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 格式:docx
- 大小:54.06 KB
- 文档页数:29
国家科技进步奖学科类别如何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和评审过程?一、国家科技进步奖学科类别概述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中国政府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进行嘉奖的最高荣誉之一。
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领域需求,国家科技进步奖设有多个学科类别,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史等,涵盖了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
二、了解国家科技进步奖学科类别及评奖标准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前,首先要了解各学科类别及其评奖标准,以确保自己的科研项目符合相关要求。
学科类别一般会有详细的细分领域,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确定适合的学科类别。
同时,国家科技进步奖对申报项目的评价标准也十分重要,包括创新性、学术水平、应用价值等方面。
三、准备材料并撰写申报书准备材料是科技进步奖申报的基础。
首先要搜集项目中所涉及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如实验数据、实物样品、专利证书等,同时还需要整理项目的研究背景、创新点、应用前景等相关信息。
在撰写申报书时,要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清晰地描述项目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并突出项目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四、提交申报材料并进行初审经过准备之后,将申报材料按照相关要求提交给科技评审机构或相关部门。
申报材料一般包括申报书、研究报告、附件等,要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接下来,科技评审机构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主要是对申报材料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初步评估,并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
五、专家评审和初评结果通知通过初审的申报项目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由科技评审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一般涉及申报项目的科研水平、创新性、实用性、技术引领等方面。
评审结果将由评审小组提交给科技评审部门,并经过公示后,初评结果将通知申报者。
六、继续完善和补充申报材料初评结果通知后,申报者有机会继续完善和补充申报材料。
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和建议,申报者可以进一步充实项目的研究成果、丰富申报材料的内容,从而提升申报项目的竞争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申请团队名称: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创新团队依托单位: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学术带头人:郭占成,朱荣,焦树强,主要成员:周国治,张欣欣,张建良,朱鸿民,苍大强,薛庆国,王静松,冯妍卉,张延玲,胡晓军,李宇,张国华(一)团队建设情况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节能减排技术。
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占成教授的带领下,以该团队为主要科研力量,2006年发展为“生态与循环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又经过4年的发展,作为主要组成部分,2011年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创新团队,针对钢铁工业节能与CO2减排、冶金粉尘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工业生产,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并在科技研发的组织和运行机制上具有创新性,已成为我国钢铁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创新团队,2014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定为“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
(二)创新能力与水平研发了转底炉处理冶金粉尘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发明了用烧结电除尘灰生产氯化钾的技术,并应用于工业生产,为我国钢铁冶金粉尘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获得2015年度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
发明了电炉炼钢复合吹炼与集束供氧喷煤技术,在全国电炉炼钢工艺中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明了USTB法电化学还原制备金属钛新技术,正在进行单电解池10000A 级电流工业性试验,有望使金属钛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获得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研究开发的以煤代焦高炉喷煤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生产,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探索与成就一、引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次盛会,其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更是对科技工作者们辛勤付出的认可和肯定。
在过去的一年中,许多杰出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嘉奖,这些成果涵盖了多个领域,涉及到科学、工程和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评选标准、获奖项目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我对这次科技盛会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评选标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其评选标准严格而全面。
获奖项目需要在技术水平、创新性、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在评选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的原创性和领先性,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以及对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
获奖项目不仅需要在科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还需要在技术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项目的可持续性、环境友好性以及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我国等方面的贡献也将成为评选的重要考量。
三、获奖项目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共评选出了若干优秀的获奖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以下将就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获奖项目进行介绍。
1.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与系统示范该项目在5G通信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项目团队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通过深度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在国内外范围内进行了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
该项目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产业化和商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超大规模数据下的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该项目以应对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挑战为目标,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和价值挖掘。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奖项概况1.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国家授予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具有极高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2. 特等奖的评选标准严格、审查程序繁琐,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3. 本届特等奖评选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涵盖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二、获奖团队和项目介绍1. 项目一: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a. 该团队在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高效精准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医疗影像、智能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b. 该项目凭借其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贡献,获得了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项目二:生命科学领域疾病治疗新技术a. 这个团队在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功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疾病治疗技术,为癌症、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b. 该项目获得了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
