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417.96 KB
- 文档页数:10
《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作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
我国推动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治疗性疫苗与抗体、细胞治疗、转基因作物育种、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诊断试剂、超级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创新产品得到推广应用,产业化项目大幅增加,市场融资、外资利用和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2011年实现总产值约2万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初具规模,出现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我国在生物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
当前,我国面临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为保障人口健康、粮食安全和推进节能减排,亟需加快新型药物、作物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发电、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研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群体等突出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内生发展能力为主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企业主体作用,着力优化政策法规体系,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和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生物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推进
医疗器械国产化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医疗设备可分为医用医疗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
其中家用医疗设备主要是指在家庭使用的医疗器械,从日常的体温计、按摩仪到慢性病检测的血压计、血糖仪都属于家用医疗设备的范畴。
医用医疗设备即为在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其在专业上、精确度上比同类家用设备要高很多,主要可分为诊断设备类、治疗设备类、辅助设备类。
显示,近年来,中国政策为国产医用医疗设备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环境,从鼓励国产到优先国产再到采购国产,利于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发展。
如卫健委发布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了国家放开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同时还优化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审批服务。
中国医用医疗设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附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二〇一一年十一月—1—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6)二、指导思想 (10)三、基本原则 (10)四、战略目标 (12)五、重点任务 (13)(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13)(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15)(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17)(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19)(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20)(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21)(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22)(八)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 (24)六、保障措施 (25)—2—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医学科技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疾病防控挑战艰巨。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结核、艾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老龄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精神疾患日益增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频发,呼吸、消化等常见病、—3—多发病仍然困扰着广大公众的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危害对健康的影响加重,职业病和地方病高发,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亚健康状态人群扩大,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进一步加剧了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
附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4)(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4)(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4)(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5)(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5)(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6)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原则 (7)三、发展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具体目标 (9)(三)指标体系 (10)四、发展重点 (11)(一)基础研究重点 (11)(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 (11)(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 (13)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 (17)(一)基础装备升级 (17)(二)高端产品突破 (18)(三)前沿方向创新 (18)2(四)创新能力提升 (19)(五)应用示范工程 (20)六、保障措施 (21)(一)强化创新引导 (21)(二)完善政策措施 (21)(三)优化产业环境 (21)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3—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
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
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2【“十二五”规划概要】 2【“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动向7【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7【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8【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8【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9【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10【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11【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12各产业“十二五”规划点评12【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12【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13【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15【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16【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17【“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19【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20【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20【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21【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23【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23主要省市“十二五”规划进程24【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24【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25【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25【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26【“十二五”规划成浙江省政治协商重点】26【海南省:将跨海工程纳入“十二五”规划】26【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编制思路】27【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九大关注重点】28【西藏“十二五”规划:立足实际超前谋划】29【香港自请纳入“十二五”规划】30【“十二五”规划聚焦10大城市群】31“十二五”规划展望31【中国“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31【“十二五”规划中国民生展望】32【“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展望】32【“十二五”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展望】35【“十二五”规划中国企业发展展望】37【“十二五”规划中国城市发展展望】38【“十二五”规划长三角发展展望】39各方观点荟萃41【吴敬琏:对“十二五”规划的四个意见】41【杨万东: “十二五”规划关注低碳经济】4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十二五”规划应突出三个功能】43【中央党校教授:“十二五”规划应重点解决富民问题】45【港报:中国编制“十二五”规划须重视三方面】46【罗奇:中国“十二五”规划三大建议】46【两会委员:将海西列入“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重点地区】46华经纵横“十二五”规划课题观点47【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启动】47【“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解决三大问题】48【“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是主要方向之一】48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十二五”规划概要】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浙江省科技厅二〇一一年十一月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技术目录一、专项设立的背景和意义 (1)二、专项预期目标 (3)(一)总体目标 (3)(二)拟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 (4)三、专项实施的主要内容 (4)1.风能 (5)2.太阳能 (5)3.生物质能 (6)4.水能及海洋能技术 (7)5.地热能 (7)6. 智能电网 (7)7. 蓄能及多能互补 (8)8. 氢能及燃料电池 (8)9. 其它新能源技术 (9)四、专项组织实施方式 (9)五、专项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9)一、专项设立的背景和意义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以煤和石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为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据2010年的统计,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化石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原油消费占34%,煤炭占30%,天然气占24%。
这种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模式已经引发了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强烈需求。
我国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量日益攀升。
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其中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70%,17%和4%,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非常严重。
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化石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
能源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在我国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努力下,中国的新能源经过几年的起步阶段后,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产业基础已初步建立。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并拥有极其广阔的潜在市场,“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风电装机规模连续5年翻番,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的一半等,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了以自有技术为主的核心竞争力。
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过去13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23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0.84倍。
