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
- 格式:docx
- 大小:26.62 KB
- 文档页数:13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与意义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对其进行全面培养和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提供了适宜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旨在帮助儿童综合发展和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儿童综合素养、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体系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1. 语言与交流能力培养: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2. 社会与情感发展:帮助儿童逐渐融入社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情感管理能力,提高情绪稳定性。
3. 科学与数学认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儿童的观察、实验、探索等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数学概念的形成。
4. 艺术与审美素养培养:提供音乐、美术、手工等多样的艺术体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5. 社会生活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儿童学会互助、合作、分享等社会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修养。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 游戏教育:学前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手段,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
2. 观察与引导:教师在观察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引导儿童参与其中,促进其全面发展。
3. 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儿童的差异性发展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关注每个儿童的进步和发展潜力。
4. 资源整合:将实物、环境、社会资源等整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学前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学前教育的评估与监测学前教育的评估与监测是为了了解幼儿发展情况、评估教育质量、指导教学改进和政策制定。
评估可以包括对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观察和测试,并通过评估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五、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学前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2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单选题]自我意识I防御意识性别意识美感意识培养机智、灵活、自信,防止疑虑、孤僻,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气质的儿童[单选题]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孩子的脸像六月的天,表明幼儿的情绪具有()[单选题]稳定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单选题]0-1岁1-3岁3・6岁4-6岁下列属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是()[单选题]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能认读汉字能书写汉字能认读书写拼音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单选题]表象感知动作I判断概念幼儿难以理解发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单选题]双关性表面性(形象性绝对性“三山实验”是皮亚杰设计的研究思维()特征的一项实验。
[单选题]经验性自我中心性(正确答案)表面性拟人性直觉行动思维方式最突出的年龄是()[单选题]2-4岁1-2岁2-3岁(正确答案)3-4岁以下选项中,属于思维的基本过程的是[单选题1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川飞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思维的基本形式的是()[单选题]抽象概念判断推理关于幼儿的记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无意识记发展晚,有意识记发展早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2意义识记发展早,机械识记发展晚以上说法均正确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短,大约是()[单选题]0.2-0.25 秒0.25-2 秒0.25-20 秒1分钟以内关于听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出生以后才有听觉能力出生之前的胎儿期就具有听觉能力I —)听觉的发生时间不确定以上说法均错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单选题]感觉知觉(正思维形象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是注意的()品质[单选题]广度稳定性I恒常性理解性3-6岁幼儿注意的特点是[单选题]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确容叁)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两种注意几乎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以上说法均正确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单选题]生理成熟环境教育儿童自身心理活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体现为个体之间存在()[单选题]连续性阶段性差异性,相似性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单选题]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自主感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已经获得()的观念[单选题]条件反射母亲积极情绪客体永久性(正确答案)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主要是因为幼儿()的发展[单选题]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羞愧感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整幼儿激动的情绪[单选题]安抚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斥责(正确答案)学习后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多,这种现象是[单选题]记忆回涨再现再认遗忘实验表明,要求幼儿在识记图片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的名称,其记忆效果比不说名称时要高。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整理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式学校之前,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培养,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
一、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1 幼儿发展理论幼儿发展理论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儿童的身体、智力、感情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其中,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等。
1.2 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评估等方面。
例如,蒙台梭利教育法、游戏教育理论等都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教育理论。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2.1 幼儿园教学内容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它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幼儿园还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观察、探索能力。
2.2 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品德教育、情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3.1 游戏教育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游戏教育方法通过安排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角色扮演、操纵类游戏等都是常用的游戏教育方法。
3.2 启发式教育方法启发式教育方法强调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学前教育的评估方法4.1 观察评估法观察评估法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来评估他们的发展水平。
4.2 标准测试法标准测试法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测评标准和测试工具,对幼儿进行测评。
常见的标准测试法包括智力测试、语言测试等。
五、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5.1 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学前教育也开始融入科技元素,如利用教育软件、智能设备等辅助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学前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设计符合学前儿童需要的课程,包括课程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
3.学前教育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特点的学前儿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学前教育管理学: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营,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5.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掌握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保护儿童的权益,规范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
6.家庭教育指导: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7.学前儿童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等领域的教育:掌握不同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水平。
8.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了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儿童进行艺术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9.特殊儿童的教育: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掌握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
