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22.21 KB
- 文档页数:10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学困生是指在学校学习中遇到困难、问题多,无法有效解决的学生。
学困生问题在当今教育中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了解形成学困生主要原因,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来探讨该问题。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共有200名学生参与。
调查内容:询问学生是否属于学困生以及学困生问题的原因。
调查结果如下:问题一:您是否属于学困生?A.是B.否结果显示,有140名学生选择了A选项,说明约70%的学生认为自己属于学困生。
问题二:您认为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按重要程度排序。
A.学习方法不当B.学习动力不足C.缺乏复习和总结D.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E.注意力不集中F.学习压力过大G.课堂教学质量差H.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方法不当(30%)、学习动力不足(25%)、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20%)、缺乏复习和总结(15%)、注意力不集中(5%)、学习压力过大(3%)、课堂教学质量差(2%)和其他原因(0%)。
问题三:您认为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学困生?A.提供个性化辅导B.增加学科辅导班C.提供心理辅导D.加大课外活动推广E.提供学习技巧指导F.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学校应采取的主要帮助措施包括提供个性化辅导(35%)、增加学科辅导班(25%)、提供心理辅导(15%)、加大课外活动推广(10%)、提供学习技巧指导(10%)和其他措施(5%)。
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属于学困生,这意味着学困生问题比较严重。
2.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缺乏复习和总结是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这些原因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业压力密切相关。
3.学生们希望学校提供个性化辅导、增加学科辅导班、提供心理辅导、加大课外活动推广和提供学习技巧指导等措施来帮助他们解决学困问题。
第1篇一、报告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公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如何关注和帮助学困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我校对学困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全体学困生,共计100名。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学习状况(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调查发现,学困生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学习方法不当。
部分学困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3)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2. 家庭背景(1)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调查发现,部分学困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影响学习。
(2)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学困生家庭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高。
3. 心理素质(1)自信心不足。
部分学困生自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绪波动较大。
学困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基础学科教学。
针对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基础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2.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关注学困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加强对学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5. 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困生帮扶机制,为学困生提供全方位的帮扶。
五、总结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学困生在学习、家庭背景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生问卷调查成因及报告范文调查主题: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成因调查一、调查背景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因工作、经济等原因经常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这些孩子因缺乏家庭关爱、监督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常常面临学习困难。
本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
2. 家庭情况:父母工作情况、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关系等。
3. 学习环境:是否有自习室、学习用具是否充足、是否有学习指导等。
4. 学习动机: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存在学习目标等。
5. 学习支持:是否有家人或老师的支持和关注等。
6. 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计划不合理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问卷结果,对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整理和分析。
1. 家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在外务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家庭关爱和支持。
家庭收入较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2. 学习环境:很多留守学生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和自习室,学习用具不充足,学习资源匮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同时,缺乏学习指导和帮助,无法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学习动机:部分留守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目标,对学习缺乏动力和激情,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4. 学习支持:很多留守学生缺乏家人或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无法得到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难以解决。
5. 学习困难: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正确以及学习计划不合理等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解决办法建议针对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教材。
2.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3.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怀和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
学困生调查报告学困生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在我进入工作岗位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数学学困生,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调查概况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我所工作学校的部分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因而对学困生有了较深的了解。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二)调查方法通过与学生、老师的沟通交流以及家访的方式收集了很多有效资料。
四调查结果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我找到了学困生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以及让学困生转化的六个主要对策。
正文所谓“学困生”,我是这样界定的: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
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和班级,而我实习的班级学困生人数竟达到班上总人数的30%—40%。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在与学生,老师的交流中,特别是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社会,个人方面。
1、家庭方面我认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这在我们班上特别严重,班上有超过20%的学生都遭遇过家庭变故,出现单亲、离婚、再婚、夫妻关系破裂等现象。
这些都给学生的心里蒙上了很深的阴影,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全,以致于让他们产生厌学,目无纪律的情况;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顾,没有很好的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而孩子也疏于管理,性格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三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一部分家庭富裕的孩子,由于生活优越,家长有求必应,让孩子养成了自私、懒惰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且很多家长没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经常在孩子面前骂脏话、吸烟、喝酒,我们班有七八个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坏榜样而染上了吸烟的坏毛病。
2、社会方面社会方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网吧,媒体方面的侵蚀,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成绩方面出现困难的学生。
以下是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
1. 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常常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例如缺乏有效的记忆和整理知识的技巧,不会使用学习工具和资源等。
2.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未来的目标缺乏认识和规划,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3. 家庭环境因素:学困生的家庭环境也常常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孩子的学习的指导和支持等。
4. 心理压力:学困生还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社交方面的心理压力。
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会使他们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5. 考试焦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考试焦虑是导致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他们害怕考试失败,对考试结果过分在意,造成了学习上的困惑和压力。
6. 自律能力不足:缺乏自律能力也是学困生的一个原因。
