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诗词鉴赏之木兰花【宋】
- 格式:ppt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12
经典宋词《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①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
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木兰花:又名《玉楼春》。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芳尊:指代美酒。
【译文】
城上眺望,风光大好,黄莺儿的叫声乱成一片。
城下湖面上烟波浩渺,春水不断地拍打着堤岸。
这令人伤怀的青青杨柳如绵绵芳草啊,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呢?我眼中充满泪水,愁绪袭来,先就使我肝肠寸断了。
我觉得自己的情怀已渐渐像个老人,没有生气了。
还吃惊地发现镜子中昔日红润的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改换了,已变得如此憔悴苍老了。
往年,我体弱多病,讨厌去碰那美酒金杯,如今杯儿在前,却唯恐酒斟得不满。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临死前不久的一首伤春之作。
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直抒愁怀。
“情怀渐觉”、“衰晚”,一“渐”字,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的历程,接着,作者又惊异地发现镜中“朱颜”已“暗换”,进一步表达“衰晚”之感。
“今日”虽仍有病,可愁比病更强烈,因而不顾病情而痛饮狂喝,将全词愁绪推向高潮。
《木兰花》宋词赏析《木兰花》宋词赏析导语:《木兰花》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原文: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
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船桨,此指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③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翻译: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
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抱怨欢娱太少,谁肯吝惜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回眸一笑?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简评: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
风和日丽,水波不兴。
春日载阳,天气渐暖。
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
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
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
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
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木兰花》诗词鉴赏《木兰花》诗词鉴赏1《木兰花》原文别后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作品赏析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
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
以此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
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赏析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原文及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作者:李煜朝代:南北朝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词句注释⑴明肌雪:肌肤明洁,白滑似雪。
韦庄《菩萨蛮》:”皓腕凝霜雪。
”亦是用白雪形容肌肤清亮光洁。
⑵嫔娥:宫中的姬妾与宫女。
⑶鱼贯: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排列。
⑷凤箫:凤凰箫。
泛指管乐器。
⑸水云:水和云。
此指水云相接之处。
⑹重按:一再按奏。
⑺霓裳(ní cháng):《霓裳羽衣舞》的简称,唐代著名法曲。
⑻歌遍彻:唱完大曲中的最后一曲。
唐宋大曲系按一定顺序连接若干小曲而成,又称大遍。
其中各小曲亦有称“遍”的。
一说遍、彻都是称曲调中的名目。
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云:“彻者,如破之末一遍也。
”⑼香屑:香粉,香的粉末。
一说指花瓣,花的碎片。
如许昂胃《词综偶评》:“疑指落花言之。
”⑽阑干:栏杆。
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⑾情味:犹情趣。
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赏析: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及赏析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及赏析原文: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拍打堤岸。
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愁肠寸断。
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看红颜已暗换。
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举杯,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注释:莺语:黄莺婉转鸣叫好似低语。
拍岸:拍打堤岸。
鸾镜:镜子。
古有“鸾睹镜中影则悲”的说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镜子称为“鸾镜”。
朱颜:这里指年轻的时候。
芳尊:盛满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赏析:此词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在上片前两句写景,意思只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
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的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因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宾夺主在毛病。
另外,作者对景物描写这样处理,仍有一番匠心在。
首先,这两句是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描绘春景,这就给人以动的感觉。