10.跨学科的知识:了解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幼儿保健、幼儿心理卫生、幼儿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还包括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评估和干预,以及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儿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考前点题二[单选题]1.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江南博哥))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B.书写的技能C.纠错能力D.辨字能力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预期的技能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单选题]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
A.计划B.内容C.手段D.方法参考答案:C[单选题]3.项目活动实际展开时,主题网应该()。
A.由教师操纵B.由幼儿决定C.固定不变D.适时调整参考答案:D[单选题]4.尽管各种变通总谱在打击乐教学中经常混合使用,但在过渡到实际的乐器演奏之前,一般都必须经过()。
A.徒手动作练习阶段B.看指挥演奏阶段C.语音练习阶段D.认识图谱阶段参考答案:A[单选题]5.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使用辅助材料,其目的是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
A.表现音乐作品B.喜欢音乐作品C.感觉和理解音乐作品D.掌握音乐作品参考答案:C[单选题]6.在指挥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时,为了更有效地提示幼儿,教师应多采用()。
A.击画节拍法B.优美的装饰性动作C.击打节奏型法D.简约的指挥手势参考答案:C[单选题]7.学前儿童手工创作指导的关键要领是()。
A.向学前儿童提供较好的工具材料B.引导学前儿童根据材料、意图进行独特的构思C.让学前儿童多临摹别人的作品D.让学前儿童反复练习参考答案:B[单选题]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认识的颜色有()。
A.6种B.9种C.12种D.24种参考答案:C[单选题]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大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
A.简单立体物象B.平面物象C.物象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D.精确塑造物象特征和细节参考答案:C[单选题]10.()是作为一个有特定性别的人在社会中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性的重要方面。
A.亲子关系B.同伴关系C.性别角色D.攻击性行为参考答案:C[单选题]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面向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士,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点,包括儿童发展、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
一、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了解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1.1 生理发展儿童的生理发展包括身高、体重、运动发展等方面。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生理发展,设计适合他们身体特点的运动活动,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1.2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点之一。
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在观察、思考、记忆、逻辑推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
1.3 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是学前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他人的情感等。
学前教育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和游戏活动,提供有益的社交经验,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
二、教学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对于儿童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2.1 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教学既可以室内开展,如角色扮演游戏,也可以室外进行,如户外探索活动。
2.2 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是指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特征时,可以安排儿童前往动物园实地观察和学习。
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可以提高儿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 故事教学故事教学是利用故事、寓言等形式进行的教学。
儿童对故事往往有较强的吸收力,通过故事教学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
了解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士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其中,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或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
2. 学前教育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3. 学前卫生学:研究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卫生问题,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
4. 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
5. 体育、智、德、美四育的实施:体育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的,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学前儿童的体质。
6. 五大领域教育: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这些都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
7. 音乐教育:包括乐理、试唱、钢琴等专业课目。
为了更好地为学前儿童提供服务,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上述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应用。
1/ 1。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被视为儿童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之一。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则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士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原理、幼儿教学方法、幼儿发展心理学及幼儿园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探索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一、幼儿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中,幼儿教育原理是基础中的基础。
幼儿教育是基于科学的教育原理进行的,其中包括了儿童的学习特点、教育的目标和理念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游戏来进行,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幼儿学习还强调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相结合,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了解这些原理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根据幼儿教育原理来指导教学才能使得教育事半功倍。
二、幼儿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学方法包括了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等等。
例如,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此外,探索性的学习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熟悉各种幼儿教学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是学前教育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
三、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发展心理学研究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例如,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合适的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也是幼儿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关注重点。
了解幼儿在社交交往中的需求和困惑,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
四、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涉及到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的多个方面。
例如,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机构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点,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等。
一、幼儿心理发展1.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在学前阶段经历了认知的关键时期,他们从感知到概念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者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以便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
1.2 幼儿语言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者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以便能够根据幼儿的语言能力提供相应的语言教学。
1.3 幼儿社会情感发展:幼儿在学前阶段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认同感,同时也开始与他人建立起社会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者需要了解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便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
二、幼儿教育理论2.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提倡以儿童为中心,通过提供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的教育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认为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为幼儿提供适度的教育支持。
2.3 艾里克森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艾里克森的理论强调幼儿个体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任务,教育者需要关注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提供适宜的指导和支持。
