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4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妇女个案工作(Women’s casework)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工作方法论,旨在帮助妇女解决她们个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这种方法论追求个体化的服务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也试图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与解决之道。
妇女个案工作最早起源于英国的慈善界,在20世纪初期逐渐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
一些女性社工研究发现,妇女的困境往往是性别身份的限制造成的,因此在解决她们的问题时需要以女性为中心,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和处理。
这种方法论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以下是一些妇女个案工作实践案例,展示了这种方法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效果。
1、家庭暴力案例小华与她的丈夫在结婚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家庭暴力的问题。
小华试图报警,但她的丈夫总是向警方解释这是个误会,并要求她撤回控诉。
最终,小华前往妇女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社工在与小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她不仅受到丈夫的暴力伤害,而且还受到来自亲朋好友和社会的歧视和羞辱。
她被视为原因和罪魁祸首,她的丈夫则被视为外表和行为上都非常优秀的男人。
社工意识到,这种性别不平等的态度使得小华感到非常无助和孤立。
在妇女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小华得到了法律援助和心理治疗。
社工还联系了她的家人和朋友,帮助他们理解小华的处境,并鼓励他们对她提供支持和安全。
社工还为小华提供了一些生活技能课程,帮助她独立生活。
2、性侵犯案例小李是一名大学生,在一次派对上遭遇了一名男性的性侵犯。
她试图忍受这种创伤,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和日常行为。
她感到害怕和羞耻,并逐渐变得孤立和退缩。
小李前往妇女健康中心寻求帮助。
在社工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
社工还帮助她建立社交网络,参加一些妇女团体和社会活动,从而改变她对自己和社会的看法。
社工还鼓励和支持她与警方合作,提高性侵犯的起诉率和惩罚力度,并在社区内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和宣传活动,预防和减少性侵犯的发生。
关于全职妈妈的个案案例案例一:李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她在孩子出生后决定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育儿和家庭管理中。
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她开始感到压力和无聊。
她觉得自己失去了个人发展的机会,渐渐对家庭生活感到沮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开始参加社区组织的妈妈聚会和亲子活动,结识了其他全职妈妈们,并共同组织了一个全职妈妈互助小组。
通过与其他妈妈们的交流和分享,她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开始参与志愿者工作。
这样,她重新获得了个人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更好地平衡了家庭和个人生活。
案例二:王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的丈夫工作繁忙,她负责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家务。
起初,她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感到身心疲惫和压力。
她开始感到自己的个人需求被忽视,无法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需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和丈夫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商议了家庭责任的分配。
他们决定雇佣一个家政服务人员来帮助家务,同时王女士也开始参加一些兴趣班和妈妈聚会。
通过这些改变,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身份感和个人满足感,同时也更好地平衡了家庭和个人生活。
案例三:张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的孩子已经上学,但她仍然选择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和家务。
然而,随着孩子长大,她渐渐感到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被浪费了。
她开始思考如何兼顾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决定利用孩子上学的时间,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或知识。
她报名参加了一些在线课程,并开始自学一些新的技能,比如绘画和编程。
通过这些努力,她不仅充实了自己的时间,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并在社交圈中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样,她成功地实现了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的平衡。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首先,工作者与XXX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福利院的各种活动,增加社交活动,提升自尊心和社会地位感。
其次,与XXX的儿子沟通,让他了解父亲的真实感受,以及福利院的服务和管理情况,消除误解和不信任,增加家庭支持。
最后,与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帮助XXX改善身体状况,增加食欲和营养摄入。
XXX:老年个案工作生理健康模式案例一位80岁的老人,名叫XXX,自从搬进福利院后,每天都会感到身体不适,经常头痛、胸闷、气短,而且食欲也不好,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福利院的医生对她进行了检查,发现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多种慢性疾病。
