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3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这两种现象都指的是土地逐渐变得干旱贫瘠,无法维持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的状态。
尽管两者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它们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大致相似。
一、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导致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区域的扩大,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变得干燥,植被难以生存。
2.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和过度使用灌溉水资源等,都会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的干燥和植被损失。
3. 土地退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退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当土地退化时,土壤质量下降,水分滞留不良,植物根系无法生长,导致土地转变为沙漠或荒漠。
二、防治措施1. 水资源管理:合理使用和保护水资源对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至关重要。
可采用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方法,包括良好的灌溉系统、雨水收集和节水技术等,以确保土地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2. 植被恢复:恢复植被覆盖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植被保护、生态修复、沙地固定等方式实现。
恢复植被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还可以减少风蚀和水蚀,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3. 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法规和管理制度,推行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4. 国际合作: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开展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项目。
同时,各国可以共同制定措施和标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结语沙漠化和荒漠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防治。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加强土地保护政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改变当前的局面,并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
土地沙漠化导致土壤的肥力草地的面积以及河流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很重要。
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
沙漠化土地的土壤粒间孔隙大,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且易蒸发失水。
且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水上升高度小,如果地下水位较低,不能湿润表土,植物则很难在表土上生长。
笔者论述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及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并重点比较不同技术间的优缺点,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依据。
沙漠化主要就是因为土壤中的含水量减少,如何才能在土壤中水分的减少之前就做好防治,我们可以使用/土壤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系统,它可以测量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还可以测量其它一些土壤方面的参数,而且安装方便,性能稳定,可靠性高,方便维护。
1、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1.1、主要成因1.1.1、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1.1.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1.2、危害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2000年春季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50年所罕见。
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上,联合国环境署对全球荒漠化灾害进行了估算,因荒漠化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保守估算为263亿美元。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两个方面。
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1.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高温和低降水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极端的气候条件导致土地水分短缺,植被无法生长,从而形成荒漠。
2.土壤因素:土壤质地差、肥力低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土壤因素。
贫瘠的土壤难以养活和支撑植被生长,进一步导致土地的退化。
3.生物因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生物因素。
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植被被动物过度利用,无法恢复;过度砍伐导致植被大量减少,土壤暴露,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耕作、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也是引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针对土地荒漠化,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植物人工播种或引种,加快土地植被恢复的进程。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固定土壤,加速土地的恢复。
2.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引水、灌溉和防止水土流失。
修建水利设施,收集雨水,增加土地水分,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
3.控制过度放牧:强化对牧民的管理和监督,限制草原的放牧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引发土地荒漠化。
4.合理利用土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大规模破土、频繁翻耕和单一农作物种植,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5.确立保护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监管,依法追究违法行为,增强公众对土地保护的认识。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
总之,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减缓和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恢复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知识清单一、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形成荒漠景观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可以生长植被、适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干燥、贫瘠,植被减少甚至消失,土地逐渐失去生产力。
二、荒漠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因素(1)气候干旱在一些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长期处于干旱状态,这使得土壤水分不足,植被难以生长。
(2)大风频繁强风会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还会吹走表层的肥沃土壤,使得土地更加贫瘠。
(3)土壤特性某些地区的土壤质地疏松,保水能力差,容易受到侵蚀和风化。
2、人为因素(1)过度开垦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人们过度开垦草原、森林等土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土地退化。
(2)过度放牧无节制地放牧使得草地被过度啃食,植被难以恢复,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风沙侵蚀。
(3)过度樵采大量砍伐树木作为燃料或用于其他用途,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因缺水而死亡。
三、荒漠化的危害1、土地生产力下降荒漠化导致土地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2、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3、自然灾害加剧荒漠化地区容易发生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4、贫困加剧土地荒漠化使得当地居民失去了主要的生产资源,导致贫困加剧,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荒漠化危害的认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合理利用土地(1)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过度开垦、放牧和樵采。
(2)推广轮作、休耕等土地利用方式,让土地有足够的时间恢复肥力。
3、保护和恢复植被(1)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防风固沙。
如何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它不仅侵蚀着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威胁着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峻挑战。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土地荒漠化呢?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如干旱、高温等,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加强土地管理是关键的一步。