三、幼儿教育实践3.1 幼儿园教育方案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方案,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以便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3.2 幼儿课程设计与组织:学前教育专业者需要设计和组织适合幼儿的课程,包括语言、数学、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3 幼儿评估与记录:学前教育专业者需要对幼儿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总结: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一、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应具备关于儿童生理、心理、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基本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便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照顾和教育。
二、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学前教师需了解幼儿教育的理念、目标和方法,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课程和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他们还应具备丰富的保育经验,能够应对各种日常照顾和教育任务。
三、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学前教师需具备识别和应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如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他们应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并能够在必要时为幼儿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
四、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和法律知识学前教师需要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法规,包括教育制度、教师资格认证等,以保障儿童的权益和教育质量。
此外,他们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如儿童权益保护法、家庭教育法等。
五、幼儿教育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学前教师需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
他们应具备科研意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实践。
六、幼儿教师语言和沟通技巧学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他们应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和表达能力。
此外,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学前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七、幼儿教师数学和科学素养学前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科学素养,能够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和科学现象。
他们应了解基础的数学概念和科学知识,能够设计有趣的数学和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八、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前教师需要具备使用数字设备和软件进行教学的能力。
他们应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使用数字设备的适宜性和安全性,能够运用数字技术为幼儿创造有趣的学习体验。
九、幼儿教师创新和创造能力学前教师需具备创新和创造能力,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和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旨在提高幼儿在学前阶段的综合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涉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教育方法和幼儿园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点。
一、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是指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以下几个发展特点:1. 生理方面:身体活动力强,发展较快,但协调性还不够成熟。
2. 心理方面: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还不够成熟,喜欢模仿、玩耍。
3. 社会情感方面:喜欢与人交往,但情感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4. 语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发展,词汇量不断增加,但还存在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对于开展学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教师合理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二、幼儿教育方法1. 游戏教育法:幼儿喜欢玩耍和模仿,游戏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经验教育法:幼儿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3. 群体教育法:幼儿在群体中成长,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互动,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借助小组活动、集体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4. 情感教育法:幼儿在情感方面还不够成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情感,教会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三、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幼儿园管理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以下是幼儿园管理的几个方面:1. 人员管理:幼儿园要建立合理的教师配备制度,确保每个班级都有足够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 教学管理:幼儿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
建立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一.名词解释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研究领域的学前教育学。
二是作为一门课程的学前教育学。
作为学科的学前教育学:指的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总结学前教育的原理、原则、与方法,揭示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律。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而构建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
学前教育含义:是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儿童: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与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是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
学前教育者:是指学前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人,是构成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要素。
学前教育措施:是学前教育活动支持、联结学前儿童和学前教育者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一切中介,是构成的学前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要素。
家庭学前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在家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指的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奠基性特质。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指的是学前教育对儿童具有启蒙作用的特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指学前教育能造福公众、让社会获益的特性。
普惠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学面向所有儿童,确保所有学前儿童都能从中获益,而不能仅仅满足少数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需要。
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应注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将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两项工作相结合,保教并重。
以游戏为主要途经的原则:是指学前教育必须以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为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儿童发展的含义:是指儿童在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进行两边与质变的过程。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教育是指为了满足3至6岁儿童的发展需求,提供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和服务的一种教育形态。
学前教育在培养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交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幼儿发展学、教育方法学等。
本文将就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行探讨。
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发展,以及儿童学习的规律和过程。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玩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互动和合作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
二、幼儿发展学幼儿发展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中的另一重要内容,它研究幼儿从出生到6岁期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教育活动。
例如,在0至3岁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探索机会,促进幼儿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三、教育方法学教育方法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中的关键要素,它研究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在学前教育中,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幼儿阶段的各个领域,如语言发展、数学启蒙、艺术教育等。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需要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例如,在语言发展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讲故事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数学启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五、家园合作在学前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与家长合作,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兴趣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家长也需要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展。
