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一)
- 格式:docx
- 大小:20.28 KB
- 文档页数:6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思考[摘要] 国家补偿是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民事救济的方式之一,但现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立法与理论上、在司法实践在都存在不少问题。
当前,我国对刑事被害人实行国家补偿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明确适用对象、条件及范围。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有犯罪就有被害,有被害就有救济。
然而,众多被害人民事部分的赔偿很难到位。
他们在遭受心灵与肉体伤害的同时,还要独自承担犯罪人加害于他们的经济恶果,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缺陷,刑事被害人不能从罪犯那里获得实际赔偿时,就需要寻求其他渠道对被害人加以补偿,国家补偿应是其中之一。
当我国具备了实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现实基础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及经济状况,应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适用对象、条件及范围。
一、我国现行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缺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对那些因犯罪行为侵害而遭受物质损害,且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损害赔偿,并因此陷入严重生活困境的被害人及其家属,由国家通过法定程序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偿的方式,以及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对象、范围、数量、原则、机构及程序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目前没有制定国家补偿制度和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关于罪犯的赔偿,在我国也没有单行法律,仅有比较原则性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78条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78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然而仅有的两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由于规定过于简单,在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同时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缺陷。
略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构建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被害人人权保护的日益重视,很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今后这一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制度的研究,试图对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构建中图分类号:df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长期受“犯罪本位”的理念支配,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诉讼被告人的基本权利,无论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而刑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却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使被害人成为了“被刑事司法遗忘的人”。
种种案例都表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内被害人得不到赔偿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由此而产生的上访以及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
因此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补救措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就是一剂良方。
一、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概述(一)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概念学界关于刑事被害人补偿概念各有不同,但论说较为一致,分歧不大。
有学者认为,“所谓刑事被害人补偿,是指由国家或特定公益基金对犯罪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的受害者给与一定经济补偿的制度,一般适用于被害人受害深重,无法通过确定加害者或者加害者无力赔偿的情况。
”另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被害人之补偿是指对那些因受犯罪侵害而遭受损害且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由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有关犯罪被害人之补偿的对象、范围、原则、机构及补偿程序等一系列法律规定的总和,称为犯罪被害人之补偿制度。
”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加确切,因为后者表述更加完备,更具有全面性,能够体现出刑事被害人补偿的动态化过程。
(二)法律特征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法律特征可以归纳如下:1、补偿主体特定性。
对刑事被害人补偿的主体是国家。
浅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各界对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也越来越重视。
为此文章从补偿资金来源及管理、补偿对象、补偿条件以及补偿的方式、数额和程序这四个方面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有所帮助。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司法实践一、理论依据(一)社会保险说所谓社会保险说,就是指刑事被害人从国家获取的一种附加的社会保险。
在这个社会保险中,人们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在我国,对于被害人的社会保险一般来源于国家的税收。
当被害人受到侵害时,国家通过这种途径给予救济,也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的一种关怀。
(二)公共援助说所谓公共援助说,是基于被害人处在社会相对不公平一方时,国家给予的一种补偿。
当被害人受到各种犯罪侵害之后,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损害。
此时,国家作为援助者的身份站出来,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的一种关怀和补偿,不论从道义上还是社会公平上,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国家责任说所谓的国家责任说,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对于被害人受到侵害有一定的责任。
因此,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弥补被害人,使其能够得到心灵的平衡。
国家和公民之间可以看成是“契约”的关系,国家对公民有保护的责任。
那当公民收到损害时,自然就有权向国家提出补偿。
这就是国家责任说最大的理论依据。
二、当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现状分析(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成熟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当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诉讼。
但是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往往把“有权”变成了“应当”,这对于被害人来讲,必须在经过刑事诉讼后,才能提出民事损害赔偿请求。
(二)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在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对财产保全、先于执行等程序没有严格把关,致使很多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
(三)刑事被害人社会救济体系不完善所谓社会救济,就是指当人们面临生活困难时,国家通过相关保障能够提供维持公民最低限度生活保障的救济措施。
刑事案件被害人检察环节国家补偿制度初探
郑海奇;杨秀春
【期刊名称】《科学决策》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不少刑事案件被害人因为无法从侵害人处获得赔偿又得不到其他救助而身陷绝境,成为诱发群体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刑事案件被害人是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在其他救济渠道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国家应该建立补偿制度帮助他们.本文试图从检察环节的视角初步探索刑事案件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总页数】1页(P60)
