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上海:周卫、顾泠元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方法简介
1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通俗的讲,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2 课堂观察的流程
课堂观察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课前准备:(1)确定观察主题,根据课型、学科和学生特点制作观察量表;(2)上课老师说课或者观察成员阅读教学设计,在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基础上分工,明确各自的观察任务,了解的观察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前会。
二是课中观察与记录:听课时,观察团队各成员在不同任务的观察量表相应位置做上记号或简短记录,到听课结束时,观察者对于课的感性认识就已转化为相对客观的描述和记录,从而为课后研究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是课后总结反思: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直观地得到结论,反思教学行为,扬长避短,研究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这也是通常所说的课后会。
3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素。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设定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2. 选择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目标,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 - 直接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获取信息。
- 非参与观察: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
- 参与观察: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表现。
3. 观察要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提问。
- 学生的专注度:观察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分心或走神。
-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
4.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记录: - 笔记记录:将观察到的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包括学生的表现、问题和建议等。
- 录音记录:使用录音设备记录课堂上的学生互动和教师的指导。
- 视频记录:使用摄像设备录制课堂活动,以便后期回放和分析。
5. 分析和反思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学生的整体表现: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度、专注度、理解和掌握程度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座位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是指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进行观察,问卷调查是指教师设计问卷,让学生填写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选择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作、表情变化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例如,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
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与同学进行合作,是否能够主动提问等。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在教育教学领域,课堂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呢?一、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这可能是为了评估某个教学方法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或者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等。
明确的目的将为后续的观察和记录提供清晰的方向,避免盲目和随意。
例如,如果教师想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那么观察重点就应放在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以及最终问题的解决过程上。
二、确定观察内容根据观察目的,教师需要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
这可能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互动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造性、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情况等。
教师的教学行为则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问的质量和频率、讲解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等。
课堂互动情况也是重要的观察内容,如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否存在活跃的讨论氛围等。
此外,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恰当,如多媒体的运用、教具的展示等,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值得观察。
三、选择观察方法常见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
定性观察侧重于对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通常采用观察笔记、轶事记录、课堂日志等方式。
定量观察则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呈现观察结果,如使用行为检查表、时间抽样等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定性观察可能更合适;如果要对全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定量观察则更能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他们的学习需求,并及时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却是一门需要专业技巧和经验的艺术。
本文将分享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自己在课堂观察方面的能力。
重视目标设定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重点。
这些目标可以是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者是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根据观察目标的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制定观察计划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时,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框架,以便整理和记录所得到的信息。
制定观察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集中注意力,并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内容、观察方式以及需要关注的重点。
多维度观察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教师应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观察。
除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外,还可以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学生参与度、情绪变化等等。
通过多维度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更全面、真实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灵活运用工具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辅助记录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摄像机录制课堂活动,并在后期回放和分析;也可以使用记录表格或者软件来记录学生表现;此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反馈。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能够提高教师在观察过程中的效率和准确性。
寻找合适时机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选取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度高、能够展示风采的时间段来进行观察。
而对于一些特定任务或者活动,例如小组合作、问题解答等,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来进行观察。
进行记录与分析在完成课堂观察后,教师需要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
记录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也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可以利用记录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将信息整理出来,并结合之前设定好的目标进行分析和总结。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呢?下面将从准备工作、观察方法和观察要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确定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其次,要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水平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分析。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或者笔记本,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情况,方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二、观察方法1. 集中观察法集中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专门留意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对其进行深入观察。
通过集中观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2. 均匀观察法均匀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均匀地观察全班学生,不偏袒某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
通过均匀观察,可以客观地了解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调整。