其次,又斟酌字句,使两句中的听觉与视觉形成对比,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
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扰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
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有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
不经意而经意,易;经意而不经意,难。
”钱惟演的这两句正是进入了“经意而不经意”的境界。
下面两句开始抒情,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我则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
用芳草来比喻忧愁的词作很多,如“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些句子都比钱惟演的来得深婉,但同时又都没有他来得凄婉。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据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兴军(今陕西长安)任职,张先随其为通判。
故晏殊所写这位歌舞妓,当为张先《醉垂鞭》所写的初相见的那位女子。
文学这首词写往日初见美人时的欢悦与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追忆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人生苦短的慨叹。
首句水绿、暖两个细节都暗示出正是一年春好处。
,好风轻吹,池塘碧绿,也是开的季节。
花未明写,于下片赏花二字补出.读者自知。
池塘水绿风微暖,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叙写。
这一句将风与水联在一起。
又隐隐形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动人画面,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
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的片断。
这分明是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的片断。
但他并没有一一写出,与下片当赏花等字互见,情景宛在。
这里只以详笔突出了当时宴乐中最生动最关情的那个场面:记得玉真初见面。
紧接二句就写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这是此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
以响琤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均甚生动。
琤琮双声。
乱旋叠韵。
双声对叠韵.构言上的回环之美。
这一联虽只写歌舞情态,而未著一字评语,却全是赞美之意。
上片写到初见面,应更有别的情事。
下片却不复写到玉真。
未尽其言,留给读者去想像。
玉钩阑下香阶畔,点明一个处所,这大约就是当时歌舞宴乐之地。
故此句与上片若断若联。
醉后不知斜日晚,作乐竞日,毕竟到了宴散的时候。
仍似写当筵情事。
不过,词的黄昏斜日又常常是象征人生晚景的。
此句实兼关昔与今。
这就为最后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此词结句只说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而今无一半,丝毫未提玉真,其实她应包含在当时共我赏花人之内。
至于她究竟属于哪一半,也没有说,却更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说玉真而不及赏花人,下片说赏花人不及玉真,其实是明写与暗示交替而互见,这种写法不惟笔墨省净,而且曲折有味。
《木兰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木兰花宋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 [1] 。
昔年多病厌芳尊 [2] ,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1]鸾鉴:明镜的美称。
《异苑》:“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
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
’乃悬镜照之,冲霄一奋而绝。
”故后世称镜为鸾镜。
[2]芳尊:美酒。
尊:酒杯。
译文:流年易逝呵!三春风光转瞬又将阑珊!只听得莺语历乱,啭鸣于城墙杂树间,城下春波陡涨拍着河岸;绿杨团烟,芳草连天,无情地将岁月迎来送去,怎样才能略挽住年华呢?一想到此,泪盈满眶,愁肠寸断呵! 我心底深深感到自己是衰老了,暮年多可悲;镜中当年青春年少的音容早已不知不觉转换成老朽之形态。
往昔薄愁多病怕借酒浇愁有伤身心,而今除了手把一樽以谋醉乡倒卧还有什么良方?我是只怕杯酒易尽而仍浇不灭心头的忧伤!评析:此词作于晚年贬所。
莺啼草长的良辰美景,一与作者的逐客身世、迟暮心情相触发,便觉得格外的凄断,所谓以美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感者也。
“莺语乱”三字未经人道,其佳处在于著一“乱”字,不止写出黄莺啼声的缭乱,更写出作者内心的缭乱。
“绿杨”句亦奇崛。
人孰不乐春,斯人独以衰年而厌春,此境非少年人所解。
歇拍“昔年”二句,谓昔年因身体原因,不能多饮。
而今心情牢落,已顾不得养生。
反嫌芳尊酒浅,希望在醉乡中暂时忘却痛苦。
这是翻进转折的笔法,悲凉的意蕴便显得更深、更耐寻味。
作者简介: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忠懿王俶之子。
少补牙门将。
归宋,为右屯卫将军。
咸平三年(1000)召试,改文职,为太仆少卿。
累迁翰林学士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明道二年(1033),坐擅议宗庙,又与后家通婚,落同平章事。
以崇信军节度使归镇。
博学能文,词风清丽。
有《典懿集》,存词两阕。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原文|译文|鉴赏《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全词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表现出一种繁复之美,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原文宋代:柳永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译文及注释译文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
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注释⑴幰(xiǎn):音显,车上帷幔。
⑵踏青:春季郊游。
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⑶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⑷递:驿车,驿马。
⑸往往:处处。
⑹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
《仓颉篇》“珥,珠在珥也。
耳珰垂珠者曰珥。
”⑺罍:音雷。
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
《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WORD格式
专业资料分享
语文诗词赏析-《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
