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其他常用机构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5
第7章其他常用机构一、选择题1.在单向间歇运动机构中()机构的间歇回转角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
[浙江大学2006研]A.棘轮B.槽轮C.不完全齿轮【答案】A2.下列机构中,能将连续转动转换为单向间歇转动的是()。
[西安交通大学2007、2008研]A.槽轮机构B.齿轮机构C.曲柄摇杆机构D.棘轮机构【答案】A3.在单向间歇运动机构中,()既可以避免柔性冲击,又可以避免刚性冲击。
[重庆大学2005研]A.不完全齿轮机构B.棘轮机构C.槽轮机构D.圆柱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答案】D4.要改变棘轮每次转动角度的大小,可采用()方法。
[湖南大学2007研] A.改变锁止弧长度B.改变止动爪位置C.装棘轮罩D.摩擦式棘轮【答案】C5.能适用于高速运转的间歇运动机构是()。
[湖南大学2007研]A.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B.槽轮机构C.棘轮机构D.不完全齿轮机构【答案】A6.下列机构中属于间歇机构的是()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2006研] A.槽轮、棘轮、谐波齿轮B.不完全齿轮、棘轮、谐波齿轮C.槽轮、棘轮、行星齿轮D.不完全齿轮、棘轮、槽轮【答案】D7.()不是间歇传动机构?[浙江大学2005研]A.凸轮机构B.铰链四杆机构C.槽轮机构D.棘轮机构【答案】B【解析】棘轮机构的优点在于棘轮轴每次转过角度的大小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
8.在下列机构中,包括曲柄滑块机构、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机构,有()个能实现间歇运行。
[湖南大学2005年研] A.2B.3C.4D.5【答案】C【解析】凸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可实现间歇运行。
9.在棘轮机构中,棘轮的转角一般是( )。
[湖南大学2005年研]A .摇杆的摆角B .棘爪的摆角C .棘轮相邻两齿所夹中心角的倍数【答案】C二、填空题1.在单万向铰链机构中,当主动轴转过一周时,从动轴转过________周,而从动轴的角速度波动________次。
第7章其他常用机构一、思考题思7-1 在单万向联轴节中,如果以轴1的叉面垂直于轴1、3所在的平面,作为φ1的起始位置,试写出轴1与轴3的角速比公式。
答:轴1与轴3的角速比公式为式中β为两轴夹角,φ1为主动轴(轴1)转角。
思7-2 若双万向联轴节连接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轴转动,而且要使主、从动轴角速度相等,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答:若满足题中要求,其结构必须满足的条件为:(1)轴1、3和屮间轴2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内;(2)主动轴与中间轴的夹角必须等于从动轴与中间轴的夹角;(3)中间轴两端的叉面应位于同一平面内。
思7-3 举例说明差动螺旋和复式螺旋的应用。
答:(1)差动螺旋的应用:根据差动螺旋原理,镗床镗刀的微调机构中的螺杆转动时,镗刀相对镗杆作微量的移动,以调整镗孔的进刀量。
(2)复式螺旋的应用:根据复式螺旋原理,压榨机构中的螺杆转动时,两个螺母很快地靠近,再通过连杆使压板向下运动,以压榨物件。
思7-4 试将外槽轮机构高副低代,并指出它是属于哪一类的四杆机构?答:用两个转动副和一个构件来代替外槽轮机中的高副。
高副低代后,它属于转动导杆机构。
思7-5 比较不完全渐开线齿轮机构与普通渐开线齿轮机构在啮合过程中的异同点。
答:不完全渐开线齿轮机构与普通渐开线齿轮机构在啮合过程中的相同点:外啮合时两轮转向相反;内啮合时两轮转向相同。
两者的不同点:不完全渐开线齿轮机构的轮齿不布满整个圆周,而普通渐开线齿轮机构的轮齿布满整个圆周。
思7-6 从运动学的观点比较几种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及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异同点,并说明各适用的场合。
答:不完全齿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等其他间歌机构的功能相仿,但又有其特点。
其异同点及各适用的场合如下:(1)槽轮机构槽轮机构在运动时间内速度变化较大,但在进入和脱离啮合时,运动比较平稳,冲上较小。
一般应用在转速不高和要求间歇地转动的装置中。