家园合作可以形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共享,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和资源。
学前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学前教育学科是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方法等相关知识,以便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学科主要内容及其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学前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
一、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方法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课程安排。
同时,学前教育学科也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如家庭教育、心理学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幼儿及其家庭进行沟通与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学前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成长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方法等。
其中,幼儿成长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学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幼儿在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规律和特点。
教育心理学则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同时,教育方法则是学前教育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评估与反馈等。
三、学前教育学科的应用学前教育学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幼儿教育实践中。
首先,学前教育学科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其次,学前教育学科也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前教育学科还为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总结:学前教育学科是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应用。
通过学前教育学科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专门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学前教育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记忆和了解。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必记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1.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学前教育是指为0-6岁儿童提供的全面教育,旨在促进幼儿体智、语言、社会情感和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幼儿的兴趣、开发潜能、培养基本生活能力以及促进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2. 学前教育的教育原则- 平等原则:学前教育应确保每个幼儿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等因素。
- 综合发展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兼顾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包括智力、体能、语言、社交、美感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活动和游戏原则:学前教育应以活动和游戏为基础,通过幼儿感兴趣、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 个别化原则:学前教育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幼儿充分发展潜能。
3. 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与文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发展。
- 数学与逻辑思维: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数数、分类、排序等。
- 科学与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好奇心。
- 艺术与美育:促进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体验。
- 社会与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和自我表达。
4. 学前教育的评估方式学前教育的评估一般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行为举止等来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
- 记录评估:通过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成就和进步等来评估幼儿的学习发展。
- 测试评估:通过一些测试工具和方法,如量表、问卷等来评估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一、导言学前教育是对儿童0-6岁之间进行的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体系,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
二、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主要针对0-6岁的幼儿。
通过教育和指导,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
三、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分类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心理学知识 2. 幼儿园教育学知识 3. 幼教活动设计与实施 4. 家庭教育学知识 5. 幼儿保健知识3.1 儿童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儿童的行为和发展。
3.2 幼儿园教育学知识幼儿园教育学是关于幼儿园教育发展和管理的学科,包括教育原理、教育方法等内容。
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幼儿园教育学知识。
3.3 幼教活动设计与实施设计和实施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需要具备相关的幼教活动设计与实施知识。
3.4 家庭教育学知识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家庭教育学知识,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支持。
3.5 幼儿保健知识幼儿的健康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幼儿保健知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地指导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学前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五、结语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和知识,本文介绍了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教育学、幼教活动设计与实施、家庭教育学和幼儿保健知识等方面。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能够提供专业的学前教育能力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知识。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知识之一是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性格形成、学习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前教育工作中,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能够更好地指导儿童的教育和培养。
比如,了解到儿童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主要集中在感知、应用和操作阶段,还未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掌握关于幼儿教育的教学原理和方法。
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游戏教育和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幼儿的多感官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手工等,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除了以上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范围还包括儿童保健、幼儿园组织管理、幼儿园法律法规等。
儿童保健是指通过正确认识和科学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保健监护和预防医学等方式,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日常保健知识和应对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此外,幼儿园的组织管理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具备园务管理和教育管理的能力,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等。
同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符合法律的规定,保护幼儿的权益。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儿童保健、组织管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提醒人们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基础。
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特点,对于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在生理发展方面,儿童在学前阶段会经历快速的身体成长,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等。
例如,3 岁左右的儿童通常能够掌握基本的大肌肉动作,如跑、跳,而 5 岁时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如使用剪刀、书写简单的字母,会有显著提高。
认知发展方面,学前儿童从感知运动阶段逐渐过渡到前运算阶段。
他们开始通过符号和图像来思考,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
比如,在教他们数字时,使用具体的物品来帮助他们理解数量的概念会更加有效。
情感发展方面,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和复杂。
他们会体验到各种情绪,如喜悦、愤怒、恐惧等,并且需要学会如何管理和表达这些情绪。
社会发展方面,学前儿童逐渐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与他人互动和合作。
他们开始发展友谊,学习分享和遵守规则。
二、学前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原理涵盖了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原则等。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和审美等方面。
教育内容应根据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兴趣,涵盖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方法上,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建构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学前教育还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以儿童为中心,因材施教等。
三、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设计合理的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课程设计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