医生开了药并给出了饮食和运动的建议,但XXX并没有遵守,反而越来越消沉,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XXX进行了面谈,发现她的身体状况导致她对未来的恐惧和无助感,加之福利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她以前的生活惯差异很大,这些都导致了她的情绪问题。
工作者通过与XXX的交流,了解到她很喜欢唱歌跳舞,但福利院并没有提供相关的活动,让她感到很失落。
工作者还了解到,XXX的儿子每周会来看她一次,但时间很短,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制定了介入计划:首先,与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合作,为XXX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和音乐活动,满足她的兴趣爱好,提升身体和心理健康。
其次,与XXX的儿子沟通,让他了解母亲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增加家庭支持和陪伴时间。
最后,工作者与XXX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通过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克服身体和情绪问题,重建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XXX:老年个案工作环境模式案例一位70岁的老人,名叫XXX,自从搬进福利院后,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轻度的抑郁症状。
XXX的儿子每周会来看望他一次,但时间很短,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
XXX的床位离窗户很远,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且福利院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他以前的生活惯差异很大,这些都导致了他的心理问题。
个案工作服务案例《个案工作服务案例:点亮困境中的那盏灯》嘿,大家知道吗,个案工作就像是在黑暗中为他人点亮一盏灯,指引他们找到生活的方向。
就拿王大爷来说吧,他呀,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住在那间小房子里。
儿女都不在身边,他的眼神里常常透着寂寞和无助。
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心里就忍不住想:“这得多孤单呀!”。
我走进王大爷的家,轻声问:“王大爷,我来陪您说说话啦。
”王大爷看着我,脸上慢慢有了笑容。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去看望王大爷,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哎呀,我年轻的时候呀……”王大爷讲得绘声绘色,我就静静地坐在那儿听。
难道这不是很有意义吗?还有李奶奶,身体不太好,行动也不方便。
我帮她去买生活用品,她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谢谢你呀!”我笑着说:“李奶奶,这没啥呀!”这不就像亲人之间的互助吗?我们的个案工作服务可不仅仅是这些,我们还要关注那些有心理困扰的人。
比如小张,他因为工作压力大,整个人都变得很焦虑。
我就和他聊天,让他把心里的烦恼都说出来。
“你说你工作压力那么大干嘛呢,要学会放松呀!”我这样劝他。
慢慢的,小张的状态好多了,不再像之前那样愁眉苦脸的。
个案工作服务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人的地去帮助,去关心。
它虽然不像大工程那样轰轰烈烈,但却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这不就像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大地吗?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陷入困境,而个案工作就是那伸出的援手,那温暖的怀抱呀!我们要用心去做,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我的观点就是,个案工作服务真的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人情味!。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引言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专业领域,旨在保障和促进儿童的福利以及提供儿童发展所需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通过该案例来展示社会工作者在儿童个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六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名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单身母亲,经济困难使她无法全面照顾小明的需求。
小明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离开家庭,并很少与小明见面。
小明所居住的社区因贫困和犯罪率高而著名,这给他的成长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问题识别社工人员在与小明及其家人进行初步沟通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家庭经济困难:小明的母亲很难提供给他足够的衣物、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
2. 家庭支持不足:小明的父亲无法为他提供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
母亲经常工作到很晚,无法陪伴小明,导致他经常感到寂寞和无助。
3. 恶劣的居住环境:小明所处的社区有很高的犯罪率,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和吸毒问题,这给小明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
社工工作流程社工人员在面对以上问题时,采取了以下工作流程来解决问题,并提供给小明和他的家人必要的支持:1. 评估和规划:社工人员首先与小明及其家人进行详细的面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评估,社工人员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小明的个案计划。
2. 经济援助:社工人员帮助小明的母亲申请各种经济援助项目,例如低收入家庭补助金、食品券等,以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3. 家庭支持与儿童保育:社工人员为小明的母亲提供了一些家庭支持活动的信息和资源,例如亲子教育培训、家庭辅导等。
他们还协助小明母亲寻找合适的儿童保育服务,以确保小明在母亲工作时得到适当的照顾。
4. 安全计划:社工人员帮助小明及其家人制定了一个针对社区问题的安全计划,教育小明有关安全问题,如何应对紧急状况,并提供应急联系人的信息。
