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12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第二稿)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一级硕士点学科建设;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团队建设周期暂定为三年。
三、组建条件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不少于3人)。
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4.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具体的组建条件如下。
理工类团队: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10万元(含)以上;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检索收录论文)或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③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
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3万元(含)以上;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科研室工作计划
一、研究目标。
1. 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
2. 提出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争取科研项目资助。
二、研究计划。
1.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研究任务和进度。
2. 组织开展实验和调研工作,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
三、团队建设。
1. 加强团队协作,明确各成员的研究任务和责任。
2. 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讨论。
四、学术交流。
1. 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积极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术影响力。
2.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拓展研究思路和视野。
五、成果转化。
1. 积极申请专利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2. 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效益。
六、风险评估。
1. 定期对研究进展和风险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
2. 加强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经费管理。
1. 合理规划和使用科研经费,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经费的有效利用。
2. 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经费报销和结算工作。
以上为科研室工作计划,希望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学术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XXX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的水平,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力聚集创新要素,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根据学校校科发[2010]76号《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强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是以首席专家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以专业人才和专职科研辅助人员相结合,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某一学科、行业领域或产业方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产业技术开发的半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技创新团队的任务: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汇聚不同学科的研究人才,系统解决某一学科或某一产业链上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形成学科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创新环境优越、重大项目聚集、成果产出高效、社会影响较大的创新团队。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应遵循的原则(一)特色引领、资源优化、重点突出、整体带动。
(二)自主申报、公开遴选、专家评审、择优建设。
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有明确符合社会需求的研究和发展目标;(二)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团队、试验站等省级平台)。
(三)科技创新工作基础扎实,发展潜力较大。
近三年,承担过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或获得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省级以上新品种审定;(四)有引领学科(技术)发展的首席专家及15人左右的研究团队;(五)研发型创新团队须有以自主技术创办的核心科技型企业支撑。
第六条首席专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有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完成已制订的目标计划和任务;(二)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作风严谨,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主持过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获得过科技成果;(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55岁;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不超过50岁。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引言:教师教育科研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拟就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进行探讨。
一、背景分析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因此,建设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教育科研团队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研发并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师培训服务。
三、人员选拔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拔应坚持严格、公正的原则。
除了关注其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外,还应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互补性和协作能力,以便能够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协同作用的团队。
四、团队领导力团队的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团队提供方向和目标,并能够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五、合作机制教师教育科研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团队成员应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同时,团队应与教师培训机构、学术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为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六、资源支持教育科研团队建设离不开资源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设施,并鼓励教育机构、企业等提供资源支持,以帮助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开展工作。
七、培训与发展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成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团队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研讨会,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团队成员提供更高级别的学术分享和专业发展机会。
八、成果评估团队成果的评估有助于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团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团队发展方向和策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九、宣传推广教师教育科研团队的好成果应该及时宣传和推广。
通过学术论文、教学案例和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将团队研究成果推广到各个教育领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1.14•【字号】鲁教科字[2012]10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教科字〔2012〕10号)有关高等学校:为加强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根据《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我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11月14日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科字〔2012〕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科技领军人才或高层次技术专家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问题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的创新群体。
第三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支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需求为导向,遵循“择优选拔,滚动发展,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十二五”时期培育和建设25个左右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第二章范围与条件第四条申报范围:全省直属普通本科高校中,具有国内一流水平、能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成果支撑,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群体。
