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呢?本文将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首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古文、民间故事等形式,教给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语言之美。
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之美。
在教学中,可以邀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进行绘画指导,通过画画来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引进音乐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音乐的欣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知,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渗透美育教育。
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渗透美育教育还需要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美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美的信息;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来感受文字之美;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改编成小品或话剧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美。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美。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热爱,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语言知识,更能够感受和体验美的魅力。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渗透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一个有氛围、有文化的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美轮美奂话美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作者:严丽仙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9年第3期摘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为教师,应该有步骤、有规范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特别是诗歌散文的教学中,更是美育的最佳环境。
关键词:语文;美育;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得情的感染、智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呢?一、培植感受美的敏感力文章是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美的提炼、美的升华。
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自然美;有“三军过后尽开颜”之社会美;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艺术美。
美比比皆是。
如何让学生善于在美的海洋、美的宝藏中遨游、探索?1.品词析句,味语言之美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范读,重点提示语气、语调、语速、语势等,学生反复品味音律的跌宕生姿,节奏的曲婉悠扬,就在满耳清音与齿颊生津中体悟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也在语音的回旋复沓之美中,构设一系列纷至沓来的比喻意象,桂林山“奇、秀、险”的特色也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2.心接神谋,悟情思之美美是物我情理契合熔铸的结晶。
教学时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意境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汉语言的内蕴有时是无理而妙,妙不可言。
其情趣、韵味、风致、灵性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但现实语文教学则是无视东方思维传统,不顾汉语本质特征,对于美的特质视而不见。
课堂教学以讲深讲透,嚼碎掰烂为能事。
真是令人惨不忍睹!纠缠于字词的微言大义;困陷于文章的段落思路;汲汲于语法修辞——语文教学失去了“整体”的美感。
二、陶育创造美的心智美在创造,创造美是人类的天性。
我们教学时应顺其心理,展其自然。
1.激发创造美的诱因欣赏美的活动中,水乳交融地蕴含着再创造与情感愉悦二重因素。
当学生在美的领域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时,美感的魅力已光芒四射。
引学生从课文走向生活,用经过浸染、经过淬炼的美的慧眼来发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探索摘要:当今,我国教育在加快发展,新时代,教育强调“五育并举”,但语文教学中,常常忽略了美育。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深入发掘审美内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为例,从语文课程内容的剖析、语文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形式的选择、学生的课堂互动参与等几个方面,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途径引言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始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是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对其内涵的阐述,都充斥着美的因素。
如果没有美育的话,语文的教学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感元素,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美的教育,从感情上接受美的熏陶。
1体会课文中的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文具有文字语言的美感,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汉字本身就是美育素材,读者进入艺术世界需要通过文字语言的引领。
语言文字形式多样,有的整体划一,有的长短交错,课文中的语言都包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则,可以展示出语言文字的抑扬美、整齐美、回环美等特点。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有很多语言现象和丰富的语言形式,包括有气势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充满音律美的对偶句等。
课文的语言风格多样化,包括幽默、典雅、朴实、细腻等风格,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句子感受不同的语言美。
例如,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反复朗诵这篇课文。
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学生可以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绮丽,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感。
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具有丰富的内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不断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在德育中加强美育的渗透,靠美的形象打动人,靠德的力量感化学生,使学生在德与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学生今后的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美育【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利用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启迪,把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理想情境中,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在课堂上教师人格魅力展现中渗透德育和美育在教学活动中,相比其他学科教师语文教师会更多地触及到人、人性、道德、伦理、情感和性格。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发型要符合自己的性格气质和职业特点。
教师在着装上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整洁大方,在自然庄重中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展示课堂教学中的板书美。
好的板书不但能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调节学生心境,还能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
备课时,教师要构思好板书的结构,在课堂上将条理清晰、工整规范的板书展现给学生。
课堂上的肢体语言也是教师传递情感信息的艺术,每一个手势、每一种眼神、每一副表情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在讲《窃读记》一课时,我会和学生们一起随着主人公窃读而紧张,为他饱读之后而欣喜。
教师还要保持在课堂教学中情绪美。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将基础知识及能力传授给学生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锻炼。
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规则,不仅能够为学生编创符合教学目标的审美情境,同时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以此是的学生的美好品质得到全面塑造。
据此,本文针对小学余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意义及现状,提出几点有效渗透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学生更好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教育;渗透策略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到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渲染,要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对学还是那个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进行有效培养,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此,也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美育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渗透措施,以此确保其能够真正地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一体。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整体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改变,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中,兼顾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以此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此,将美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新课改下的必然趋势,也可以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现状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下,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1]。
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实际渗透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渗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首先,在实际渗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对美育教育的渗透内容并不是很理解,导致所谓的渗透过于形式;其次,在实际渗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导致渗透对象丢失,渗透失去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密切,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
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等等。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谈谈以下方法。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对此,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教师素质将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
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渗透提供认知性方向,把文中的美用显而易见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接收到美的感染。
同时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渗透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最重要工具。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
如在教学《景山公园》一课,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朋友去神游景山公园,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我就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76.1.11日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送别总理灵车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二)教学活动要有节奏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我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教学语言要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调的声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
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间,张弛适宜。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一部分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促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将从文学欣赏、语言表达和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文学欣赏文学是美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诵古诗词、讲述寓言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学之美。
通过文学欣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语言表达语言是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指导、口语表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悟和追求。
三、阅读习惯阅读是美的享受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读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美的快乐。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美的乐趣。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
只有在教学中贯彻美的理念,不断丰富美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美育渗透的目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小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本学科美育优势,启迪学生欣赏教材美;引入意境感受美;评析形式品味美;表情朗读抒发美;指导作文创造美;课外阅读欣赏美,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愉快教学,美化教学过程。
