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8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历程(待续)【编号】ZSWD2023A0021自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法律体制建设到科研制度改革;从事业性拨款到实行资金核算;从研发费用到人材队伍建设,从科技事业单位转制到科技型企业公司,从科研单位科技证书到注册科技公司营业执照等,从要纵向项目到向市场承接横向项目,所有一切围绕科技体制改革进行。
本文采用编年制方法,以时间顺序节点,展现各个时期科技大事记。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京成立,之后各部门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以钱学森、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海外学者纷纷归国效力,政府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我国科技力量得到迅速发展,科技事业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195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是年制定的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多项重大科技任务,建立和发展了我国一批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到文革前,全国科研机构已增至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达到12万人,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国防部门五方面组成的科技大军。
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一个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
表面上是开国元帅担纲,实际上是最高层直接谋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很快,国家技术委员会也成立了,当时主要是追赶,特别是两弹一星工程,目标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大干快上。
所以,科学规划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就合并了,这就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
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9年,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研制成功,李四光等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
1960年,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己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1965年9月17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当英国化学家桑格1955年完成了胰岛素的全部测序工作,并于195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时,《自然》杂志刊文指出:“合成胰岛素将是遥远的事情”。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古国,其科学技术史也同样极为悠久。
自远古时期起,中国先民就开始探索养殖农作、医药治病、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体系。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入手,为读者们全面了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农业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这也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起点之一。
古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华夏时期、商周时期、战国、汉代、唐宋等不同历史时期。
在华夏时期,中国先民已经开始了利用农业技术增加农业产量的活动。
他们了解到了在春天择时耕种、善用肥料、耕地补水等一系列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在夏商时期,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先民们也开始了对水利技术的研究。
此时期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渠道工程、水坝建设等,都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战国时期,众多农家学派的出现,更是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学派提出了种植栽培、土地利用、水文气象、肥料利用等关于农业生产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实践被证明是非常切实可行的。
在汉代、唐宋时期,种植技术、肥料配方、土地管理等又得到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体系化,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更是进一步的演变成为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实用的学科体系。
医药在中国古代,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人民的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对医学与药学的研究。
在中国医学史上,汉代的《黄帝内经》和唐代的《伤寒杂病论》都是医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具有较为严谨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技术。
在古代中国,草药炮制技术是医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医药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对于各类中草药的配伍、功效学的分析、药材炮制技术的研究等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对于药物的质量与剂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也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历法学的发展堪称是世界天文学史上的奇迹。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 16 世纪中期以前向来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早在距今 3300 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蚀的记载。
距今 2500 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
公元1 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 105 年摆布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
公元 3 世纪摆布,中国人发明了磁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 1470 年摆布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
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 9 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
在 11 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5 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 14 世纪 60 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
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而且自 1840 年雅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 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
1847 年,来自广东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 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
从古到今,中国的科技发展史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
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
化工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现代分离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液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
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239,其中铀和钚的收率均可以达到999%。
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人们应用于实践中。
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
1842年皮尔哥德(Peligot)首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
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液平衡的定量关系。
到19世纪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
中国科学技术史一、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创造弓箭和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开场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二、先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
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根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创造筹算,能进展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拟准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三、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创造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良。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表达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兴旺。
衡创造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创造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四、北朝时期徽、祖冲之、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奉献。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根底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奉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