药物(如异丙酚)。
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快速、效果可控,并且适用于较短时间的手术。
吸入麻醉药主要是指气体形式的麻醉药物,如氧气、一氧化氮和氯仿。
吸入麻醉药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达到麻醉效果,并且适用于长时间手术。
二、麻醉方法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麻醉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手术的性质、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麻醉方法:1.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直接应用局部麻醉药物在手术区域产生麻木,从而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局部麻醉方法适用于小型手术,如皮肤修复、探查等。
2.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或硬膜外腔,以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法常用于剖腹产、盆腔手术等。
3. 静脉麻醉: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
这种麻醉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手术。
4.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将患者气管插管后,通过给予吸入麻醉药物维持麻醉的效果。
这种麻醉方法适用于复杂手术和长时间手术。
总结麻醉药及麻醉方法是现代医学手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麻醉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各种麻醉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案。
基础麻醉的概念
基础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实现的无痛苦的过程,可以用来缓解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操作的痛苦。
基础麻醉通常由一个麻醉师或其他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并要求患者在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之前进行详细评估和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
基础麻醉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涉及使用药物来麻痹患者的整个身体,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
局部麻醉则仅涉及局部麻醉剂的使用,仅麻痹手术部位。
基础麻醉具有许多优点,包括使手术更容易进行、减少疼痛和不适,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但是,在进行基础麻醉时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包括恶心和呕吐、头痛和喉咙痛等。
在决定进行基础麻醉之前,医务人员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彻底的评估和评估,以确保基础麻醉是安全和有效的。
如果您正在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并考虑使用基础麻醉,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以便全面了解该流程。
基础麻醉可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仍需谨慎评估和评估。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规范基础麻醉麻醉前是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有麻醉科医师实施,并进行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或手术室内进行。
3、主要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
用于儿童。
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 mg/kg,静脉注射。
局部麻醉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应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避免刺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一)表面麻醉局麻药直接粘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眼、耳鼻喉、气道等部位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需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间隔5分钟。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1、麻醉的分类:①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丛阻滞麻醉(颈丛阻滞、臂丛阻滞)、椎管内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②全身麻醉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
2、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使病人全身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
*目的:是尽快缩短诱导期,使病人平稳进入麻醉状态。
*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①意识和肌力恢复,病人可根据指令作睁眼、张口、伸舌、握手等动作,上肢抬高时间达到10秒以上;②自主呼吸良好,无呼吸困难,潮气量>5ml/kg,肺活量>15ml/kg,呼吸频率维持在15次/分钟左右;PaCO2<6kPa (45mmHg);吸空气状态下PaO2>8kPa(60mmHg);吸纯氧状态下PaO2>40kPa(300mmHg);③咽喉反射恢复;④鼻腔、口腔、气管内无分泌物。
*(必考)常见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头低脚高,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择期手术前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2)呼吸道梗阻:①上呼吸道梗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为不完全梗阻时呼吸困难并有鼾声;完全梗阻时有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下呼吸道梗阻:轻度无明显症状,仅在肺部听到啰音。
(3)低氧血症:当病人吸入空气时,其SpO2<90%、PaO2<8kPa (60mmHg)或吸入纯氧时,PaO2<12kPa(90mmHg)即为低氧血症。
监测血气分析:SpO2和PaO2;(4)低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80mmHg时,即为低血压。
(5)高血压:最常见,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6)心跳骤停:最严重。
3、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麻醉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的病人。
【基本操作原则】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来实施,并有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室内进行。
3、注药后就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1、硫喷妥钠 2%~2.5%溶液,10~20mg/kg,深部肌内注射。
严禁在皮下、动脉内及神经部位注药。
2、氯胺酮 3~5mg/kg,肌内注射。
以上药物多用于儿童3、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mg/kg,静脉注射。
第二节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其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适应证】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证】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并身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颈浅丛阻滞。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
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平面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针达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1、颈交感神经阻滞导致霍纳氏综合征。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物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一)肌间沟阻滞法【适应证】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麻醉领域中,基础麻醉和局部麻醉是两种常见的麻醉方式。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两种麻醉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一、基础麻醉基础麻醉,也被称为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注射药物来使其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的一种麻醉方式。
基础麻醉常用的药物包括麻醉药和肌松药。
麻醉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来产生麻醉效果,而肌松药则能够使患者的肌肉完全松弛。
基础麻醉的优点在于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任何疼痛,并对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
基础麻醉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诱导、维持和恢复。
在诱导阶段,麻醉师会逐渐给予药物,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
维持阶段是指手术过程中持续给予药物,以保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疼痛控制。
而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师会逐渐停止给药,使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
