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实习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4.46 KB
- 文档页数:10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掌握潮间带的标本的采集方法
2,学会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浸泡和处理
3,将学过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以致用,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了解湛江潮间带的常见物种。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5月7号到5月20号,雷州珍稀水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三岛和兴海楼实验室
三、实习内容
1、海洋环境的介绍:主要讲解潮间带的环境情况,动物的分布特点,湛江沿海潮间带主要经济类群,其养殖现状。了解潮汐活动的一般规律。
2、实习方法介绍和固定药品的配制方法。
3、潮间带不同动物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要求学生最少采集7—8个门的动物种类。
4、标本的具体处理技巧和分类。
四、实习工具药品
采集工具:大小水桶、大塑料瓶、花铲、锄头、捞网;
标本泡制器材:烧杯、玻璃缸、量筒、镊子;
药品:甲醛。
泡制方法:将甲醛配制成10%的福尔马林,用于浸泡采集到的标本。
五、动物分类:
(一)多孔动物门
1、日本矶海绵
采集地点: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群体呈不规则山形,故又称山形海绵。身体柔软具弹性,表面粗糙,橙红或橙黄色。体表有许多管状突起,高约10mm,还有许多不甚明显的细小入水孔,体壁骨针杆状。多分布于岩石海岸的低潮线附近,顾着于海藻下方或岩石的背阴面,常群体连成一片。
鉴定:寻常海绵纲单轴海绵目矶海绵科
(二)腔肠动物门
2、海鳃
采集地点:浅海区和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中央茎下部是柄,使群体固定在泥沙中。上部羽茎有水螅体,或分支而著生数个水螅体。中央茎是初级的水螅体,口和触手退化,仅剩一肉质茎,茎的中央有角质棒加固。茎的分支是次生的水螅体。群体上的水螅体有数个到35,000个。从两极到热带深浅海域均有分布。
鉴定:珊瑚纲海鳃目
3、草莓海葵
采集地点:浅海区和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红色,主要附着在潮间带岩石上,有刺细胞,遇到刺激时会收缩。白天卷成半球型,当光线变暗时才会张开来。
鉴定:六放珊瑚亚纲海葵目
4、菊珊瑚
采集地点:浅海区
形态特征和简介:群体呈圆圆块形,珊瑚体呈半球形,表面平滑、整齐,没有丘状突起,边缘略呈多角形,珊瑚虫骨骼彼此紧密相连,中柱小且密集。生活习性要求温暖,一般22~30度,浅水的环境。
鉴定:六放珊瑚亚纲石珊瑚目
5、柳珊瑚
采集地点:海岸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为树枝状群体,内部有石灰质或角质的中轴,外部散在有骨片。生活在礁石或岩石上。
鉴定:六放珊瑚亚纲石珊瑚目
(三)星虫动物门
6、方格星虫
采集地点: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圆筒状,长可达300mm,呈乳白色或略带微红色。吻细长具许多疣足突起,吻顶端是口,并围绕着一环皱褶状触手,伸展时似星状。体表光滑,分布许多纵横纹,构成有规则的方格。埋栖于低潮线沙滩中。涨潮时吻伸出沙面,退潮后完全缩回沙内。
鉴定:星虫科
(四)软体动物门
7、阿文绶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近椭圆形。壳表光滑,淡褐色底,侧面上面密布褐色细纹,部分标本具有一条浅褐色纵纹为外套膜痕,侧边滑层向外延伸、增厚,具黑色色斑,腹面为淡褐色。壳口的齿列深褐色。背部膨圆,两侧缘厚,基部窄或扩张(厚和扩张有变化)。壳面为淡褐色或灰褐色,其上布有不均匀、似星状的环纹,并有不规则棕褐色、纵走而间断的点线花纹,形似阿拉伯文。壳前后端的两侧具紫褐色斑,两侧缘为灰褐色,其上有不均匀的紫褐色斑点,斑点有的向基部延伸。轴唇的齿27-33枚,中部的齿较长,密,两端的疏稀;外唇的齿2 6--3 5枚,较疏稀而壮。壳内面为淡色。
