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病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近年来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的,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均为十分常见的胃病,而对于胃病患者实施一项有效治疗较为重要。
因此本次对胃病辨治的几点体会进行相关阐述。
反流性胃炎反流性胃炎患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以酸水、呕吐苦水、胃脘灼痛作为主要表现,而研究显示,该疾病病因主要为人体中气亏虚,应治以健中和胃、补元气等方式,常见药物中具有:山药、黄芪、党参、葛根、砂仁、小茴香、柴胡、黄连、苦参,方中的山药、黄芪、党参具有补元气功效,而砂仁具有行气止痛功效,小茴香具有散寒止痛功效,苦参、柴胡具有疏肝利胆功效,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化瘀、益气温胃功效。
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为人体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难愈等特点,而对于该疾病常实施胃脘痛辩证施治,常常无法取得满意效果。
通过对病例总结,提出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论治,该病病因主要是由郁变瘀、由瘀变腐,在治疗方面应实施去腐生新、扶正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主要药物有:党参、黄芪、甘草、薏苡仁、黄连、丹参、桃仁,方中的薏苡仁、党参、黄芪以及甘草具有扶正健脾功效,而黄连则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丹参、桃仁具有祛瘀生新功效。
全方具有去腐生新、扶正补脾功效,诸药合用,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早期康复。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人体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或者胃部的慢性溃疡,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导致溃疡形成因素具有多种,而酸性胃液对人体黏膜消化作用是导致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若人体酸性胃液接触人体任何部位,易导致溃疡发生,而大多数溃疡一般发生在胃部或者十二指肠,从而称作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
消化性溃疡也是十分常见的胃病,主要根据人体发生部位不同,主要分为复合性溃疡、十二指肠部溃疡、胃溃疡等,十二指球部溃疡和胃溃疡在辩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人体胃溃疡一般实证热证较多,而十二指球部溃疡则以虚证寒证较多,胃溃疡患者常见表现是口干、便秘、泛酸以及胃脘痛等,常见的治疗药方主要包括:益气活血方汤剂,药方组成为:炒白芍、川桂枝、生蒲黄、制乳香、五灵脂、铁树叶、灸黄芪、灸甘草;十二指球部溃疡以泛吐酸水、胃脘隐痛作为主要表现,且脉沉细、舌质淡,应治以温中、健胃、益气活血等方式,一般使用大建中汤进行加减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当归、党参、白芍、乌贼、苦参、威灵仙,方中的白芍、当归、党参具有益气活血等功效,而威灵仙、苦参具有温中、健胃功效,若患者伴有疼痛情况、应加用肉桂,其具有散寒止痛等功效。
中医胃病实施方案及流程
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对于胃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中医胃病的实施方案及流程。
首先,中医治疗胃病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两个方面。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而调理养生则是在治疗的同时,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治疗胃病的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辨证、施治、调理、巩固。
首先是辨证,中医治疗胃病首先要明确病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等,然后根据辨证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施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等。
然后是调理,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
最后是巩固,中医治疗胃病不仅仅是治疗病症,更重要的是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总之,中医治疗胃病的实施方案及流程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既包括了辨证施治这一核心内容,也包括了调理养生这一重要环节。
只有在严格按照这一流程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摆脱胃病的困扰,恢复健康。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治疗胃病的实施方案及流程,选择合适的医生进行治疗,共同抵抗胃病,迎接健康的未来。
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关于《中药治胃病配方大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学是一种较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据中医学,能够医治身体存有着多种多样问题,使病人修复到身心健康情况中。
在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便是中药材了。
针对胃病病人来讲,也是能够根据中药材开展医治的,不一样种类的胃病,需要挑选挑选不一样的中药方剂。
下边,就为大伙儿介绍一下几类能够治疗胃病的中药方剂!一、舒胃散治漫性萎缩性胃炎生黄芪90克,莪术50克,潞党参、山药、蒲公英花、枸杞各90克,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各60克,炮中药穿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克,甘草30克。
使用方法:共碾特细末,每服4克,每天3次,餐前30分钟服食。
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60克,生白芍90克;偏阳虚则加高良姜、炒白术白术茯苓各60克,荜茇30克。
作用:养血消瘀,健脾养胃制肝,温脾化湿。
主冶:漫性萎缩性胃炎及溃疡病。
按:中医大师朱良春觉得,漫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夹淤、肾阴虚木横、阳虚夹湿型比较普遍,服药上按型各自论治,都有偏重于。
就其病理学来讲则一,故凡病理切片报导,见有肠化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均需加刺猬皮、炮中药穿山甲,以化结,信息肉,化淤阻。
