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态学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9.25 KB
- 文档页数:6
鱼类生理学重点
以下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
1. 鱼鳃:鱼鳃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它由许多鳃丝组成,能够从水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鱼类的心脏通常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 呼吸系统:除了鱼鳃外,鱼类还可以通过皮肤、肠道和鳃上器官等进行气体交换。
4.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部分。
鱼类的消化酶种类较少,但能够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排泄系统:鱼类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部分。
鱼类的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通过输尿管和膀胱排出体外。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鱼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并控制鱼类的各种生理活动。
7. 生殖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8. 渗透调节:鱼类生活在盐水中,需要通过鳃、肾脏和肠道等途径进行渗透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以上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名词解释33.物种: 分类的基本单位。
它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相互间可以配育(繁殖)的一群生物有机体。
34.亚种: 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种群。
35.双名法: 指物种的学名用两个拉丁文字构成,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36.臀鳞:裂腹鱼亚科鱼类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具有的一列特化的大型鳞片即。
37.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一连串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由许多食物环节彼此交错互相联系形成的复杂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
38.食谱: 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
39.选择指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
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40.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41.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42.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43.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44.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45.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龄。
46.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
亦是一种假年轮。
47.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
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
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48.肥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生物学)第11章鱼类与环境重点和难点:掌握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及各生态因子对鱼类的影响掌握鱼类种内、种间及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深入认识鱼类的生活环境及鱼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鱼类的环境:围绕着鱼类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11.1 水环境-水的性质一、水的性质1.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相当粘稠→流线型体型;水在4℃时比重为1(鱼类:1.02-1.06);表面积/体积较大+体内有少量的空气和油脂,故鱼类可自如沉浮2.压强:深度↑→压强↑,每加深10 m,约增加1atm;深海鱼类:肌肉强度、骨骼中钙含量、维持鳔的能力等3.比热:较高→鱼类的分布4.透明度:纯净的天然水相当透明。
不同光线被水吸收的快慢不同:红光:5m深处基本被吸收;橙光:可达15m深处;绿光、黄光:可达20m深处;蓝光:可超过100m在浑浊和被污染的水中,光的穿透力减少。
不同光线的透射→鱼类的体色:20m或更深→含红色或橙色色素;无光线处→无色或具深黑色5.优良溶剂:溶解→O2、N2、CO2等气体,矿物质、盐类、许多有机物;溶解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二、水环境的类型1.淡水环境:流水环境+静水环境仅占地表的1%;在温度、水流、深度、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基质和暂时稳定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已知种类的41%在淡水中。
2.盐水环境:广阔、时空连续;海底类型、水的运动、温度和盐量多变海底区域:大陆架带→深达200m上陆坡带→深至约1000m下陆坡带→可达3000m深海底带→可深达约6000m超深渊带→含深海沟水层区域:表海层带→深约至200m,约为有效光线透射深度和大陆架边缘中海层带→深约至1000m,是所有光线透射的界限深海层带→无光,深达6000m超深渊海层带→ 6000m以下的深海沟,最深处11000m三、水环境对鱼类的影响★种群与环境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水环境具有多样性1.淡水环境1.1 流水环境◇上游→水流急、基质岩石性、DO高、温度低具吸盘(如平鳍鳅)或特殊的呼吸机制(如双孔鱼类);体流线型、运动力强(如红鳟、红点鲑);一般独居性和有较高的代谢率;生活在水底或接近水底的种类无鳔或鳔退化或鳔包藏于骨囊中;卵沉性或具粘性。