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容易分散注意力。
为了解决学困生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学习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2.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和提供目标规划等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家长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4.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和焦虑。
5.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于学困生的调研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学困生的调研报告篇一:语文学科学困生调查报告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花费精力最多的人群。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能及时正常地开发智力,暂时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手段,施以相关的辅导,改变存在的差异的学生。
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都在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导致转化工作收效甚微。
随着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化现象逐步扩大,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势必导致班级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存在学困生的数量和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以及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对策。
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调查方法这次调查我们采取课堂观察、与老师谈话、常规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
从课堂的教学,与教师的交流,备、讲、批、辅、测等常规工作检查,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中,我们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课题情况,广大教师教研教学的观念转变和学困生转化的情况。
三、调查对象1、问卷调查:一至六年级的学生2、谈话对象:语文老师,部分学困生家长;3、课堂观察:各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4、常规检查:各年级语文学生作业、教师备课和成绩册。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困生调查表统计数据表明:在一至六年级,学困生占16.7%,其中男生占学困生人数的70.8%,女生占学困生人数的29.2%。
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学困生中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这与近年来男孩出生率高于女孩有一定关系,但更反映出现在男生学习能力存在普遍下降趋势。
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男生难教。
(二)通过对学科教师及学困生谈话后发现,我校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学困生的调研报告篇一:语文学科学困生调查报告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花费精力最多的人群。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能及时正常地开发智力,暂时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手段,施以相关的辅导,改变存在的差异的学生。
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都在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导致转化工作收效甚微。
随着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化现象逐步扩大,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势必导致班级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存在学困生的数量和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以及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对策。
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调查方法这次调查我们采取课堂观察、与老师谈话、常规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
从课堂的教学,与教师的交流,备、讲、批、辅、测等常规工作检查,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中,我们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课题情况,广大教师教研教学的观念转变和学困生转化的情况。
三、调查对象1、问卷调查:一至六年级的学生2、谈话对象:语文老师,部分学困生家长;3、课堂观察:各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4、常规检查:各年级语文学生作业、教师备课和成绩册。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困生调查表统计数据表明:在一至六年级,学困生占16.7%,其中男生占学困生人数的70.8%,女生占学困生人数的29.2%。
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学困生中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这与近年来男孩出生率高于女孩有一定关系,但更反映出现在男生学习能力存在普遍下降趋势。
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男生难教。
(二)通过对学科教师及学困生谈话后发现,我校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出现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并探讨其转化的途径,以提供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在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困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选择部分学困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困生的个体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以下学困生的成因:(1)学习方法不当:有部分学困生对学习方法不了解或误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学习环境不佳:一些学困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学习环境差,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限制了学习能力的发展。
(4)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透彻:部分学困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入,影响了学习效果。
(5)心理问题:一些学困生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压力过大等,导致学习能力受到影响。
2.学困生转化途径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如下:(1)及时发现并提供学习帮助: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学困生,并提供帮助,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讲座、提供学习技巧指导等方式来实现。
(4)心理辅导: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困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5)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结论和建议1.结论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环境不佳等因素。
五年级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五年级学困生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某小学五年级调查目的:了解五年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问题是导致五年级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部分学困生家庭中存在着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教育资源贫乏、家庭纠纷等问题。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动力。
2. 学习方法问题: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其中包括没有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了解等问题。
3. 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校和教育的认同感不强,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可能是由于学科内容难度加大,学习任务增多,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认同度下降。
4. 社交问题:学困生中有一些存在社交问题,包括与同学关系不好、社交能力较差,导致在学校环境中难以融入,造成学习不良影响。
5. 个人原因: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包括身体健康问题、情绪问题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与个人身体健康或情绪问题有关。
结论:通过对五年级学困生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社交问题和个人原因都可能对学困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学校在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第一篇: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一、调查对象:三—四年级二、调查方式:教师解释填写说明,学生无记名独立填写学困生成因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对我校的两个班的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有90%多的学困生家庭和睦,学习环境良好,这部分学生家长中80%的对他们的期望值都能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只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一般化,水平不高。
其中有30%多的学困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太支持,有90%多的学生家长在及辅导学生的次数很少,有10%的家长根本不辅导孩子的作业。
从老师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看,90%多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业务能力高,教学方式方法新颖、易懂,课堂管理井井有条。
4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个别辅导没有做到位只是偶尔辅导,所以我以后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有80%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一般,有10%的学生对数学课根本没有兴趣,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创新课堂,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从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90%多的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受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
80%的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