二、升胃丸治胃下垂黄芩100克,山参30克,炒枳壳60克,鸡内金40克,升麻60克,防风20克,生甘草18克。
共研粉末,纯蜂蜜为丸,梧桐子大,每一次每一次服9克,曰服2次,温水吞服。
作用:养血清胃热,举升心阳。
适用胃下垂属中气下陷引发者。
症见脘腹胀满,隐痛,体倦困乏。
饮食搭配枯燥,或排便坠痛,削瘦等,舌淡苔白,脉细乏力。
三、黄芩清胃热枣治胃下垂蜜炙黄芪60克,茯苓10克,乌枣1000克,动物油、白砂糖、米酒适当。
制作方法:将乌枣、黄芩、茯苓放进大面盆中,加白砂糖3匙,猪板油1匙米酒2匙,翻拌。
面盆不盖上,灶火蒸3钟头,玄火。
之后,每日可在电饭煲上蒸―次直到食完才行。
使用方法:每天中饭和晚饭后,食乌枣5枚,喝芪大枣汁液半匙。
中医治胃病的偏方1、绿豆大蒜汤治胃痛取绿豆50克,大蒜5瓣,白糖或冰糖适量。
绿豆、大蒜去皮,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烂,再放入白糖。
早晚各服一次,儿童减半。
以饭前或空腹服用为佳,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为一疗程。
2、指颤按摩治疗胃痛预感胃痛即将发作时,可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手指稍微弯曲并使指尖布于同一平面,轻贴于腹部,上下颤动,如鸟啄之势,颤动频率以每秒3至4次为宜,用力应均匀柔和。
可以从上腹部开始,由剑突下缓缓下行,至脐部,来回往复移动,左右手可轮换交替进行。
如此颤动10余分钟短者仅几分钟,便可听到肠鸣音,即腹内矢气下行并排出,表明已达到治疗效果。
指颤按摩可改善交感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血液与淋巴的循环,疏通气血郁滞,促进胃肠蠕动,故对消除胃脘疼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治疗胃痛的中医验方基本方:海蛸、生蒲黄布包、五灵脂、玄胡、川楝、莪术、枳实各10克,蒲公英、白芷、白及、鸡内金、生牡蛎各15克。
急性疼痛伴胃胀、烧灼不适加广香、黄连各6克;阴虚口干加百合、麦冬各10克;胃痛伴便血白及加至30克;舌苔厚腻湿浊重加薏苡仁15克,砂仁6克;胃胀打嗝不适加香附、川牛膝、厚朴各10克。
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病因引发。
病位主要在胃,胃气失和、气机不利、胃失濡养、不通则痛是其主要病机。
方中玄胡、川楝金铃子散活血行气止痛;生蒲黄、五灵脂失笑散祛瘀止痛;莪术、枳实破气消积;蒲公英、白芷清热燥湿和胃;鸡内金消食化积;海蛸、生牡蛎、煅瓦楞制酸止痛;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厚朴行气燥湿;香附理气止痛。
1、牛奶味甘、性平,归肺、胃经。
作用: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
宜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近代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习惯性便秘。
腹泻、脾虚证、湿证者忌食。
2、粥类粥类容易消化,尤其八宝粥,里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热量更高更丰富,对胃有好处。
而新鲜的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能有效地保护胃。
确定适合养胃的早餐食物,原则有三:易消化,防刺激,多营养。
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会得胃病,所以大家应该注意胃炎、胃胀气、胃溃疡。
胃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那么,得了胃病怎么办?根治一切胃病的14个特效秘方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
总有效率达98%以上,无任何毒副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已治好无数病例,实乃天下奇珍之方!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浸泡半小时或生用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
(糯米多少不限)。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
一天一剂,早晚煎服。
普通患者3剂即可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中草药治胃病配方大全1、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用下方:组成A: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桔梗10克荜澄茄10克佛手片10克甘草6克组成B: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草果8克草蔻8克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2、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用下方:组成: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丹参10克3、吃饭发噎,足抽筋,用下方:组成:苏梗10克槟榔10克木香6克厚朴15克甘草3克佛手15克木瓜15克苡仁20克4、患胆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等病,用下方:组成:黄芩20克郁金15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木香6克茵陈20克山楂15克赤芍15克陈皮10克甘草6克生大黄6克5、食少发吐,软弱无力,周身不适,心跳时快时慢,用下方:组成:羌活15克生地20克秦艽20克防风15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黄芩15克苍术15克白术20克6、长期吃不下食物,热重,用下方:组成:茯苓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陈皮6克连翘15克7、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组成A:苡仁30克大枣50克桔梗30克甘草16克组成B:京夏10克黄连6克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10克黄芩10克甘草14克8、头眩晕,脘痛,无食欲,口淡无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组成:枳壳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木通10克黄连3克大黄6克黄芩10克芒硝9克连翘10克藿香9克净菊花10克太子参10克柏子仁9克甘草3克9、冷气痛,用下方:组成:白附子10克干姜10克泡参10克肉桂10克丁香5克甘草3克野吴萸根25克花椒根25克香通根25克茴香根25克台乌根25克山当归25克青木香25克(藿香正气散四时宜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药治胃病的好处
