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作者:张玲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10期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搏动,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起搏器是某些心律失常病人的生命线,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安装起搏器后术后该如何护理呢呢?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以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姿势,限制上肢活动,避免身体大幅翻动,尽量采取听歌、听音乐、冥想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烦躁、焦虑情绪。
2、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时,保持手术切口干净、无菌,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还需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
3、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满3个月前,上肢时还需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以防止导线前端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需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屈伸内外旋转,防止出现上肢静脉血栓。
4、起搏器植入后3个月后需进行复查,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进行随访,以了解起搏器工作情况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进行起搏参数的调整。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饮食,忌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或饮料,如茶、咖啡、生姜、辣椒等,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
安装起搏器半年内要特别注意睡姿,应选择仰卧位,避免电极脱位。
3.活动与康复: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心悸、胸闷为宜,避免过度劳累。
术后24小时可实施康复操进行肢体康復治疗;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上举,患侧勿抬起超过10千克的重物;术后1~3月避免剧烈活动,可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种花,养鸟,应避免甩手等动作,以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等情况。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1、概述人工心脏起搏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
[适应证] 心脏传导阻滞、伴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逸搏心律<40次/min或心脏停搏时间<3s、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心脏病的诊断等。
2、术前准备: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必要性、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
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凝血象)、胸片、心电图等。
手术区备皮、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停用抗凝剂。
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3、术中护理(1)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采用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常用右股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
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制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
(2)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送至右心室尖部,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带有无关电极的起搏器埋藏在胸壁胸大肌皮下。
用双腔起搏器需另置一起搏电极于右心房。
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心律的变化,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等抢救药品,协助医生测试起搏阈值及相关参数。
4、术后护理(1)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做好生活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状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潜在的并发症:感染、心肌穿孔、电极脱落、电池耗竭、导线折断、起搏器感知障碍。
(2)健康教育①教会病人自己数脉搏。
②发现植入部位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③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脱落。
④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
⑤外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提示卡,定期随访。
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起搏器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守医生的嘱咐: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恢复和康复,包括定期复查、药物的使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遵循医生的建议对身体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2. 注意创口护理:起搏器术后会有手术切口,患者需要定期清洁切口并更换敷料。
避免湿气、感染和污染等情况,保持切口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3. 避免剧烈的运动: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特别是在手术后的几周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跑步等活动,以防止切口破裂和伤口感染。
4.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多摄取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此外,要适量控制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5. 心理护理:起搏器术后的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寻求支持和理解。
如果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6. 定期复查和调整:起搏器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包括对起搏器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保证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7. 避免电磁干扰:起搏器受到电磁干扰可能导致异常运行,因此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强烈的电磁场,如电磁炉、微波炉、手机等。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建议将其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并遵循医生的具体建议。
8. 保持正常生活:虽然术后需要适当休息,但是患者不应过度保护自己。
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和活动,以提高身体的功能和恢复能力。
同时,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应对压力,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总之,起搏器术后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做好创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调理饮食,进行心理护理,定期复查和调整,避免电磁干扰,保持正常生活等。
通过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与术后护理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管理患有心脏节律紊乱的患者。
它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跳。
对于那些需要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了解其操作和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以及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1. 确保患者的适应症:在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心脏起搏器。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心脏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某些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缓等。