3. 项目三:新型航空航天材料研发a. 这个团队在先进材料研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研发出耐高温、轻量化、高强度的新型航空航天材料,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 该研究项目凭借其在航空航天材料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价值,荣获了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三、获奖成果的意义和影响1. 在人工智能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的突破,将推动工业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医疗影像诊断等领域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生命科学领域的治疗新技术,将为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方向和可能性,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3. 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将提高飞机、航天器、卫星等载具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展望与启示1.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获得者,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更多科研人员投身科技创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每年颁发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以下
是一些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供参考:
一等奖:
1. 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5G技术创新及产
业化一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团队,获得了微小
卫星技术与应用一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团队,获得了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与应用一等奖。
二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超快激
光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蛋白质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3.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三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团队,获得了数字地球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举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
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能源环保、农业科技等。
每年的获奖名单都会在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公示和报道。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 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 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
创新团队奖励不分等级,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评审、授奖。
二、创新团队应是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且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国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创新团队应实现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及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支持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实力和条件。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应为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五、创新团队应在本团队研究方向、领域内取得持续突破和长期累积成就;团队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单个获奖项目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所依托的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应重点说明团队在曾获奖励之后的后续成就。
六、创新团队的推荐不受“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 、“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 等规定的限制。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是我国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中的最高奖项,表示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团队或个人的高度认可和奖励。
这一重要奖项的设立,旨在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向前发展。
今年获奖的项目无疑都是在相关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代表性成果,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本次获奖项目多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涵盖了广泛的科学技术内容,展现了我国在多个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项目的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多领域、跨学科特点,必将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项目一对于某一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意义重大。
它深刻地影响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并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这表明:在该领域,我国已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引领了全球科技的前沿。
项目二是另一项获奖项目,不仅解决了现实问题,还为未来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该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前沿水平。
这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必将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项目,还有一些其他获奖项目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其中,有些项目针对着当下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全民健康问题,研究出了一系列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科学成果,为健康我国建设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这些获奖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它们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科技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些项目的涉及领域之广、成果之丰、影响之深,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定决心和不懈追求。
他们的成果,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全球科技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作为我国人,我们对这些科技成果取得者应该由衷地敬佩和感谢,更应该认真总结和学习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研工作方法。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心怀梦想,不断追求科技创新,为国家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每一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成果都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是对科技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我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之一,以下将介绍本年度获奖项目及其突出贡献。