据中国医药(17.33,1.580,10.03%)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23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2023年的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57%。
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扩大之势。
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2,556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3,326亿元,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2023年的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2,预计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23年为14337家,其中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015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16家,国家及省级重点监管企业1863家。
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1.6万多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私有企业分别占3%、37%和60%。
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0多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且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
附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3)(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3)(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3)(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4)(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4)(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4)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5)(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一)总体目标 (6)(二)具体目标 (7)(三)指标体系 (7)四、发展重点 (8)(一)基础研究重点 (8)(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 (8)(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 (10)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 (12)(一)基础装备升级 (12)(二)高端产品突破 (13)(三)前沿方向创新 (13)(四)创新能力提升 (14)(五)应用示范工程 (14)六、保障措施 (15)(一)强化创新引导 (15)(二)完善政策措施 (15)(三)优化产业环境 (15)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
智能医疗列入十二五规划重点
在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等诸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春节前夕,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正式出台。
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此次规划中,智能医疗行业成为未来给予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
所谓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政策优先扶持,行业技术相对成熟,实际应用前景可期。
就行业技术而言,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医疗必将成为实用性强、贴近民生、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重点发展领域。
目前,虽然很多医药企业对物联网还是一知半解,但物联网必将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国家正大力监管滥用抗生素问题,智能医疗在电子病历上的应用,能够将一个病人的所有医疗情况通过后台数据库记录在案。
未来通过智能医疗就可以实现对病人就诊情况的实时控制。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
除来自新医改的投入外,政府自筹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都将促使智能医疗快速发展,未来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增长幅度至少达30%。
智能医疗列入规划重点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药品安全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一、药品安全形势(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政府投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药品生产供应体系,基本建立了覆盖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监管体系,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1.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全国药品评价性抽验总合格率显著提高,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品的抽验合格率大幅提高,药品质量总体上保持较好水平。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年修订施行后,提升了注册审批标准,严格了药品生产准入,新上市仿制药质量明显提高。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特殊药品滥用监测网络预警作用加强,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药品安全事件逐渐减少。
2.公众用药需求基本满足。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
新药创制能力进一步提高,药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城乡的药品供应网络基本建成,公众日常用药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建立了国家药品储备制度,提高了应对重大疫情灾害的药品保障能力。
3.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高。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行政监管体系,构建了以药品注册审评、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不良反应监测为重点的技术支撑体系,健全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体系。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2021中国医疗器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一、对?医疗器械监视管理条例?进展修订,重点呈现三大变化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标准?实施后,价格效应在市场有表现三、四部委“医疗器械专项扶持〞政策四、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效劳业开展的假如干意见?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拉动五、科技部?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2021-2021〕?行业的持续推动六、新医改推动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放量七、政府招标采购政策调整为外乡医疗器械开展带来潜机八、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小型医用吸氧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十、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医疗器械质监抽验规定征求意见第二章 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综述一、2021医疗器械行业重大事件综述二、2021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统计第三章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开展分析一、行业开展较为迅速,市场规模全球第二二、市场需求巨大,前景乐观三、医疗器械基层市场被看好四、家用医疗器械处于开展初期,增量较快五、智能便携式及电子商务成为创新潮流第四章我国医疗器械面临三大开展问题一、中低端占据主体地位,产品附加值低二、高科技产品初露头角,却因制度观念受歧视三、进口产品价格高昂潜藏风险第五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开展特点一、美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特点二、欧盟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特点三、日本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特点四、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特点五、以色列医疗器械行业开展特第六章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开展前景展望正文前言在全球医疗科技和生物医药幅员里,中国颇具竞争力的不是产值最大的药品,而是国家主推的中医、以及自发形成一定优势的医疗器械。
每年在全球各地举行的大中型医疗器械展览会上,随处都活泼着为数众多的中国人的身影。
虽然在很多高尖端产品上中国与世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随着诸如某某迈瑞、鱼跃医疗这样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崛起已经显得越来越小。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医疗器械科技产业是医疗设备和仪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综合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促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卫生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旨在加强国内的医疗器械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化。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备的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化,实现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了以下几个关键任务:一、加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医疗器械制造业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推动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修订,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三、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化。
加强医疗器械产业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国内外的技术合作和合资合作,提高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创业。
制定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创新的服务平台,鼓励医疗器械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加强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培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通过实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将不断提升其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提高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为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和加强国际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解读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时间: 2012-02-25 05:38 来源: 进入电子报楚天金报讯“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影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机遇和挑战并存。
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 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主要目标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包括:1.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2.确保基本药物供应。
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3.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4.质量安全上水平。
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5.产业集中度提高。
到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 个以上,超过100 亿元的企业达到100 个以上,前100 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6.国际竞争力提升。
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改善出口结构,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种显著增多,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