2. 定义心脏起搏器的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心脏起搏器类型,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每种类型的起搏器在操作上会有所不同。
3. 麻醉和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区域会进行消毒,然后医生会在胸部或腹部切开一小段皮肤以便植入起搏器。
4. 植入心脏起搏器:医生会先在患者的心脏静脉处插入导管,将导管引至心脏,并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
一旦起搏器被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医生会将其与心脏的电极连接起来。
5. 调试和测试:在手术完成后,医生会进行起搏器的调试和测试。
他们会通过改变起搏器的设置来确保它正常工作。
患者通常需要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起搏器的功能良好。
二、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要点1. 心脏起搏器检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电池寿命监测、心脏电极位置检查以及起搏器功能的评估。
建议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运行。
2. 保持良好的伤口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避免用力刺激切口区域。
3.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一些电子设备和电磁场可能产生干扰。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高强度的磁场,并避免将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
例如,避免剧烈运动或举重,减少对胸部的冲击。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目的研究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护理。
方法对我院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伤口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术后监护与护理。
结果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1例出现短阵室上性室速,其余7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病情稳定,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结论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对伤口的护理,注意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日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术后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400-01起搏器在临床实际应用40多年来,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已成为控制及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方法,也可用于控制或终止除颤动以外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
2011年1月—2014年8月,我院经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共8例,经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收治的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有5例,女性有3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5岁。
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其中病窦综合征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快慢综合征1例。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3天,除1例出现短阵室上速室速,其余7例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
2.术后护理和监护2.1持续心电监护。
严重心律紊乱是心室起搏器安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因此,医护人员可以将患者平车推入病房,安置好患者,并向相关的主治医师了解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中心脏起搏器的起搏情况,并在植入心室起搏器术后,对病人持续72小时监护,而且需要在CCU 监护系统下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和记录,严密观察自主心律和起搏心律情况,发现起搏器间歇起搏,起搏阈值突然高,感知功能障碍,起搏频率奔放等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经口服胺碘酮后得以纠正。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护理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心血管内科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可出现恐惧、焦虑、失眠,可以通过询问、交谈及观察患者住院后、手术前后的情绪进行评估。
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在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简单的手术经过及成功的病例,还有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手术前配合的事项,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为手术成功打好基础。
2.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一般需要卧床3~5d,以防止电极脱位。
卧床患者排尿、排便习惯改变,会导致尿潴留和便秘,所以在术前要进行练习。
训练时,要给予适当的遮挡,先把床头摇高,待患者逐渐适应后放低床头。
3.术前准备(1)术区备皮:上至下颌,下至肋缘,内至胸部正中线,外至腋中线,以及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
(2)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电解质、血肌酐、凝血时间及X线、胸片。
(3)术前禁食:术前30min于上肢建立静脉通路,植入外周静脉留置针,以便术前、术中、术后用药。
(4)术前尽可能了解起搏器的种类,对观察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二、术中护理永久起搏器的安置需要在心导管室内且绝对无菌条件下进行。
备好抢救药品,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备好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机等。
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给予静脉输液、心电监护,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有不适及时检查并处置,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并发症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常见的有室早、室速,严重者可发生室扑、室颤。
患者可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慌、乏力、黑蒙等症状,自觉脉搏过快或过慢,或小于起搏频率6次以上。
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者可出现一过性心前区撞击感、身体微颤,伴有一过性胸闷、胸痛。
护士一方面要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作出初步诊断,另一方面要熟悉各种恶性心血管事件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告知术者。
心脏起搏治疗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采用适当的形式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最佳手术配合。
必要时手术前应用镇静剂,保证充足睡眠。
(2)协助检查:指导病人完成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植入式起搏备皮范围是左上胸部,包括颈部和腋下,备皮后注意局部皮肤清洁。
(4)抗生素皮试。
(5)训练病人平卧位床上排便。
(6)术前应用抗凝血药者需停药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如不能停药的,术中备止血药,以备术中使用。
(7)术前建立静脉通路,术前30分钟至2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次。
2.术后护理(1)休息与活动:术后将病人平移至床上,植入式起搏者需保持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8--12小时。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
经股静脉安置临时起搏器的病人需绝对卧床,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
(2)监测:术后描记12导心电图,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