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
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
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
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
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
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
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
格颇为委婉。
WORD格式专业资料分享。
柳永《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诗词注释与评析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
咏人物鲜明,风土细腻,曾美诗流。
寻幽。
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凝旒。
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
鳌头。
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
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
【注释】《木兰花慢》:见前《减字木兰花·花心柳眼》注。
词写苏州景物,又谓“鳌头”,赠主必为状元出身之苏州太守无疑。
此太守为谁,罗忼烈在《话柳永》中即断为庆历三年(1043)春赠苏州太守吕溱,是。
时柳永因得罪仁宗,于庆历二年末出任苏州,差遣为何,未详。
“古繁华”二句:谓苏州。
因苏州曾为吴国之旧都,故云。
茂苑,古苑名,又名长洲苑,故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后亦作苏州的代称。
鲜明:精明出色。
风土细腻:谓风土细密、精细。
曾美诗流:曾令诗人们写出过不少好诗。
诗流,亦作诗家流,即诗人。
寻幽:犹云寻胜。
香径:即采香径。
《太平寰宇记》:“香山,《吴地记》云:‘吴王遣美人采香于此山,以为名,故有采香径。
’”“聚莲娃”句:谓聚集了好多采莲女与钓鱼人。
莲娃,采莲女。
簇,聚集。
吴波练静:谓吴地之水波有如素练般洁白而宁静。
“凝旒”三句:谓天子专意眷顾东南,方派才德兼备的人来治理。
是对赠主的颂扬。
凝旒,天子专心一意,故冕旒凝滞不动。
旒,以丝绳穿玉垂冕前后曰旒,即今之所谓流苏、飘带。
眷,眷顾。
共理,共同治理。
贤侯,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继梦得”二句:谓继承了刘禹锡与白居易之惠政与文章。
刘、白均曾为苏州太守,故云。
“文章”与“惠政”相对为文,谓两人兼文章与惠政,不能理解为继承了梦得的文章,又继承了乐天的惠政。
鳌头:谓状元。
”况虚位“二句:意谓况且朝廷早已虚位以待了,只是因为您留恋名都胜景,才暂时淹留,未曾升到高位。
兰堂:喻堂之美。
“画船”句:谓乘着画船,携着美妓,到处欢游。
【评析】词上片写苏州景物,下片赞美赠主。
柳永《木兰花》诗文介绍柳永《木兰花》诗文介绍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木兰花(四之二·林钟商)宋代:柳永佳娘捧板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裂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作者介绍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评价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路途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1.屯田(柳永官屯田员外郎,故称)北宋专家,其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郑文火卓2.“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 ——胡寅3.“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叶梦得4.“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 ——李清照5.“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
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
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
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黄裳6."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木兰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木兰花
宋祁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
此词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上片写在烂漫的春光中,荡起小舟到城东波纹轻细的小溪上探春。
绿杨二句,描绘所见之景。
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烟,四处弥漫着拂晓的轻寒,唯见红艳的.杏花簇绽枝头,春意盎然,像火焰似的喧闹。
色彩明丽,对仗精美,而“闹”字尤为传神,《人间词话》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印象为听觉,将繁丽的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
下片抒发惜时的感触。
人生忧患常多,欢娱常少,以此宁肯抛合物质财富而追寻精神享受。
劝斜阳留花间,更体现出对春意的低回眷恋。
全词洋溢着春的优美和生机,荡漾着爱美惜春、珍视人生的情趣。
宋祁因此词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花草蒙拾》),自非偶然。
1/ 1。
赏析宋词《木兰花》《木兰花》是一首深情感人的宋词,以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为主线,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和对两人聚少离多的怅恨苦闷之情。
词中的佳句“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后相思长在眼”和“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深刻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整首词八句,层层递进,笔触深沉婉曲。
词的上片描写了思别后的孤凄苦永和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下片则描写了思妇秋夜写到夜间之秋声,形声交错,其景愈转愈凄凉,其情愈深沉。
其中,“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句尤为动人,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
总的来说,《木兰花》是一首深刻表达相思之苦的宋词,其情感深沉、文笔婉约,读来令人感同身受,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的一些佳句和描述,这首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它的结构。
词的上下片采用对称的结构,两片之间有着明显的转折和对比。
