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区南阳中学主持人:吴洪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智造”的关键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到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我国教育部2014教基[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高中学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学生地理图表素养与学习中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实践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现实案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揭示当前高中学生图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图表阅读能力提供实践依据及具体的培养途径。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视角选取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培养模式思路选择以体现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模式。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蓬勃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钟启泉指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汤国荣也指出,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他把地图技能放在第一位进行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等等国内外研究,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关注学生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了学生的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研究对象:2015年秋季入校高一新生和现有在校高二学生。

核心素养:2013年2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核心素养在基

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综合学术年会上人教社韦志榕教授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图表阅读能力:学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分析、运用的能力。

(2)研究的假设

高中学生对地理图表兴趣不浓、地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的差距等,导致学生图表阅读能力的不足。构建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提出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立一个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高效的图表阅读能力培养模式。

(2)研究内容

(1)对目前高中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的现状调查并进行分析。

(2)制定学生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3)在教学中展开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学生读图的个案研究,形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4、总结归纳法:根据教学实践提供的数据,分析研讨探索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选定了研究方法,进行了前测调查,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3)开展“南阳中学高中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情况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4)、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2016年4月——2016年10月)

主要工作:制定、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制定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

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收集处理有关资料,形成了阶段报告和论文。

在实施验证阶段过程中,课题研究主要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平台;以“专题研究、课堂研讨课、典型案例分析、典型教学设计、学生个案记录”等作为形式;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标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调整策略,全程记录,在反思中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主要表现为: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综合性研究成果。

(2)、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检测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4)、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预期成果呈现形式: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经验论文汇编、典型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

(二)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①探索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②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③让师生在互动中不断创新,达

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实践成果: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读图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以教学带动研究,以研究来促进教学。③提升了学校的层次,发展了学校。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的实践价值: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探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保障措施:

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过多个课题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学校地理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科研研究能力,并都长期奋斗在学校教育第一线上,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修,努力学习理论,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

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对本课题实验的管理,做到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确保研究的规范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加强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高研究的质量。

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

八、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组长:吴洪宇副组长:卢燕

成员:刘海署杨卫明智通艺唐文娟

分工:

吴洪宇:组织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结题工作和课题推广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卢燕:协助组织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结题工作和课题推广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其他成员主要职责:设计、修正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按课题设计开展研究工作,记录研究过程和变量情况;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材料,并进行自我总结;按时参与有关的会议,及时上交有关实验总结文字材料。

时间保障:每月双周星期三下午安排为课题讨论会,形式多样,如:中心发言,每个教师都要针对一个问题发言一次;论文交流、案例交流等。每月进行阶段总结,布置下一月具体研究任务。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14587280.html,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研究 作者:吴春富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2期 摘要:针对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加以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 质量的转变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且基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提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等相关建议,丰富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体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教学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开展,能够基于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当前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问题发现能力的培养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期间,教学评价多基于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价,但是对学生学习期间的过程性评价不足,未能够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评价,需要予以不断创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能够使评价效果更加全面,关注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要求。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意义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学会学习 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期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整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且将地理信息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及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学会思考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期间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且在学习期间注重与他人的合作,与同学的交流,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地理[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 理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明确认识到自主思考的重要价值,且在地理学习期间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3.学会交流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