(2)棘轮机构①齿轮式棘轮机构齿轮式棘轮机构运动可靠,从动棘轮的转角容易实现有级的调节,常用在低速、轻载下实现间歇运动。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总目录(共6卷)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卷第1篇机械设计基础资料第1章常用资料和数据第2章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第3章优先数和优先数系第4章常用数学公式第5章常用力学公式第2篇零件结构设计第1章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第2章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3章锻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4章冲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5章切削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6章热处理零件设计的工艺性要求第7章其他材料零件及焊接件的结构设计工艺性第8章零部件设计的装配及维修工艺性要求第3篇机械制图和几何精度设计第1章机械制图第2章尺寸精度第3章几何公差第4章表面结构第5章孔间距偏差第4篇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钢铁材料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第3章粉末冶金材料第4章复合材料第5章非金属材料第5篇连接件与紧固件第1章连接设计基础第2章螺纹连接第3章键、花键和销的连接第4章过盈连接第5章胀套及型面连接第6章焊、铆、粘连接第7章锚固连接第2卷第6篇轴和联轴器第1章轴第2章软轴第3章联轴器第7篇滚动轴承第1章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型式及代号第2章滚动轴承的特点与选用第3章滚动轴承的计算第4章滚动轴承的应用设计第5章常用滚动轴承的基本尺寸及性能参数第8篇滑动轴承第1章滑动轴承的分类、特点与应用及选择第2章滚动轴承材料第3章不完全流体润滑轴承第4章液体动压润滑轴承第5章液体静压轴承第6章气体润滑轴承第7章箔片气体轴承第8章流体动静压润滑轴承第9章电磁轴承第9篇机架、箱体及导轨第1章机架结构设计基础第2章机架的设计与计算第3章齿轮传动箱体的设计与计算第4章机架与箱体的现代设计方法第5章导轨第10篇弹簧第1章弹簧的基本性能、类型及应用第2章圆柱螺旋弹簧第3章非线性特性线螺旋弹簧第4章多股螺旋弹簧第5章蝶形弹簧第6章环形弹簧第7章片弹簧及线弹簧第8章板弹簧第9章发条弹簧第10章扭杆弹簧第11章弹簧的热处理、强化处理和表面处理第12章橡胶弹簧第13章空气弹簧第14章膜片及膜盒第15章压力弹簧管第16章弹簧的疲劳强度第17章弹簧的失效及预防第11篇机构第1章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结构分析第2章基于杆组解析法平面结构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第3章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第4章平面高副结构设计第5章凸轮机构设计第6章其他常用机构第7章组合机构的设计第8章机构选型范例第12篇机械零部件设计禁忌第1章连接零部件设计禁忌第2章传动零部件设计禁忌第3章轴系零部件设计禁忌第3卷第13篇带、链传动第1章带传动第2章链传动第14篇齿轮传动(完整word版)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总目录第1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2章圆弧圆柱齿轮传动第3章锥齿轮传动第4章蜗杆传动第5章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第6章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第7章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第8章谐波齿轮传动第9章活齿传动第10章塑料齿轮第15篇减速器、变速器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第16篇离合器、制动器第1章离合器第2章制动器第17篇润滑第1章润滑基础第2章润滑剂第3章轴承的润滑第4章齿轮传动的润滑第5章其他元器件的润滑第6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第7章典型设备的润滑第18篇密封第1章密封的分类及应用第2章垫片密封第3章密封胶及胶黏剂第4章填料密封第5章成形填料密封第6章油封第7章机械密封第8章真空密封第9章迷宫密封第10章浮环密封第11章螺旋密封第12章磁流体密封第13章离心密封第4卷第19篇液力传动第1章液力传动设计基础第2章液力变矩器第3章液力机械变矩器第4章液力耦合器第5章液黏传动第20篇液压传动与控制第1章常用基础标准、图形符号和常用术语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常用计算公式及资料第3章液压系统设计第4章液压基本回路第5章液压工作介质第6章液压缸第7章液压控制阀第8章液压泵第9章液压马达第10章液压辅件与液压泵站第11章液压控制系统概述第12章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第13章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第21篇气压传动与控制第1章气压传动技术基础第2章气动系统第3章气动元件的造型及计算第4章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第5章气动元件产品第6章相关技术标准及资料第5卷第22篇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1章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第2章传感检测系统设计第3章伺服系统设计第4章机械系统设计第5章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第6章接口设计第7章设计实例第23