30%的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40%的学生偶尔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
从学困生的自我表白来看,每一位学困生都有想学好的心里,但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高效听课,大多说学困生都是眼高手低的一种,上课都听得懂,读题也读得懂,就是一到做作业,做试卷时容易出现错误,90%多的学困生多是属于计算容易出错,就是碰到应用题时也是式子列对了,计算错了,所以,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就要从学困生的计算抓起。
四、调查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告诉我:学困生之所以居高不低的原因是:一: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家教辅导方面做得力度不足。
二、作为教师个别辅导的力度不足,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不浓厚,在教学水平方面有待提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生问卷调查成因及报告范文【调查题目】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生问卷调查【调查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适当的帮助措施提供参考。
【调查对象】农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调查方式】在线问卷调查【调查时间】2022年5月1日至5月31日【样本数量】300份【调查结果】一、背景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留守学生中,男生占 53% ,女生占 47% 。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1岁至14岁之间,占总样本的 68% ,15岁至18岁的学生占 32% 。
另外,有 88% 的学生是独生子女。
二、学习困难的具体成因根据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家庭经济困难:约 62% 的学生表示,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他们学习的最大问题。
由于家里经济拮据,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基本学习资源,这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扰。
2. 缺乏家长关注:有 48% 的学生反映自己的父母经常外出务工,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学习指导。
缺乏家长的关心,让留守学生在学业上感到很孤立。
3. 教育资源不足:调查发现,有 38% 的学生表示他们所在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强,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教学质量。
4. 心理压力:约 26% 的学生表示自己感到压力很大,无法应付学业上的困难。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孤独感和情感压力,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解决措施与建议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师资力量,为留守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2.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指导,通过开展家长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增强留守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学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学困生转化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有效的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学成绩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而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是结合本土乡情科学的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下面我就我校的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调查分析如下。
一、学困生调查目的:我校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数学日常教学与高效课堂相结合,进行了《中学数学学习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中学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二、调查方法在“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教师的科学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一>、调查时间: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二>、调查对象:巨家中学七、八年级400名同学。
<三>、调查过程:1、概念的界定数学学困生定义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
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
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第五,有必要的话,还应提出特殊教育的需要性。
根据上面的维度,课题组研究人员把学困生定义为:第一,数学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力测验的分数(智商)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第二,数学学困生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上有一定的缺陷;第三,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所造成的,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是:七年级7班各55名学生。
2.调查问卷内容基本情况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
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
我对有效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其结果如下:三、寻找学习困难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等。
具体分析如下:(一)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因素,且为非智力因素。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班级、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对其学习困难的相关程度并不很高。
此外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状况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因素(智障生除外),而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用功的程度不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二)自身努力不够是导致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到,学困生在学习上大都不够努力,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缺乏学习动力,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部分学生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惧学、厌学心理。
畏难、逃避、混日子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特征。
学困生调查报告3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城乡结合地区家庭教育职能普遍存在弱化、缺位的现象: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家长是过分放纵孩子。
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的生意和事业,而忽略了孩子。
他们在物质上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需求。
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顽劣之风。
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自己参与赌博等,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对孩子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也有些是离异等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由于缺失关爱和管束,孩子逆反心理强,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学习起伏较大。
从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
家庭教育职能弱化,有些甚至缺位、丧失,更不用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了。
2.城镇高中的部分学生家庭多在小镇或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多数学生家长只有初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他们基本无能力指导子女学习英语。
同时对子女的英语也不能提供必要的监督。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也爱莫能助,长此下去,孩子学习问题堆积如山,到了高中阶段就觉得寸步难行了。
3.也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
每逢周六、日和假期,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
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
这种高压政策使一些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学我越不学,对学习逐渐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任侯兰学困生的存在是教学工作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
教育要转化好学困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职。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是有其根源,有其生存的土壤。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起来,其根源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
大多数学困生同时是纪律差生,而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所以对学困生的纪律、法制教育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都可从家庭中找到答案。
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
整天生活在父母争吵不休、打骂不断、火药味极浓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甚至父母离异,各自另组家庭,在“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是多余的”羞辱中,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本应纯洁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性格偏激,进而对学校、老师也形成逆反心理。
、家教不当,爱度失衡。
有的家长平日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任性、霸道性格,在家中是“太阳”,可到学校中,让他成为“月亮”不适应,一遇挫折或受到批评指责难以接受;有的家长则以棍棒代替教育,平日里不闻不问,一旦出现严重事件,动辄拳打脚踢;忙于应酬,自身不洁,整日以赚钱为重,对子女听之任之;自私心重,凡事从一已私利出发,不以教育孩子为重;家长素质偏低,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甚至以谬论相传。
、期望过高,压力过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期望值太高,不能给孩子客观定位,硬性指标过高。