这种结构不仅使得整首词在形式上富有变化,也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深刻。
通过对女主人公内心活动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以及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
此外,这首词还表现出了宋代文学中的一种普遍情感,即对人生短暂和离合无常的感慨。
在《木兰花》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正是这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她深爱着心上人,但又担心聚少离多,因此想要将恩爱结来生,但却又恐怕来生缘又短。
这种对爱情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担忧,不仅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也反映出了宋代社会中人们的普遍情感和心境。
总之,《木兰花》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宋词,它的结构精巧,情感深沉,语言婉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通过阅读和赏析这首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痛苦,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宋]柳永《减字木兰花花心柳眼》原文、注释、赏析[宋]柳永《减字木兰花(花心柳眼)》原文、注释、赏析《减字木兰花》1原文花心柳眼2。
郎似游丝常惹绊3。
独为谁怜4。
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5。
争向好天多聚散6。
绿锁窗前7。
几日春愁废管弦8。
注释:1 《减字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木兰花》,后作词调名。
有减字、偷声、慢等体。
《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五十五字者为《木兰花》体。
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前后起两句,仍用仄韵七言,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始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
《减字木兰花》又就《偷声木兰花》起两句各减三字,共四十四字,另成一体。
《乐章集》注仙吕调,《减字木兰花》始于柳永,盖又就偷声词两起句各减三字,韵则仍旧耳。
此阕写于远游之第三年即景德二年(1005),亦为闺怨词。
分别之后又反复来写“代闺怨”,这其实说明,柳永与妻子闹翻之后,亦是追悔莫及的,故始有其后对妻子的思念之词。
2花心柳眼:谓花初生蕊,柳初吐芽。
花心,花蕊。
柳眼,早春初生之柳叶,如人睡眼初开,因以为称。
此句双关,既写初春美景,又以花柳喻佳人才子。
3 “郎似”句:承上句,以柳丝牵惹好花,喻郎牵思妇之心。
游丝,谓柳丝。
4独为谁怜:“谁为怜(我)独”之倒,意谓谁能怜我孤独呢?5深房密宴:深房,深邃的房舍,谓深宅大院。
密宴,亲昵的`小型宴会。
此句从思妇眼中写游子。
6 “争向”句:谓怎奈你成天在良辰美景中与人聚会。
7绿锁窗前:谓雕花精美的窗前一片绿色,春意正浓。
锁窗,雕刻或绘有连环花形的窗子。
锁,亦作“琐”。
8废管弦:谓懒于听歌。
赏析:此词比喻新颖,反复抒写,将思妇因思念游子而慵懒之态写得生动可掬。
首二句连用三喻,将思妇对游子的感情写得惟妙惟肖。
“独为”二句写思妇之孤独慵懒。
下片首二句写想象中的游子经常与朋友聚散,是怨语,也是情语。
“绿锁”二句复写思妇慵懒之状。
全词生新尖俏,得古乐府逸致。
柳永《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诗词注释与评析
木兰花(佳娘捧板花钿簇)
佳娘捧板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烈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入连昌宫,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释】
《木兰花》:见前《减字木兰花》注。
“佳娘”句:谓佳娘捧着拍板上场,如花团般锦簇。
佳娘,歌妓名。
其人不详。
捧板,捧着拍板。
钿,妇人首饰。
簇,丛聚。
“金鹅”句:谓以扇掩口而歌,声调绝伦。
金鹅扇,饰以金鹅之扇。
累累,连接成串。
“文杏”句:谓即使屋梁很高,歌声也震动了梁上之尘。
文杏梁,用文杏木作的屋梁,喻梁之美。
鸾吟凤啸:形容歌声如鸾之吟、凤之啸。
鸾、凤,皆瑞鸟,故用以为喻。
“管烈”句:谓美妙的乐器声,与歌妓之歌声相追逐。
《后汉书》卷六十《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所谓“弦焦”者,乃与“管烈”相对为文,并非弦亦“焦”矣。
“何当”二句:谓其歌声可与在连昌宫歌唱的念奴相比美。
连昌宫,在河南宜阳县西,唐高宗置。
念奴,唐玄宗时歌者。
九天,指宫禁。
【评析】
此词亦写听歌,连以鸾吟凤啸、梁尘暗落以及唐之念奴为喻。
除写其歌声之美外,又突出其态:“捧板花钿簇”,“金鹅扇掩”,写其佯羞之态,生动真切。
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木兰花柳永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
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
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赏析:《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又带点野性的歌舞妓虫娘的形象,描写她的悲剧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无限推崇和怜惜之情。
柳永怀着无限推崇怜惜之情而写出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于自我陶醉中又带点野性的舞蹈家。
她的芳名就叫“虫娘”。
“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不雅,然而在古人形容美时,却往往是从虫子身上去比附。
例如《诗经》可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了。
它其中《卫风·硕人》就有诸如“领如蝤蛴,螓首蛾眉”等以虫的部分来比美佳人的。
姚际垣在他的评论中还许之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可见“虫”在当年,也许正是美的赞许。
看来她的艺高,秉性更高,正是沦落风尘的俊物。
此词深深地写出了她那悲剧性格。
柳永这阕词,虽是采用的白描手法,但其实其中也暗用了许多典故。
只是他用典不露痕迹,达到了化境。
所谓“使事不为事所使”罢了。
这是他比周邦彦进步的地方,所以得到了“有井水处皆唱柳词”这样普及的效果。
不用典就浅了,没有可寻之味,所以毛泽东说:这里有文野之分。
但用典若太过于书面化,用到读诗不离词典,也会使人趣味索然。
用典之妙,就要妙在如盐入水,无迹可寻。
八句词,基本上是分了四段来写: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
词一开头就点出了“虫娘”。
“举措”就是行为举止。
“温润”,是温柔婉顺,如水之润。
这句词串起来讲,就是说虫娘的一切举止行动,都表现得极其温柔婉顺。
这是说她平时为人的品性。
可见作者对于他所写作的对象是非常了解的`。
下一句下了一个“偏”字。
偏,副词,在这里表示意气用事,故意要相反,所谓“偏偏”者是,但也潜藏着一种傲气。
“恃俊”,以俊才自负。
古时称能胜过千人者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