成果评估社工人员在一段时间后对该案例进行了成果评估,发现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经济困难得到缓解:小明的母亲成功获得了低收入家庭补助金和食品券,这帮助她缓解了一部分经济压力,能够给小明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90岁肢体残疾人个案工作案例摘要:一、案例背景- 案主情况:90岁肢体残疾人,丧偶,独居- 生活状况: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照顾二、社会工作者介入- 接案原因:家属求助,案主生活状况堪忧- 接案过程:了解案主需求,评估问题,制定计划三、服务计划实施- 生活照顾:为案主提供生活必需品,安排定期家政服务- 健康管理:联系社区医生为案主提供定期体检和医疗服务- 心理关爱:定期探访案主,倾听诉求,给予心理支持- 社交互动:组织社区活动,鼓励案主参与,增加社交机会四、服务成效- 生活状况改善:案主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身体健康状况:案主健康状况得到关注和管理,病情稳定- 心理状态:案主情绪稳定,心态积极,更加乐观面对生活- 社交互动:案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正文:这是一位90岁的肢体残疾人,由于年事已高且生活无法自理,他过着孤独而艰难的生活。
他的妻子早已去世,唯一的儿子也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无法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无奈之下,家属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希望可以改善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后,社会工作者立即展开行动。
他们首先与案主进行了沟通,了解他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然后对案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评估,以便制定出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服务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活照顾、健康管理、心理关爱和社交互动。
为了保证案主的生活品质,社会工作者安排了定期家政服务,为他提供生活必需品。
同时,他们还联系了社区医生,为案主提供定期的体检和医疗服务,确保他的身体健康。
在心理关爱方面,社会工作者定期探访案主,倾听他的诉求,给予他必要的心理支持。
他们还组织了一些社区活动,鼓励案主参与,以此增加他的社交机会,让他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案主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得到了关注和管理,心理状态也变得稳定而积极。
更令人欣慰的是,案主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第1篇一、前言个案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对个体需求的深入了解、针对性的服务提供以及持续的服务跟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作为一名个案工作者,积极参与了多个个案服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此,我将对自己在过去一年的个案服务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个案服务背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共参与了以下个案服务:1. 案例一:小张,男性,35岁,因失业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家庭矛盾加剧。
2. 案例二:小李,女性,28岁,因家庭暴力导致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3. 案例三:小王,男性,45岁,因患有慢性病,生活无法自理,家庭经济压力巨大。
4. 案例四:小赵,女性,20岁,因学业压力过大,出现抑郁症状。
三、个案服务过程1. 案例一:小张(1)初期评估:通过与小张的沟通,了解到他失业后生活陷入困境,家庭矛盾加剧,情绪低落。
(2)制定服务计划:针对小张的情况,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
(3)实施服务:协助小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与心理咨询师合作,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小张改善家庭关系。
(4)跟进服务:定期与小张沟通,了解其生活状况,持续关注其就业情况。
2. 案例二:小李(1)初期评估:通过与小李的沟通,了解到她因家庭暴力导致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生活无法自理。
(2)制定服务计划: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安全庇护等服务。
(3)实施服务:与心理咨询师合作,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协助小李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为其提供安全庇护。
(4)跟进服务:定期与小李沟通,了解其生活状况,持续关注其身心康复情况。
3. 案例三:小王(1)初期评估:通过与小王的沟通,了解到他患有慢性病,生活无法自理,家庭经济压力巨大。
(2)制定服务计划:为小王提供医疗援助、生活照料、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
(3)实施服务:协助小王联系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援助;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减轻家庭负担;帮助小王改善家庭关系。
志愿服务个案工作案例一、背景介绍小明,一名17岁的高中生,由于家庭贫困,父母离异,性格内向且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未来充满迷。
他参加了我们的志愿服务项目,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提升自我、结交朋友、改变未来。
二、志愿服务目标1.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2.引导小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为小明提供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拓宽人际关系。
三、志愿者招募针对小明的个案需求,我们在志愿者招募中着重寻找具有耐心、善于沟通、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志愿者。
经过筛选,我们最终选择了5名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组成了一个志愿服务小组。