基础麻醉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手术,尤其是复杂、时间较长的手术。
但基础麻醉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等。
因此,在麻醉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安全。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应用于局部区域,使该区域的神经传导功能暂时中断,从而达到麻醉效果的一种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局麻药。
局麻药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导来阻断传入脑部的疼痛信息,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只感到局部区域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
局部麻醉通常分为表面麻醉和深层麻醉两种形式。
表面麻醉适用于手术区域表面的麻醉,如皮肤切割、缝合等。
而深层麻醉则适用于深层组织的麻醉,如关节置换手术等。
局部麻醉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小的麻醉深度,患者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
然而,局部麻醉并不适用于所有手术,如开放胸腔手术等不适合局部麻醉的手术需要选择其他麻醉方式。
此外,局部麻醉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选择局部麻醉时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那么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呢?对于麻醉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吧!一、麻醉范围有哪些呢?1、临床麻醉临床麻醉是麻醉医生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种类等综合评估后所实行的各种方式的麻醉方法,使病人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可以是局部麻醉,使病人身体的某一部位失去知觉,没有疼痛。
也可以是全麻,使中枢神经抑制,达到镇痛,肌松镇静催眠的状态下,完成全身各类手术,同时还要进行寿命指标的监测,保证围术期的安全。
2、重症监护重症监护常用的麻醉一般是镇静和镇痛。
重症监护室一般的病情都较严重不仅要使病人昏迷,而且做完手术之后还要进行镇痛,不至于病人被疼痛困扰身体乱动时造成伤口不容易恢复所以也需要阵痛,一般使用阿片类的镇痛药在配合解热类的药物一起使用。
重症监护室的麻醉一般是联合用药较多比如镇痛的加镇定的药物。
镇定的药物有右美托咪定用药之后病人会处在静止或睡眠状态是可以唤醒这样就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镇痛的有非甾体类都是为了让病人的伤口不至于疼痛身体不至于乱动对病情恢复有利。
3、急救复苏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术后疼痛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严重的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严重的还会延迟患者脏器功能的恢复,造成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缓慢、肌肉痉挛、心肺功能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通过麻醉技术和镇痛药物对术后镇痛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微创手术、早期营养与活动、使用生长激素等综合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二、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哪些?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什么是局部麻醉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局部麻醉方式,那么什么是局部麻醉呢?接下来,就为你详细介绍。
1、什么是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即为部位麻醉,指的是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状态下,在患者的身体局部应用局麻药,暂时阻断机体某部分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而运动神经传导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被阻滞状态。
这里的阻滞属于完全可逆的,不会损害机体组织。
手术治疗过程中,若必须麻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选择局部麻醉,这一麻醉方式具有并发症少、安全、简单易行、患者清醒等优点,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2、局部麻醉有什么特征?局部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在一些方面极具独特优越性。
其一,局部麻醉不会影响到患者神志,所以在应用麻醉药之后,患者依旧处于神志清醒状态。
其二,运用局部麻醉,可在术后起到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其三,局部麻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而且相对安全,不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并能阻断一些不良的神经反应。
通过应用局部麻醉,可帮助患者减轻因手术创伤引发的应急反应,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不过在临床上,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者保持互为补充关系,两种麻醉方式并非完全隔离关系,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个性化的制定麻醉方案。
比如针对神志不清、神经病或者小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适合单独选用局部麻醉,需要辅助应用全麻或者是基础麻醉,同时即便手术过程中选择全身麻醉方式,也可将局部麻醉视作重要的辅助手段,用以提升麻醉效果,并尽量缩减全麻药的用量。
3、什么是局部麻醉药?所谓局部麻醉药,主要指的是在人体限定范围之内,能够可逆的、完全的、暂时的阻断神经传导,就是让患者在意识不消失情况下,失去某一部分的人体感觉,从而方便进行外科手术的一些药物。
局麻药和全麻药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局麻药在和人体神经膜当中相关钠离子通道部分特定部位相互结合之后,会因为钠离子通道减少,造成神经膜电位发生改变,并由此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从而获得麻醉效果。
麻醉科普之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是一种在医疗检查或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旨在使患者进入无痛或降低疼痛感知的状态。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了解这些麻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醉情况。
1. 局部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一种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特定部位失去感觉的麻醉方法。
它通过在局部麻醉区域应用药物来抑制神经传导,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使病人在手术或操作期间能够无痛或减轻疼痛感。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和抑制或阻断神经传导来实现。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区域阻滞麻醉,后者又可分为神经阻滞麻醉及椎管内麻醉。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涂抹于皮肤表面,通常用于小手术或注射前的局部麻醉。
浸润麻醉则是将麻醉药物注入靠近病灶的组织中,使局部区域麻醉,主要用于局部切除或缝合等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至神经或神经丛附近,阻断神经传导,使整个神经支配区域无感觉,通常用于四肢手术或身体局部区域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多应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等手术麻醉,如下肢手术、痔切除术、剖腹产手术等。
局部麻醉方法安全有效,减少了全身麻醉带来的某些风险。
然而,局部麻醉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
在使用局部麻醉时,医生需要对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技术进行准确掌握,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手术或操作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 全身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完全无意识、无痛觉和运动能力降低的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来达到麻醉效果。
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包括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使其迅速进入大脑,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而吸入麻醉则是通过患者吸入麻醉药物,通过肺部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大脑产生麻醉效果。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动物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一、常用的麻醉药(一)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此药毒性小,见效快,常用于局部浸润麻醉,用时配成0.5%~1%;利多卡因,此药见效快,组织穿透性好,常用1%~2%溶液作为大动物神经干阻滞麻醉,也可用0.25%~0.5%溶液作局部浸润麻醉。
(二)常用全身麻醉剂:1.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在继续给药过程中,要时常检查角膜反射和观察瞳孔大小(如发现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万一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待恢复自动呼吸后再进行操作。
2.苯巴比妥钠此药作用持久,应用方便,在普通麻醉用量情况下对于动物呼吸、血压和其它功能无多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