术后监测体温,观察有无腹部肌肉抽动、心肌穿孔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出院前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和起搏器功能测试。
(3)伤口护理与观察:植入式起搏者伤口局部沙袋加压6小时,每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
或局部加压包扎即可。
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术后24小时换药1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1次。
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发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子仪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的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手段。
一、起搏器植入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意义。
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家属及本人详细交待病情,并安慰患者,必要时睡前口服安定片,争取安静入睡,减轻患者恐惧感。
2、根据安置起搏器所选的部位备皮,病情许可时洗澡更衣。
3、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
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
5、术前可少量进食、饮水,以防止术中小便过多。
6、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遵医嘱肌注安定10mg ,防止术中病人烦躁不安及恐惧。
二、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与手术医生床边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遵医嘱予以沙袋压迫2-6 小时,记录床边心电图。
2、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是否正常,有无起搏和感知障碍,必要时重新测试、调整。
3、术后遵医嘱平卧6-12 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术后3 天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保持大小便通畅,卧床期间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5、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7 天,防止伤口感染。
6、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三、出院宣教1、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息,术肢避免提重物,避免高强度的活动或在人群中拥挤,避免撞击心前区。
2、淋浴时,避免用力搓揉植入起搏器的皮肤处。
3、远离强磁场、电场,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瓶车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以免干扰起搏功能。
4、起搏器植入卡应随身携带,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5、定期随访:出院后1-3 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如自测脉搏﹤60 次/分)应随时就诊。
特别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昏、黒矇、手脚浮肿、不停打噎或感到异常发热时应及时与负责医生联系进行检查。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一)患者准备1、核对确认患者身份(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等)。
2、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及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手术过程及目的,减少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二)用物准备1、用物准备:起搏器零件包、介入手术器械包、介入手术布类包、碘伏、无菌手套、纱布、粘贴薄膜手术巾、敷贴、利多卡因、抢救物品及药品、撕开鞘、起搏电极、起搏器。
2、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品,并置手术台旁。
二、术中配合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术区,连接心电监护(血压计袖带束缚于术侧的对侧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吸氧。
2、打开手术包,协助术者做好患者皮肤消毒准备。
3、协助术者穿好手术衣,配合术者铺单。
4、再次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5、将术中所需的导管、无菌物品放置于无菌手术台中。
6、监督手术人员正确执行无菌技术要求。
7、及时为术者提供需要的物品,并对使用的耗材做好登记。
8、严密观察病情,保持静脉输液、氧气等各种管道通畅,需要抢救时做到迅速、快捷、准确。
9、配合医生进行起搏器参数测试,测试时注意不要污染无菌操作区。
10、及时准确执行术中医嘱,做好记录。
三、术后整理1、术后协助术者用无菌敷贴覆盖伤口。
2、再次核对确认患者身份,清点手术用物及检查导管完整性。
3、护送病人至病房,与病区医护人员做好交接。
4、清洗术中所用器械,做好导管室整理工作。
5、完成并核查手术计费工作。
参考文献:《介入诊疗护理学》第2版拟定:介入科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4。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博器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致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护理措施】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右侧卧位。
术后5~7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提重物。
3、术后2~3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4、术后用沙袋压迫伤口6~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敷料隔日换药1次,潮湿时及时更换;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
5、密切观察起搏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至少每4小时1次。
7、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按要求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和监测起搏器功能。
(1)随身携带起搏器急救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以便发生应急事件时参考。
(2)测脉搏。
每日早、中、晚自测脉搏1次,每次1分钟。
如发现脉搏低于起搏频率5次以上或节律异常,应及时就诊。
如起搏器工作慢,注意电源是否耗竭。
(3)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
(4)定期复查心电图。
出院后分别于第1、3、6月复诊;稳定后则每半年复诊1次;接近起搏器寿命阶段每1~3个月复诊1次。
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焦虑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
通过向患者介绍其病变的性质、起搏器安装的意义,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从而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 术前常规描记心电图,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密切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及QRS波和时限。
观察并记录,备齐各种急救药品,核对除颤仪的性能及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备齐术后监护仪等设备。
3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4术前做好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前使用一次抗生素。
.5术前晚可口服镇静药物保持良好的睡眠,术前4-6小时禁食。
6术前半小时备皮,备皮时动作轻柔,勿损失皮肤。
7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和抗凝剂,以防止囊袋内出血。
术后护理1 体位及活动返回病室后,将患者平放于床上,让患者平卧或轻度左侧位,一般平卧24h,以后取左侧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植入起搏器肢体绝对制动,防止电极移位。
患者术后久卧病床,制动过久,心脏负担加重,且肩关节不能活动,易造成尿潴留、便秘、关节僵硬或疼痛。
为避免上述并发症,采取24h内保持卧位, 限制活动,经观察起搏器工作正常,可于48h后床头抬高15°~45°,72h后允许患者下床活动,行走活动可促进术后康复,早期可床边行走,其后在病室行走5~10min,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但不宜做幅度较大的活动或用力过度。
2 心电监护术后一般心电监测48~72h,严密观察起搏心电图,分别了解心房心室起搏功能是否正常,起搏阈值是否有变化,有无起搏脱落现象,起搏频率是否在限定频率范围,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除监护仪常规心电监护、定期做心电图及遥控监测外,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