四、培训与指导在正式开展志愿服务之前,我们对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和指导,内容包括:个案工作基本理论、沟通技巧、学习辅导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为志愿者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确保他们具备充足的准备和知识储备。
五、实施过程1.学习辅导:志愿者定期为小明辅导课程,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同时,我们还安排了学习进步的激励机制,以增强小明的自信心2.心理疏导:志愿者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定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3.拓展活动:组织了户外拓展、团队游戏等活动,让小明与志愿者以及其他同龄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其社交能力4.家庭走访:志愿者定期走访小明家,了解其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为其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小明的学习基础较差:志愿者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基础开始辅导,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
2.小明心理压力大:志者通过心理疏导和鼓励,帮助小明释放压力,树立积极的心态。
同时,我们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小明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21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精选21篇)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报告篇1失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向本案工作员求助,工作员通过与案主长时间沟通,对案主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对案主进行诊断过程中,工作员运用一系列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多方面收集资料,对案主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案主的问题在于认知上产生了偏差,进行了错误的行为归因,这是导致案主自卑的主要原因。
为了帮助案主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这里工作员采用的是认知治疗模式,帮助案主走出困境。
正文:一、接案对案主情况的了解始于大二上学期,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指导,所以,一直未能很好的帮其认识自己的问题。
正式接案开始于这学期学习《个案工作》这门课程后,真正以工作员和案主的身份对话。
(一)初步关系建立案主一开始对自己的问题表现得较为敏感,不愿意过多的涉入,时常静默不语,似乎不想再一次揭开伤疤。
工作员出于对案主的体谅,对案主表现出自己的尊重、接纳和关心,并表现同理心,以此获得案主的信任和认同。
通过工作员的努力,案主对工作员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工作员与案主间的隔阂渐渐消除,案主开始能够敞开心扉,这样,工作员与案主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了基础。
(二)案主基本资料王,女,22岁,现就读于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大二学生。
(三)案例背景案主于20__年进入大学,在高中阶段,案主学习刻苦,复读了两年,平时成绩都还不错,但高考只考了一个一般的二本学校。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祝结识了一个男生(刘某),刘某是她的初中同学,两人关系由此发展,并相互喜欢上了对方。
刘某当时正在安徽合肥的一所大学读大二,王才刚进大学,经过一年的异地恋情,相隔两地两人不免有些小矛盾,彼此怪对方照顾不周,又由于一些原因,两人关系在王__大一的下学期开始破裂,并且分手了,案主由此陷入分手的阴影,自暴自弃。
(四)案主问题的初步了解行为特点:案主从始到终都表现出伤心、委屈的情绪状态,言语中透露出对这份恋情的不舍,显得有些伤感。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
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
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
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
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小亮的需要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参考: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唯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
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应该对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3)满足学习的需要。
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
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
(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点评:除了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关于不同阶段的需要及任务方面的知识外,还可以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儿童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即可回答此问题。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妇女个案工作案例
案例一:性别歧视案件
在某家公司,一名女性员工在职场上遭到雇主的性别歧视。
她被剥夺了晋升机会,被迫承受了一连串不公平的待遇,包括工资低于男同事、被给予的项目和工作机会比男性同事更少等。
这名女性员工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了投诉。
妇女个案工作的目标是为这名女性员工争取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工作人员将与她合作,收集证据以支持她的指控,并协助她撰写正式的申诉文件。
随后,工作人员会联系雇主并与他们进行沟通,要求他们解决这一问题并提供公正的赔偿。
案例二:家庭暴力案件
一名妇女向当地警局报案,指控她的丈夫在家庭内对她实施了持续性的虐待和暴力行为。
她寻求助于当地的妇女个案工作组织,以获得法律和心理支持。
