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高等工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设计方面有较大的潜力与后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十五”国家级研究课题立项的“21 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项目, 我们承担了“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其子课题“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中,通过改革、探索和实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具体举措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
1.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指坚持以基本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这一主线制定多方向、多模块的专业培养体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始终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所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和专业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内涵,通过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 发展一批新型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交叉学科。例如,以通信工程三级学科为基础,建立了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专业方向。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建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专业方向, 还计划设立信息安全等专业方向。这些新型应用型专业方向的建立,为培养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开辟了新的方向。
2. 两个面向
两个面向是指面向社会、面向电气信息领域市场, 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3. 三项原则
坚持“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三项原则,努力办出应用型特色。
(1) 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因此, 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要求, 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设置公共基础课程, 加强对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坚持以学科群组织专业教学, 设置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加强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的联系, 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 在关键技术类课程设置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研究、应用开发和应用设计能力。另外, 设置相当数量的专业选修课、人文类选修课,鼓励学生交叉选课,构建有特色的知识结构。
(2) 应用性: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强调应用性, 理论教学和工程技术训练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强化基础, 加强应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和开发能力。为进一步加强通信工程系的学科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特色, 我们成立了“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有五项功能, 其中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 面对市场经济, 研究并搭建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科学技术平台,承担横向科技研发课题;研究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式和方法,加强学科建设;结合研究课题,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训基地。
(3) 实践性: 由于通信、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承担“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具体任务, 在实际工程技术方面应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而对应用性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样,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课程设置就必然要强调实践性,其培养过程突出实践性,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实验室建设上,我们加大了硬件建设资金投入, 按工程技术能力模块规划实验教学基地。例如,我们启动建设了电子设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