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丧失学习信心,逃避学习。
(二)、内在因素、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
有的学生自身生理有缺陷,自卑感强,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心理因素。
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方面。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调查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三、调查对象四、调查过程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
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
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
政治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内容提要:调查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等。
对策:引导学困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学习落后的原因,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指导学困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激发学困极性;纠正学困生的行为偏差,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找回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主题词:学困生成因对策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爱学、学会、会学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这些研究大都以某一阶段和一定范围内的学生整体为对象,而专门面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困生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初中学困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全面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
学困生是我们教育对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我们教育对象整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尽管他们的人数不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让这部分学生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分析并找出初中学困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拿出可行的对策,以期为中学教师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本校高中一年级一个班成绩分别处在年级后四十位的学生(共计10人)为样本,进行总体研究。
(二)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
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
在研究对象中发放统一问卷,对10人召开座谈会,然后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论证分析。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等。
具体分析如下:(一)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因素,且为非智力因素。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现状,探寻有效的教育策略,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学困生课题的数据分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1.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学困生比例逐年上升,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压力。
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还可能伴随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1)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因素等。
(3)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为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学困生课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 数据来源(1)某地区学困生问卷调查数据:包括学困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2)学困生访谈记录:了解学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3)教师访谈记录:了解教师对学困生的看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1. 学困生基本情况(1)性别比例:学困生中,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
(2)年龄分布:学困生主要集中在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
(3)家庭背景:大部分学困生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
2. 学习成绩(1)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成绩普遍低于同龄学生。
(2)学科成绩差异:学困生在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上的成绩差异较大,英语成绩相对较好。
3. 学习态度(1)大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厌学情绪。
(2)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我驱动力。
4. 学习方法(1)学习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2)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存在拖延现象。
5. 学困生形成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缺失等。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时间三、调查对象四、调查过程1、学困生的界定我本人和参与调查的教师首先学习相关资料,把握准“学困生”的概念。
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
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2、调查过程(1)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2)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3)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4)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3、数据整理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我本人依据所报材料及我所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个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材料分析一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
二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
3、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4、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5、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
6、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7、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8、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
9、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10、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四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通过学科教师对“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可以看出:1、部分学困生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在界定学困生的概念时已将其划为另类研究范畴,本专题不作研究)。
2、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3、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5、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能充满信心。
四通过与部分家长的电话沟通了解,感到大多数家长: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
4、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大。
5、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六、发现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由于民办学校的高收费体制,来此上学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学生。
也正是这种背景,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
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
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
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
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
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
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
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
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1、应试教育原因。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
2、教材原因。
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
“读书无用”论又在悄然地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
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家庭的原因。
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
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6、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七、转化措施及建议学困生大部分是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
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生也都可以成材,甚至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英国对20世纪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400人调查中,发现其中60%在中小学时是学习平平的学生或学习困难生。
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我们为师者绝不能以差生甚至于以“笨蛋”来歧视学生,要富有爱心,对其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结合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
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