第五条基本条件(一)创新团队研究的领域属于国家、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问题,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创新科研团队合同书第一条团队成立目的为了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本团队以搭建一个创新、合作的平台为目标,集结科研人才,共同探索前沿科技领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二条团队成员1.团队组成:团队成员包括但不限于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学生等。
2.成员权利:每位团队成员均享有平等的表达和决策权利,共同参与团队的科研项目和活动。
3.成员责任:每位团队成员应尊重团队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条项目合作1.团队成员在科研项目中应积极合作,相互交流经验和知识,共同解决科研难题。
2.每个科研项目的成果归整个团队所有,团队成员均有权分享和使用项目成果。
第四条学术道德1.团队成员应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禁止团队成员从事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篡改数据等,一经发现将受到严肃处理。
第五条知识产权1.团队成员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整个团队所有,团队有权保护并合法使用这些知识产权。
2.个人对研究项目的贡献应在成果公开后得到公正评价和认可。
第六条合同有效期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如双方同意可延长合同有效期。
若在合同有效期内有严重违反合同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不端、违反合同规定等,团队有权解除合同并予以制裁。
第七条争议解决本合同在履行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提交地方法院诉讼解决。
第八条其他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补充或修改,补充或修改事宜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团队领导人)签字:______ 乙方(团队成员)签字:______签订日期:______。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一级硕士点学科建设;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团队建设周期暂定为三年。
三、组建条件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不少于3人)。
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
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4.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具体的组建条件如下。
理工类团队: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10万元(含)以上;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检索收录论文)或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③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
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1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3万元(含)以上;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2023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范文一、项目背景与意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创新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决定在2023年成立一所新的重点实验室。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目标包括:1. 确定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重点,明确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2. 建立一流的实验室设施和研究平台,提供优秀的科研条件和支持。
3. 培养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科研人才。
4. 提供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的支撑,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项目内容和进度安排1. 学科方向和研究重点确定本项目将组织权威专家和学者,通过调研和讨论,确定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重点。
预计耗时1个月。
2. 实验室设施和研究平台建设本项目将配备一流的实验室设备、仪器和设施,提供优秀的科研条件和支持。
预计耗时6个月。
3. 科研团队培养和人才引进本项目将通过招聘和选拔的方式,培养和引进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
预计耗时12个月。
4. 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支撑本项目将组织科研团队进行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预计耗时24个月。
四、任务分工与进度计划1. 学科方向和研究重点确定任务分工:- 组织调研和讨论:项目负责人、专家组成员进度计划:- 第1个月:组织调研和讨论,确定学科方向和研究重点。
2. 实验室设施和研究平台建设任务分工:- 设计实验室平面图和设备配置:项目负责人、实验室建设团队- 采购实验室设备和设施:项目负责人、采购团队进度计划:- 第2个月:设计实验室平面图和设备配置- 第3-8个月:采购实验室设备和设施3. 科研团队培养和人才引进任务分工:- 招聘科研人员:项目负责人、人事部门- 培养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导师团队进度计划:- 第9-20个月:招聘科研人员、培养科研团队4. 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支撑任务分工:- 组织科研项目和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科研团队- 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项目负责人、科研团队、转化团队进度计划:- 第21-44个月:组织科研项目和研究计划,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五、经费支持和管理本项目经费将主要由教育部承担,经费使用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
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活动方案引言概述: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而设立的一支专门负责协调、组织和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团队。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活动方案。
正文内容:1. 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1.1 研究分析科技创新的现状和趋势,制定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
1.2 确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3 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科技创新的成效和进展。
2. 组织科技创新项目2.1 针对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
2.2 筹措项目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
2.3 协调各方资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1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提高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关注度。
3.2 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3.3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4.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4.1 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
4.2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项目。
4.3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5.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5.1 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促进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
5.2 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5.3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间的转化和应用。
总结: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活动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通过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组织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可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还需不断完善和调整活动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科技创新环境和需求。
科研室工作计划
一、目标。
1. 提高科研室的整体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
2. 加强团队合作,提升科研室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3. 建立科研室的良好学术氛围,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
二、具体措施。
1. 定期组织科研成果交流会,鼓励科研人员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2. 设立科研项目评审制度,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项目的科研质量和进展。
3. 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4. 建立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三、时间安排。
1. 每月举办一次科研成果交流会,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
2. 每季度进行一次科研项目评审,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估和调整。
3. 每年组织一次科研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科研人员
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 每年评选一次科研成果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取得更多的科研
成果。
四、预期效果。
1. 提高科研室的整体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