3. 随机观察法随机观察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选择学生进行观察,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随机观察,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主观偏见,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观察要点1. 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独立完成作业等。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引导。
2. 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速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3. 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包括是否情绪稳定、是否存在压力等。
学生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4. 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竞争等。
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课堂观察和记录是小学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问题、评估教学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一、明确观察和记录的目的在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和记录的目的。
观察和记录的目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评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
明确观察和记录的目的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观察和记录的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针对不同的观察和记录目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常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包括口头记录、书面记录、录音、摄像等。
口头记录适合于记录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行为表现等;书面记录适合于详细和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录音和摄像适合于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情景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确保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合理安排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和频率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和频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观察和记录的时间,例如在上课期间进行观察和记录,或者在下课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观察和记录的频率也要选择合适,既要保证及时收集信息,又要避免频繁打断课堂教学进程。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并制定出合理的观察和记录计划。
四、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在进行观察和记录时,教师要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
观察结果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举止、合作交流等;感受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意见等。
为了保证记录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尽量采用客观的描述和量化的标准,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表达。
同时,教师要及时整理和归档观察记录,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五、分析和利用观察记录结果观察记录结果的分析和利用是观察和记录的最终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调整。
课堂观察的28个视角一、教什么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二、怎么教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2.呈现方式: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填空式问答有多少?)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三、怎么学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地回应?(动态生成新资源?)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四、学得如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6.作业完成:老师分层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一、选择一堂研究课,确定从什么角度观察课堂1. 教与学时间分配。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
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
学生的成绩受教师对时间的分配以及学生对时间的运用的影响很大。
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投入注意,而且还要考虑学生解决问题、回答理解性问题、记笔记等所需要的时间量。
要有惜时如金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作为教师,要珍惜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
2. 课堂组织管理。
学生实际上是否利用他们的学习机会,这一问题部分地取决于教师如何良好地进行课堂组织和管理。
课堂秩序观点的中心是一个工作体系,它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工作的活动和为常规事务限定学生行动的规则和程序。
对一个班级来说,这个工作体系最重要的特点是行动的规划,它限定了特殊的时间顺序以及学生的路径。
教师在管理上的作用能引导和制约学生的思想、言行的产生。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当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时,他们一般会奋起反抗;激励或表扬会间接地破坏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当教师恰当地向学生传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学生将改变其问题行为。
3. 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的内容和秩序都直接影响质量,还有作业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给予刺激物和反馈以确保成功和改正错误。
适时安排自学讨论,要注意效果,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以免学生处于失控状态;精心提问,问题不过易过难,既具有思考价值,引导学生思维处在“最近发展区”,又要紧扣重点关键发问,纠正串问和以齐答如流衡量教学效果的倾向,并注意培养学生自疑、解疑能力;讲究语言艺术,要提炼语言,不拖泥带水,速度适中、表达明白,要讲在“点”子上,即重点难点处,揭示规律处,重在引导点化,不要全盘授予;精心设计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繁琐,对实在需要大量板书的内容要提前写在黑板上。
教师通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给学生解释他们将要学习什么,安排有指导的实践,监控过程、提供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完成工作等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目标。
观察目标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例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掌握程度等。
通过明确观察目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二、选择观察方法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和记录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教师亲自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学生的言行举止、参与度等。
间接观察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记录观察是将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教师可根据观察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三、注重细节观察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注重观察细节。
细节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非语言细节,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学生的情绪和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他们的动作、协作情况等。
通过注重细节观察,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灵活运用观察工具为了提高课堂观察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观察工具。
观察工具可以是简单的观察记录表、观察工作表,也可以是专门设计的观察评估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从而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工具,例如录音笔、摄像机等,来帮助观察和回顾课堂情景。
五、及时反馈和调整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与及时反馈和调整相结合。
教师在观察后,应尽快将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并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一环节掌握较差,可以通过讲解、辅导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帮助。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探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观察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堂观察的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在进行语文教学课堂观察时,首先需要选择观察对象。
通常可以选择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进行观察,比如课文解读、阅读课、写作课等。
2. 观察要点在观察语文课堂时,可以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课堂活动、如何提问学生等;(2)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学生桌椅摆放等;(4)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学课件、教材使用情况等。
