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我的长生果学法我的长生果学情分析教材分析:(1)《我的“长生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时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作者叶文玲的简介和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在不断扩大,对文中的情节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叙述,但是对一些表达方法不善于总结,以至于写作时总感到困惑。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以便更好的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他们已经可以和文本进行对话,可以展开个性化阅读,自主学习;(3)学生差异分析学生的情感经验不同,阅读水平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
为此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关注,就这节略读课来说只要学生能大体理解课文,说出自己的一些感悟即可。
教学过程:一、释题理解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是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
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但是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多了理解上的难度。
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但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
那,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三.说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说课稿《圆明园的毁灭》一、说教学内容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
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包括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6课,是新增的课文。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
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
2、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
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
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
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八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
具体做法如下: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⑴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整体规划本精品课资源包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四单元,属于第三学段,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现从学段目标、教材简介、教学目标、教情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地位以及我的思考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段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高年段有如下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小学语文《落花生》说课稿1说教材《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叙事散文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虽然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新课标出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什么是借物喻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花生的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理解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
说教法、学法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根据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选择了多种教法和学法配合实施,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努力追求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内涵。
2.谈话法。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课本和学生应是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谈话法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3.朗读法。
语文课程应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4.练习法。
好的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交流,师生互动,解决重点问题。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本课采用以上五种主要的教法与学法,既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新华小学张晓云一、说教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时为1课时。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
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说目标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默读课文,会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做上批注(重点)。
4、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难点)三、说学法在学法指导上,一是做好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自读课文,为课文标段;借助课文内的拼音为课后的生字注音组词;画出文中的好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标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搜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二是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导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说教法本节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课前让学生预习字词,课上进行认读和书写;抓入导学问题,以老班长的外貌和课文中感动的地方两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备课,但是更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成,在找学生问答问题时,以学生的回答和读贯穿整个课堂,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中平乡中心校教师田娟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我把课文共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
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三、说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把今昔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说教法学法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2024年荷叶母亲教案全国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具体章节为《荷叶母亲》。
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荷叶和荷花的感人故事,通过荷叶保护荷花的情节,传递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和默读课文,学习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叶和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感情表达。
a. 课文讲述了荷叶和荷花之间的哪些感人故事?b. 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举例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 你从荷叶母亲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b.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叶母亲》2. 生字词:保护、勇敢、无私、伟大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4. 重点句子:荷叶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荷花,无私地奉献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荷叶母亲》为主题,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培养了学生的孝敬父母之情。
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草原》教学导入
《草原》教学导入《草原》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如何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 一开始上课,教师就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播放歌词中所唱到的辽阔草原的画面:彩蝶纷飞百鸟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看完后,教师用赞美的语气朗诵描绘草原美景的歌词,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们也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风土人情的课文《草原》。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
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会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阅读之前,学生的情绪已被吸引,他们会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去阅读课文,去体会草原的独特风光。
作者:张敏文章出处:易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使用
说明书
本册教材的编写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本册教材思想内容丰富,充实,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有序。
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同时还注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八个单元。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例由四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本册共有2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存优秀的传统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1、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2、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3、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后的“语文园地”,分作“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学习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字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
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细纹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收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作文,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正确的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4)精度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3、选读课文的教学
4、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习作教学
1、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
2、加强习作意识的指导。
3、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
5、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五、教学措施
1、在学习新大纲的基础上,以原有教材为基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备课全面,既备大纲、备教材、又备学生,在考虑学生实际经验和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教案,既要钻透每课的重点、难点、能力点、教育点、知识点,又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注意加强目的性,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以点拨引导为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和艺术性。
3、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进行创新,展开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强调探索、实践、活动相结合,由原来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向重过程的教学转变。
充分多媒体课件教育手段,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4、课内外作业设计有目的性,讲练结合,有科学性,作业量适当,增加培养能力的听、说、读、写练习和社会实践及动手能力方面的练习,注意区别对待。
作业认真批改,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面批;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订正。
5、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改关系。
学科教师:李文书
20XX年9月3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使用
说明书
教师:李文书
20XX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