一、《获奖项目一名称》该项目在《获奖项目一名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在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国在《获奖项目一名称》领域的国际地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创新成果一》、《创新成果二》等。
这些技术创新为《获奖项目一名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应用实践方面,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建立了可操作、实用的应用模式,并在多个实际项目中进行了验证和推广。
这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市场推广方面,团队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我国在《获奖项目一名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一系列的成功案例使得该项目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为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二、《获奖项目二名称》该项目在《获奖项目二名称》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其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在《获奖项目二名称》领域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支撑。
理论研究方面,团队在《获奖项目二名称》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向前发展。
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声誉与国际影响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方面,团队在《获奖项目二名称》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成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件3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初评通过项目(通用项目)序号评审组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初评建议等级1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的选育技术及应用严根土,佘青,潘登明,黄群,赵淑琴,匡猛,付小琼,王宁,王延琴,卢守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中棉种业有限公司农业部二等奖2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辣椒骨干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邹学校,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张竹青,陈文超,周书栋,欧立军,刘峰,杨博智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省二等奖3 作物遗传育种与园艺组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贺浩华,蔡耀辉,傅军如,尹建华,贺晓鹏,肖叶青,程飞虎,朱昌兰,胡兰香,陈小荣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省二等奖4 林业组农林生物质定向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多联产关键技术蒋剑春,周永红,聂小安,张伟明,张维,徐俊明,陈洁,颉二旺,杨锦梁,胡立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悦达卡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金骄特种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局二等奖5 林业组三种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升级关键技术张启翔,李纪元,张方秋,潘会堂,吕英民,程堂仁,孙丽丹,蔡明,潘卫华,王佳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长兴东方梅园有限公司国家林业局二等奖6 林业组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施季森,陈金慧,郑仁华,江香梅,王国熙,诸葛强,李火根,王章荣,黄金华,甄艳南京林业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林业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林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国家林业局二等奖7 养殖业组我国重大猪病防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金梅林,陈焕春,何启盖,吴斌,漆世华,方六荣,张安定,周红波,蔡旭旺,徐高原华中农业大学,武汉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二等奖8 养殖业组针对新传入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的高效疫苗的研制及应用才学鹏,郑海学,刘国英,陈智英,刘湘涛,王超英,齐鹏,魏学峰,张震,郭建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申联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等奖9 养殖业组功能性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单安山,徐世文,石宝明,吕明斌,王玉璘,梁代华,徐良梅,王德福,燕磊,刘燕东北农业大学,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谷实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二等奖10 养殖业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张勤,张沅,孙东晓,张胜利,丁向东,刘林,李锡智,刘剑锋,刘海良,姜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全国畜牧总站北京市二等奖11 养殖业组秦川牛种质资源挖掘、保护与高效利用技术昝林森,刘小林,李青旺,田万强,史文利,郭庆宏,侯放亮,刘文,昝武银,辛亚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省家畜改良站,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省秦川肉陕西省二等奖牛良种繁育中心,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12养殖业组 节粮优质抗病黄羽肉鸡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文 杰,赵桂苹,耿照玉,陈继兰,郑麦青,李 东,姜润深,黄启忠,刘冉冉,胡祖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安徽五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部二等奖13科普组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孙宝国,曹雁平,赵玉清,叶兴乾,汪东风,叶秀云,王 静,戚向阳,傅 红,袁英髦教育部二等奖14科普组 了解青光眼 战胜青光眼 孙兴怀,孔祥梅,陈君毅,莫晓芬,陈宇虹,程静怡,陈雪莉,方 媛,刘婷婷,王楷迪上海市 二等奖15科普组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钟南山,李大魁,唐 芹,蔡晧东,代 涛,周颖玉,邸泽青,章静波,肖 鲁中国科协 二等奖16 科普组 《变暖的地球》(影片) 柯仲华,李东风,谢九如中国科协 二等奖17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刘少林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农学会 二等奖 18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 变压器潜伏性缺陷的油中气体检测技术及应用 朱洪斌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华全国总工会二等奖19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 热轧带钢柱塞式层流冷却系统研发及应用 王 军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发明协会 二等奖20企业技中国机械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国有二等术创新工程组业集团科技创新工程有限公司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奖21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中船集团高端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工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等奖22 油气工程组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重大突破朱伟林,谢玉洪,刘再生,米立军,施和生,王振峰,庞雄,孙志鹏,朱明,张功成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二等奖23 油气工程组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王香增,蒲春生,罗晓容,李治平,张丽霞,杨悦,曹金舟,高瑞民,王书宝,郝世彦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二等奖24 