导语: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被胃病所困扰着,胃病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胃病的饮食调理很重要,平时一定按时饮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被胃病所困扰着,胃病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胃病的饮食调理很重要,平时一定按时饮食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药物的治疗也是比较重要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西药治病快从而忽略了中药,其实中药也是可以治疗胃病的,下面一起了解下中药治胃病的好处。
中医治疗是治疗胃病的首选,没有西药对胃黏膜的刺激,没有药物依赖性,从五脏六腑同步调理,效果好,没有副作用,达到治愈的目的,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中药治胃病到底有哪些优势?著名消化科专家冯五金指出,纯中药制剂在治疗胃病时至少存在4大好处:
1、中医认为胃脾各为表里,互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中药制剂不仅对脾胃有综合治疗补益作用,而且能调和肝胃,因果皆治;
2、中药治疗胃病,具有治疗与调理双层作用。
独到组方能够直击病灶,驱除病气。
中药天然成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胃病反复发作根源,因而复发率低,疗效持久。
3、中药取之于天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较大毒副作用,服用安全;
4、中药不致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人体也不会对中药产生依耐性;
中医治疗疾病是讲究辨症施治的,病人或家属最好是到医院去,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草药疗法、食疗等。
以下是详细叙述各种方法的内容。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口服药物和中药外用药物两种。
中药口服药物一般使用中药粉末、中药颗粒、中草药浸膏等形式。
常用的中药有胃络疏肝片、香薷片、苏叶胃痛片等,这些中药具有舒肝理气、和胃利湿、疏风止痛等功效。
中药外用药物主要是使用中药贴敷于患处,如使用小柴胡贴、薄荷膏等,这些贴敷具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疗法。
对于胃病的治疗,针灸可通过调整胃的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起到治疗胃病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手法有温针、毛刺、取穴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对胃病的疗效有一定的帮助。
中草药疗法:中草药疗法是中医治疗胃病的传统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草药有陈皮、山楂、薄荷等,这些中草药具有理气降逆、健胃消食、调中和胃的作用。
中草药可以通过煎煮、浸泡或研磨等方式制成药物,一般是口服或外用。
食疗:食疗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对于胃病的治疗,中医认为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油腻食物等。
常用的食疗方法有燕麦粥、山药粥、薏米粥等,这些食物具有益气健脾、调和胃肠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提倡在饮食中注意养生,如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避免过食等。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只有结合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和调整心态,才能更好地治疗胃病。
中医保健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导言:中医保健久负盛名,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保护和调理肠胃方面也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保健中使用的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
一、养胃汤养胃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调理肠胃的方剂。
它由黄连、山药、茯苓等多种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胃的作用。
这种中药方剂能够缓解胃痛、恶心、胃胀等不适症状,提升消化系统的功能。
临床实践证明,养胃汤在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二、枸橼代茶枸橼代茶是一种温和的中药调理肠胃的方法。
它以枸橼皮为主要成分,配合其他草药如茴香、陈皮等。
这种中药能够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和排出,改善肠胃不适。
此外,枸橼代茶还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对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疲劳的人群也有辅助作用。
三、祛湿茶祛湿茶是中医保健中用于调理肠胃的中药之一。
由荷叶、苦参、白术等天然植物制成的祛湿茶,可以有效排除体内湿气。
湿气在肠胃中滋生容易导致腹胀、泄泻等不适症状,通过饮用祛湿茶,可以改善湿气积聚的情况,增强肠胃的正常功能。
四、化痰丸化痰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它由瓜蒌实、莱菔子等多种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化痰、调理肠胃的功效。
该中药方剂适用于湿热困脾型的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五、薏苡仁粥薏苡仁粥是一道常见的中医调理肠胃的食品。
薏苡仁是一种具有健脾利湿、消肿利尿的药物。
将薏苡仁煮熟后磨成粉,加入水中煮粥。
食用薏苡仁粥可以改善湿气积聚、腹胀、腹泻等症状,对于慢性腹泻、湿气重的人群特别适用。
结语:中医保健中药调理肠胃的良方众多,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为重要。
在饮食习惯上,应保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同时,避免寒冷、辛辣、油腻等食物,有助于维持肠胃健康。
最后,有肠胃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咨询中医师,以便进行个体化的中药调理方案。
中医调理胃病调理脾胃改善胃痛中医调理胃病调理脾胃改善胃痛胃病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常见疾病之一,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经典,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对于调理胃病,改善胃痛有着特殊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胃病的方法,并探讨如何调理脾胃以改善胃痛。