妇女个案工作的目标是确保这名妇女和她的子女的安全,并帮助她寻求法律保护。
工作人员将与她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她重建自信和独立性。
他们还将与当地警方和法律机构合作,确保暴力行为者受到适当的处罚,并帮助妇女获取法律保护令和庇护所等资源。
案例三:经济独立案件
一名妇女发现自己对家庭财务一无所知,她完全依赖丈夫管理家庭的经济事务。
随着婚姻关系的恶化,她意识到她缺乏独立经济能力,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她寻求妇女个案工作组
织的帮助,以获取财务管理和就业培训。
妇女个案工作的目标是帮助这名妇女实现经济独立,并提供她所需的培训和资源。
工作人员将与她一起制定个人财务计划,帮助她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他们还会引导她了解她的法律权益,以便她能够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财务自主权。
第1篇一、前言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解决个体的社会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案工作能力,本实践教学报告将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个案工作的实践过程,包括问题诊断、干预策略、评估与反思等环节。
二、案例背景小王,男,25岁,未婚,来自农村,目前在某城市一家企业工作。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工作中遇到问题常常独自承受,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心情压抑。
此外,小王还面临着家庭经济压力,担心无法承担未来的婚姻和家庭责任。
三、问题诊断1. 小王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2. 小王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难以适应职场环境。
3. 小王面临家庭经济压力,对未来生活担忧。
四、干预策略1. 心理咨询:针对小王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2. 沟通技巧培训:开展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小王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3. 家庭经济支持:与小王的家人沟通,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寻求社会资源,帮助其缓解经济压力。
五、实践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在第一次咨询中,与小王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2. 了解问题:通过与小王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人际交往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
3.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小王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包括心理咨询、沟通技巧培训和家庭经济支持。
4. 实施干预措施:按照干预计划,开展心理咨询、沟通技巧培训和家庭经济支持工作。
5. 评估效果:定期评估小王的干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措施。
六、评估与反思1. 心理咨询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小王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自信心有所提高。
2. 沟通技巧培训效果:通过沟通技巧培训,小王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工作环境逐渐适应。
3. 家庭经济支持效果:在家庭经济支持方面,小王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4. 反思:在个案工作中,发现以下问题:(1)咨询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干预措施未能及时开展。
个案工作案例及分析某地社会工作者的个案工作案例及分析案例描述:在某城市的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李接手了一个个案,该个案涉及一位年轻女性陈女士。
陈女士今年30岁,已婚,育有一子。
她与丈夫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经常言语冷漠,对她情感疏离。
此外,陈女士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家庭负担较重。
问题分析:1. 婚姻问题:陈女士和丈夫的婚姻存在着情感疏离,缺乏沟通与交流,这对她的家庭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经济压力:陈女士面临家庭的经济压力,这可能导致她的情绪低落,影响她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感。
3. 社会支持:陈女士可能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没有人可以分享她的困扰和忧虑,这会增加她个人的心理负担。
干预计划:1. 建立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小李需要与陈女士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倾听和关心,了解她当前的困扰和需求。
2. 婚姻辅导:通过开展婚姻辅导,帮助陈女士与丈夫建立更健康的沟通模式,增进夫妻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3. 经济援助: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陈女士了解社会福利和经济援助的政策,协助她解决当前的经济困难。
4. 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陈女士加入社区支持小组或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心理健康。
5. 社会支持:通过介绍陈女士参与社区活动或加入志愿者组织,帮助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加她的社交资源。
实施过程及成效评估:1. 社会工作者小李与陈女士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她愿意向小李倾诉自己的困扰和忧虑。
2. 小李从陈女士口中了解到她与丈夫的沟通问题,因此安排了一系列的夫妻关系辅导活动,教授他们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陈女士得到了社区资源的介绍,她申请到了一份兼职工作,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4. 小李还邀请了心理专家为陈女士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她应对情绪问题,并将她介绍给一个邻里互助小组,提供更多的社交支持。