鉴定:腹足钢中腹足目宝螺科
8、中华楯(虫戚)
采集地点:浅海区礁石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呈笠状或椭圆形,壳顶部或前缘具穿孔、缺刻或裂缝;壳表常有突出的放射状肋和细的同心生长轮脉,壳口广大,无厣。广布于世界各海区,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沙砾、岩石或珊瑚礁海底均有栖息,有的种类栖水深度可达数百米以上。以藻类为食。
鉴定:腹足纲钥孔[虫戚]科
9、史氏背尖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形与帽贝科近似,为斗笠状或低圆锥形,表面平滑或具放射肋,壳顶位于
中央近前方。具一个盾形本鳃,环形外套鳃有或无。壳内珍珠光泽弱或无,肌痕通常呈马蹄形。栖息于潮间带的岩石或砾石上,营附着生活,以海藻为食。我国南部沿海均有分布。
鉴定:腹足纲笠贝科
10、杂色鲍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呈耳形、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螺旋少,体螺层极大。贝壳的左侧有一列小孔,前缘有数个开口,其余多个是闭塞的,肛门和鳃均位于这个位置,通过开孔进行呼吸和排泄。壳口特大,内富有珍珠光泽,无厣。多为温带和热带种类,主要栖息于浅海,潮流通畅、有藻类丛生的环境中;利用发达的足部吸附在岩石上生活,以藻类为食。足部肌肉极发达,而且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海产品。贝壳称“石决明”,在中药里用途甚广,还可作为贝雕工艺品。杂色鲍(九孔鲍)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
鉴定: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
11、马蹄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多呈圆锥形或蜗牛形,有的呈耳形。壳表常雕刻有颗粒、瘤结或棘等。贝壳底部较平坦,多具同心肋。壳口方圆形或马蹄形,脐孔大耳深,或无脐孔。壳内珍珠层厚,厣角质,圆形多旋。种类较多,全部为海产。多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岩石、沙或泥沙质海底。以藻类为食。大的贝壳可作纽扣或贝雕工艺;有的贝壳可药用,中药名“海决明”。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鉴定:腹足纲马蹄螺科
12、粒花冠小月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成球形,坚厚结实,螺层约为4~5层。壳高24.6mm,壳宽28.2mm。螺层约5层。螺肋由小颗粒连结而成。缝合线下方的螺肋为瘤状结节。螺旋部低矮。每层中部的螺肋较发达,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体螺层有5条间距相等的粗肋。靠缝合线处约有lo个瘤状结节。壳黄褐色,布有紫色斑,壳口圆,外唇简单,内唇下方向内扩展,于基部形成一厚的胼胝部,脐孔一般明显。海南岛文昌、琼海、万宁、三亚、临高沿海,见于广东、福建、浙江沿海,日本也有分布。肉可供食用。生活在潮间地带的岩石间,退潮后,在各处沿岸均易采到。
鉴定:腹足纲蝾螺科
13、美丽项链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低矮,近球形。缝合线沟状。.壳高13.Omm,壳宽17,4mm。螺层约7层。壳顶低,体螺层稍大。壳面密布螺肋,肋上略见许多半圆状小结节。壳表淡黄褐色,并具紫褐色火焰状花纹和斑点。底部色彩较深,纹脉较细。壳内具珍珠光泽,外唇简单,内唇短厚,呈“s”形,前端具一结节状齿,脐孔大而深。
鉴定:腹足纲蝾螺科
14、夜光蝾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大型个体、壳高约176毫米,宽171毫米。贝壳坚厚,周缘近圆形,螺层约6 1/2层。螺旋部不高,体螺层极膨胀,缝合线浅。生长纹细密,有时有褶襞,贝壳表面暗绿色、具有褐色、白色相间的环纹,顶部常染有翠绿色斑纹。壳口大,近圆形,内面银白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