政府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明确规定哪些地区适合开垦、放牧,哪些地区需要保护和恢复。
对于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要实施封禁保护,禁止一切可能加剧荒漠化的活动。
同时,加大对违法开垦、放牧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遏制土地荒漠化至关重要。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尤为珍贵。
我们需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确保生态用水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一些河流流域,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避免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土地干涸。
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是遏制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树木和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肥力。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和草种进行种植,同时要注重植被的养护和管理,提高成活率。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鼓励民间参与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控制人口增长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人口过多会导致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增加,从而加大土地的压力。
通过普及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等方式,合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轻土地的负担。
发展可持续农业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轮作、间作、休耕等,既能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减少土地的过度利用。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土地石漠化成因与防治土地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环境现象,是大量农村土地受到破坏,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结果。
土地石漠化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在许多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国家和地区都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下文将从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来探讨这一生态环境问题。
一、成因1. 地形因素大部分土地石漠化发生在丘陵山区,这些地区一般的地形都比较陡峭,土层较薄,而且下雨量大,雨水流失很快。
如果这些地区种植的作物生长不良,它们就会不能约束水土流失。
这样就会导致漫山遍野的石头被带到田地上,形成土地石漠化。
2. 农业过度开发传统的农业方法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对土地剥夺,使得农地失去天然的滋润保护层,导致水柿滑坡,然后形成土地石漠化。
此外,长期的种植同一种作物,也会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浓度不断增长,土壤过度耗竭,最后导致土地石漠化。
3. 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煤矿开采、采石场和建设工程都会导致土地石漠化。
这几种活动会采走山上的植被,导致山体侵蚀,土层流失,最终形成乱石堆。
4. 过度的抽取地下水一些农民抽取地下水来农耕,但这样会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自然保护层丧失,最终导致土地石漠化。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中,如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地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现象。
二、防治措施1. 抓紧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只有修复好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植被,才能保持水源培土。
为此,应广泛开展造林、种草、种树等环境修复,增加土壤保持力和土壤肥力,缓解土地石漠化。
2. 推广种植技术一方面可以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使得土壤蓄水量增加,挽救或预防一些荒漠化和石漠化现象;另一方面,种植树木和地被植物的干扰能显著地减缓水流,侵蚀及停止土地石漠化发生。
3. 精准施肥,强化耕作科学施肥,使得苗圃生长茁壮,同时增加土壤植物保护层的含量;耕作的时候积极控制土壤流失,强化保护层的功能。
4. 推广生态畜牧生态畜牧的优势在于可以协调农业奖励和生态保护,同时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护层的抵抗力。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多个。
首先,人类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滥伐森林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
这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降低无机盐含量,使土地变得贫瘠。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的天气事件增加,如干旱、严重的风暴等,进一步削弱了土地的保护能力。
另外,土地碱化、地下水开采和土地过度蓄水等行为也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为了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生态恢复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重新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建设人工林和草原,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度。
其次,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耕地、封山育林、全面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减少土地过度利用的程度。
此外,应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另外,加强对于荒漠化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最后,还需要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程度。
总之,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综合措施从根源上进行治理。
只有保护好每一块肥沃的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成因都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我国当今及其严峻的问题,那幺造成土地荒
漠化的原因是什幺,后期又该如何治理有什幺具体措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
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成因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
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
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1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
例。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林业防沙治沙措施
土地沙漠化是指土地荒漠化,被风沙侵蚀,丧失生产能力,成为一片不孕不育的沙漠。
土地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主要原因有:过度开垦和乱伐
乱砍,导致森林破坏和生态系统恶化;泥沙淤积和水源枯竭,使得草地退化和荒漠化加速;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
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的加剧,林业防沙治沙措施必不可少。
林业防沙治沙措施包括土
地植树和草地恢复、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
首先,土地植树和草地恢复是一种基本的治沙手段。
在沙漠化地区种植耐旱的树和草
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从而改善土地质量和水土保持情况。
这种措施对于减轻土地沙漠化
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防风固沙也是一种有力的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如在风沙侵袭严重的地区,可以
通过植树和种草的方式来降低风沙侵蚀,从而实现固沙的目的。
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作物
间作、人工栽培和维护林地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防风固沙作用。
最后,水土保持措施也是防治沙漠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土地沙漠化的环境中,水土
流失是严重的问题。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如建立水坝、修筑塑壤和植树种草等。
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中,林业防沙治沙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轻土地沙漠化对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
需要在控制人类活动和肆意开垦上的同时,继续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更加高效和有效的治
理方式。
沙漠化与教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原因1.天气因素天气因素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究竟是哪些天气因素导致这种情况呢?通常情况下,干旱和缺水是最主要的天气因素。
干旱和缺水会导致地表水分蒸发,从而使土地表面变得枯黄、干燥。