1、鱼类的生活史包括6个阶段: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鳞片在稚鱼期开始形成。
2、年轮形成的原理是什么?答:首先是以鱼类在一年四季中生长速率的不均衡性为基础的。
因变温动物。
其生长是有季节周期的。
春夏季是水温上升,饵料生物繁茂,鱼体代谢旺盛,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且均衡;秋冬季,水温下降,饵料生物贫乏,鱼类代谢缓慢,摄食强度小,生长缓慢,甚至有时完全停止生长。
鱼体在四季中生长的不均衡性,也反映到鳞片等骨骼组织上。
鳞片在生长时,它的表层有环片形成;在鱼体长得快时,鳞片上形成的环片较宽,环片之间距离也较稀疏,即形成较宽的环片带,称为疏带,或宽带;鱼体长得慢时,鳞片上就形成排列紧密、狭窄的环片带,称密带或窄带。
那么在一年内,所形成的疏带和密带,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在生长年带中,由春夏形成的宽阔环片过渡到秋冬的狭窄环片,这个过渡环片是渐进的。
而经过冬季后,从狭窄的环片再过渡到第二年春季形成的宽阔环片,这之间的交替却是飞跃的。
这样,两个生长年带之间出现明显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称为年轮。
具体来说,年轮是指秋冬季形成的密带和第二年春夏形成的疏带环片之间的分界线;年轮被规定为从密带向疏带过渡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3.目前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记载鳞片等骨质组织上实际见到的年轮数。
0没有年轮,1 有一个年轮,以此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文外又有新增生的环片,则在年轮右上角加上+号,在春夏采样进行年龄鉴定时,有标本鱼的年轮正好落在鳞片边缘上,这时用数字后加点表示,如2. 如鳞片上年轮数与年龄关系是:0+~1.,一龄鱼。
指大致度过了一个生长周期。
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2 .,2龄鱼。
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
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2个年轮刚形成。
4.生长效率(growth efficiency):是衡量鱼类所摄取的食物重量(或能量含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或能量含量)的百分数的一个指标。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就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与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与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与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与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就是密环,外缘就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与“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 -- 1, 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 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与支鳍骨、鳃盖骨、匙骨与脊椎骨等。
鱼类生态学绪论一、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研究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性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实用度大。
三、特点:①以鱼类生物为核心②以鱼类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为对象③与其它渔业科学不同四、基本任务:解决当代“三农”面临的鱼类生态问题,探究末来渔业业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模式与方法。
解决当代渔业生态问题,确定未来渔业发展方向。
第一章鱼类与环境一、水域生态系统:①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水库、江河②海洋生态系统:沿海及内湾、河口、珊瑚礁、外海、上升流、深海二、水环境(一)水的性质:1.密度:水在4℃时比重为1。
鱼类可自如沉浮的原因:表面积/体积较大+体内有少量的空气和油脂。
2.压强:深度↑→压强↑3.比热:高4.透明度:不同光线的透射→鱼类的体色:20m或更深→含红色或橙色色素,无光线处→无色或具深黑色5.优良溶剂(二)水环境的类型1.淡水环境:仅占地表的1%,差异很大,已知种类的41%在淡水中,分流水环境+静水环境静水环境:贫营养湖、富营养湖、沼泽、洞穴2.盐水环境:水面广阔、时空连续,多变,分海底区域+水层区域三、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1.水温:鱼是变温动物: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水温0.1-1.0℃(仅金枪鱼>10℃)2.盐度:①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划分:从纯淡水→47‰的海水海水鱼类:盐度为16‰-47‰的海水水域咸淡水鱼类:盐度0.5‰-16‰的河口咸淡水水域淡水鱼类:盐度为0.01‰-0.5‰的淡水水域过河口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溯河鱼类:在海水中生活,仅在生殖期入淡水中。
大麻哈鱼、中华鲟、鲥等;降海鱼类:在淡水中生活,仅在生殖期入海水中。
鳗鲡等。
②按对盐度的耐受范围划分:广盐性鱼类:能耐受的盐度幅度较广。
咸淡水鱼类、过河口鱼类。
狭盐性鱼类:对盐度要求较严,只能耐受有限范围的盐度变化。
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
(但鲤、鲫能在10‰盐度中生活,草鱼能在14‰盐度中生活)③盐度对鱼类的影响:渗透压影响分布、洄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鱼类的行为生态学与生态位分析在自然界中,鱼类作为一类广泛分布的生物群体,具备丰富多样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
了解鱼类的行为生态学以及进行生态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鱼类种群,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围绕鱼类的行为生态学和生态位分析展开探讨。