7.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福建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二○一一年七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一、主要成效二、机遇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四、空间布局第三章主要任务一、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二、发展壮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三、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五、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六、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七、积极开发海洋高新产业八、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第四章保障措施一、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二、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四、培育引进创新人才五、深化对外产业合作六、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前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本专项规划。
规划阐述了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总体要求,明确了主要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重要行动计划和具体工作部署,是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容的深化细化,是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围绕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战略定位,我省高技术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随着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难得的跨越发展新机遇。
附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二○一一年四月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根据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防治体系建设,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期间将重点加强社区与住院注册登记体系建设,建立我国脑血管病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网络及公共平台。
获得我国急需的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基础流行病学的准确数据,建立标准化的脑卒中急性期诊疗与二级预防的评价、改进登记模式。
多学科相结合开展脑血管病早期防控、诊断、治疗、康复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开发和推广用于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康复适宜技术。
推动脑血管病图像监护系统、介入材料及器械、脑脊液臵换治疗等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产业化。
二、课题设置本项目共设臵15个课题,如下:三、项目实施期限及资金来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11年9月-2015年12月,项目经费预算为14000万元,其中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为1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为4000万元。
四、申请资格(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每个课题的申报单位与主要参加单位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申报单位应结合“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部分的基本要求,针对拟申请课题,细化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上述内容将作为课题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
2.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01月18日 17:31 科技部网站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目录一、形势与需求 5(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5(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6(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6(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6(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7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一)总体目标 9(二)具体目标 9(三)指标体系 10四、发展重点 10(一)基础研究重点 10(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 11(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 12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 15(一)基础装备升级 15(二)高端产品突破 16(三)前沿方向创新 16(四)创新能力提升 17(五)应用示范工程 17六、保障措施 18(一)强化创新引导 18(二)完善政策措施 18(三)优化产业环境 18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
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医疗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
在大城市、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一般医院的装备水平,但是大中型医疗装备、中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给国家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
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新技术应用密集、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显著特点,是一个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带动和引领多学科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电子、信息、网络、材料、制造、纳米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向医疗器械领域的渗透日益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但是,由于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活跃,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其竞争正在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资本、标准等多维度、全方位拓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整体竞争力弱,基础产品综合性能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
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紧密围绕全民健康保障需求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整合为手段,统筹项目、人才、基地、联盟、平台和示范的布局,加强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产学研医结合,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下的优化组织模式,高效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大幅提高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发展原则政府推进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突出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引导性科技投入支持和组织模式优化,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
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
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系统布局医疗器械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整体优化创新体系和发展环境;着力突破一批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配置需求迫切、市场容量大、临床价值突出的基础装备和创新产品。
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需、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
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储备,加快发展围绕疾病早期发现与预警、精确/智能诊断、微/无创治疗以及与未来医学模式变革相适应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
立足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创制一批重大产品,改变以仿为主的局面,让创新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力优化应用环境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积极扩大内需市场,以基本配置、基层医疗和基础装备的需求为牵引,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
立足国内与面向国际相结合。
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加快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把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产品推向全球,促进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和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创新品牌,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实现快速跨越。
(二)具体目标(1)技术目标:突破20-30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形成核心专利200项;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形成产业优势。
(2)产品目标:创制50-80项临床急需的新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急救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积极发展慢病筛查、微创诊疗、再生修复、数字医疗、康复护理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
(3)产业目标: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能力目标:大幅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标准、测试和评价体系,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医深度结合,切实保障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指标体系表1 “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属性科技 1 核心专利200项约束性2 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3 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4 建立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5 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经济 1 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预期性 2 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预期性社会 1 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预期性 2 建立1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推广应用10万台(套)创新产品预期性四、发展重点(一)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力、光、声、电、磁等物理作用的生物学效应,重点开展生物电子学、生物力学、生物光子学、生物声学、生物磁学研究,尤其是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不同层次生命活动中物理-化学-生物学之间耦合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研究,以及不同层次生命现象的建模与模拟;研究不同物质的生物学效应,重点开展生物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特别是纳米尺度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等。
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基础研究;重点开展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神经工程等基础研究。
(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满足医学诊疗、健康服务和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医疗器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无/微创、低负荷、个性化、网络化、协同化等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下技术:原理方法类:充分利用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高能物理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强新原理、新方法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多模态融合成像、生物传感、微弱信号检测、神经接口及刺激、高能粒子与射线治疗、高通量/微量/快速体外检测、生物医用材料改性等技术研究。
设计制造类:充分利用先进制造、微纳技术、生物力学、人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开展精密传动与控制、精密加工与组装、生物医用材料改性、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研究,着力突破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磁共振成像仪(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PET-CT、医用加速器等大型诊疗装备整机及核心部件,微型泵阀、微型传感器、微型光学镜头等高精密零件,以及介入支架、人工关节、骨修复等新型医用材料的设计、制备、制造等技术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