3. 观察记录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最好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可以用笔记、录音、拍照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这样有利于后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三、观察结果的分析1.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观察语文课堂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的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注重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注重问题导向,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可以借鉴其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语文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的学生则比较 passively,表现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态度较为消极。
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心。
通过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提供依据。
3. 课堂教学环境在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各不相同。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1. 引言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反应和行为,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得出准确的结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2. 观察目标的设定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是什么。
观察目标应当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具体明确。
例如,可以设定观察目标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等。
只有明确了观察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 观察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的关键之一。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等。
在选择观察方法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时间、人力资源等。
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此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3.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指的是教师亲自在课堂上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言行举止、听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该方法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容易遗漏或者主观判断偏差较大等问题。
3.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发放问卷给学生,让他们填写相关问题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收集较多的数据,在人力和时间上相对较为节约。
然而,由于问卷填写过程中存在着主观评价和回答不准确等问题,需要保证问卷设计合理且问题准确清晰,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靠性。
3.3 录像观察法录像观察法是通过将课堂过程进行录像,并后期回放分析来获取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捕捉更多信息,并且可以反复观看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论,同时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然而,录像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在使用上也相对复杂。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注意准确记录所获取到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可供分析和评估的形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它不仅标志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以下将从目标规划、观察准备、观察实施、结果分析和反馈交流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目标规划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目标可以包括: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找到改进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和情感表现,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课程效果: 通过对特定课程实施情况的观察,收集课程对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提高的真实反馈,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观摩,通过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合作精神。
明确目标后,观察人员应基于目标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和方法。
观察准备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充分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 依据观察目标选择量表、记录表或视频录制等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帮助系统化地收集数据。
例如,如果目的是评估教师的互动技巧,可以使用细致的互动记录表来捕捉师生交互中的关键时刻。
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 提前与教师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观察。
确保被观察课堂环境舒适,没有过多干扰,这样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在观察开始前,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需求,详细罗列出活动内容及需要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度、课堂管理等要素,以保证全面性。
练习观察技能: 如果是第一次进行课堂观察,建议提前参加其他人的课堂,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对即将进行的正式观察有所准备。
观察实施课堂观察实施阶段是数据收集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客观公正: 作为观察者,应保持中立,不带个人偏见地记录所见所闻。
避免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尽量如实反映课堂实际情况。
教育机构评估员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育机构的评估员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 考虑课堂环境:评估员应该观察课堂的布置、教学设备、学生数量等因素,并在观察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效果。
2. 注重教师教授方式:评估员应该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互动等。
评估员可以通过记录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学生的反应,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
3. 观察学生的反应:评估员需要观察学生的研究状态、反应和表现,并能够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评估员需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估教师教授的质量。
4. 寻求多样性和平衡性:评估员应该寻求观察多个课堂,以便获得更全面的印象。
此外,评估员应该避免将观察结果纳入评估的结果中,而是需要根据各个角度的观察来进行全面评估。
5. 公正公正:评估过程需要完全公正和中立。
评估员在进行评估时,需要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人影响,并将观察结果以简洁、准确和客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的来说,在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评估员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即教师教授方式、学生反应、课堂环境等,并需要保持公正和中立的态度,从而获得准确的评估结果。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上传: 连文亮更新时间:2012-12-27 22:41:25如何进行课堂观察1.课堂决定教学质量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2.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观察?(过去更多的是说听课评课)课堂观察,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3.你所理解的课堂观察是怎样的?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老师们思考后再回答)一、什么是课堂观察1、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有意无意)。
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日常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
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无论是观察对象(听哪个教师的课)和场所的选择(到哪个班听课)、观察内容的设定(听什么内容)、观察方法的设计(以定量为主还是以定性为主)等都要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2)系统性日常的不自觉的日常的细致的细致而系统的低层次高层次观察具体情况的观察具体问题的观察(3)理论性教育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解释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教育现象或问题发展的正确走向。
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以及观察结果的解释中,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
也就是说课堂观察必须有教育理论的支撑。
(4)选择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就意味着选择。
选择还意味着要舍去与研究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那些方面。