一、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对于鱼类而言,行为是其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方式,也是其适应和生存的关键因素。
1. 交配行为鱼类的交配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比例、个体大小和环境条件等。
不同鱼类的交配系统也存在差异,有的采用配对制,而有的采用群交配形式。
交配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鱼类种群的繁殖策略和适应性。
2. 洄游行为洄游是鱼类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其能够帮助鱼类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繁殖场所。
洄游行为受到季节、水温、食物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鱼类的洄游路线和方式也存在差异。
3. 捕食行为鱼类的捕食行为对于维持食物链的平衡和种群动态具有重要作用。
捕食行为受到鱼类的视觉、嗅觉以及机械感受等感官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
二、生态位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占据的生态位空间。
通过生态位分析,可以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1. 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资源利用上的宽度范围,也反映了其对于资源的竞争能力。
鱼类的生态位宽度受到食物资源、生境条件以及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鱼类在生态位宽度上存在差异。
2. 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交互关系。
当不同鱼类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较小时,它们的生存条件较为稳定;而当生态位重叠较大时,则可能引发竞争和资源争夺。
3. 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分化是指相同生态位的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差异化,从而减少竞争压力。
生态位分化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并促进物种共存。
1.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有机体: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生物的栖息场所、人的生活环境。
2.鱼类生态学是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研究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
鱼类的年龄年龄被认为是研究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也是分析和评价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趋势的基本依据之一。
例如:鱼类的生长过程就是根据年龄来推算的。
各种鱼类的寿命长短不一:活了200年的鲟鱼、银鱼活不到1岁、大部分鱼年龄2-20龄之间.一、采用鱼身上硬组织的轮纹来进行年龄鉴定。
二、采用一群鱼的体长长度分布频率来推算年龄。
采用轮纹进行年龄鉴定年龄鉴定的材料:鳞片、耳石、鳍条、脊椎骨、鳃盖骨、支鳍骨。
鳞片是最常用的鉴定年鳞的材料。
其次是耳石。
在鉴定寿命比较长的鱼类时,如湖鳟,一般不用鳞片,因为年轮很难鉴别。
采用耳石会更好。
采用鳞片进行年龄鉴定1. 鳞片生长2.年轮的形成(切割型疏密型碎裂型间隙型)(切割型:普通切割型闭合切割型疏密切割型)每年形成的生长带是不相同的。
两生长带之间即为年轮。
用作年龄鉴定的是矢耳石囊内有耳石:椭圆囊(星耳石)、球状囊(矢耳石,最大),瓶状囊(小耳石)年龄的表示方法0+---1: 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1个年轮刚形成1+---2: 2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1个所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2+---3: 3龄鱼,依此类推依据长度分布频率分析年龄具体方法:在大批渔获物中,随机地测定同一种鱼不同大小个体的长度,然后以体长组为横座标,各体长鱼的数目为纵座标,将结果点画在座标纸上,全部资料点画在座标纸上后,整个图形显示出一个个高峰,其中每一个高峰代表一个年龄组:这一个个高峰也正反映出大部分个体生长率相似的事实长度分布频率分析年龄的原理同一水体,同一世代的鱼往往在相近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生活,大部分个体的生长率相似。
因此不同世代(不同年龄)的鱼即具有明显不同的长度范围。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
名词解释:1,鱼类的趋性?答:自由运动的动物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朝向一定方向运动,这种反应称为趋性。
趋性是适应性行为的最简单方式。
鱼类的趋性包括:(1)趋光性(指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
(2)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
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等行为中期重大作用。
(3)趋音性(鱼类能够依靠内耳和侧线对各种声音刺激产生相对灵敏的感觉,并会由此出现各种行为反应)(4)趋流性(大部分鱼类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与水流有关,趋流性在鱼类的洄游过程中有重要意义)(5)趋化性(鱼接近饵料的行为是由趋化性所决定的)(6)趋电性(7)趋触性(8)趋地性2,鱼类的领域行为?答: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各种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有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鱼类的领域行为。
3,繁殖行为中的利他行为?答: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注:帮手鱼存在的原因: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充当帮手的远期利益: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4,鱼类的变色系统?答:包括两类:生理学变色---动物在在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短暂改变体色的现象,变色非常迅速,当刺激消失时立即恢复原来的体色。
由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重新分布引起。