5.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陈女士的婚姻关系有所改善,她的心理状况也较之前有所好转。
案例分析及启示:通过对陈女士个案的分析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可以看到社会工作在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案例分析题一.小萌是个14岁的女孩,由于她过去的蛮横、盗窃和攻击性行为,正在少管所接受管教。
管教的目标是使她保持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消除与过去行为类似的反社会行为。
她需要完成的行为是按时起床、洗漱、整理床铺、按时吃饭、按时上课、完成制定的一些杂物(如刷碗、打扫室内卫生)、参加治疗训练小组以及按时就寝。
要消除的行为是在教室里说脏话、打架、偷窃、撒谎、拉帮结伙、欺骗、威胁及攻击管教人员、未经允许离队、外出晚归等。
请为小萌设计一个代币治疗方案。
二.小杰,20岁,未婚怀孕。
她就读大学三年级,住在家里。
父母非常恼怒,觉得很丢人,责令她做流产手术,她希望能够找借口休学一年而将孩子留下来,但又害怕失去学业。
男朋友面对这一情况也强烈要求她做流产,令她十分伤心。
但她在经济上仍要依靠父母,无法搬出去另住。
因此寻求辅导。
请列出针对小杰面对的情形的直接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
论述题1.什么是个案工作,它有哪些本质特征?个案工作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通过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协助案主解决困扰的问题,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从而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个案工作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1)个案工作关系是角色与个性的互动(2)个案工作具有利益单向性的特点(3)个案工作关系是专业的动态过程.个案工作是一种信息沟通活动.个案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1)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2)在助人过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长2.试举例说明接纳不等于认同的含义。
3.个案工作有哪些基本原则?每一种原则的含义。
人在情境中是个案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则,它依据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生态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问题。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关注他们的健康和社交需求【引言】独居老人是指没有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或亲友的老年人。
他们通常面临着健康问题、社交孤立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扰。
为了关注独居老人的健康和社交需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个案工作,通过提供健康服务和社交支持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个案一:健康服务】李奶奶,75岁,独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我们为她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和体重等指标。
通过与她保持定期联系,我们能及时调整她的药物剂量和饮食习惯,以确保她的健康状况稳定。
【个案二:社交支持】王爷爷,80岁,独居,妻子去世后感到孤单和无助。
我们组织了一些社交活动,如老年人聚餐、健身操和旅行等,让他能够结识新朋友,分享生活经验,并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通过社交支持,他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个案三:心理疏导】张奶奶,70岁,独居,因子女疏远而感到心理压力。
我们为她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她排解情绪,增强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通过与她的交流和倾听,她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个案四:社区连接】刘爷爷,78岁,独居,缺乏社区资源的利用。
我们帮助他加入当地的老年俱乐部和志愿者团队,让他能够参与社区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社区连接,他找到了生活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个案五:居家护理】陈奶奶,85岁,独居,行动不便。
我们为她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个人卫生和康复训练等。
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减轻了她子女的负担。
【个案六:紧急救援】张爷爷,82岁,独居,担心出现紧急情况无人照料。
我们为他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并与社区协调,确保他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通过紧急救援,他感到更加安心和放心。
【个案七:营养饮食】杨奶奶,80岁,独居,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为她提供定制的营养饮食方案,定期送餐并进行营养咨询。
协助服务对象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个案介入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姓名:王颜(化名)性别:女年龄:31(二)个案背景资料1、接案原因:2012年3月,工作员深入趵突泉社区进行社区探访,在与社区居民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社区居民王颜家境比较凄惨,其母亲在她初中阶段因家庭矛盾自杀身亡,父亲再婚重组家庭后,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亲一家的关系基本中断,今年3月份她父亲因病过世。
青少年时期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父亲的去世给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她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与关注。