篇传感器第1章传感器的名词术语和评价指标第2章力参数测量传感器第3章位移和位置传感器第4章速度传感器第5章振动与冲击测量传感器第6章流量和压力测量传感器第7章温度传感器第8章声传感器第9章厚度、距离、物位和倾角传感器第10章孔径、圆度和对中仪第11章硬度、密度、粉尘度和黏度传感器第12章新型传感器第24篇控制元器件和控制单元第1章低压电器第2章单片机第3章可编程控制器(PLC)第4章变频器第5章工控机第6章数控系统第25篇电动机第1章常用驱动电动机第2章控制电动机第3章信号电动机和微型电动机第6卷第26篇机械振动与噪声第1章概述第2章机械振动基础第3章机械振动的一般资料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第5章机械振动控制第6章典型设备振动设计实例第7章轴系的临界转速第8章机械振动的作用第9章机械振动测量第10章机械振动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第11章机械噪声基础第12章机械噪声测量第13章机械噪声控制第27篇疲劳强度设计第1章机械零部件疲劳强度与寿命第2章疲劳失效影响因素与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第3章高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第4章低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第5章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第6章疲劳实验与数据处理第28篇可靠性设计第1章机械失效与可靠性第2章可靠性设计流程第3章可靠性数据及其统计分布第4章故障模式、效应及危害度分析第5章故障树分析第6章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第7章机械可靠性设计第8章零件静强度可靠性设计第9章零部件动强度可靠性设计第10章可靠性评价第11章可靠性试验与数据处理第29篇优化设计第1章概述第2章一维优化搜索方法第3章无约束优化算法第4章有约束优化算法第5章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第6章离散问题优化设计方法第7章随机问题优化设计方法第8章机械模糊优化设计方法第9章机械优化设计应用实例第30篇反求设计第1章概述第2章反求数字化数据测量设备第3章反求设计中的数据预处理第4章三维模型重构技术第5章常用反求设计软件与反求设计模第6章反求设计实例第31篇数字化设计第1章概述第2章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组成第3章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第4章产品的数字化造型第5章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第6章有限元分析技术第7章虚拟样机技术第32篇人机工程与产品造型设计第1章概述第2章人机工程第3章产品造型设计第33篇创新设计第1章创新的理论和方法第2章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第3章发明创造的情景分析与描述第4章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分析第5章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第6章技术系统物-场分析模型第7章发明问题解决程序—-ARIZ法。
绪论1、试述构件和零件的区别与了解?2、何谓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第一章机械的结构分析1、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区别平面及空间运动副?3、何谓自由度和约束?4、转动副与移动副的运动特点有何区别与了解?5、何谓复合铰链?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7、什么是虚约束?1、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a) (b) (c)2、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如图。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高副低代,判断杆组、机构级别;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a) (b) (c)(d) (e) (f)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已知作平面相对运动两构件上两个重合点的相对速度12A AV 及12B BV 的方向,它们的相对瞬心P 12在何处?2、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其速度瞬心在何处?3、如何考虑机构中不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速度瞬心?4、利用速度瞬心,在机构运动分析中可以求哪些运动参数?5、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哥氏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如何确定? 1、 试求出下列机构中的所有速度瞬心。