例如,对于小班的儿童,可以设计以感知和体验为主的课程,如音乐欣赏、绘本阅读;对于中班的儿童,可以增加一些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活动;大班则可以开展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探索和问题解决活动。
第五章学前社会教育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1、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社会性3、社会化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阶段。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其能影响儿童全部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对待,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二)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三)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三、学前社会教育的意义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3、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四、学前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二)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三)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五、学前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1、自我意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4、多元文化六、精神分析理论1、主要代表人: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2、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
3、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4、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活经验;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七、社会学习理论1、主要代表人:班杜拉、沃尔特斯2、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3、主要观点: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4、启示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八、认知发展理论1、代表人:皮亚杰、科尔伯格2、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
3、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道德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4、启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去学习。
九、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1、代表人物:劳伦兹、威尔逊、凯恩斯、布朗分·布伦纳2、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3、基本观点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形成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加影响。
4、启示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
十、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的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题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
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此时的儿童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
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二)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包括情绪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等。
3个月左右,婴儿出现社会性的微笑。
日常观察发现,3岁前儿童一般毫无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3岁后则会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情绪表现方式。
幼儿园中良好情感的培养1、幼儿园情感培养的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感、信赖感、合群感、惜物感、移情能力。
2、情感活动在实践中的运用专门的情感活动、渗透性的情感活动3、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效(三)个性的发展学前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四)社会交往的发展婴儿形成的最初的人际关系是婴儿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即亲子关系。
(五)道德的发展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为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征。
德育的内容:培养学前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前儿童对同伴友爱互助;培养学前儿童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培养学前儿童爱劳动、爱劳动人民;培养学前儿童诚实、勇敢的品质;培养学前儿童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前儿童活泼、愉快、主动开朗的性格。
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1、攻击性行为2、嫉妒行为3、退缩性行为4、破坏性行为5、残忍行为6、欺骗行为(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主要指孩子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愿望而有意识地欺骗成人和隐瞒事实或嫁祸于人,是有别于孩子混淆想象与现实的行为。
)采取办法:及时制止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让他们从心里产生内疚感。
通过观察、与家长沟通等方法了解学前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有问题的学前儿童进行教育。
十一、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十二、婴儿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十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就是合作性游戏。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性游戏。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移情是一种能力,是指体验到与他人相同的情感,以及从他人角度看待世界和自身行为的能力。
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十四、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强化、挫折。
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挫折是指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十五、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一)自我教育活动幼儿的自我教育活动包括自我认识活动、自我体验活动和自我控制活动。
(二)人际交往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三)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活动(四)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十六、学前儿童自我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自我认识教育活动、自我体验教育活动、自我控制教育活动。
十七、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创设人际交往情境2、学习人际交往技巧3、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十八、学前儿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学前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鼓励学前儿童与环境、材料产生积极互动;将游戏与体验作为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生成的途径。
(二)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结构1、运用多种方式引出活动主题2、引导学前儿童充分观察认知对象3、组织学前儿童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认知体验4、引导学前儿童正确认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十九、学前儿童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在环境布置中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3、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4、在学习和娱乐活动中体验多元文化5、在社会教育活动日中挖掘和利用多元文化资源二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针对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二十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
第六章学前健康教育一、健康的含义及标志1、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
2、健康的标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环境2、生物学因素3、生活方式4、卫生保健设施三、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四、健康教育的意义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保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五、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要求《纲要》指出总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六、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层次1、终极目标2、分类目标3、年龄阶段目标七、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1、幼儿园、家庭、社会多通道实施2、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相结合八、当代健康教育模式(一)知、信、行模式科斯特试图揭示卫生信息与健康增进之间的关系。
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二)行动模式唐纳斯倡导健康教育需要从强调认知转变为强调情感。
(三)计划性行为理论菲什拜因艾甄个体对健康行为所持态度的模式。
人们一般会考虑行为背后的意义,行为意向是主要的行为征兆。
(四)心理场论模式勒温解释环境中影响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据此,行为除了起源于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特征以外,更受到环境的影响。
(五)健康信念模式试图解释与预测健康行为的心理模式。
(六)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个体的行为、其他个人的因素(思想、情绪反应以及期待等)和环境对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之间,存在着相互持续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