2. 增强科研室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团队合作和科研项目的
顺利进行。
3. 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推动科研室的发展和进步。
组建科研团队计划
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组建一个高质量的科研团队成为学校培养研究生以及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
本计划拟组建一个面向领域的科研团队,以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目标。
二、团队结构
1. 团队规模:起初拟建5-8人规模团队,长期目标达到10-15人规模。
2. 团队成员:招收2-3名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2名本科生,1名团队导师。
3. 团队结构:由教授担任团队导师,成员分工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以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等课题研究。
近期重点项目为。
四、资源保障
1. 实验室器材:由学校提供基本的实验仪器。
2. 科研经费:第一年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第二年增加省级以上课题1项。
3. 人员支持:学校给予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奖学金支持。
五、预期效果
三年内形成1-2篇论文,3-5年内培养2-3名博士研究生,打造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不包含具体学科信息或研究方向,实际操作时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讨论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创新学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加快实现学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子项目中相关建设目标,根据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在我院集聚、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关键与共性科技问题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为目标。
第三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学院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依据,以具有优势科技人才、已形成一定成果的重点研发方向的专业为依托,以省、市、校级研发基地(机构)为主要载体,实行重点支持与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其示范与引导作用。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和高标准的建设目标,具备承担厅市级以上重大科研任务或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研发基地建设中能发挥中坚作用,所从事的研究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和标志性创新成果计划,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实现路线。
学校将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培育建设。
建设周期一般为二至三年。
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实行负责人制。
负责人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创新性学术思想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能科学把握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过程。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团队带头人应为学校科研教学第一线的全职高级职称人员,具有主持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的经验,以入选省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或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建设目标。
第六条科技创新团队应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发展潜力,对依托专业的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具备较强的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一般在5人以上,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和明确的任务分工,对团队所承担的研究任务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第七条积极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攻关和集成创新,鼓励跨专业、跨单位或部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鼓励组建学校主导的、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的科技创新团队。
编号:_____________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团队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科)示范建设(口理工科团队建设类别:□文科)重点建设(口理工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起止时间:人队负责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队所在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填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填写说明及要求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根据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计划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主要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3092七、其他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
办公电话:一、团队基本情况.高级专业中级专业团队总人术职务人术职务人具有硕博士初级专业具有博学位人术职务人学位人专业技术职出在团队中的作性研究方姓学年博副教团队负责1975.03/././././././注:上表中包括团队负责人二、团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根据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3.1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2
编号:
体育
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团队负责人:
团队依托单位:
团队联系方式:
填表日期:
体育科研处制
3年9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体育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根据批准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计划和措施等。
三、第三项“团队研究的主要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科研处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建设计划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科研处。
七、其他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
办公电话:89655058
一、团队基本情况
注:上表中包括团队负责人
二、团队建设总体目标与任务
三、团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四、年度计划与目标
五、团队建设总经费(单位:万元)
注: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人员费用原则上不高于总经费的10%。
六、建设期内拟采购科研仪器设备清单
七、预算说明书
八、科研团队成员科研诚信承诺书
1.本人承诺在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包括课题申请、评估评审、检查、课题执行、资源汇交、验收等过程),遵守科学道德和诚信要求,严格执行《体育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管理规定,不发生下列科研不端行为:
(1)在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
(2)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3)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
(4)在涉及人体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
(5)违反医学伦理和实验动物管理规范;
(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2.如本人被举报在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科研不端行为,将积极配合相关调查机构组织开展的调查。
团队负责人签字:
团队成员签字:
年月日
十、任务书签订各方签章
体育(甲方):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乙方):
团队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十、共同条款
双方共同遵守《体育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中的各项规定:
1.甲方有权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验收,乙方应予积极配合。
2.乙方在建设期内要培养或引进1-2名“高层次优秀人才”,引领本学科领域体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乙方在建设期内至少应完成6篇高水平论文(CSCD和CSSCI收录的期刊),其中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成员至少发表3篇(首位),以及以下其中一项:
(1)承担1项国家级项目或1项省部级重大和重点项目(首位);
(2)承担2项省部级A类项目(首位);
(3)研究成果获得1项省部级二等奖或2项三等奖奖励(首位);
(4)人文社会科学类团队获得10万元以上、自然科学类团队获得60万元以上外源性研究经费或经济效益(首位);
(5)论文全文发表在SCI核心版、EI核心版、SSCI收录期刊2篇。
4.乙方每年12月30日前向科研处报送当年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5.资助期结束后,乙方组织填写《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总结报告》,全面阐述计划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建设资金决算、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等,接受组织的专家评估、审计和验收。
6.甲方根据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监督乙方经费的使用情况。
凡不符合规定的开支,甲方应提出调整意见。
必要时,有权直接提出调整或撤销意见。
7.课题任务书正式文本一式三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