油气工程组古老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安岳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杜金虎,李鹭光,魏国齐,徐春春,伍贤柱,邹才能,何海清,沈平,杨雨,张晓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二等奖25 轻工组果蔬益生菌谢明勇,熊涛,聂少南昌大学,江西江中国二等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平,关倩倩,钟虹光,殷军艺,帅高平,蔡永峰,黄涛,宋苏华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江西阳光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奖26 轻工组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郑斌,罗红宇,邓尚贵,郑道昌,杨会成,劳敏军,王加斌,陈小娥,王斌,周宇芳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二等奖27 轻工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王双飞,阮文权,宋海农,覃程荣,李文斌,樊伟,缪恒锋,黄福川,陈国宁,潘瑞坚广西大学,江南大学,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等奖28 轻工组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李华,段长青,李记明,陈小波,焦复润,王华,张振文,潘秋红,房玉林,刘树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二等奖29 纺织组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朱信忠,孙平范,李立军,吕恕,赵建民,吴启亮,徐慧英,胡跃勇,龚小云,刘越浙江师范大学,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浙江省二等奖30 纺织组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程隆棣,荣金莲,肖群锋,李毓陵,耿灏,陈继无,揭雨成,严桂香,匡颖,崔运花湖南华升集团公司,东华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二等奖31 纺织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张清华,王士华,詹永振,陈大俊,陶明东,郭涛,董杰,赵昕,苗岭,陈斌东华大学,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二等奖32 化工组大型乙烯装置成套工艺技术、关键装备与工业应用张来勇,罗自坚,杨庆兰,朱连勋,孙长庚,梁顺琴,姜妍,邱彤,李秀伟,李锦辉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二等奖33 化工组大型高效水煤浆气化过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王辅臣,张鸣林,于广锁,祝庆瑞,刘海峰,郭宝贵,李伟锋,韩梅,代正华,路文学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灵谷化工有限公司,兖矿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二等奖34 化工组阿维菌素的微生物高效合成及其生物制造张立新,张庆,暴连群,姜玉国,刘梅,杨军强,王琳慧,王得明,高鹤永,苗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二等奖35 非金属材料组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彭寿,李兆廷,张冲,葛承全,张少波,鲍兆臣,吴雪良,任红灿,江龙跃,陈英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二等奖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 非金属材料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李叶青,胡曙光,王焕忠,王加军,胡贞武,谢峻林,黄晓理,张江,陶守宝,张瑞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二等奖37 非金属材料组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张毓强,曹国荣,杨国明,邢文忠,顾桂江,章林,何寿喜,张燕,张志坚,叶凤林巨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二等奖38 金属材料组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关键技术及应用项钟庸,邹忠平,张建良,欧阳标,郭宪臻,杨天钧,曾攀,赵瑞海,王劲松,谷少党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等奖39 金属材料组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魏世忠,陈蕴博,谢敬佩,张国赏,李继文,禹兴胜,赵永让,王淼辉,陈学文,符寒光河南科技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河南省二等奖40 金属材料组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万林生,赵立夫,徐国钻,李红超,梁勇,杨亮,黄泽辉,章秋霖,代亚琦,谢海根江西理工大学,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江西省二等奖41 金属材料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朱荣,刘润藻,李林,王广连,温德松,冯小明,陈列,孙群保,董凯,陈三芽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等奖42 金属材底吹熔炼-李东波,陆志方,蒋继中国恩菲工程技术中国二等料组熔融还原-富氧挥发连续炼铅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穆,曲胜利,黄祥华,王忠实,杨华锋,李小兵,何志军,宾万达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金铅有限公司,安阳市岷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奖43 金属材料组红土镍矿生产高品位镍铁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应用卢笠渔,王小卫,尉克俭,罗红卫,伍绍辉,李洪元,李曰荣,金永新,曹珂菲,王邦庆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色镍业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二等奖44 金属材料组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李晓刚,韩冰,李志刚,吴俊升,杨朝晖,程学群,肖葵,刘福国,王玮,张波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山东省二等奖45 机械组大型重载机械装备动态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陈学东,张勇,高有进,罗欣,姜伟,王新杰,王立涛,刘付营,李鸿涛,李小清华中科技大学,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等奖46 机械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龙伟民,何鹏,钟素娟,薛松柏,吴铭方,朱坤,薛鹏,顾小龙,金李梅,顾立勇郑州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通焊材有限河南省二等奖公司,常熟市华银焊料有限公司47 机械组航天大型复杂结构件特种成套制造装备及工艺孟光,王宇晗,郭立杰,李中权,封小松,丁夫存,龙新华,李宇昊,姚君山,张华德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二等奖48 机械组大功率船用齿轮箱传动与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童水光,刘伟辉,颜克君,翁震平,从飞云,宋斌,程向东,唐登海,翁燕祥,赵俊渝浙江大学,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无锡东方长风船用推进器有限公司浙江省二等奖49 机械组复杂表面热功能结构形貌特征设计与可控制造关键技术汤勇,李勇,万珍平,陆龙生,王清辉,袁伟,李宗涛,张占柱,李程,陈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佛山神威热交换器有限公司,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二等奖50 动力电气与民核一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湖北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中国科学院特等奖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博兴科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有限公司51 动力电气与民核一组面向铀矿与环境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其应用汤彬,张积运,王仁波,唐方东,周书民,胡明考,张雄杰,王海涛,张海平,黄凡东华理工大学,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中心),贝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二等奖52 动力电气与民核一组250MW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许世森,苏文斌,胡建民,毛巍,任永强,刘振华,赵平,徐越,张旭,高景辉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煤电有限公司,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二等奖53 动力电气与民核一组风电机组关键控制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王维庆,武钢,王海云,唐浩,范文慧,李强,李健,张龙钦,乔元,王明江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学,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等奖54 