一、胃病的中医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合理饮食对于调理胃病至关重要。
首先,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对胃的刺激。
其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粥、煮熟的蔬菜和瘦肉,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此外,注意饭前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细菌感染。
2. 草药调理中医认为,胃病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所以通过草药调理可以改善胃痛。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连、陈皮、山楂等,这些草药具有健脾胃、消食化湿、和胃止痛的作用。
但使用草药治疗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宜自行服用。
3. 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调理脾胃,改善胃痛有独立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痛。
一般建议在专业针灸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二、改善胃痛的脾胃调理方法1. 合理安排饮食中医将脾胃视为“后天之本”,脾胃弱者易导致胃痛。
因此,合理安排饮食是改善胃痛的重要一环。
建议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并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强脾胃功能。
此外,要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同时规律进食,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2. 调整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与脾胃的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胃痛的发生。
因此,调整生活习惯对于改善胃痛至关重要。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杜绝熬夜现象。
此外,要避免长时间的坐卧不动,适当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3. 药膳调理中医药膳在调理脾胃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健脾胃、消食行气的食材,如山药、白扁豆、茯苓等,煮熟或制成汤品食用。
中医辨证治疗胃病科普知识胃病,是许多疾病的总称,它们的症状都很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式都不同。
胃病大多是慢性病,比起西医,中医在治疗胃病上更有优势。
在中医的认知中,治病并不是仅针对治疗炎症,而是要找出病根并拔除,胃病的种类有很多,这就需要中医在治疗中体现辩证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经典的“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的症状,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药方来治疗。
“中焦如恒,非平不安”,体现的就是脾胃对人体功能和身体安康的重要性。
一、胃病的种类在《中藏经》卷上,胃病的描写是“实则中胀便难,肢节疼痛,不下食,呕吐不已。
虚则肠鸣胀满,引水滑泄。
寒则腹中痛,不能食冷物。
热则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卧,语狂目乱,便硬者是也。
病甚则腹胁胀满,吐逆不入食,当心痛,上下不通,恶闻食臭,嫌人语,振寒喜伸欠。
胃中热则唇黑,热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癫狂不定,汗出额上,鼽衄不止。
虚极则四肢肿满,胸中短气,谷不化,中消也。
胃中风,则溏泄不已。
胃不足,则多饥不消食。
”现代医学中,胃病有很多临床表现,其中比较常见的要数急性或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结石、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扩张等。
他们的症状都是腹部或胃部疼痛不适,胀气反酸和恶心呕吐等。
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排便异常,如黑便和血便。
二、胃病的成因有哪些对于胃病的成因,中医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1.外邪不通则痛,是中医一个比较出名的理论。
中医认为,外感寒热或湿阴,就会在胃上显现出来,气的运动阻止滞,导致胃痛。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人吃了很多生冷的食物后,很多人就会胃痛,这就是风寒侵体导致的。
2.饮食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但是并不是这样的。
不干净的食物会刺激胃,导致胃痛。
除了不干净的饮食,饮食无度、过饥过饱,长期过度饮酒饮浓茶,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等都会伤害脾胃,使脾胃正常的功能失常,引起积食,长久以往就会导致胃病。
3.情绪在中医眼中,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一旦忧思过度,身体也会产生病痛,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精神因素与胃病关系的病例。
中医治疗胃病,这些中药要知道
胃病主要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当引起的,胃病是肠胃方面的问题,代指很多胃肠疾病,像轻微的胃病都可以用中药调理的。
中医治疗胃病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副作用小,还可以用作药膳。
1.元胡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药中的止痛良药,对胃脘作痛及经行腹痛尤为效捷,配伍应用效果更佳。
2.砂仁
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3.藿香
藿香具有顺气,和中,辟秽,祛湿的功效。
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4.山楂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用于胃病消化功能减退引起的饮食积滞都可以使用。
5.鸡内金
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且能够健运脾胃,广泛用于治疗米面薯芋肉食积滞的各种消化不良。
6.姜连汤
处方:干姜、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泻热消痞。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肠炎属于中焦,寒热互结者。
症见心下痞满,泛酸或嘈杂,或肠鸣腹泻。