工作员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非常有必要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协助她面对及解决生活的困境。
在社区居民的引荐下,工作员主动联系王颜向其道明为其提供个案服务的想法,最后在王颜的同意下与其建立了专业服务关系。
2、人际关系:服务对象与其父亲关系疏离,在父亲重组家庭后基本中断了与父亲的交往;由于长时间与爷爷、奶奶和姑姑生活,所以与近亲属的关系比较密切;服务对象与其丈夫关系亲密,视丈夫为自己生活的唯一支柱;服务对象曾在多家公司打工,由于频频更换工作,很难与同事建立较为深层次关系,没有知心朋友。
目前辞去工作住院治疗,与外界联系比较少。
3、情绪状况: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
每次提起家庭情况均情绪波动较大,对母亲的思念感很强,对父亲再婚的愤怒难以克制。
4、精神病记录:无精神病史。
5、健康状况:身体状况较差,患骨结核、盆腔积水、甲亢等疾病,6月份病发后开始进行住院治疗。
7、经济状况: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曾在多家公司打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状态,加之住院治疗开支较大和丈夫经济收入的一般化,因此经济压力比较大。
8、犯罪记录:无犯罪记录。
9、社会支援网络注:关系一般关系疏离关系密切关系恶化二、问题分析(一)理论依据1、心理社会治疗理论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其中一个层面的发展遇到障碍,那么其他两个方面都可能受到不良影响。
所以要想实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兼顾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层面。
2、非理性认知与自我标签化个体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认知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非理性认知就是指凭感觉的,没有客观的认识理解事物。
在非理性认知情况下,社会个体很容易进行自我标签,即依据对自身的非理性认识,将一些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评价强加到自己身上。
当一个人的非理性认识过多或自我标签过度的时候,往往会给个体心理造成较大压力,从而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
3、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是指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和表达性支持(林南)。
诸多社会支持构成了社会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而社会支持网络又可以分为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这两类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个体的发展中必不可少,其能够为个体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
当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时候,会给他带来相应的心理困境及发展障碍。
(二)问题表现1、生理方面: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患有多种疾病,包括骨结核、盆腔积水、甲亢等。
今天6月份,因为骨结核和生殖器结核住院治疗。
2、心理方面:内心封闭,自我认同度低,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精神萎靡不振。
3、经济方面:缺乏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丈夫经济收入一般,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差。
4、家庭关系方面:与父亲的再婚家庭关系疏离,对父亲抱有强烈的不满甚至愤怒情感。
5、社会交往方面:社会交往范围较窄,社交自信心和能力较差,开展社交活动的主动意识较差。
(三)案主需求1、对身患疾病进行治疗,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2、调节内心低落情绪,破解自我封闭的心理,提高自我认同。
3、希望申请社会救助,缓解住院治疗造成的经济压力。
4、希望缓解对父亲的不满及怨恨情绪。
5、提高自信心,增强社交技巧及社交能力,扩大社会交往面,多交朋友。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目标1、协助服务对象宣泄负面情绪,修改其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认同。
2、降低负面的生活经历对服务对象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开放、包容和积极乐观的心态;3、协助服务对象建构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的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
4、调动及整合相关资源,协助其申请社会救济。
(二)服务策略1、运用叙事疗法与服务对象一起回忆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生命回顾及梳理为其提供宣泄的机会。
2、运用SWOT分析法指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理性看待自身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协助其建正确的自我认知。
鼓励服务对象积极看待问题,修正其“自己总是被抛弃者”的消极认知,协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3、进一步加强服务对象与其近亲属的联系,改善其与父亲再婚家庭的关系,通过户外活动和情感支持小组使其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加强服务对象与邻居的交往,增强社区居民对其的认同和接纳,以为其建构和强化非正式支持网络。
4、协助服务对象与社区居委会、民政局救助部门和医院等社会组织建立联系,争取和协调这些机构的政策、资金等资源促进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为其建构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四、介入过程:(一)第一阶段:搜集服务对象相关资料,建立专业关系,做好需求评估。
介入技巧及方法:工作员先是通过社区探访向社区居民了解服务对象的一般情况,然后针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及观察等方式收集全面的和深层次的资料。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工作员秉承平等、尊重、接纳和非评判等服务理念获得了服务对象的接纳和认可,从而建立了正式的专业服务关系。
