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187.55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集合一、力(常见得力、力得合成与分解)1)常见得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得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得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得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得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得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得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得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得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得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得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得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得关系就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得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得值一定时,f1与f2得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得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得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GAGGAGAGGAFFFFAFAF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 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GAGGAGAGGAFFFFAFAF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s = v_0 \cdot t + \frac{1}{2} \cdot a \cdot t^2$$- 速度公式:$$v = v_0 + a \cdot t$$- 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v_0}{t}$$二、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v_{\text{avg}} = \frac{s}{t}$$- 总位移公式:$$s = v_{\text{avg}} \cdot t$$- v = d/t 式(v为速度,d为位移,t为时间)- t = d/v 式(t为时间,v为速度,d为位移)三、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最大高度公式:$$H = \frac{v_0^2 \cdot \sin^2{\theta}}{2 \cdot g}$$- 总时间公式:$$t_{\text{total}} = \frac{2 \cdot v_0 \cdot\sin{\theta}}{g}$$- 最大高度的时间公式:$$t_{\text{top}} = \frac{v_0 \cdot\sin{\theta}}{g}$$- 最大高度的速度公式:$$v_{\text{top}} = v_0 \cdot\sin{\theta}$$四、力学对弹性碰撞公式- 冲量公式:$$J = m \cdot \Delta v$$- 弹性碰撞速度公式:$$\frac{v_1 \cdot (m_1 - m_2) + 2 \cdot m_2 \cdot v_2}{m_1 + m_2}$$- 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公式:$$m_1 \cdot v_1 + m_2 \cdot v_2 = m_1 \cdot v_1' + m_2 \cdot v_2'$$五、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公式:$$F = G \cdot \frac{m_1 \cdot m_2}{r^2}$$六、牛顿第一定律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公式:$$F = 0$$七、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cdot a$$八、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F_{12} = -F_{21}$$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力学公式的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高中物理是全国所有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科目,它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主要涵盖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并且其中有许多基础公式是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掌握和学习。
一、力学公式1. 速度公式:v = s / t,其中v 代表速度,s 代表距离,t 代表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v-u) / t,其中 a 代表加速度,v 代表终速度,u 代表初速度,t 代表时间。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 F 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 代表物体质量,a 代表加速度。
4. 动能公式:E = 1/2mv²,其中E 代表动能,m 代表物体质量,v 代表速度。
5. 势能公式:Ep = mgh,其中Ep 代表势能,m 代表物体质量,g 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高度。
6.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v = u + at,s = ut + 1/2at²,其中v 代表终速度,u 代表初速度,t 代表时间,s 代表距离,a 代表加速度。
二、光学公式1. 光速公式:c = fλ,其中c 代表光速,f 代表光的频率,λ 代表光的波长。
2. 成像公式:1 / f = 1 / u + 1 / v,其中f 代表透镜焦距,u 代表物距,v 代表像距。
3. 等比关系公式: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 代表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 代表第一种介质到法线的入射角,n₂ 代表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₂ 代表第二种介质到法线的折射角。
三、电学公式1. 电势能公式:Ee = qV,其中Ee 代表电势能,q 代表电荷量,V 代表电势差。
2. 电场强度公式:E = F / q,其中 E代表电场强度,F 代表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 代表电荷量。
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公式:F = Eq,其中 F 代表电场力,E 代表电场强度,q 代表电荷量。
4. 电阻公式:R = ρl / S,其中R 代表电阻,ρ 代表电阻率,l 代表导体长度,S 代表导体截面积。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3) 动能定理,$W=\Delta E_k$。
(4) 势能公式,$E_p=mgh$。
(5) 势能定理,$W=\Delta E_p$。
(6) 动量公式,$p=mv$。
(7) 冲量公式,$I=F\Delta t$。
2. 静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F=0$。
(2) 牛顿第三定律,$F_{12}=-F_{21}$。
(3) 弹簧弹力公式,$F=-kx$。
(4)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5) 物体平衡条件,$\sum F=0$。
二、热学。
1. 热力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Q=\Delta U+W$。
(2) 热功当量,$1cal=4.18J$。
(3) 热力学效率,$\eta=\frac{W}{Q_h}$。
(4) 热传导公式,$Q=kl\frac{\Delta T}{\Delta x}$。
2. 热力学。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理想气体内能,$U=\frac{3}{2}nRT$。
(3)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gamma=C$。
(4) 热力学过程热效率,$\eta=1-\frac{T_c}{T_h}$。
三、光学。
1. 几何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2) 球面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3) 球面折射定律,$\frac{n_1}{u}+\frac{n_2}{v}=\frac{n_2-n_1}{R}$。
(4)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n_2}{n_1}$。
高中物理力学10个公式一、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0,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ma,即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1 = -F2,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与能量转化定律:力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获得能量。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W = Fs,即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五、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k = 1/2mv^2,即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闭合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 = Ek + Ep,即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
七、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G(m1m2/r^2),即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之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八、摩擦力定律: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f = μN,即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法向压力。
九、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动量定理:物体的角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外力矩。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τ = Iα,即外力矩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乘以角加速度。
十、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G(m1m2/r^2),即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之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力学公式1. 力的大小公式:F=ma2. 力的矢量和:F=F1+F23. 惯性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力和摩擦力的矢量和:F=Fi+Ff二、牛顿第二定律1. 势能定律:E=mgh2. 力的矢量总和:ΣF=ma3. 动量守恒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定理:F=mα三、向量学1. 投影公式:P=P1+P22. 投影乘积公式:P1·P2=|P1|cosθ3. 向量积公式:P1×P2=|P1||P2|sinθ4. 向量的叉积:P1×P2=P1·P2+P2·P1四、电学公式1. 电压的增量公式:V=IR2. 电流的增量公式:I=V/R3. 电容的增量公式:Q=CV4. 电容电路公式:V=IR+Q/C5. 电势公式:V=E+I.R五、光学公式1. 全反射角公式:θ=arcsin(n2/n1)2. 稳定折射率公式:n1/n2=sinθ1/sinθ23. 衍射公式:dθ=λ/D4. 光线传播距离公式:R=n/2π5. 光色矢量法:I=Ia+Ib+Ic六、物理总结1. 力的学习内容:力的大小、矢量和、惯性定律和动量定理。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内容:势能定律、力的矢量总和、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