方解: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干姜温脾阳,除里寒。
二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共奏平调寒热、泻热消痞、健胃厚肠之功。
此对药是辛开苦降、清热消痞、调整胃肠功能、消炎解痉制酸止痛的较好对药。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中药治疗:中医药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半夏、陈皮等,可通过煎煮、泡服等方式服用,有助于舒缓症状、调节胃肠功能。
2. 针灸治疗:中医常用针灸疗法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胃肠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枢等。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患者的胃部,刺激腹部的经络,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胃肠功能。
4.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胃病。
比如,推荐食用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个体症状调理饮食。
5. 中医草药熏蒸疗法:利用中草药的挥发性成分,通过熏蒸的方式让病人吸入,以达到清理胃肠、舒缓炎症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胃病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和调整,并且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理和坚持,不能仅依赖于短期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胃病,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胃病又称胃脘痛,患病位置位于人体的胃部。
其中胃病可以分为慢性胃病以及急性胃病,胃痛是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在西医的浅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中较为常见。
中医学对于胃痛的认知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
”唐王焘的《外台秘要·心痛方》记载“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而心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
谓之胃心痛也。
”,则为胃痛而言。
其中胃病的患病原因是由于患者气血不调所导致的,并且患者的肝脾具有密切关系。
在中医治疗胃病中,是需要通过辨证施治、一证一方,不同的患者使用的药方各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不同证候的胃病使用哪种不同的方式治疗。
在为胃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一般是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实施判断。
其中第一点为辨寒热,通常情况下,寒证大多是由于胃脘冷痛所引起的,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饮冷受寒而出现加重或者是发作的现象,遇寒时寒证加重,而得热时则出现降低的现象,患者发生口淡不渴、呕吐清水,胃肠水声漉漉,或形寒肢冷,或神倦无力,脉弦或迟。
而热证常见于胃脘灼热而出现的疼痛,一般来说,这是由于患者进食了燥热辛辣的食物而诱发患病或者是加重的现象,遇冷则减,遇热则加重,症状为消谷善饥,食已即吐,泛酸,便溏溲黄,同时伴有牙龈肿痛,甚则糜烂出血,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第二点为辨虚实,虚症通常见于病体虚者,患者表现为胃脘部隐隐不适,出现不定时发作或者是停止的现象,其中在过度劳累时或者是饥饿时诱发症状发作或加重,通过进食或者按揉后会发生症状减轻的现象,另外还会伴有食少乏力的现象,口燥咽干欲饮,饥不欲食,干呕呃逆,便秘,脘痞不舒,消瘦,舌红少苔或剥脱,脉细数。
而实证常见于身体健壮的刚患病者,患者主要表现为胃部胀、痛以及急剧的症状,在进食以后会发生症状加重的现象,同时患者还通常伴有大便秘结的现象,胃脘胀痛,恶闻食臭,嗳腐吞酸、呕吐食物,泻下臭秽,便溏,苔厚腻,脉滑。
治胃病的偏方大家都知道胃病全靠养,所以药胃不如养胃!1、不暴饮暴食(更不可嘴不停吃零食,切记忌口);2、生活有规律;3、切勿生气、上火!〖三方剂治胃下垂〗疗法一:苍术10克,水煎服,1日服数次。
疗法二:荔枝5克(去皮),酒50毫升,加水至1碗,煮开10分钟后食。
疗法三:韭菜籽60克,洗净捣烂,加蜂蜜120克,调匀,开水送服,1日1次。
——吕游〖治胃病一方〗我患萎缩性胃炎10几年,并伴有返流,用过多种胃药,只管缓解,未能治愈。
后得一方,吃了3个月,现已连续3年胃病未犯。
其方是:糜子米500克、黍子米500克、儿茶100克;将上述两种米炒焦后与儿茶研成细粉,每日早晚空腹服25克,坚持服用2至3个月。
各种胃炎及溃疡、包括返流,都能有效。
此方已经吃好几十例。
——赵振义〖自制开胃油辣椒〗干辣椒10只淘洗泡浸30分钟,去蒂,控水与老姜1块绞捣成茸。
用油煎炒水气稍干,改小火,炒至基本香酥加少许酱油、胡椒粉、花椒粉、味精及少许白糖出锅。
——焦守正〖鸡蛋皮治胃病〗取三个鸡蛋洗净,打开后,留皮,炉边烘干,研细粉末备用,发病时内服,一次服完,温开水送服下即可。
——付强〖白粱米治胃病〗胃胀、疼痛、不知饥饿,可用100克白术(一种中药)放1000克温水浸泡2小时,取汁:将500克白粱米放入浸泡,待其吸进白术汁后用微火炒至外焦里黄放凉,研成极细粉,每次服20克,每日4次,一般3个月可愈。
——王亚巨〖三药合一治好十二指肠溃疡〗我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20多年。
这期间从未间断服用西药治疗,但时好时犯未能根除。
去年一老中医介绍一方,我试着服用,不料一服药病就治好了,至今年余未犯。
具体方法:中草药白芨、枳实各一两,痢特灵60片(药店均有售)。
三合一研成粉末,分成20等份,每天服两包,早晨空腹和晚上睡前各服一包,服用10天,如能将药面装入胶囊用温水服下最佳。
——佟程万〖甲鱼胆治疗胃溃疡〗4年前,我患胃溃疡,中西药吃了不少,虽有好转,但饮食上不注意,疼痛仍然发作。
中医治疗胃病最佳方法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治疗胃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胃病主要是由于脾胃失调、气滞血瘀、湿热困脾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也是多样而且有效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中医治疗胃病的最佳方法。
首先,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饮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有助于保护胃部的健康。
其次,中医强调“通则不疏”,即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
在治疗胃病时,中医不仅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调整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及气血的流通。
