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71.00 KB
- 文档页数:42
福利经济学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并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编辑]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导致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做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一、背景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成为主流。
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劳工条件恶劣、社会贫富分化等,这些问题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善社会福利。
这种思考最先得到了法国的庇古的支持,他强调政府应该是为了人民的福利服务的。
二、庇古的思想及影响庇古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政府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的福利”。
这种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当时的法国,他的思想意识被广泛传播,成为社会改革的倡导者。
庇古的思想也在19世纪初的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最终成为了公共福利经济学中的核心思想。
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福利经济学是在庇古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政府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保障人民的福利,这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理论。
这种理论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失业保险、教育补贴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使社会更加公平。
四、福利经济学的争议福利经济学的实施遭到了一些学者的反对。
他们认为,政府的干预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比如会导致市场失灵,此外,他们还质疑政府的决策是否真正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因此政府的干预应该是有限的。
这种观点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但是总的来说,福利经济学的原则是有意义的,政府应该为人民的福利服务,这是一项基本的社会责任。
五、结论庇古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公共福利经济学也是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实现社会公平。
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我们仍然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福利经济学的理念,以为人民谋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的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关键词:福利经济;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现实意义一、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首先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1920。
A.C.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现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原本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导致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之后的福利经济学则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美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分析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工具。
二、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国民所得最大化要求资源配置最优化庞古运用独创的边际社会净产品(MSNP)和边际私人净产品(MSNP)的观点,分析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只有当边际社会净产品的所有用处得到使用时,国民所得才能最大化,而当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出现差异时,国民所得就不能最大化。
限定该结论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任何再分配都产生交易成本。
二是指导减少转移成本和增加流动性的行为,如果信息不充分,有可能把资本和劳动力配置到低生产率的部门,使其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是由于政府对这些行为的补贴增加纳税者的负担,只有当私人部门无法改善流动性或信息时,该定论才是恰当的。
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社会净产品之间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对那些没有使用某种资源的人来说,其中部分边际产品从正向或反向变化了。
当边际社会净产品与边际私人净产品相等时,才会有理想状态的产出。
在那些有一个或多个卖者的行业里,庇古认为实际产量一般来说要低于其理想产量。
福利经济学述评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以实现最大福利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综述、实践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述评。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福利经济学以效用和福利为基本概念,旨在寻找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使得社会总效用达到最大化。
其中,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而福利则是指社会成员因拥有某种资源或能力而获得的福利水平。
在福利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
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综述福利经济学有许多重要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涓滴理论、平等分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涓滴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会带来益处,这些好处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阶层,最终惠及所有人。
平等分配理论则资源的公平分配,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经济的长期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三、福利经济学的实践应用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政府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时,会参考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以实现更公平、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此外,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选择投资项目时,也会考虑福利经济学因素,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福利经济学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福利经济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进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社会财富,但也可能带来就业结构调整和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全球化可能会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也可能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
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对福利经济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面对这些挑战,福利经济学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和程度,探讨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安排。
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福利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也可能会有新的突破。
第二章“福利国家”论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出现了严重危机,同时也对狭小范围的、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不能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社会福利理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
1935年美国正式通过了旨在解决失业和养老问题的《社会保障法》,这是美国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
从此,美国逐步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社会保障制度化。
这对二战后福利经济制度的全球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不仅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使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在西方工业化国家逐步得以确立。
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使经济学家产生了共鸣。
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所导致的“凯恩斯革命”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社会保障完全结合起来了,同时使国家干预论者的福利经济思想逐步形成,并在西方福利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以上这些思想和理论集合起来,可以成为“福利国家”论。
一、“福利国家”论的产生福利国家论虽然最终形成于二战后,但这种思潮由来已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萌芽时期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或改良主义者的著作和讲话里,已经出现了有关“福利国家”的改良主义思想,但还没有系统化。
1.约翰·穆勒的折衷主义思想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John Mill)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不公平,提出了有关分配制度的折衷主义思想。
穆勒将生产与分配割裂,认为生产方式是永恒的,而分配方式则是可以改变的。
他认为,目前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可以在保存现存生产方式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立法来减少分配上的不平等,消除这些弊端。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有利于发展生产、普及教育、控制人口,以及由于把公共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克服利己主义。
经济学与社会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如何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福利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经济学在提高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和含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一定的物质与精神福利,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措施。
社会福利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
二、经济学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1.资源分配优化经济学通过研究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社会福利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例如,在医疗领域,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全民健康。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社会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措施的研究,经济学能够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设计提供指导。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较弱群体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3.经济增长与福利改善经济学研究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为提高社会福利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通过调控市场经济,经济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提升。
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学的研究还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为提高社会福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环境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保护好环境,为社会福利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基础。
三、经济学在社会福利中的挑战1.资源分配不均尽管经济学可以提供资源分配的理论基础,但现实中资源分配往往存在不均。
不公平的分配会降低社会福利的整体水平,加大社会矛盾。
经济学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更加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2.制度建设不全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支撑。
而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仍不完善。
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对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并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效率和公平。
1. 效率福利经济学强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调节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供需关系,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公平福利经济学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通过对收入和财富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的优化,实现社会市场秩序的协调性和公平性。
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如社会政策制定、税收政策、社会保障和福利改革等方面。
1. 社会政策制定福利经济学为政府的社会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它通过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以及政策对社会福利函数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2. 税收政策福利经济学分析了税收政策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研究税收的效应和激励机制,福利经济学可以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建议。
3. 社会保障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机制,以提高社会的经济安全性和公平性。
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和公平性,福利经济学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4. 福利改革福利经济学研究福利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改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的福利变化等。
通过分析福利改革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福利经济学可以为政府制定福利改革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福利经济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断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