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 格式:docx
  • 大小:107.0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

一千八百年前,也就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孙权和刘

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大破曹操率领的百万水陆大军,从此奠

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运用火攻、以弱

胜强的战争之一,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

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历史简介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军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

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

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政治上: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

杀了多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昌,此时他只有

军士两万多人。在军师诸葛亮的建议下,他决定与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向孙权指出,曹

操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疲惫不堪;荆州的降兵最多不过七八万人,而且心存恐惧,斗志低落。这样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并不可惧,只要动用精兵五万,就足以打败它。周瑜深入全面的分析,使孙权更加坚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于是便拨精兵3万,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军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操。

●战役概述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

再限于黄河流域。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

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

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

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

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

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

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

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作战地图

●双方主要人物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

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

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精于

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也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孙权(182-252)东吴太祖大皇帝,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

任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

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刘备(公元161-223年)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

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末三国时东吴名将,

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南

犯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然而,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

36岁

赤壁之战前后过程分析

孔明舌战群儒,孔明设计说服周瑜合力攻打曹操,定下火攻,蒋干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

蔡瑁张允,之后是孔明草船借箭,蔡中蔡和诈降,周瑜与黄盖合演苦肉计,阚泽献诈将书,蒋干遇到庞统,引荐给曹操,庞统献连环计,孔明借东风,孙权周瑜火烧赤壁。

1.蒋干盗信,曹操错杀二将

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有些三国历史研究学者是怀疑的。但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曹操没有

错杀蔡瑁、张允二将,他会不会就能赢得战争呢?士兵的训练向来就不是件容易事,尤其

是这种水性的训练,比如游泳或平稳地站在船上战斗战斗更是相当困难,没有个半年几年

是根本练不成的。至少在曹操开始打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训练成的。所以就算他们没死而

继续带队,士兵也照样会因为不习水性而失败。

2.草船借箭

这个事件的真实性我们不做讨论。事实上无论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周瑜的目的(寻

求借口),还是战争中武器使用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借箭都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3.黄盖诈降

我们知道周瑜对此采用的计谋就是火攻,这点是不用怀疑的。而黄盖诈降正是为执行火攻

创造条件,利用燃着的船只接近曹军的船。很显然要接近敌军的船又不引起敌军怀疑,就

必须想办法,黄盖的“投降”就是办法。就算不是黄盖“投降”,也定会有别人采用类似

的方法。

4.苦肉计

到底有没有“周瑜打黄盖”这个事情,现在同样有人提出过疑问。这个事件其实就是让曹

操相信“黄盖和周瑜已经决裂”,这样他才会接受后面黄盖的投降。事实估计曹操并不是

很了解黄盖,这样黄盖写了这封信他还是会相信的。这个事件要说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

是不发生这个事件,“黄盖投降”这个事件就是不可能的了。

5.庞统献连环计

小说是说庞统向曹操献的连环计,也有人认为是曹操自己连上的。但我认为,就算没有庞

统的献计,曹操又没想到这个;这样东吴他们对付的就是一群摇摇晃晃、晕头转向的士兵

岂不是更容易,也许不用火攻就能对付得了了。如果想稳住士兵,在很短的时间内除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