此外应重视日常测脉搏或心率,每日2~4次,观察心电图:有起搏信号无心电信号提示起搏阀值升高,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极固定不良、移位、部分断裂或绝缘层破损、电池耗损,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无按需起搏考虑感知不良,脉搏和心率低于固有起搏频率可能是起搏故障,脉搏、心律绝对不齐应考虑房颤,均应及时进一步检查。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确保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手术风险。
3.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禁食6-8小时,以减少手术期间呕吐的风险。
二、术中护理:1.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2.护士需要做好术中的观察和监护工作,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并适时递交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入观察室或病房,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2.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检查手术伤口,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
5.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起搏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强电磁场和避孕方式的选择。
6.定期随访患者的起搏器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的不适和恢复期间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康复计划。
四、并发症及处理:1.起搏器移位或脱落:若发现起搏器异位或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重新植入起搏器。
2.出血:如有术后出血,应施行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输注血浆等。
3.感染:如伤口感染,应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伤口清创等。
以上是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内容。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干预组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配合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综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手术配合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护理;健康指导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日益老化,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永久人工起搏器是治疗心脏起搏时传导功能障碍,特别是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
该起搏器由人工心脏起搏器产生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而刺激心肌,从而代替普通心脏起搏器,使心脏跳动得到有效控制,并根据其频率进行调节。
伴随着起搏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对于不可逆性心传导功能障碍患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窦房结疾病”和“心传导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心律失常的缓解。
现在,人工心脏起搏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同时,手术也是一种创伤治疗,其并发症也十分普遍。
为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应做好病人出院后的手术护理及日常生活随访指导[1-2]。
本研究探析了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
每组例数40。
其中综合干预组年龄33-78岁,平均(64.34±2.12)岁,男29:女11。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
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
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
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
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
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
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
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
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
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
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
一般1-2月后电极导
线可固定,不过仍需注意手臂的活动幅度、力度以及承重力量,俯卧撑等靠近埋入位置的运动也要避免。
2.起搏器局部的保护
早期您会感觉到起搏器的存在,请不要直接按压起搏器表面,不要试图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
感觉到起搏器如异物样存在的不适是常见的,一般能逐渐适应。
不要抓挠或用力搓擦起搏器局部的皮肤,如果发现有发热、疼痛或流液等局部发炎的症状,应立即与您的医生联系。
3.出院后的日常生活
起搏器植入后可以恢复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并回复工作,但是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开产生很大电力或磁场的场所。
不要靠近工业用电磁感应炉、磁铁、大型电机、电弧焊接设备,雷达天线与广播电视发射站的限制区域高压设备与电力传输场所、发电站限制区等场所。
4.就医时需注意的事项
注意不要把磁性物体贴近埋入起搏器的部位。
有些医疗设备或治疗方法可能会对起搏器产生影响,如核磁共振诊断仪、除颤仪、冲击波碎石仪、透热疗法、放疗、电手术刀、射频消融等。
就医时记得要告诉医生装有起搏器,最好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
5.旅行时需注意什么?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可以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去旅行,包括汽车、飞机、轮船、高速火车、磁悬浮列车等,但是乘坐飞机时常规安检的金属探测器会探测到您的起搏器,需要出示起搏器植入证明或起搏器植
入卡,植入卡在国外也有效。
外出旅行尽量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在临时需要时能尽快地向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6.使用移动电话时需注意什么?
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多数起搏器都有抗手机干扰功能,因此一般起搏器患者可以放心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放置或接听时仍应注意,不要将手机放在植入同侧的上衣口袋里,接听手提电话时将电话与您的起搏器之间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离,并尽量用起搏器另一侧耳朵接听。
7.使用家用电器时需注意什么?
功能正常的家用电器一般均可以放心使用,如电视机、洗衣机等,当然对于起搏器依赖的患者,一些直接与身体有电接触的或者向外发出电磁波的电器应避免使用,如电磁炉、低高频治疗仪等。
8.其他需注意的地方
在通过超市、商店、图书馆等安装有电子防盗装置、电子安检系统防盗门时,按正常速度通过绝大多数都不会对起搏器有影响,请不要在门口停留或依靠在安全门上。
若感觉不适,迅速离开以上区域起搏器可恢复正常。
9.定期随访
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起搏器植入后应该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定期随访。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意外碰撞后需要及时就诊。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起搏器的工作状况、调整起搏参数优化起
搏方案、评估起搏器电池状况,保证起搏器安全有效的工作,(即自测脉搏。
如果测到脉搏是整齐的,但又低于医生告知的起搏器频率,说明起搏器可能有故障,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通过程控可以了解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情况,指导进一步治疗。
出院后随访周期一般为起搏器新植入后1、3个月内、每半年随访1次,以后可以根据情况每半年至1年随访;起搏器使用后期即接近担保年限或以后须加强随访及时更换起搏器,避免紧急更换或因起搏器电池耗竭而发生意外。
10.后续的治疗——病因治疗及伴随疾病的治疗
患者朋友还应该明白,起搏治疗是缓慢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能根治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
因此一部分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应遵医嘱对于原发疾病及伴随疾病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及综合治疗。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