【作者】郑海奇;杨秀春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检察院研究室;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检察院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侦查环节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刍议 [J], 洪宝松
2.检察环节刑事案件速裁工作实证研究——以C市N区人民检察院办案实践为分析样本 [J], 高蕴嶙;周玉玲
3.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 [J], 雷幸旺
4.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机制检察环节的建构——以广西四市未成年被害人现状为例[J], 陈立毅;武清华
5.检察环节刑事案件司法救助被害人重大过错的审查方式——两起司法救助案件引发的争议及评析 [J], 张美洁;梁春程;郁静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一)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观察马加爵案看到我国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罪犯无力赔偿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恢复的现实问题,由此提出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状况和法理基础,并提出了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原则、对象范围和机构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国家补偿制度概念发展、法理基础构想
一、问题的提出
“马加爵一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度喧嚣的民怨和世人对其杀人动机的猜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归于平静。
昆明中院在一审时,四位被害人的亲属共同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诉讼,要求高达八十一万之多的民事赔偿则令人深思。
法庭上,马加爵喃喃地说:‘我应该赔偿,可是我的个人财产只有一台二手电脑。
’实际上,不但马加爵个人两手空空,其家里也是一贫如洗。
”1因此,被害人家属提出的八十一万的赔偿请求无可避免的将落空,而法院的判决也成了不可能兑现的法律白条。
这种因为犯罪人死亡、逃逸或穷困无力支付刑事赔偿款致使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属得不到赔偿的情况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比比皆是,而被害人以及被害人家属因此生活陷入困顿的情况也不少见,甚至有些被害人因此而走向报复社会、犯罪的道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这种法律白条的出现也严重影响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和法治的实现。
因此,在被害人或者其家属无法从犯罪人那里得到充足赔偿可能
导致生活困顿时,如何对其进行救助呢?从世界范围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弥补和最大限度的恢复被害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已成为我国亟待建立的制度。
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
(一)刑事损害弥补的方式:
刑事损害弥补一般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冤狱赔偿,即国家司机对于宣告无罪而一度被扣留、逮捕、受到刑事处理者的赔偿;第二种是犯罪人赔偿因自己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及其家属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第三种国家对被害人及其家属受到犯罪行为损害但得不到犯罪人赔偿部分的补偿;第四是社会对被害人及其亲属受到犯罪行为损害的补偿。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刑事损害的第三种方式。
(二)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概念的争议:
虽然有关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探讨已近一个世纪,而这项制度的正式确立也已有四十多年,但学界对其的理解仍存在明显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被害人补偿,又称刑事损害补偿。
当被害人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取得或赔偿极度不足时,由国家在经济上予以资助的法律制度。
2
2、被害补偿是指对那些因受犯罪侵害而遭受物质或精神损害的,但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受害家属,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给予其一定的损害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
3
3、犯罪补偿则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因国家司法机关没
有抓获犯罪人或犯罪人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况,而由国家对被害人予以一定数量金钱或物质的行为,其法理基础主要源于建立在国家与公民权利义务对等关系基础上的国家责任论等。
1
4、被害补偿乃是因一定犯罪而受损害之人,包括直接被害人及一定范围的间接被害人,如直接被害人的父母、子女及配偶等,能够请求国家补偿其全部或一部财产或非财产之损失之一种社会安全及司法保护制度。
2
5、被害补偿是指对犯罪被害人的赔偿金钱来源来自国家预算或所成立基金支付者。
3
6、犯罪被害者补偿制度,是指对犯罪的被害者,用公费给予经济补偿的制度。
4
7、所谓国家补偿,是指国家给予遭受特定犯罪行为侵害,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没有获得赔偿或者赔偿不足的直接被害人或死亡的被害人的特定亲属一定经济救济的法律制度。
5
8、所谓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是为了补偿犯罪被害人,而以公共基金的方式支付金钱的制度,又称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
6
9、所谓犯罪被害的补偿立法,主要指对那些受犯罪侵害而遭到物质或精神损害,但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受害家属,国家通过一定法律程序,给予其一定的损害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
7
我基本上是赞成第七种意见的,但这个定义也并非完成正确,应该将
“死亡的被害人的特定亲属”修改为间接被害人。
即,国家补偿是指国家给予遭受特定犯罪行为侵害,损失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没有获得赔偿或者赔偿不足的直接被害人或间接被害人一定经济救济的法律制度。
三、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发展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汉漠拉比法典。
但是近代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先驱则是边沁,经过加罗法诺,菲利等为代表的实证学派的主张,墨西哥在1929年、古巴在1936年曾尝试过这种制度,但均因资金不足而以失败告终。
81956年,被害人学的创始人本雅明.门德尔松倡导应予被害人以适当的补偿,并认为如果被害人未能从加害者那里获得赔偿,有权要求国家给予赔偿。
91957年,被尊为犯罪补偿制度之母的英国大法官玛格丽.弗瑞(MargeryFrey)女士提出了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的建议,得到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及英国本土的重视。
1963年10月25日新西兰率先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被害补偿法》,196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1964年英国也颁布了《刑事伤害补偿计划》,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颁行了《暴力犯罪被害人补偿法》。
10此后被害人补偿制度从英语圈国家发展到其他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瑞典、西德、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并得到了这之间的各种国际会议的支持,有的人甚至称这一时期为“被害人的时代”。
日本以“街头魔鬼”事件为由,于1980年颁行了《犯罪被害人等给付金支付办法》,成为亚洲国家中最早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的国家。
11被害人补偿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具体情
况如下表所示:
各国和地区犯罪被害补偿制度产生年代表12
年份国家和地区
1963新西兰
1964英国
1965加利福尼亚(美)
1966纽约州(美)、萨克奇万省(加)
1967北爱尔兰(英)、夏威夷(美)、马萨诸塞州(美)、马里兰州(美)、新南威尔士州(澳)
1968内华达州(美)、昆士兰州(澳)、南澳大利亚州(澳)、纽芬兰省(加)
1969西澳大利亚州(澳)、艾伯塔省(加)、曼尼托巴省(加)
1970瑞典、新泽西州(美)、安大略省(加)、新布伦瑞克省(加)1971奥地利、路易斯安那州(美)、罗得岛(美)、维多利亚州(澳)、魁北克省(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
1972阿拉斯加州(美)、伊利诺斯州(美)、印地安那州(美)
1973芬兰、明尼苏达州(美)、华盛顿州(美)
1974俄亥俄州(美)、北达科塔州(美)
1975西德、荷兰、弗吉尼亚州(美)、威斯康星州(美)、肯塔基州(美)、宾西法尼亚州(美)
1976法国
1980日本
1986韩国
1990南达科塔州(美)1991因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