(5)情境性,课堂观察只有充分考虑观察时的情境因素,才能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的解释,比如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班级特点、学生特点等很可能决定了事件为什么发生以及在哪和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
另外具体事件发生也应考察其历史背景,比如应考虑这类行为对这个学生来说是经常的还是偶然的,这类行为的发生是不是有其特定的背景。
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而将观察与情境分割,那么研究者就会在对教师、学生或班级的归纳概括中受限制,做出不确切的解释,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参与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已成为教师的日常必须工作之一。
1、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与起点,也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
教师只要观察课堂就会发现问题,就会有问题去研究,教师在对问题思考之后就会产生了在思考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对教学行为研究,教师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而且要求教师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在课堂上教师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千次以上的互动,而老师们几乎天天如此。
而且在频繁的互动中,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致使老师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教学行为有效还是无效。
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研究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它帮助老师们提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老师们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有效行为。
比如,“提问”是我们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有不少老师的提问往往使用一种固定的程式,而自己并没有自觉意识到。
他们提问有时可能只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并不足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所以我们需要细致的对提问的类型、提问发生的情景、提问的语言、提问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等活动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无疑这样细致的观察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实实在在的发展。
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的好起点。
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老师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了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3、交流教育思想,产生教育智慧。
事实上,比较有层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
他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
理论——实践——理论,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升华,实践能力在增强。
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
其实何止两个思想!4、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
三、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观察前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并依据观察目的作出观察的规划,越是特定的观察越需要在事前进行细致的规划。
(1)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对象及研究的目的(2)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者说焦点,并围绕中心确定需要进行记录的事件和行为。
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评价教师表扬的有效性,那么,观察的中心可能就集中在这个教师身上,对半乎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行为事件加以记录。
(3)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和工具。
研究者在观察前应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或现成的观察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观察表对围绕观察中心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
(4)商定标准2.课堂观察——进行入课堂及记录资料在课堂情境中,依照预先选定的记录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是课堂观察的主体部分。
研究者选择的不同记录方法就决定了他或她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观察行为。
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行为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另外还可以是一些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记录一些音像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资料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对原始资料的有效利用对结果的准确解释。
在课堂观察结束后,最好能地近期内就对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免事过境迁而发生偏差。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要领1、全身心投入。
观察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就必须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为课堂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重复的,一个细节稍不留神就会错失。
千万不能心猿意马,心不在焉,错失宝贵的研究资源。
2、掌握观察要领。
我们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老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
所以观察课堂应从单一听老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多角度观察。
(1)、听什么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一般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三听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启发的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参与热情;四听教师的范读;五听学生的答题,学习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2)、看什么听课要看,看什么呢?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师生是否平等交流,看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有利于学生学习,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是否替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教师是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否发现,以及处理的是否巧妙,看教师到底实现了多少教育的意义……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对本节是否内容感兴趣;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活动情况,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看学生活动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两排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看学生通过这节课到底有多少知识已掌握,能力有了多少提高,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什么观察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
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进行思考和判断,需要透过现象分析它的本质。
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看举手人多少,主要看学生动脑筋的程度及思维的参与度。
这里不妨分析一下: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都举手,这能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吗?这很可能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了。
相反,一个问题提出来,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后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的举手的人多起来,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一答一个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二是叫的都是学习好的学生,三是问题提得太简单。
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收获。
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学生答不完整,学生做题出错,学生答题与答案有异议,这都是正常现象,学生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
老师的教育能力也就是体现在当学生出错时能加以引导,学生答不出来时,老师能加以启发和给予有效帮助。
所以观察课堂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际效果,观察学生怎么学,观察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的。
(4)、进入两种听课角色。
一是进入“学生”角色,用学生的眼光观察课堂。
由于学生与听课教师存在着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所以观察者就必须首先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
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这就要兼顾两头——课标要求与学生实际,要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说教师这样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