长期以往,土地表面形成一个硬壳,土地表面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被破坏。
当风沙等自然环境因素侵蚀土地表面时,土地表面逐渐变为沙漠或半沙漠。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减少,也会导致干旱和缺水等问题。
2.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包括过度开垦和沙漠化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荒漠化。
例如,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疏林造地、滥伐森林等现象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此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原因。
例如,乱扔垃圾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等,都会对土地的健康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
二、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防治措施要想有效地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依据相关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1.加强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是预防和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核心要求之一。
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环保,并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的意识普及到每一个人。
保护生态环境,则需要重视植被的保护和维护。
植被对土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化和荒漠化的过程,维护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保墒固沙,储存碳,抵抗气候变化等。
因此,加强植被建设和保护,是解决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的关键。
2.节约用水为了解决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我们也需要努力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可以提高水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耗。
同时,加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的节水技术和措施,也可以对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土地沙漠化原因、现象及其防治措施分析研究土地沙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土地水分蒸发过剩和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退化为沙漠的过程。
它是当今世界上环境问题中最严重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沙漠化的原因、现象及其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土地沙漠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地质构造等因素,直接影响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和速度。
例如,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会破坏土地植被,加剧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和速度。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也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加速土地沙漠化的发生。
二、土地沙漠化的现象1.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的一个明显现象是植被退化。
由于水分蒸发过剩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土壤受损,植被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进而导致土地退化为沙漠。
2.土地贫瘠土地沙漠化还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变得贫瘠。
土地中的养分被破坏和流失,土壤变得干燥、硬化,无法供养作物生长,造成农业生产困难,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三、土地沙漠化的防治措施1.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举措。
包括修建护坡、修建土壤保水设施、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措施,以防止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恶化。
2.合理开发利用在土地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措施。
合理开垦土地、合理放牧、合理开采资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3.加强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制定土地管理法规、环境保护法规和自然资源保护法规等,对土地沙漠化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以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沙漠化与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沙漠化和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沙漠化的成因沙漠化是指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成沙漠的过程。
主要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上大部分沙漠地区位于干旱气候带,降水量稀少,湿度低,导致土地缺水,无法维持植被的生态系统。
1.2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沙漠化的第二大因素。
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破坏,减少了植物的覆盖面积,使土壤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影响下。
1.3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也是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活动会破坏土地表面的植被,造成土地侵蚀和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二、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是指由于环境变化或人类活动,原本有植被覆盖的地区逐渐变为荒芜贫瘠的地区。
其主要成因如下:2.1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水分的供应不足导致植物缺水而死亡,从而导致地区逐渐失去植被覆盖。
2.2 过度灌溉过度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堆积,破坏植物生长的环境。
2.3 不合理的农业实践不合理的农业实践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例如,大面积的退耕地、乱砍滥伐以及过度的化肥、农药使用都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导致植被减少,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三、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针对沙漠化和荒漠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3.1 植被恢复与保护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治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核心措施。
可以通过进行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工作来增加植被覆盖率,以保护土壤并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合理的牲畜放牧也可以帮助维持植被平衡。
3.2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水分蒸发和水分滞留,避免土壤盐渍化。
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可用于农牧业生产的土地,经过一系列的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和暴露,失去了其原有的植被和土壤层,变成了一片贫瘠的荒漠地区。
荒漠化是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成因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对荒漠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荒漠化的成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降水减少,土壤和植被失去水分,从而使土壤变干燥,草原和森林逐渐退化为荒漠地区。
2. 错误的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人类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例如,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土地,破坏了植被覆盖,加速了土壤侵蚀和湿地退化。
此外,过度开采水资源也会导致荒漠化,因为水是维持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
3. 土壤侵蚀和风蚀土壤侵蚀和风蚀是荒漠化的重要过程。
在没有植被保护的情况下,雨水和风会迅速冲刷和剥蚀土壤层,使土壤贫瘠,无法维持植被的生长,从而导致土地逐渐沙化和变成荒漠。
4. 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是导致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植被生长受限,土壤变得干燥和贫瘠,从而加速了荒漠化的过程。
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 植被恢复和保护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措施。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荒漠地区原有的植被,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减少水分蒸发和风蚀。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防治荒漠化的基础。
