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46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2实验课题:研究杠杆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和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现象观察: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1.3实验课题:天平的使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和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现象观察: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1.4实验课题:研究轮轴作用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1.5实验课题: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2.组装动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3.把两次的读数进行对比。
现象观察:用定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大。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小。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知识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
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山坡上的岩石、运动的汽车、熔炉里的钢、煤和苹果)、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2、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
学生准备: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个小组准备的材料可以不完全一样)。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蓄势待发”的能量1、学生看第1张图片。
2、提问: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
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
5、过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
7、小结: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
三、活动各种各样的能量1、教师讲述: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补充、纳入进来。
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
(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023杭州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掌握各种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精神。
2. 认识科学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和环保事务。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物学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4. 生物的适应和进化第二单元物理学1. 力的作用2. 运动和能量3. 声和光4. 电和磁第三单元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化学反应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 溶液和浓度第四单元地球科学1. 地球的结构和地质年代2. 天气和气候3. 地球上的资源4. 人类和环境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观察、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测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五、教学计划(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六、教学资源1. 教材:2023杭州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3. 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和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科学知识(20分钟)1. 复习六年级上册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复习和整理各个单元的笔记和习题。
二、科学实验(3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探究光的传播、测量物体温度、制作发电机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三、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为什么人会流汗、为什么闪电会打雷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提出假设来解答问题。
3. 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出解释。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对学生参与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板书设计: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各种各样的能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 1 课《各种各样的能源》二、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各种能源的特点。
2.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能源的优缺点。
3.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能源的关注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能源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各种能源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探究不同能源的优缺点。
五、教学准备能源图片、视频资料、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灯、电视、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需要什么才能工作,从而引出能源的概念。
2. 能源的分类教师讲解能源的分类,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能源的特点。
3. 探究不同能源的优缺点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能源的优缺点,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燃料等,教师引导学生从能源的获取、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4. 能源的利用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能源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以及能源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5. 节约能源意识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能源,如关灯、关水龙头、使用节能产品等,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节约能源的建议。
七、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八、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能源的使用,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使学生积极探求真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方法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1. 单元一:生物多样性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不同生物种类的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学习活动: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片进行分类,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
2. 单元二:营养与食物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概念介绍,食物的分类和作用,以及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食物的分类和作用,并讨论儿童营养的重要性。
3. 单元三:健康与饮食教学内容: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学习合理饮食的原则,并研究不同食物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单元四:物体与能源教学内容: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学习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与能源的关系,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并讨论可持续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5.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教学内容: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和模型等。
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8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8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教学班x个,学生xxx多人。
我教四个教学班。
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
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
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
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
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第六单元创造与发明:3 我的发明创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发明构思。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过程。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明创造的构思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发明创意。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善发明创意。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发明创造的案例和启发性的图片、视频资料。
•发明创造的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激发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教材、教辅资料。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讨论法: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完善发明创意。
•探究法: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发明模型,体验发明创造的过程。
•展示法: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发明创意,分享经验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展示一些发明创造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1.新课学习•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记录遇到的问题或不便之处。
•分享各自观察到的问题,并讨论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构思发明创意•小组讨论,根据观察到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明创意。
•引导学生从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考虑,完善发明创意。
•鼓励创新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案。
•制作发明模型•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材料,尝试制作发明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发明创意。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体验不同的效果。
1.整理•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发明创意和模型,分享经验和感受。
•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发明创意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小学六年级科学《电磁铁》教学设计10篇《电磁铁》教案篇一背景分析:《电磁铁》是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二课,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编排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发现、大胆猜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的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前提。
从而对科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有: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设计并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数有关系。
本节课意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电磁铁”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身边可以找到许多实例。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身边的哪些电器应用了电磁铁了解的非常不够,因为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电磁铁。
而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就要先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再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六年级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以在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自主去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去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电磁铁》教案篇二班级:五年级课题:玩转电磁铁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能产生磁,并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从观察、体会中得出猜想,在操作实验中,归纳总结出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联电池节数等因素有关。