形态学变色----动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变色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体色相对稳定。
包括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和每个色素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变化。
5,游泳速度包括哪几类?答:根据鱼类游泳时的行为状态可分为两种形式:(1)正常游泳速度---鱼类在正常状态下的自然游泳的速度,又称耐久速度或巡航速度。
鱼类生态学一.名词解释0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任何一个单元在给定区域里,生物群落同它们的理化环境相互作用,使能量的流动在该系统的内部形成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性称为生态系统02.夏轮:春夏两季食物充足,鱼类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在鳞片上形成的环节就宽,环片之间的距离也较稀疏,形成较宽的轮带,也称“宽带”.03.生长比速:用增长值和鱼在年初时的长度两者之间的百分率来表示.04.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就得到生长常数.05.饵料系数:指鱼吃饵料与增重量的比值,它是鱼类对食物吸收率的基本指标.06.产卵温度:一般说来鱼类在整个胚胎发育期间温度的变动,不能超出该种鱼类产卵期的水温范围.07.仔鱼期:从孵出直到奇鳍褶开始退化消失,鳍条形成至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08. 繁殖力:1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09.成熟系数: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10. 产卵场:在适宜鱼类繁殖的地点,鱼类大批地群集进行繁殖形成产卵场.11.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12.索饵系数:又称肥育洄游,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13.剩余群体:在鱼类生殖群体中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14.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15.选择指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16.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17.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18.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19.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20.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21.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22.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 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 +…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
最常用的是鳞片,因为取材方便,观察简便,不需特殊加工。
11,年龄结构或组成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
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12,渔获物年龄结构的分析,最直接的意义是用来判断渔捞程度、渔具合理性和水域渔捞量的合理性。
13,一般来说,凡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的鱼类,其幼体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大,年龄金字塔低平,意味着种群的生产量大;而种群年龄结构复杂的鱼类,其幼体龄组,特别是1龄幼体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百分比相对要小,年龄金字塔高耸,意味着种群生产量小。
第二章:生长1,鱼类的生长通常是指鱼体长度和重量的增加。
2,生长式型:是指生长的方式、过程和特点。
包括不确定性、可变性、阶段性、季节性、雌雄相异性、等速和不等速性。
3,影响鱼类的生长因子有:外源因子食物、温度、溶氧、光照、盐度和其它、群落对生长的影响。
内源因子基因、遗传来控制生长。
4,食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和颗粒大小三个方面。
5,食量:指在一定温度等环境条件下,鱼类每天摄食的食物总数量。
其有三种关键性的水平:维持食量、最适食量、最大食量。
6,食物的质量:主要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含量。
7,生长效率:是衡量鱼类所社区的食物重量转化为机体组织重量的百分数的一个指标。
8,补偿生长:又称获得性生长,经受一段时间环境胁迫后,回复到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内,动物出现快速迸发式超常生长现象。
9,产生最大生长率的饵料直径随着鱼体的增长而增大,多数为鱼体叉长的 2.2%--2.6% 。
10,生长离散:许多鱼类在摄食的条件不利时,不仅种群总生长率下降,而且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
因此,同龄群的个体大小极为不同,甚至会使它们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
这一生物学现象称为生长离散。
11,温度可以作为控制因子,也可以作为信号因子。
溶氧为限制因子。
光照为指导因子。
12,生长的一般测定方法有:直接法(饲养法、野外采集法、标志放流法),年龄鉴定统计法,推算法。
13,丰满度:又称丰满系数。
其公式为K=100 (W/t3 )。
是鱼类体长、体重关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常用作衡量鱼体丰满程度、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指标。
14,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值。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绝对生长率、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
第三章:摄食1,鱼类的摄食方式包括:追捕、滤食、研磨、刮食、吸食、寄生。
2,鱼类的食性类型: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3,趋同演化:系统发生上并非密切相关的鱼类,由于摄取食饵生物类群相似,在形态上显示出趋同演化。