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调理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从根本上减少胃病的发作。
另外,中医也注重“辨证施治”,即因人而异,因病而治。
在中医看来,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病情,中医医师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气虚型胃病,中医会采用补气益胃的中药治疗;对于湿热型胃病,中医会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情绪不稳定会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导致胃病的发作。
因此,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中也包括调整患者的作息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胃病的最佳方法是综合运用预防为主、调整整体平衡、辨证施治和调整生活方式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发作。
同时,也希望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的建议,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共同抵抗胃病的困扰。
胃病中医治疗绝技胃炎名方---摘于吴大真《现代名中医胃病治疗绝技》1. 胃舒方--供方名医:杨泽民组成:黄芪20g,良姜3g,桂枝10g,白芍10g,黄连3g,姜半夏10g,陈皮10g,元胡10g,煅瓦楞30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头煎取汁300ml,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左右服150ml;二煎取汁150ml,晚上8点左右服下。
功效:益气温中、理气泻火。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属寒热夹杂证,有胃痛、嘈杂、胀满、嗳气、呕恶者。
加减:偏寒者,良姜重用至5g;偏热者,良姜减量或去良姜;便秘者,加生大黄3g;10个月内曾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去桂枝,良姜改炮姜,加生地榆30g。
2. 三黄胃炎汤--供方名医:陈士奎组成:黄芪18~30g,黄连3~6g,黄精12~15g,桂枝12g,白芍12g,神曲30g,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补气温中、健脾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加减:脾胃虚寒,胃寒怕冷者,加高良姜;胃阴不足,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玉竹、生地;肝强脾弱,脘腹痞满者,合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肝气犯胃,呃逆嗳气者,合四逆散,加制半夏、竹茹、丁香、代赭石;痛甚者,加元胡、佛手、甘松;嘈杂不舒者,加吴茱萸;纳差者,加炒谷麦芽、焦楂;便溏者,加党参、木香、诃子肉、肉豆蔻;HP感染者,加蒲公英,并酌情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
3. 厚朴八味饮--供方名医:刘茂甫组成:厚朴15g,苍术12g,炒枳壳12g,陈皮12g,炒莱菔子15g,连翘9g,生山楂15g,甘草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理气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肝炎属气滞痛、腹胀、呃逆、嘈杂、反胃、纳差者。
4. 健脾和胃汤--供方名医:王祖雄组成:太子参10g,白术9g,苍术9g,茯苓15g,陈皮9g,法半夏9g,砂仁6g,佛手9g,香橼皮9g,厚朴6g,蔻仁6g,川芎6g,丹参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治胃病名⽅1、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伴胃脘灼热胁嗳⽓纳呆等,肝郁⽓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朴5g 炙⽢草5g 素馨花12g功效:有芳⾹解郁,⾏⽓⽌痛之功。
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 ⽯斛20g 怀⼭药130g 焦⼭查30g 桑寄⽣20g ⽟⽵20g 青代10g ⽩勺 10g 浙贝10g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浸过药⾯浸泡10分钟煮沸后改⽤⽂⽕15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燥咽⼲,⾷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6g 炒⽩勺10g 北沙参10g ⼤麦冬10g ⾦钗⽯斛10g 丹参10g ⽣麦芽10g 炙内⾦5g 炙⽢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为经验⽅,⽅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化阴,⾜资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欲之效:(为脾胃良⽅,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 ⾕芽30g 内⾦15g ⼭药15g 党参10g ⽢草5g⽤法:加清⽔超过药⾯⼀⼨,浸泡⼀⼩时,沸后继沸5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沙参20g ⽩芍20g 麦冬15g ⼭楂15g ⽯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内⾦10g 丹⽪10g 乌梅10g 陈⽪10g ⽣⽢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清热。
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党参15g 丹参15g 蒲公英15g ⽩芍15g 制半夏10g 黄连3g ⽢姜3g 炙⽢草6g功效:有益⽓健胃,⾟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溶古⽅三⾸为⼀炉,适⽤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肠溃疡,胃N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不调者均可服⽤:R:延胡索9g 川楝⼦9g ⽣⽢草9g 乌贼⾻9g 制⾹附9g 沉⾹曲9g ⽩芍12g 蒲公英20g 台⽚6g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名中医治慢性胃炎(胃脘痛)十九个秘方五六、治慢性胃炎(胃脘痛)秘方(19首)56.1砂半理中汤【来源】宋孝志,《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1厘米=3市分)。
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可作为肺胃痛之主药。