农牧业生产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种植和养殖方式,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3. 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水资源是维持土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是防治荒漠化的关键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水的损失;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管理的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荒漠化是指在半干旱和干旱区域内,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土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地区的出现,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都带来了很大威胁,因此治理荒漠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人员的共同任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
一、荒漠化土地的成因1. 自然因素荒漠化是地表水分蒸发过剩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土地逐渐退化为荒漠。
干旱、低降水量、极端温度等天气因素是荒漠化的本质原因,也是最难以控制的因素之一。
2. 人类因素人类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荒漠化。
包括移牧、非合理土地利用、过度开采水资源、过度开垦土地、非法砍伐树木等。
二、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方法1. 植被恢复荒漠化区域内,植物起到了保护土地的重要作用。
在荒漠化的土地上,大面积、密集的植被可以有效防止土地的水分流失和风蚀。
因此恢复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2. 水资源管理荒漠化土地缺水是造成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资源才能借助有限的水资源,使之持续利用。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包括提高农田的灌溉利用率、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都是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土地规划与利用荒漠化是非合理土地利用和未合理开采土地资源造成的。
只有对土地规划和利用进行明确和规范管理,才能控制非合理利用土地现象发生。
在规划和利用时,要考虑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明确土地的适用划区,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
三、荒漠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方法1. 野生动植物保护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里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通过对土地环境的调查和对野生动植物的严格保护,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同时带来更好的生态效应。
2. 增强土地的自然养护能力通过保留、发展、保护原生态植被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改变非合理人类活动造成的荒漠化形象,实现土地生态的自然恢复,增加土地的自然养护能力,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3. 扩大覆盖面积覆盖面积扩大是提高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概述荒漠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的现代性环境问题,指的是草原或森林逐渐退化,土地逐渐变成沙漠的过程,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原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荒漠化的解决方案。
荒漠化的原因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荒漠化。
气候因素干旱是影响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
多年干旱导致水分不足,植物难以生长;去除了植被保护的土壤也会更容易受到水力侵蚀和风蚀侵蚀。
此外,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的程度和频率,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过度利用是导致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使土地失去保护。
过度开采和过度开垦也会导致地质和土壤的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沉积。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了大量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地和水源,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失。
技术进步问题不合理的农业技术和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如充当工厂的养殖场和大举种植经济作物,都是导致荒漠化增加的原因。
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提高生产力,但却同时也加剧了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
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影响:•植被减少:荒漠化导致植被和灌丛消失,土壤流失加剧,沙尘暴和干旱事件也变得更普遍。
•不良气候变化:荒漠化会导致气候变化,减少降雨和雨水滞留,导致水资源减少。
•生态系统失衡:草原退化会导致多样性的减少,生物量和种群也会受到影响。
•经济影响:由于荒漠化的加剧,耕地减少和生产中断,一些地区的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寻求新的生存机会。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荒漠化是可以被治理的,并且在许多地方已经实施了有成效的措施。
下面列举一些防治措施。
胡杨林试验在中国,胡杨林试验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方法。
胡杨是一种极端依靠地下水存储的树种,在荒漠地区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在胡杨林的带领下,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固定,水分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为动植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荒漠化的缘由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缘由。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浇灌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有,植被掩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根底〕。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整土地利用构造,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家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缘由: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把握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殊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家畜食用的优势草种渐渐削减,甚至完全丢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才能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尹时芳12级金融二班摘要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呈现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多变、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荒漠化和沙化扩延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我国的长远发展考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 成因;防治措施目前,我国的人口不断增长,但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在我们面临的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我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因此,对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民,研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现状及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是越来越迫切的。
1土地荒漠化概念及成因土地沙漠化是指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表面出现的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
土地荒漠化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前者是气候变化、土地干旱、土壤和地下水逐渐盐碱化的结果,后者则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结果,是干旱土地的复杂自然环境与人类为了保证自身生活资料而对这一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土地加速荒漠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则占主导地位。
1.1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异常的气候条件(尤其是严重、长期的干旱条件)造成植被退化, 风蚀加快, 引起荒漠化。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多分布在内陆腹地, 是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和生态及其脆弱的环境地带[16]。
气候干燥时,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 气候湿润时, 荒漠化就逆转。