4,肠胃充塞度:肠胃内食物的饱满程度。
5,鱼类食物组成中出现的每一种食饵生物,一般都经过被鱼侦查--接近--选择--捕捉--摄取的过程。
鱼类的这一索饵过程的中心是选择。
6,选择性定义:鱼类和饵料生物的基本关系,表现为对饵料生物所具有的选择能力。
鱼类对其周围环境中原来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各种饵料生物,具有选取另一种食物比例的能力。
7,根据鱼类对食饵生物的选择程度,可以把鱼类的食物划分为喜好、替代和强制性食物。
8,鱼类的食物还可以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偶尔食物、应急食物。
9,摄食转换类型:发育阶段不同、食性季节变异、栖息场所不同、食饵的昼夜变化、不同的年份也会反应出不同的变异。
转换的原因:受食物数量的波动、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
10,区域局限性搜索:如果在某一生境找到可口的食饵,经验会使鱼倾向于在该生境增加逗留和搜索时间。
11,区域回避性搜索:如果在某一生境找不到可口的食饵,经验会使鱼减少在该生境搜索的兴趣。
12,最适索饵理论假设:鱼类索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感觉、行为、生态和生理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造成的,这些特性保证了鱼类具有最大的摄食生态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总是倾向于使鱼类获得最大的净能量得益。
最适索饵主要包括两方面:食饵选择和索饵点选择。
13,消化速率:是研究鱼类食物消耗率的基础数据,它以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表示。
研究消化速率的方法有:喂饲法、野外调查法、染色法、X 射线法、同位素法。
14,食物消耗率:鱼类的摄食量(C)占其体重(W)的百分数。
K=100 (C/W )。
15,日粮:鱼类一昼夜24h 的摄食量占其体重的百分数。
第四章:呼吸1,氧饱和度:血液中Hb 和氧气的数量百分比。
氧离曲线:P 氧气和Hb 氧气饱和度的关系,可以绘制成的曲线。
2,耗氧量:是指鱼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氧量的绝对数值。
3,根据鱼类对水体溶氧的要求不同,大致上可以把淡水鱼类分成四个类群:需氧量极高的鱼类、需氧量最高的鱼类、需氧量较低的鱼类、需氧量最低的鱼类。
4,呼吸商(RQ):也称呼吸系数,是鱼体二氧化碳产生量与同一时间内耗氧量的比值。
5,氧债:池塘溶解氧在供应充足情况下的耗氧量和实际耗氧量之差。
6,窒息点:鱼体窒息死亡时的环境溶氧量,称为窒息点。
7,根据野杂鱼的窒息点高于家鱼苗的特点,生产上常常采取一种叫“挤鱼”的方法,即将家野鱼苗混杂的鱼苗短时间高密度盛放在一容器内,当水中溶氧量逐渐下降至0.6--0.7mg/L 时,野杂鱼苗几乎死尽,从而保留下全部家鱼苗。
第五章:繁殖1,繁殖是鱼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到精卵结合孵出仔鱼的全过程。
2,繁殖策略:是指每一个物种的繁殖特性,包括该物种的两性系统、繁殖方式、繁殖时间和地点以及亲体护佑等在繁殖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系列特性。
3,终端因子:在历史上对构成物种繁殖特性起作用的因子。
近端因子:能使个体繁殖技术发生变动的因子。
4,生理性别或性腺性别: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
5,在性腺的基础上,鱼类的性别可进一步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和单性型三种系统。
6,雌雄异体:指完成性别分化后的个体体内,仅存在卵巢或精巢一种性腺。
7,雌雄同体:是同一个个体内同时存在两性性腺,且都能发育成熟,并终生保持。
8,性转换:在性腺发育的早起阶段,一种性别转换成另一种性别。
性逆转:在性成熟后才开始从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转换的现象。
9,性腺发育过程就是鱼类把摄食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分配给性腺的过程。
10,产卵场:在水体中,凡适合于卵生鱼类产卵,在生殖季节能吸引生殖群体来到并进行繁殖的场所。
11,产卵群体:同种鱼类因生殖目的而临时集结成的群体。
用(P)表示。
补充群体(K):初次性成熟的所有个体。
剩余群体(D):第二次以致多次重复性成熟的所有个体。
鱼类产卵群体可以划分分三个结构类型:I P=K II P=K+D , K>D 川P=K+D , K<D。
第I类的产卵群体仅由补充群体组成,即参加产卵繁殖活动的全是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没有重复产卵的个体。
第I类的产卵群体由补充和剩余群体两部分组成,但仍以补充群体为主。
第川类的产卵群体也由补充和剩余群体两部分组成,但以剩余群体为主。
12,性比:是指鱼群中雌雄鱼的数量比例。
13,繁殖方式:无亲体护卫型、亲体护卫型、亲体型。
繁殖行为:是鱼类对历史和现时环境条件的一种反映。
a,选择和游向繁殖场所。
b,繁殖场所准备和领域防卫。
c,求爱和配对。
d,亲体护佑。
第六章:早期发育1,鱼类早起发育阶段,即鱼类早起生活史阶段,指的的是鱼类生活史中成活率最低的卵、仔鱼和稚鱼三个发育期。
2,鱼类的卵通常由卵膜、原生质和卵黄三部分组成。
硬骨鱼类的卵根据形态构造、生化组成以及密度,可分为两大类:浮性卵和沉性卵。
3,种内控制卵的大小的因子可能有这样几方面:①亲体大小②产卵群体③季节④食物组成。
4,卵的质量是早起发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卵的质量地裂主要表现为活性低、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率,其次是卵形状不规则、异常受精、卵膜软化以及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缺陷。
5,卵的发育速率和成活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极大包括下面几点:①水温②溶氧③光照④盐度和水质等⑤敌害生物。
6,卵黄囊期仔鱼的生活方式,除丽鱼类、鳑鮍类等较为特殊外,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①浮游型②潜伏型③吸附型④底生型。
7,仔鱼在卵黄囊期完成口、消化道、眼、鳍功能的初步发育,并建立巡游模式,能活泼有用于水体中上层,从而具备条件从内源性营养转入外源性营养。
8,影响仔鱼摄食效率的最重要非生物因子是光照和水温。
9,仔鱼必须在卵黄耗尽前后及时从内源转入外源性营养,否则就会进入饥饿期。
不可逆点:指饥饿仔鱼抵达该时间点时, 尽管还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 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故亦称不可逆转饥饿。
10,临界期:养殖鱼类仔鱼从内源营养转向外源营养时所遇到的高死亡率。
11,控制临界期表露的主要因子是:①饵料的大小、质量和密度,这是决定仔鱼初次摄食成功的最主要因子。
②仔鱼摄食技能的形成和适口饵料密度高峰出现时间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