该药外用能愈合创口,不留瘢痕,有促进溃疡愈合之效用。
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并可入肾,因此可作为肾胃痛之主药。
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中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年之积,故作为脾胃痛之主药。
香附舒肝理气,对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较好的疗效。
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极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服1~2次,以巩固疗效。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
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如:(1)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呕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
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为9克。
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证: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
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
余四味仍用9克。
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
(4)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见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中医治疗胃炎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炎的历史悠久,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治
疗胃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胃炎的中药处方:
1. 健脾和胃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党参、白术、
茯苓、甘草、陈皮、木香等。
这些药材合用,可以健脾和胃,缓解消
化不良等症状。
2. 疏肝理气汤:适用于肝气郁结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柴胡、郁金、川
楝子、枳壳、白芍等。
这些药材能够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减轻胃部
不适。
3. 清热化湿汤: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黄连、黄芩、
黄柏、苍术、厚朴等。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适用于胃热引
起的胃炎症状。
4. 温中散寒汤:适用于胃寒型胃炎。
主要药材有干姜、肉桂、吴茱萸、附子等。
这些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寒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
5. 养阴清热汤:适用于阴虚内热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这些药材能够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引起的胃
部灼热感。
6. 活血化瘀汤:适用于血瘀型胃炎。
主要药材包括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胃黏膜受损引
起的疼痛。
在使用中药治疗胃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
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胃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中医上治胃病的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反酸通通消失胃病胃病,我相信每个⼈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胃病,在中医上要说起治疗⽼胃病,在此我不得不提⼀个⽅⼦,那就是半夏泻⼼汤,此⽅是我们中医界的祖师爷张仲景写下来的,已经传了1800多年了,都是在专业的医⽣之间相传,它在治⽼胃病上边的效果,可以说⽐附⼦理中汤应⽤还要⼴泛。
哪些⼈最适合⽤此⽅呢?主要是具备这3种症状的⼈最适合此⽅。
第⼀种症状就是腹部总是感觉不适,患有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胀、反酸、等慢性肠胃病的⼈;第⼆种症状就是⼤便性状发⽣改变;第三种症状就是失眠、烦躁、头痛等。
可以这样去说,半夏泻⼼汤是治疗所有慢性肠胃疾病的经典名⽅,⼏乎是所有的胃病都可以治,也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专⽤⽅,可以调理胃中的寒热错杂。
如果没有消化道的症状,就不要考虑⽤此⽅。
因为此⽅主要就是调理肠胃、消化道疾病的。
半夏泻⼼汤:半夏12g,黄芩、⼲姜、⼈参(党参)、炙⽢草各9g,黄连3g,⼤枣12枚。
在中医上要想从根本上治好胃病,要具备这3个条件,第1个就是体内的浊⽓要降,第2点就是体内的清⽓要升,第3点就是体⼒⽓⼒要⾜。
在此⽅中的黄连和黄芩的功效就是降浊⽓,⼲姜则负责往上升清阳之⽓,这样⼀升⼀降,体内的⽓机才能恢复。
⽽半夏的作⽤就是化掉胃⾥的痰饮和痞块,就是有胃病的⼈,总感觉胃周围有东西堵在那⾥似的,化掉的就是那些东西,最后通过⼤便排出体外。
特别是深受寒热胃折磨的朋友,⽤此⽅就对了,因为寒热胃有个特点,那就是吃点热的就会上⽕、烦躁,吃点凉的就会肚⼦痛,⽅⼦中的⼲姜可以温阳,黄连可以去胃⽕。
此⽅中的⼤枣、⽢草和⼈参,可以补益中焦,就是健脾胃,益⼒⽓,并且⽢草还可以调和诸药,这也是为什么吃过此⽅的⼈,本来体虚⽆⼒,却变得有⼒⽓了。
现在的胃病⼤部分都是⼈吃出来的,很多⼈都是⼀边吃着⿇辣的⽕锅,⼀边喝着冰镇啤酒,⼤部分都变成了寒热胃,胃受不了,不出胃病就怪了。
中医治疗胃病和西医不同,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
胃寒湿者较明显的病症是舌苔白腻,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
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属中医“胃脘痛痛”的范畴。
如表现为胃痛连绵,喜温喜按,没有食欲,神疲乏力,舌淡白,多属虚寒。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
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
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对胃痛的治疗,中医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须进一步审证求因,辩症施治,不能在这里以偏概全,以免产生误导。