3. 向量学的学习内容:投影公式、投影乘积公式、向量积公式和向量的叉积。
4. 电学的学习内容:电压的增量公式、电流的增量公式、电容的增量公式、电容电路公式和电势公式。
5. 光学的学习内容:全反射角公式、稳定折射率公式、衍射公式、光线传播距离公式和光色矢量法。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力学公式1. 动能定理:$\text{动能}=\dfrac{1}{2}mv^2$2. 动量定理:$\text{动量}=mv$3. 牛顿第一定律:$F=0$4. 牛顿第二定律:$F=ma$5. 牛顿第三定律:$F_{ab}=-F_{ba}$6. 重心公式:$x=\dfrac{\sum m_ix_i}{\sum m_i},\y=\dfrac{\sum m_iy_i}{\sum m_i},\ z=\dfrac{\summ_iz_i}{\sum m_i}$7. 万有引力公式:$F=G\dfrac{m_1m_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_1$和$m_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8.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
9.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绕太阳的速度是在轨道上均匀的。
10.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T^2=kA^3$,其中$T$为公转周期,$A$为轨道长半轴,$k$为常数。
二、热学公式1. 热力学第一定律:$\Delta U=Q-W$,其中$\DeltaU$为系统内能的变化,$Q$为吸收热量,$W$为对外做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热传导公式:$\dfrac{\Delta Q}{\Deltat}=kA\dfrac{\Delta T}{\Delta x}$,其中$k$为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dfrac{\Delta T}{\Delta x}$为温度梯度。
4. 热扩散公式:$\dfrac{\Delta Q}{\Delta t}=\rhoc\Delta Tv$,其中$\rho$为物体的密度,$c$为物体的比热容,$v$为物体的体积。
5. 热辐射公式:$P=\sigma\cdot A\cdot T^4$,其中$\sigma$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为辐射面积,$T$为绝对温度。
高中物理公式之力学我们讲解物理的思维的时候,主要也就是讲解这两章需要用到什么核心学习方法!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公式(一)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中物理公式(二)牛顿第二定律: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8、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高中物理公式(三)万有引力:(1)公式:(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即由此可得: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高中物理公式(四)力学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两个分力垂直时: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力学1、f = k x :胡克定律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 有关)2、 G = mg :重力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 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2221F F F +=合 : 两个分力垂直时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4、摩擦力的公式:(1 )f = N :滑动摩擦力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F=G221rm m : 万有引力(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 (1)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 F 万=F 向 万有引力=向心力 即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h R GMr GM g +==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2)('g h R R g += 2324GT r M π=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233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特别地:当r=R 时:GT πρ32= b 、2RMm G mg =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所以 GM gR =2。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s km gR r GM v /9.7===: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 2=s :第二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v 3=s :第三宇宙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6、tp ma F ∆∆==合: 牛顿第二定律 (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6)同单位制F= -F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 物体上)7、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as v v t 2202=-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2)t s v v v t t =+=20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22202t s v v v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A S a t B(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 12:22:32……n 2: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2. 1:3:5……(2n-1):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3. 1:()21-:(32-)……(n n --1):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5)、s = a T 2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8、自由落体运动V 0=0, a=g9、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H =V go 22:上升最大高度 (2)、t=Vg o :上升的时间(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t = 2V go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6) S = V o t 一12g t 2 V t = V o 一g t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10、匀速圆周运动公式V= t s =2πR T =R=2πf R :线速度 =φππt Tf ==22:角速度 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加速度 F= m 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 R =42πm f 2 R :向心力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1、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x= v o t :水平位移 v x = v o :水平分速度竖直分运动: y =21g t 2 :竖直位移 v y = g t :竖直分速度 tg =V V y o v y = v o tg v o =v y ctg v = V V o y 22+ v o = vcos v y = vsintg α=x y tg=2 tg α12、W = Fs cos α : 功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F 与s 的夹角)(1)力F 的功只与F 、s 、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3、 动能和势能:2k mv 21E = :动能 E p = mgh :重力势能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4、W 合= E k = E k2 - E k1 = 21222121mv mv -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15、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 +222212121mv mgh mv += 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
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16、 P = W t=Fv cos α :功率(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 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17、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18、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12E E fS Q -==相对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 擦产生的热19、P=mv, 物体的动量*20、I=Ft 力的冲量*21、F 合t=mv 2—mv 1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23、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或p 1 = - p 2 或p 1 +p 2=0动量守恒定律 (注意设正方向)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mV 1+MV 2=(M+m )V 完全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最大)24、F=-kx 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x mk a -= 加速度 25、g L T π2= 单摆振动周期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26、km T π2= 弹簧振子周期 27、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28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v vT ==λ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 波长λ频率f 关系:f T v λλ==(适用于一切波) 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29、gV F ρ=浮 浮力 30、m Vρ=密度 ,V m ρ=, ρm V = *31、FL M = 力矩*32、 M 顺=M 逆 力矩平衡条件 f 固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