动力电气与民核二组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汤涌,孙华东,易俊,宋新立,仲悟之,林伟芳,张剑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京南瑞中国电机工程一等奖术及应用刘文焯,罗剑波,李文锋,何剑,卜广全,文劲宇,张恒旭,郭为民集团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学会55 动力电气与民核二组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防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宿志一,梁曦东,陈原,范建斌,吕军,李庆峰,吴光亚,钱之银,周军,阎东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二等奖56 动力电气与民核二组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王伟胜,刘纯,薛峰,黄越辉,丁明,冯双磊,董存,盛小军,潘磊,陶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二等奖57 动力电气与民核二组配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王成山,沈浩东,于建成,盛万兴,刘海涛,胡列翔,蒋菱,赵仰东,刘洪,王旭东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第二名称: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二等奖58 动力电气与民核二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振荡的控制与保护技术、装备及应用吴景龙,郭锡玖,谢小荣,张涛,李向良,薛惠民,蒋晓荣,毕天姝,梁志福,刘平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二等奖59 电子与科学仪器组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杨银堂,朱樟明,刘帘曦,吴建兴,唐波,王良清,顾华玺,刘毅,丁瑞雪,周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启臣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国微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二等奖60 电子与科学仪器组高动态星敏感器技术与工程应用张广军,魏新国,江洁,郑循江,樊巧云,李健,李科,闫劲云,熊琨,王刚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教育部二等奖61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新一代立体视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戴琼海,王好谦,索津莉,张永兵,范静涛,杨艺,黄道权,申优桦,王兴政,金欣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源智人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环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二等奖62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高性能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控制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张承慧,陈阿莲,张洪亮,宋爱珍,杜春水,曹华斌,段彬,张光先,勾宪芳,邢相洋山东大学,山东奥太电气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二等奖63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高安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系统王文海,黄建民,孙优贤,贾廷纲,陈积明,程鹏,许大庆,费敏锐,杨炯,朱武标浙江大学,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教育部二等奖64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蒋昌俊,程立,张亚英,喻剑,孙毓忠,刘关俊,王成,章昭辉,丁志军,方钰同济大学,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东华大学上海市二等奖65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大型风电水电机组低频故障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何斌,沈润杰,吴启迪,汪宁渤,何闻,王青华,徐健,王志鹏,马明,乔非同济大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浙江大学,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瑞视仪表电子有限公司教育部二等奖66 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组高性能系列化网络设备研制与应用苏金树,卢泽新,王宝生,孙志刚,张晓哲,汪斌强,吕高锋,李韬,刘亚萍,黄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湖南省二等奖67 土木建筑组高速铁路标准梁桥技术与应用郑健,徐升桥,邓运清,刘辉,牛斌,盛黎明,胡所亭,薛吉岗,乔健,刘永锋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二等奖68 土木建筑组大跨空间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范峰,沈世钊,武岳,戴立先,支旭东,马荣全,曹正罡,钱宏亮,黄晨光,孙瑛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二等奖69 土木建筑组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王涛,潘鹏,聂鑫,张令心,陶慕轩,戴君武,曲哲,纪晓东,周惠蒙,邓开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二等奖70 土木建筑组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朱合华,刘新荣,周松,闫治国,张季超,白廷辉,沈水龙,徐正良,衡朝阳,张继红同济大学,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教育部二等奖71 土木建筑组深部隧(巷)道破碎软弱围岩稳定性监测控制关刘泉声,焦玉勇,张强勇,张程远,靖洪文,薛俊华,郭建伟,康永水,刘小燕,陈礼彪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中国平煤神马能源湖北省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2017年度)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团队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电力专家高景德先生组织卢强、韩英铎、倪维斗、张伯明等人组建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紧紧围绕我国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协同攻关,逐步形成了清华大学电力传输及调控创新研究团队。
经过近30年的锤炼,团队成长为一支敢于攻坚、勇于开拓的优秀科研队伍,培养了中科院院士1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IEEE Fellow 6人,IET Fellow 8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学者4人,中组部万人计划2人,杰青6人,优青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8人。
团队两次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06、2010),2013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016年获滚动支持。
该团队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为宗旨,坚持协同创新与集体攻关,坚持“顶天”与“立地”并重,在我国电力系统从弱小到强大,从落后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历程中发挥了重大支撑作用。
过去30年,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绝无仅有,而期间我国电力系统从未发生重大安全稳定事故,从而打破了复杂电网大停电事故不可避免的神话,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
团队对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十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973、863、国家支撑计划、重大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基金委在电气工程领域支持的3个重大项目中的 2 项、科技部在电气工程领域支持的9项973计划中的3 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72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篇,MIT评选35岁以下杰出青年科学家1名,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奖项设置国家技术发明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项设置非常丰富,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主要奖项。
一、特等奖(1项)特等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最高奖项,每届评选只颁发1个奖项。
该奖项用于表彰在国家重大科技问题攻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对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二、一等奖(若干项)一等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重要奖项,每届评选可以颁发多个奖项。
该奖项主要用于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性和示范引领作用的成果,对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个人或团队。