体会控制变量和对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重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材料电池、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多媒体步骤过程概述基本结论学习策略情景导入创设氛围,激趣引入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经典动画片,请大家欣赏。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特点、用途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工具的分类和使用、简单机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工具和设备,对工具和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及制作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特点、用途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制作方法及应用。
2.演示法:展示工具和设备的制作和操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简单的工具和设备。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工具和设备,如螺丝刀、钳子、电动机、电子元件等。
2.准备制作工具和设备的材料,如木板、电线、电池等。
3.制作PPT,展示工具和技术的图片、原理和制作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工具和设备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和设备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呈现(10分钟)讲解工具和设备的分类、特点、用途及制作方法。
重点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电子电路的组成。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简单的工具和设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点评,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单元生态系统:4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生态瓶的基本步骤和所需材料。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生态瓶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生态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制作生态瓶的基本步骤和所需材料。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生态瓶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具有生态平衡的生态瓶。
四、教学资源•生态瓶制作材料(如透明玻璃瓶、水草、小鱼、泥土、石子等)。
•生态系统图解和生态瓶实例图片。
•教材、教辅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示范法:教师展示生态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所需材料和步骤。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生态瓶,体验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展示生态系统的图解和生态瓶实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态系统是什么吗?为什么我们要制作生态瓶?1.新课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通过实例和图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制作生态瓶•展示生态瓶制作所需材料和工具,并讲解制作步骤。
•强调生态瓶中的生物和环境要相互适应,保持生态平衡。
•示范生态瓶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
•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整理•总结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为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2. 科学知识点:重点讲解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科学美学:通过欣赏科学的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或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等教具进行科学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实践或探究任务,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定期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估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其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计划:1. 第一周:科学实验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2. 第二周:科学知识点,讲解与水、空气等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3. 第三周:科学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4. 第四周:科学美学,欣赏科学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的大致内容和计划,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5篇)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班情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有些探究活动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他们学习和运用科学的能力。
使他们受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道德教育。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三、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周围常见的事物及其关系,了解自然界的概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学生获取简单的生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的能力,主要包括初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技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热爱自然和劳动等科学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全册教材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生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杠杆、轴、滑轮、斜面等常用工具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教材】新版川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材新版川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掌握材所要求的六年级上册科学内容,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1.2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的奥秘。
1.3 态度与情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四、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五、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分组讨论、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
六、教学过程6.1 了解:以“有趣的实验”为例,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内容,并对实验做出预测。
6.2 掌握:通过独立的实验操作,辅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逐步探究科学的奥秘。
6.3 运用:在实验操作成功后,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七、总结回顾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并引导学生将得到的收获与班级同学分享。
八、教学评估将考核学生在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学生表现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九、课程反思根据教学实验的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问题不足,提高下一次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以上是新教材新版川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刚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六上科学教案模板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上科学教案模板7篇教案的适切性还需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学年级的要求进行调整,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六上科学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身边的科学问题2. 物质与能量第3节:物质的状态第4节:能量的转化3. 力与运动第5节:力的作用第6节:运动与力的关系4. 地球与宇宙第7节:地球的结构第8节:探索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物质与能量、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热气球、小车、滑轮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2. 学具:课本、笔记本随堂练习册、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在我们身边身边的科学问题2.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状态能量的转化3. 力与运动力的作用运动与力的关系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探索宇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举例,并解释其原理。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实例分析。
力与运动关系的实验设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组织科学讲座、科普影片观看,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作业设计的挑战性和反馈机制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关系:此部分涉及抽象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1第1课《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光”的第1课。
本课活动是先让学生知道能够自行发光的是光源,接着通过观察暗盒中的物体等探究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关灯了”,主要是观察、比较在开灯和关灯状态下的教室内物体前后的现象。
活动2“观察暗盒中的物体”是让学生利用暗盒进行观察活动,比较关灯前后暗盒内的光源、物体的不同现象,感受人眼为什么能看得见物体。
二、学情分析学生多数没有经历过处在完全黑暗的暗室,对是否关灯后看不见物体是不能很好地了解的。
生活中他们遇到的黑暗其实不是真正的暗室,或多或少会有外面的光线透进来室内,因此对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不能准确理解。
需要制作一个内部完全黑暗的暗盒,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四年级简单电路的知识基础,设计和操作方面也有一定能力,因此设计和制作一个自带光源的暗盒不是难事。
三、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3.通过探究,观察和比较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
4.注重证据的意识,能对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探究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2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自带光源的暗盒(黑色盒子、黑色卡纸、简单电路、白色小球、剪刀、胶水)、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制作暗盒的材料(黑色盒子、黑色卡纸、简单电路、白色小球、剪刀、胶水)、白色乒乓球、橡皮擦、记录单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同学生日会上,彬彬提醒在吹蜡烛之前先找到灯的开关。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从科学知识的层面讲,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效率,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建立起下列一些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的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从科学探究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里,学生将相对独立地经历“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培养他们在制订试验计划、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探究技能。
过程与方法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手机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遵循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研究机械原理的同时,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机械和工具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能够将机械与工具的作用、安全和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3.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机械和工具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第二课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
(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
(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课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