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历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强供沙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与河北西北部近25 万hm2 的沙化发展区(京西北沙化发展区) [22]。
而且, 最近几年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 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进程。
有关研究结果也同样证明了以上论述,1990年底,由国家科委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蓝皮书———《气候》,明确指出了我国北方近年干旱化的趋势,列举了西北地区干旱化的证据:一是干旱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二是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甚至干涸;三是河川径流量减少;四是冰川后退、变薄,雪线上升;五是荒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扩展;六是指示性植被的衰退死亡等。
在论及近10 a华北地区的干旱特点时又指出,这一地区降雨量愈来愈集中在夏季,年际变率加大,干旱的发生也愈来愈频繁。
1.2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因素1•2•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增大我国北方沙漠化发展较快地区与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密切关系。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长期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广种薄收、乱砍滥伐等问题。
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1•2.2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造成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生态系统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其平衡不会失调。
由于人类对其功能认识不清,长期违反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活动,造成了生态恶化,大自然同样无情地惩罚了人类。
如河北省坝上地区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也是内陆河流域与外流域的交界带。
这种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景观生态和系统层次结构简单、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差的脆弱环境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很容易被打破。
数十年来,由于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其生产功能凌驾于生态功能之上,造成了坝上地区草原退化、载畜量降低、土地沙化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1•2•3水资源调配和开发利用不合理,引起土地荒漠化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总量主要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但长期以来, 各地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缺乏科学性与紧迫感, 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了大面积土地荒漠化。
据报道[25], 就连全国绿化、防沙治沙先进单位的伊金霍洛旗, 在地表植被覆盖率大于80 %时, 其地下水位仍低于20 世纪50 年代30m。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植被因缺水而死亡, 失去植被屏障的地表在风蚀活动的作用下逐渐产生荒漠化。
1•2•4全社会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人类需求和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同时,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导致荒漠化土地发展的原因。
人口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使耕地挤占了牧场,草原面积缩小;牧畜数量增加,使草场严重超载;草场超载的结果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加上牲畜的反复践踏,引起草原沙漠化的迅速发展。
农牧交错区群众长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土地得不到很好的保育,土壤的贫瘠加速了荒漠化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个别地方政府在指导当地经济建设中也同样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的做法也较普遍。
1.3其他因素对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不十分清楚, 过分强调人的力量而忽视了自然的力量。
在治理过程中不顾当地治沙的实际情况, 盲目追求治沙面积, 在治沙行动中将本来较为稳定的荒地沙漠化较为普遍。
此外,我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还相当粗放, 缺乏对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立法进行统筹考虑, 有时出现相互脱节、重复或交叉的现象[26], 一方面造成资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同时也使治沙的责、权和利得不到有效落实, 甚至出现“治不治与我无关、治好治坏无关紧要”的现象。
2.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4•1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一旦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超越了生态环境的“弹性”限度,就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而一旦减轻了这种压力,生态环境就可以恢复。
重点是解决好生态环境恢复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的矛盾,注重扶持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把荒漠化区或潜在荒漠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商品优势,搞好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为沙漠化土地恢复和治理创造条件。
探索防治荒漠化的新机制加强科研监测,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发生机制、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为防止荒漠化提供科学依据。
确立荒漠化生态评价基准及指标。
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监测体系,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建设效果。
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遥感监测及网络系统。
依靠科技进步。
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
鼓励高新技术的运用和多学科参与工程建设,拓宽学科领域,攻克难题,创建一个科研、生产和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的工程结构。
4•4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土地荒漠化整治服好务在沙漠化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服好务,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
我国北方沙化区降水偏少,水资源相当紧缺。
从总体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源潜力不大。
从长远计,应以节水为重点。
在流域用水上,要上、中、下游统筹考虑,统一调配,限定上、中、下游各段的用水量,保证下游实现生态平衡的最低限度用水量;在地下水开采上,要进行科学规划论证,加强管理,慎重开采地下水,保证合理水位,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浅层水位下降,造成土地沙化。
引洪淤灌、拉沙造田是运用天然降水治理沙漠化的有效经验,应大力推广。
发展节水灌溉,搞集约式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为沙漠化土地整治创造条件是有效途径,应该坚持。
4•6注重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在国家加大治理投入的基础上,本着明晰所有权,落实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落实土地产权。
一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增加融资渠道,加快治理速度;另一方面,治理成果归个人所有,增加了群众个人管护的积极性,解决了生态环境建设中治理成果难以长期巩固的难题。
总之,防治荒漠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坚决反对只顾自己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错误倾向,遵循资源开发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适度的原则以及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方能促进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1)邢永强,郭新华.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对策. 2006.6(2)刘嘉俊,范雪蓉. 论中国土地荒漠化的类型、特点及防治对策. 1999.6(3)李竹青.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意义及其对策. 1999.3(4)宋文新,张建波. 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2003.4(5)汤磊,傅雪冬. 土地荒漠化浅谈. 2007.11(6)方欣.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现状.2009.4(7)刘淑珍,柴宗新,张建平,范建容. 我国西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1998.3 (8)朱震达. 土地荒漠化------21世纪全球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1994.6(9)陈根长. 土地荒滇化;中国经济的巨大威胁(10) 于淑萍.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2006.2(11) 张海峰,尚永升,刘玲. 土地荒漠化的预测及防治.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