三、二等奖(若干项)二等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普遍奖项,每届评选可以颁发多个奖项。
该奖项主要用于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对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个人或团队。
四、青年科技奖(若干项)青年科技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专项奖项,用于表彰在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
该奖项主要用于激励和扶持年轻科技工作者,促进他们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发展。
五、国际科技合作奖(若干项)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专项奖项,用于表彰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该奖项主要用于推动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六、创新团队奖(若干项)创新团队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专项奖项,用于表彰在科学技术创新团队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团队。
该奖项主要用于鼓励和表彰团队合作、集体创新的成果,促进科技团队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七、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奖(若干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奖是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专项奖项,用于表彰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该奖项主要用于推动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的创新合作,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对于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所颁发的最高荣誉。
这是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承认,也是激励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努力的一种方式。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设立的初衷在于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予以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勇攀高峰。
这一荣誉代表了国家对科研人员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鼓舞和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按照严格的评选程序和标准进行评审,确保获奖项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获奖项目通常需要经历多轮评审,从初评到终评,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产生获奖者。
评审团队由业界的知名专家组成,不仅具备丰富的科研和技术经验,还具备较强的评审能力和公正性。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得不仅对个人和团队而言意义重大,也对整个科技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获得这一殊荣可以提高科研人员在同行中的声誉和地位,为他们在科研岗位上的晋升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这种奖励机制还能够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设立也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它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设立这样的奖项,国家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创新者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条件,从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然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只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奖项本身。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智慧,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和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要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需要加强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意识。
培养一支能够享誉国际的科研团队,需要从培养科研人员的初级阶段就开始着手,加强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和科研方法的培养。
只有广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才能够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指南
国家科技进步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办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科技创新和进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下面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的指南,供您参考:
1. 申报主体:国家科技进步奖分为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两个类别,可以由个人或团队申报。
团队申报要求由1名团队负责人代表整个团队提交申请。
2. 申报时间:每年的申报时间一般在10月份左右,在国家科
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官方网站上发布申报公告,申报截止时间通常在次年的1月底。
3. 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科技进步奖申报书、项目简介、研究成果报告等。
其中,科技进步奖申报书是最重要的材料,要详细介绍申请项目的背景、目标、方法、创新点以及取得的成果等。
项目简介和研究成果报告要详细描述项目的开展情况、研究方法和成果等。
4. 评审标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
申报材料要充分展示项目的创新性内容,说明项目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5. 申报流程:根据申报公告要求,填写并提交申报材料,同时缴纳相应的申报费用。
申报后,由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评定奖项等级。
6. 奖励等级:国家科技进步奖分为特别一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个等级,其中特别一等奖是最高等级奖项,一般只授予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以上就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的基本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详细的申报要求和流程可以根据每年的申报公告进行查询。
精心整理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团队的学术热爱祖成就。
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七、创新团队推荐材料需登录我办网上平台报送,全部推荐材料均不得涉密。
如有团队工作内容涉密的,推荐材料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并提供主要支持单位保密委员会进行保密审查后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年度)一、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提名意见(一)提名者情况(二)团队简介(限2页)(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6页)(一)团队建设情况(二)创新能力与水平(三)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四)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三、团队情况附表附表三:发表论文专着情况补充说明:附表四:学术交流情况附表六:团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附表七: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情况附表八: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一)发表论文专着情况(二)学术交流情况(三)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四)团队承担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五)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六)其他附表九:团队合作情况汇总表附表十:团队主要成员情况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附表十一:支持单位情况附表十二:附件列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填写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书中关于被提名团队的情况简介、创新能力、影响与贡献的评价等提名理由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等必须由提名者审慎作出、如实填写;有关团队构成、标志性成果、科研工作情况及团队成员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佐证材料可以由被提名团队及其支持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估标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估标准是指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或发明创造的个人、团队或组织进行评估时所使用的准则和要求。