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仅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爱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点,深化对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研究、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学科逻辑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思维、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进行评价、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标签: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近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地理素养成了高中地理新课改下一个重要的地理教学目标。当前学术界对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基本上都将其理解为地理学习者在学习之后养成比较稳定的、系统的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具有复合性特点,具体来说由地理科学素养、地理技术素养及地理人文素养三方面组成,从社会、物质及精神三个层面体现出来。地理科学素养共包括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及地理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内容;地理人文素养则共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人文精神及地理技术素养等方面内容,其中涉及到了地理技术综合理解能力、地理技术应用能力、地理技术辩证能力等一系列内容。可见,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理核心观念的培养 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教师应当认识到核心观念对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在教学关键时刻提醒自己运用核心素养的观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让核心素养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 例如在进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的时候,便可以让学生们首先对自然界的太阳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并以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尔后再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形成对比,从而锻炼学生自我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地理核心观念的养成是学生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观念的形成能够带动学生行为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二、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是对学习内容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地理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凭借简单的死记硬背便可以对教材内容具有更好的理解。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我们发现已经呈现出提供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时候,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本人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分析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毕业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二是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就拿2009年全国文综题来看,选择题1-2考的是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为坐标图;3-5题考点为大气运动,为等值线图,图中加上经纬线。6-8题考点为道路建设与地形关系,图为海拔和路程坐标图。9-11题考点是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以表格和柱状图结合。这就是地理题所有选择题;再看非选择题,第36题考的是尼罗河的问题,图由区域轮廓与等值线结合,再加上一个表格构成。39题考的是综合题,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图。可以看出,高考地理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再查近些年来的试题,无不如此。而且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将越来越突出,而且对考生读图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学生读图现状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显然效率会更高,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应该重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地理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的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这一政策以来,教育部门对各所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显然更高。要求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还要求学生树立符合标准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和人口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了。今天,本文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来探讨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可以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显然是指包含很多个方面,国外有一个名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人类最少都具有语言方面、数学方面、空间方面、运动方面、音乐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识方面以及博物学方面等几个方面的智能。具体主要内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像外界传达自身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波动等一些情绪,也就是运用语言来渲染气氛,这种语言智能主要表现在作家以及演讲人上。(2)数学方面:人类利用数学以及逻辑方面的能力来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算,这种数学智能主要表现在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上。(3)空间方面:人类自身对外界一些抽象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建筑的一些线条、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感知力,这种空间智能一般表现在建筑师以及画家身上。(4)运动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四肢来像外界传达想法,这种运动智能一般体现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员以及舞蹈员身上。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我们大概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就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巧妙地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指含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表现在不同的人类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胡良杰 成员:陈大妞李晓霞胡亮 主持人所在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 报告日期:2014-12-22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 第四、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方法,因此提出该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基本知识去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掌握正确的读图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从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像)提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训炼学生地理高考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这样讲并不言过其实。地图是讲授内容的印证,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能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及本质联系,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读懂地图,地理难点内容也就迎刃而解。地图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课本中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等)。 (1)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每幅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教学相关的地图,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2)课堂上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图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 大丰区南阳中学主持人:吴洪宇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智造”的关键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发展到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12月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我国教育部2014教基[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地图技能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就高中学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发展学生地理图表素养与学习中图表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实践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现实案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揭示当前高中学生图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图表阅读能力提供实践依据及具体的培养途径。 (3)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视角选取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培养模式思路选择以体现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模式。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基础地理教育蓬勃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钟启泉指出:“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汤国荣也指出,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他把地图技能放在第一位进行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等等国内外研究,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关注学生图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了学生的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1)课题的界定 研究对象:2015年秋季入校高一新生和现有在校高二学生。 核心素养:2013年2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核心素养在基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

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 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日常的教学不仅要让 学生获得能解决问题的地理核心知识,学会应对高考或学业考试,而且要让学生 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技能空间观念 一、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 授课方式。这种方式固然有其内在的优点和优势,但是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 养方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背景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 养需求的。由此可见,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现 代地图学知识内容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电子地图。引导学 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 问题,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中学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育应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指出:“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从而,地理教育在读 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它也对个人素 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别在日常生活空间度量上和在国际了解上有所帮助。” 对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归纳的核心素养,地图技能可归属于“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这一核心素养的范畴,指向“阅读理解”维度,即个体借助地理学习获得地图 知识,并能正确地阅读地图(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通过对地图信息的获取、 整理和分析,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空间 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 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空间观点”作为地理教育应培育的核心观点之一。 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 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 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 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层次、空间排列、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的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 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育学生的空间视角应是基础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地理学科内容和 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 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中学地理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 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能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 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无论是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解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等方面,根据国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要充分地挖掘地理教育的内容,而地理课程也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现如今我们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都和地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如物种灭绝、滥伐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灾害频繁、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这些更是体现了地理教育在今后的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也要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来。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改为“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核心素养”,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词语的改动,必备的地理素养即:1、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和综合反映;2、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而地理核心素养: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具有地理科学特性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人地观念应是公民具备的重要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识是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的能力。 我们的时代在快速的发展,现在的地理学习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以成绩高低为标准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人地观念是这个理科生学习地理后听到最多的一个名词,学习了这么久的地理,虽然还是不太能够把握住其精髓,但是还是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协调好人类社会、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推进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文理兼备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地理不能像数学、物理等这种理科学科和语文、历史那种文科学科那样,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高中地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以高中地理为例① 开题报告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地理核心素养——这里的地理核心素养特指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 2.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面对诸多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前进,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3.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因此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区域的特①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不同的区域,自然、人文要素不同,人地关系的形式和问题也不相同。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培养这种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6.个性化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设计是指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学生间发展差异性以及作业规律等方面,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水平的作业。通过这种设计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地理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国外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组织逐步转变教育导向,从原来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为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体系构建上已颇具规模。以地理为例,美国在地理课程设置上、在地理教材选取上、在把握地理学科发展方向上成绩斐然,大幅度提高其学生的人地关系等地理核心素养。显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潮流。根据国外的研究内容,将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整理如下,如表1所示: 表1国外有关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①本课题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编号16032096。课题主持人:秦宇峰、汤忠华,课题核心组成员:孙群、耿红芬、陈利明、朱征、张海霞、任果元、丁凯。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分析 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展开分析讨论,在研究过程中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出发,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分析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比例,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标签:高中;地理教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当中正式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而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实践当中,明确指出了要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关键,这就需要精准把握教材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课标》当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地协调理念,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现象或者知识,去清晰的认知其中所包含的人地关系,可以精准的分析出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当中对于地理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将会对人类发展所产生的反作用,进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1]。第二,综合性思维,其就是指对于某一种地理现象,从多元化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进行分析,同时可以对于某一种地理事象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给出一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区域认知,也就是可以结合某一种地理现象或者情境,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针对某一区域的某项决策做出科学性评判,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第四,地理实践能力,就是通过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地理工具,对某一地理现象进行有效观察,获得或者处理某种地理认知,表现出探索性的科学态度。 二、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分析 (一)宏观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材当中,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实践能力是构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形成了整体性的体系。从整体上来看,每一本教材中各素养的构成比例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若想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应该对教材实施透彻的分析,进而形成宏观上的认知,最终有针对性的采取时效性的教学策略。 (二)具体分析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综合思维所占有的比重是最大的,在全部必修课本当中一共出现了332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有172处是关于综合思维的,这主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势在必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处理地理核心知识的解决能力,以应对即将面临的高考,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具备社会生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从高中地理教学中角度出发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地理理论性知识和现实实践进行联系,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掌握适应社会的新技能。 一、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制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各类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落实到各个学科中去。对高中阶段学生