但是,我国医学和民间验方,素有食疗调理胃寒的办法,兹向各位介绍一、二。
胃痛者的饮食调理特别重要,对于脾胃寒湿,便溏,舌苔白腻者应该少吃或是禁止吃生冷的食物,从冰箱取出的水果,尤其是橘子类,应该隔一个时候才吃。
同时,不论任何人,都不要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脾胃虚寒者应多吃温胃散寒的食物,如胡椒、大枣、黑豆、老姜、狗肉、猪肚等。
而且一定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多食清淡、少刺激性食物,谨防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过热、过凉的食物。
推荐食疗膳食——
1,茴香狗肉汤(引自《民间药膳方》)——
备料: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制作: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
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2,糖姜片、糖姜水:
糖姜片即超市所售成品,而且价格不高,比自己制作要省事,直接买来零食即可。
糖姜水则是将生姜切片,加红糖共煮,胃寒疼痛不断时,趁热饮用有效。
3,姜制枣豆(源自《民间验方》):
红枣1000克,黑豆1000克,姜500克(切片),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凉水煮。
煮熟后盛在容器内备用,每顿饭用碟盛五六个枣、姜数片、黑豆一撮,放在锅内热上,吃饭时吃下,数月连吃即愈。
4,糯米江米红枣粥
糯米、江米,性甘平、无毒,入脾胃。
有暖脾胃,补中益气,缩小便的功效。
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
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
以此二种药食同源的原料共煮粥,经常食用,对胃寒有效。
另外,中医认为,孜然气味甘甜,辛温无毒,具有温中暖脾、开胃下气、消食化积、醒脑通脉、祛寒除湿等功效。
在《普济方》这本中医典籍中,就有用孜然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症状的记载。
因此,患有胃寒的人,平时可以在炒菜或烤肉的时候放点孜然,以祛除胃中的寒气。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
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治胃寒3法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
轻者吃一、二次可愈。
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③吃苹果可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
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
寒性胃痛忌食下列食物。
猕猴桃
性寒,味甘酸。
《开宝本草》中指出:“冷脾胃。
”《中药大辞典》也说:“脾胃虚寒者慎服。
”凡胃寒痛者当忌。
甘蔗
性寒,味甘。
虽有清热生津作用,但胃寒之人则不宜食。
《本草经疏》中明确告诫:“胃寒呕吐者忌之”。
故凡胃痛属寒者当忌食甘蔗。
莼菜
性寒,味甘。
《本草汇言》中记载:“莼菜凉胃,……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医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
凡胃寒疼痛者应忌食之。
西瓜
性大凉,能清胃火。
《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素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中药大辞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
”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称茭瓜,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曾指出:“茭白寒,性滑,发冷气,滑中,不可多食。
”《本草汇言》亦说:“脾胃虚冷者勿食。
”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
蚌肉
性凉,味甘咸。
《食疗本草》说它“性大寒”。
《本草衍义》中认为:“多食发风,动冷气。
”《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寒中。
”寒性胃痛之人,尤当忌食。
麦门冬
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
正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有告诫:“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
螺蛳
性大凉,寒性胃痛者切忌。
《本草汇言》中早有告诫:“此物体性大寒,胃中有冷饮,不宜食之。
”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不可不慎。
田螺性同螺蛳,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
蟹
性寒,味咸,亦属大凉之物。
《本草经疏》中记载:“若血因寒凝,与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
”《随息居饮食谱》也说“中气虚寒者均忌。
”所以,寒性胃痛以及气虚胃痛之人,皆不宜食。
柿子
性大凉,味甘涩,寒性胃痛之人切忌服食。
《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素有寒积、感寒腹痛、感寒呕吐者皆不得服。
”尤其不得与螃蟹一同食用。
香蕉
性凉,味甘。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说它“甘,大寒。
”凡有寒性胃痛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则食后即感胃冷不适,甚则立即引起胃痛发作,故当忌之。
苦瓜
苦寒食品,胃寒疼痛之人法当忌食。
《滇南本草》中曾说:“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
梨
性凉水果,胃寒疼痛者,切忌多食。
诚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腹痛冷积,胃冷呕吐,法咸忌之。
”再如《增补食物秘书》、《饮食须知》等也都有“多食令人寒中”的记载,故胃寒痛者勿食生梨。
荸荠
甘寒之物,能清胃热,但寒性胃痛者则当忌食。
正如唐代食医孟冼所说:“有冷气,不可食。
”清代食医王孟英也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中气虚寒者忌之。
”
甜瓜
俗称香瓜。
性寒,味甘。
《孙真人食忌》中早已告诫:“甜瓜动冷疾”。
《食疗本草》中也指出:“动宿冷病”。
凡平素胃寒之病者,切不可食,否则容易引起胃痛发作。
此外,寒性胃痛者还应忌食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金银花、菊花、薄荷、鸭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马兰头、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胃寒疼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