(a) (b)(c) (d)2、图示的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角速度ω1=10s -1,R =50mm ,l A0=20mm ,试求当φ=0°、45°及90°时,构件2的速度v 。
题2图 凸轮机构 题3图 组合机构3、图示机构,由曲柄1、连杆2、摇杆3及机架6组成铰链四杆机构,轮1′与曲柄1固接,其轴心为B ,轮4分别与轮1′和轮5相切,轮5活套于轴D 上。
各相切轮之间作纯滚动。
试用速度瞬心法确定曲柄1与轮5的角速比ω1/ω5。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1、如何依照各杆长度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型式?2、平面四连杆机构最基本形态是什么?由它演化为其它平面四杆机构,有哪些具体途径?3、图示摆动导杆机构中,AB 杆匀角速转动。
第六章 其他常用机构一.考点提要本章的重点是万向联轴节,螺旋机构,棘轮机构及槽轮机构的组成,运动特点及设计要点。
同时也简单介绍不完全齿轮等其他一些间歇运动机构。
1.万向联轴节单万向联轴节由主动轴,从动轴,中间十字构件及机架组成,可用于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但需注意,从动轴的角速度呈周期性变化,如果以1 和2 分别表示主,从动轴的角速度,以 表示两轴间的夹角,则从动轴转速的变化范围为:121cos /cos (6-1)在实际使用中,为防止从动轴的速度波动过大,单万向铰链机构中两轴的夹角一般不超过20O。
欲使从动轴的角速度实现匀速可采用双万向联轴节,但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三轴要共面(2) 中间轴的两叉面共面(3) 主动轴与中间轴及中间轴与从动轴的轴间夹角相等。
若两轴间夹角 ,主动轴转角1 则从动轴转角3 为: 13cos tg tg(6-2) 单万向联轴节机构从动轴的转速为: 31221cos 1sin cos(6-3)2.螺旋机构螺旋机构由螺杆,螺母及机架组成,一般是螺杆主动旋转带动螺母直线运动,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把导程角制作的比摩擦角大,则也可把直线运动变成旋转运动。
当螺杆转动 角时,若单螺旋机构的位移为s ,螺纹的导程为h 则:/(2)s h (6-4)若是差动螺旋机构,即存在两段不同导程分别为B c h h 和的螺纹,则当螺杆转过 角时,螺母的位移为s :()/(2)B C S h h (6-5)其中:“ ”用于两段螺旋旋向相同,“ ”用于两段螺旋旋向相反。
前者称为差动轮系,后者称为复式轮系。
前者用于微调机构,后者用于快速位移机构。
若需要提高效率可采用多头螺旋。
、3.槽轮机构槽轮机构由主动拨盘及拨盘上的圆销和具有径向槽的从动槽轮以及机架组成。
可将主动拨盘的匀速转动变换为槽轮的间歇运动,但槽轮的转动角不能调节,在槽轮转动的开始和结束时有柔性冲击。
但鉴于其结构简单紧凑,效率高,能平稳地间歇转位,所以得到广泛运用。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常用轴系零件等知识。
1、机械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变速机构3、轴系零件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容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机械类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应用等问题,能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和螺纹联结进行功能分析及简易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在学习机械基础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现场实际、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讲情基本理论、简化理论力学的推导、突出结构特性及其应用,切忌抽象的做理论推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条理性和简明性。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掌握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了解带的新标准及其选用方法、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学内容:§1—1摩擦轮传动一、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摩擦轮传动的特点三、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1—2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平带传动的形式、主要参数、类型和接头方式三、带传动的结构和类型四、普通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要点和正确使用五、平带传动和带传动的特点六、带传动的张紧装置第二章螺旋传动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种类、应用场合及装配,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及普通螺纹、管螺纹和梯形螺纹的标记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