在需求评估阶段,工作员运用了自卑心理诊断量表和非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全面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并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从中选取出其认为最紧迫的情绪辅导需求作为介入点。
大多数国人受传统思想“家丑不可外扬”的影响,服务对象也是如此,接案之初不愿意把家里的事说给其他人听。
在工作员适时使用自我坦露的技巧后,才慢慢建立专业关系,逐步走近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与她一起体味成长的辛酸和幸福,深层次了解服务对象。
(二)第二阶段:针对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制定服务计划。
介入技巧和方法:将服务对象的需求按照需求强弱程度和解决难易程度进行优先排序,然后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明确服务目标、介入理论、服务内容、服务手法和服务进度表,分析在整个服务中所需要动用的资源,并对在服务过程中可能需遇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澄清。
在与服务对象制定服务计划的初期,她的依赖性较强,希望工作员代替她来解决问题,但是工作员认为其自身的想法和建议对整个服务的过程及成效非常重要,于是工作员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对服务计划的各个环节发表她自己的建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使得整个专业服务符合服务对象的主观愿望和内心期待。
(三)第三阶段:开展叙事治疗,与服务对象回忆生活经历,鼓励其宣泄负面情绪,共同探讨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介入技巧和方法: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一起述说其生命故事,梳理其生活脉络,帮助其找出遗漏的故事片段,然后对其中重要的生命故事片段进行重新诠释,通过重新诠释使服务对象对自身的生命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认识,并且从中能够发现生命的意义。
工作员还通过“问题外化”的技巧,将服务对象与问题分开,把被贴上标签的服务对象还原。
问题外化之后,服务对象的内在本质会被重新发现和认可,她就会重新树立起自信和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工作员还运用倾听、探索—宣泄—描述的技巧,通过角色扮演为服务对象提供负面情绪的宣泄机会,与她一起探讨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合理宣泄内心情绪的技巧。
在叙事过程中,服务对象将讲述重点放在那些对自己有不利影响的生命事件上,比如母亲的去世、父亲的抛弃和爱的缺失等方面,根据这些故事片段得出自己生活很悲惨的负面感受。
随着工作员的逐步引导,她开始能够回忆并讲述起生命中那些快乐的桥段,慢慢的她认为自己生命中原来也有很多快乐的回忆,从而改变了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和诠释。
(四)第四阶段: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法修正服务对象的非理性认识,运用SWOT分析法使服务对象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及其所处的环境,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认同,使其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介入技巧和方法:工作员首先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情绪表达,努力从她的表达中查找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分析其中哪些属于非理性情绪。
接着工作员协助服务对象找出引发他情绪困扰的非理性信念,通过采用“对峙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忠告”、“示范”等方法引导服务对象发现、认识、放弃和改变自身的非理性信念。
工作员还向服务对象发放SWOT分析表,引导她全面、客观的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自身当前生活处境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描述,以帮助她对自我进行重新诠释,改变其对自我的认知偏差和消极标签。
在个案会谈中,服务对象总是强调父母的离世是因为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人。
她认为母亲自杀是为了抛弃她,父亲去世也是因为要抛弃她。
工作员运用了对质辩论的方法,纠正其非理性认知,使她能够认识到父母的离世并不是因为她的存在而发生,也不会由于她的不存在而发生改变,父母对她的爱一直存在,母亲自杀主要是因为家庭矛盾,父亲的去世则是身患疾病的原因。
(五)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范围,协助其建构比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努力分析和挖据网络中有助于服务对象问题解决的资源。
介入技巧和方法:通过旅游情感支持小组活动,使服务对象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协助其认识新朋友,丰富其朋友支持网络。
在活动中,组员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通过互帮互助,他们会突然发觉自己对其他人的重要性,这可以产生提高自信心的功效,因为对任何人来说,被需要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另外,朋友网络中存在很多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
在小组活动中,工作员运用小组分享等技巧使组员之间相互了解,引导组员关心其他组员面临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建立通讯录,倡导组员凭借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组员。
在一次小组活动结束后,其中一名组员问服务对象下次是否还能来参加活动,在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服务对象问工作员:“你说大家都喜欢我参加活动吗?”可见,服务对象封闭已久的心灵已在慢慢开启。
另外,工作员还带领服务对象一起走访了她的重要亲属(主要是爷爷、奶奶和姑姑),进一步强化了她的亲属支持。
面对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压力,工作员还协助其与居委会、民政救助部门和医院进行沟通,为其争取低保救助和专项医疗救助,可惜由于其救助条件不符没有成功。
但是在争取的过程中,服务对象了解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学会了向相关社会组织争取资源的程序和技巧,这对于她以后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