一般而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估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创新性:评估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成果,是否突破了原有的技术或理论框架,对学科领域有重要推动作用。
2. 学术水平:评估成果在学术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否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
3. 实用价值:评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是否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或推动产业发展。
4. 团队协作:评估个人、团队或组织在科技工作中的合作能力和协同效应,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5. 保密工作:评估成果在保密工作中的质量和效果,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保密要求。
6. 社会影响:评估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是否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
根据不同奖项的设立要求和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评估标准可
能有所差异。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估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由国家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并且会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附件二: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申报推荐说明一、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一)创新团队应是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或西安市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国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二)创新团队成员必须是中国公民,应有共同研究的科学技术项目,具有合理的年龄与专业结构。
原则上团队成员应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稳定合作5年以上。
(三)创新团队带头人应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或重大工程项目核心工程技术专家,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在科研一线工作。
(四)创新团队应已取得系列自主性、原创性研究成果,且这些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必须是团队成员。
(五)创新团队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及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文化传承优良,所在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能力和条件。
二、《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填写说明《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是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西安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推荐书应当完整、真实、可靠,文字描述要准确、客观,涉密信息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凡审查不合格的推荐书退回推荐单位,不予提交评审。
《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包括书面推荐书和电子版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附件内容应与书面附件保持一致(除有特别说明的外),以word97-2003文件格式提交。
《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书》各部分填写说明如下:(一)推荐书首页1•《科技创新团队名称》,应为“ XXXX创新团队”。
国家三项奖励制度
国家三项奖励制度是指国家为了鼓励和奖励在科学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团队或单位而设立的三个奖项。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是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团队或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的国家级奖项。
该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奖励范围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技、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2.国家技术发明奖:这是对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重要发明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个人、团队或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的国家级奖项。
该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3.国家人才奖:这是对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或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的国家级奖项。
该奖项分为人才推动奖、创新团队奖和创新人才奖等多个奖项,鼓励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促进国家的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
以上三项奖励制度,旨在激发全社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
创新团队奖励不分等级,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评审、授奖。
二、创新团队应是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且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国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创新团队应实现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及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支持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实力和条件。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应为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五、创新团队应在本团队研究方向、领域内取得持续突破和长期累积成就;团队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单个获奖项目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所依托的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应重点说明团队在曾获奖励之后的后续成就。
六、创新团队的推荐不受“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七、创新团队推荐材料需登录我办网上平台报送,全部推荐材料均不得涉密。
如有团队工作内容涉密的,推荐材料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并提供主要支持单位保密委员会进行保密审查后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年度)一、基本情况序号: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提名意见(一)提名者情况(二)团队简介(限2页)(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6页)(一)团队建设情况(二)创新能力与水平(三)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四)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三、团队情况附表附表一:团队构成附表三:发表论文专著情况补充说明:附表四:学术交流情况附表五: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附表六:团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附表七:团队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或国际奖励情况附表八: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变化趋势(一)发表论文专著情况(二)学术交流情况(三)所获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情况(四)团队承担项目及科研经费情况(五)团队曾获科技奖励情况(六)其他附表九:团队合作情况汇总表附表十:团队主要成员情况团队带头人情况表其他团队主要成员情况表附表十一:支持单位情况附表十二:附件列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填写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书中关于被提名团队的情况简介、创新能力、影响与贡献的评价等提名理由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等必须由提名者审慎作出、如实填写;有关团队构成、标志性成果、科研工作情况及团队成员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佐证材料可以由被提名团队及其支持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提名书中所有内容应根据本填写要求,按照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