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和谐共振,协同完成以美启真、扬善、怡情的教学任务【关键词】语文学科;美育;渗透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美育的渗透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凭借内容感知美语文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课程。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三方面的内容:1.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如描写日月星辰的有《太阳》、《看月食》、《海上日出》、《火烧云》;描写山川草木的有《黄山奇石》《桂林山水》、《草原》;描写花鸟虫鱼的有《荷花》《燕子》《大熊猫》;还有描写城市、人文景观的《北京》《长城》,等等。
这些课文中的描写的食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从中获得自然美的感受又能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2.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也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美。
例如:表现革命斗争美的有《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表现劳动美的有《捞铁牛》《挑山工》;表现热心于科学研究的科学美的有《数星星的孩子》《达尔文和小松鼠》;还有表现人们心灵美的《诚实的孩子》《一个苹果》《伟大的友谊》,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表现社会美的课文,学生将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艺术美,这里所讲的艺术美,是指作为课文所写的内容、对象的艺术美,而不是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艺术形式美。
例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描写了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这是反映了绘画艺术的美;《月光曲》吧乐曲舒缓到高昂的变化和大海由平静到浪花汹涌的变化结合描写,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月光曲》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谐美等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才能让学生去领悟知识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呢?根据我平常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以下几点做法:一、在教学情景中感受美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已成为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学的一种美育途径。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用各种媒体设备,营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领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绘画、唱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情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可恰当地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通过视频突出“荷花”、“荷叶”两景,让学生感知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使学生感悟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诗情画意”的含义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
这种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进行再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一丝不苟的观察插图,然后,我播放漓江景点的幻灯片,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一股爱自然,爱祖国的感情便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了。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捷克古时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从感觉开始,一切美的事物应尽量在感官跟前。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在教育的体系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美育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一、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形式,而这些文学作品中浸透着深厚的人文情感和美好的人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修养和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通过讲解《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奶奶的形象,引导学生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爱、亲情等等。
这样的文学欣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启发他们对生命、爱情等等的思考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诗歌、比喻、修辞等手法,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它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口号、广告语等等,培养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能够在创造性的思考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演讲,是指通过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语文演讲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表达中,在思维中,在内心感受中获得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语文演讲课来让学生练习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研究来进行演讲。
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音乐课和语文课结合,有助于教育艺术和人文素养,因为音乐和文学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润物无声——论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摘要】本文探讨了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美育理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美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
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美育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加自信和流畅。
美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审美与思维的全面发展。
将美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育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润物无声、学生品格、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启示1. 引言1.1 引言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是一种深刻的教育理念,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
而美育理念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品格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关注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应用,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美育理念的渗透。
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将美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探讨的课题。
只有真正将美育理念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正文2.1 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平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艺术,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美育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真正地体会到语言的美妙之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是塑造学生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语文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
1.2 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美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语言的喜爱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美育不仅仅是美术课上的涂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老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
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启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通过读懂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美感和思想,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作者:王玲瑞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10期王玲瑞摘要:美是人所特有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其中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科学的审美标准,从而唤起对美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育;教学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061《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美育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
同时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呢?一、钻研教材,创设美的氛围美的氛围是师生合作共同创造的。
语文课创设美的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的语言艺术、心理沟通艺术等都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
要创设美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带着美好的情感来给学生讲解知识、传授知识。
教学时,教师要让自己提前进入到美的情感中,然后把这些美传到课堂中,让自己带着美的心情、美好的情感快速投入到美丽的课堂中。
面带美丽的微笑,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教师美丽的表情、体会到教师美丽的心情,从而带着美意更好地学习知识。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只有用美丽的心情教学,学生才会用美的心情去聆听,才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消化掉更多的新知识。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教师的讲课要充满艺术魅力,必须首先对课文深入钻研,充分体会文章的美感,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方便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让自己从内心真正感受文字带来的魅力,从而体会一系列美好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在小语教学中渗透美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
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
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
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
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
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
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
象,唤起美感。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靠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
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鲍列夫《美学》第562页)。
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
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
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
一句话,板书要合理。
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
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
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像教《小珊迪》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的确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
外貌冷同情
语言饿请求
小珊迪轧伤还钱诚实悲伤
行为激动
挂念弟弟善良赞美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
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好,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
五、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
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
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
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
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
例如,教学《长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重现凝聚在这一典型的人化的自然当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启发学生想象西沙群岛海底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想象鸟的天下,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陶冶学生的整体美感。
六、引导朗读感受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
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
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
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
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
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
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
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