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满足学生对即将来临高考 的学习的诉求以及实现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能力的提高,培养 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引导学生能?蚪?所学习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真正得到地理知识、技能及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环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即可视为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落实新课改标准,助推地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还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充实国家人力资源、提高公民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就地理学科而言,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够促使地理教学方式更加优化,并由单元教学向素质教学进行转变,便于高中地理教学进一步发展。(2)就教学者而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不断提高教师对地理教学的掌控能力,极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改善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对教师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3)就学习者而言,核心素养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其他观念,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 总结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文综地理试题及近几届的复习备考经验,高三地理三轮复习也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路:全面复习;突出主干;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关注热点。懂题意、想原理、找联系;地理语、有条理、要严密,在做题时可以用到。 不适宜再做新题赵老师说,考生必须清楚认识到,目前已经不可能再学到多少新的知识,能够做到的是要确立自信、平和心态,通过复习和做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力求准确掌握知识。实际上,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热点区域和热点问题等,都已涉及,关键是如何做到熟能生巧,巧能生鲜。考前的地理复习应是一种回顾性的复习,不宜再做新题。课本和考试说明依然是复习的依据回归基础、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回顾,是临考前地理复习的关键。赵丽霞老师建议考生应该静下心来,一方面回顾最基本的知识和原理,理顺历次考试中出现的概念不清、记忆模糊的问题,力求准确无误;另一方面通过浏览教材,使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更加准确、清晰。可以通读课本目录,从整体上调整知识结构,进一步清晰知识脉络。回顾复习主干知识高考试题的选材强调学科主干知识,因此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进行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回顾复习是非常必要的。2008年题稳是基调,变化在于主干知识的命题角度,地理原理、分布规律的特殊性。因此考生要注意在联系中学习和复习,要在探讨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近几年主要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哪些,这些主干知识还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考查;还有哪些主干知识没有涉及,对于近几年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看历年高考试题最后一段时间,学校会组织不同方式的模拟演练,考生一方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 地理核心素养:空间观念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地理核心素养:空 间观念 理学习,首要的任务是辨析区域,了解区域特征。这就需要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地理区域的方式方法。其中,培养空间观念,恰恰是解决区域问题,辨析区域特征的关键。 空间观念,主要包括认识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思维能力,叙述和分析不同区域地理问题的组织推理判断能力,描述空间事物的能力,理清空间关系、空间结构和空间事物的形成过程以及了解应用相关地理观念分析判断生活中不同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空间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空间的确定,地理空间的尺度,地理空间思维及其应用。 其中地理空间的确定,简单地说就是进行地理空间定位。常见的空间定位的方法有:(1)利用经纬网定位;(2)依据海陆位置定位;(3)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4)通过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5)面积、轮廓和形状特征定位;(6)典型区域特征定位;(7)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特殊事物);(8)利用特殊景观定位;(9)利用题目中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10)掌握地理的整体性规律,建立空间联系;(11)综合定位法。等等。

地理空间的尺度,反映的是地理观察的范围大小。据《庄子》“秋水”一节记载,“秋天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因此,河伯非常得意,认为天下之大之壮美都聚集在自己这里。当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因此,河伯才改变先前洋洋得意的面孔,只能望洋兴叹……”。与“秋水”意义相似的故事,还有个“井底之蛙”。“井蛙”、“河伯”代表了不同的观察主体,“井口”、“河流”、“大海”代表了不同尺度的空间地理事物。很显然,若要全面认识地理事物,需要根据地理空间尺度加以区分认识。 地理上的空间尺度,可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三个不同的层次。“全球”性的地理范围,往往称为大尺度;区域性的地理范围,往往称为中尺度;“当地”的地理范围,往往称为小尺度。比如,分析风对气候的影响时,气压带和风带中“信风、西风、极地东风”等,就属于全球性的,可以属于大尺度地理范围;东亚、南亚、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的季风,就可以称为中尺度;而一座山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等形成的风,就可以称之为小尺度。 当然,大中小尺度的划分,并不是唯一的。还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确定尺度的做法。比如以我国为例,把全国当做大尺度,把省区当做中尺度,那么本地就是小尺度了。分析问题,也可以遵循由大到小的分析思路,逐步加以有效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