形审不合格的提名书退回提名者,不予提交评审。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包括书面提名书和电子版提名书两种形式。
书面提名书包括主件和附件,主件为系统提交电子版的打印件(带系统水印),附件原则不超过65页,双面打印(复印),左侧竖向装订成册,不要另外附加封面。
页面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内容所用字体为宋体,字号不小于小四号字,行距不小于18磅,标题和图表文字自行设置(建议为黑体、仿宋、楷体)。
电子版附件内容应与书面附件保持一致(除有特别说明的外),按照附件编号顺序合成,书面附件页面应注明编号顺序。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的有关内容根据需要可向社会进行公示。
各部分填写说明如下:一、基本情况1.《提名者》,填写提名者名称,并按要求加盖公章。
2.《团队名称》,填写团队名称,应为“XX XX创新团队”。
团队命名要体现团队技术领域或方向,同时要以单位或个人冠名来限定范围,一是用唯一法人单位加以限定;二是以个人姓名冠名,冠名人应是业界公认的有杰出贡献的专家或学者,同时应为团队带头人之一。
团队名称不能使用产品名称、工程或项目名称、应用系统名以及非研究领域、学科方向等内容作为命名。
3.《研究方向》,团队研究方向应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
4.《团队带头人》,应为团队科研学术带头人,最多不超过3人,排第一位的应为目前工作在一线的实际带头人。
5.《主要支持单位》,只填写1个对创新团队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法人单位。
6.《团队成立时间》,填写团队形成日期,原则上在10年以上。
该时间可以是团队形成的批准文件或项目立项书、任务下达书、合同签署材料等明确的团队形成时间,提供必要旁证材料,不超过3页;成立时间证明材料的附件编号应居首位。
7.《学科分类名称》,按照国家学科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据,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按照与团队研究方向的紧密程度排序。
8.《所属国民经济行业》,选择团队研究方向所属相应门类填写。
9.《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所属领域应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或热点领域。
二、提名意见(一)提名者情况提名者应在认真填写提名书内容、审查团队和主要支持单位资格、确认团队情况附表及佐证材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在本栏中对团队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影响与贡献等方面作出客观评价,说明提名理由,阅读提名者声明并由法人代表签名,在书面提名书的首页和本页加盖单位公章。
(二)团队简介限2页。
应客观、准确、扼要地介绍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包括团队建设及发展情况,研究方向、创新能力及水平、社会贡献和业界评价、未来规划、支撑条件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
(三)团队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限6页。
应从团队建设情况、团队创新能力与水平、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等方面客观、准确地对创新团队进行全面阐述,可简要介绍主要创新成果情况,重点突出团队学术研究和自主创新特点。
所列所有成果及支撑材料应限于国内立项或以国内为主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
该部分是提名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团队、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
团队建设情况:指团队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团队发展概况、组织管理、专家队伍、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应重点介绍团队建设情况包括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人才产出情况包括主要成员的学术水平、道德风尚、合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等。
创新能力与水平:指团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创新程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内外同类项目最好水平,核心成果的原创性程度,包括创新能力概况、代表性成果、论文论著、知识产权等方面,应重点介绍成果产出情况,即不超过5项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三年以上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的水平,按重要程度排序。
同时可适当介绍近三年的研究进展与重大突破。
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指团队在国内外学术界及行业内的学术影响和地位,以及团队科研成果对推动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促进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等。
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指团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团队依托的支撑平台和保障条件,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应包括科研任务、发展规划、支撑条件、社会服务等方面。
三、团队情况附表本栏目共12个附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表1-7限1页,表8、9限2页内),应能充分表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主要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
所有附表的旁证材料应统一编号,并注明编号以便检索,不需重复提供。
附表一:团队构成1.《成员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统计本团队科研工作人员,不计入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非科研岗人员,填写团队实际成员总数(不限于15名主要成员)及在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等方面的数据及分布情况,百分号前填写该类所占成员总数的百分比。
2.《主要成员》,填写团队当前的主要成员信息,均应为中国公民,人数不超过15人,其中带头人不超过3人。
因去世、退休、调任等原因已离开团队的,可不再列为主要成员,对其贡献可在团队情况介绍及附件中作出相关说明。
下文中除有特别说明,所有涉及到填写“团队主要成员”的均指该栏中所填的成员。
列为主要成员者,在附表2-7中应有成果支持和贡献体现。
附表二:团队标志性成果填写最能体现团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不超过5项标志性成果(第一完成人应为团队主要成员),按重要程度排序,需要填写参与该成果的团队主要成员及其排名。
旁证材料不超过10页,每项成果应说明该成果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满三年以上,参与该成果的所有人员及其排名。
有关要求如下:标志性成果为论文的书面附件提交论文首页,电子版附件提交全文;专著书面附件提交版权页,电子版附件提交首页、版权页、文献页及核心内容原文。
论文或专著应公开发表三年以上(即2015年1月1日以前发表),并须提交发表时间的证明。
标志性成果为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的,授权专利应提供专利说明书扉页及相关核心内容,其他应视情况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证书、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等知识产权证明的复印件,技术标准的备案证明复印件。
标志性成果为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审批的,应在获得行政审批后应用三年以上。
如:新药、医疗器械、动植物新品种、农药、化肥、兽药、食品、通信设备、压力容器、标准等,须提交批准文件的复印件,且审批时间应在2015年1月1日前。
标志性成果需国家或有关部门验收的,需验收满三年,如土木建筑工程类,通过验收时间应在2015年1月1日前。
其他应用型的成果应提交应用单位提供的应用证明。
须加盖法人公章。
可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提供。
至少应有1份是原件,且能证明本成果已正式应用三年以上(即2015年1月1日以前应用)。
标志性成果在2017年及以前已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视作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满三年以上,可不再提供旁证材料(所填标志性成果名称必须与获得国家奖项目名称一致),但所获国家奖情况应列入附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