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
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
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
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
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
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
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思考题: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
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
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探究,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二、实验原理1.中药药理作用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2.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药理反应的学科,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效应、药物作用启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实验室离心机、恒温摇床等试剂:中药提取液、小白鼠等四、实验步骤1.提取中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提取。
将中药材粉末加入适量乙醇中,进行浸泡提取,然后进行离心等处理,最后获得中药提取液。
2.动物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白鼠,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实验组小白鼠按照一定剂量给予中药提取液,对照组小白鼠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
观察小白鼠在给药后的反应,如行为改变、体重变化等。
3.药效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组小白鼠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药效学评价。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反映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对药效学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确认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中药提取液对小白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对比实验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中药的药理活性与作用机制。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合理运用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对我今后的中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中药药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评价方法。
中药的研究对于探索新药物以及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对中药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药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3. 学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提取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用具等。
2. 实验材料:中药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
3. 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药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讲解(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包括提取方法、条件和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了解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45分钟)1. 教师演示中药成分提取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药材处理、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四、实验数据分析(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如有效成分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2. 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如对照实验、重复实验等。
3. 介绍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和实例,如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药效的评价等。
三、教学资源推荐1. 《中药药理学》教材或相关教学书籍。
2.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书或相关实验教材。
3. 中药药理学研究论文或相关学术资料。
四、教学反馈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的药理学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为了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本实验对几种常用中药进行了药理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中药A的抗炎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鼠(雄性,体重20-25g)2. 实验药物:中药A提取物3. 实验组:将实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4. 实验操作: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中药A提取物,每天一次,连续7天。
5. 指标测定:测定实验鼠血清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
这表明中药A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A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反应来发挥抗炎作用。
实验二:中药B的抗氧化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大鼠(雌性,体重200-250g)2. 实验药物:中药B提取物3. 实验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4. 实验操作: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中药B提取物,每天一次,连续14天。
5. 指标测定:测定实验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SOD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B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多酚类等,这些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实验三:中药C的抗肿瘤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2. 实验药物:中药C提取物3. 实验组: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孔。
4. 实验操作:对照组加入培养基,实验组加入中药C提取物,培养48小时。
5. 指标测定:测定A549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
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
5g/ml.【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 22 g.【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
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
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
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 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一)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介绍本教程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实施技巧。
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光谱仪•其他常用实验设备和试剂实验步骤1. 中药样品的准备和提取1.1 准备所需中药材料,并鉴定其品质和真伪。
1.2 按照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如水煎提取、乙醇提取等。
2. 药理活性实验2.1 活性成分分析:使用HPLC等技术检测中药样品中的活性成分。
2.2 动物模型建立: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2.3 给药方式和剂量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和药物剂量。
2.4 药物作用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在给药后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1 统计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2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对中药样品的药理作用进行解读和分析。
3.3 论证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中药的药理机制进行论证和讨论。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中药样品。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遵循实验动物伦理规范,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
结论本教程详细介绍了中药药理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按照教程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伦理规范,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教程对读者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对不起,根据规则,我不能继续为您生成内容。
我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的示例,您可以根据这个示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满足您的需要。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通过对小鼠进行实验,观察丹参对小鼠血瘀模型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药理机制。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2. 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盐,含量≥98%)。
3. 试剂:生理盐水、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肝素钠等。
4. 仪器:小鼠体重秤、电子天平、血细胞分析仪、离心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与给药: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提取物0.5g/kg和1.0g/kg,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7天,于第7天给药后1小时处死动物。
2. 血瘀模型建立:采用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诱导小鼠血瘀模型,具体操作如下:- 将小鼠尾静脉注入凝血酶0.1U/kg和纤维蛋白原100mg/kg;- 注射后30分钟,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凝血时间。
3. 血液学指标检测:处死小鼠后,采集心血,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血液学指标。
4. 病理学观察:取小鼠肝脏、心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四、实验结果1. 凝血时间:模型组小鼠凝血时间显著延长,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凝血时间较模型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血液学指标: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小鼠肝脏、心脏和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如肝细胞肿胀、心脏纤维化、肾脏炎症等。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丹参注射液对小白鼠耐常压缺氧的影响[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作用,掌握小鼠耐常压缺氧实验方法。
[原理]缺氧对机体是一种劣性刺激。
丹参注射液可提高机体的血氧利用率,降低机体耗氧量。
同时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扩张血管(尤其是冠脉和脑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供氧量,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本实验以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呼吸停止死亡为指标观察丹参注射液的耐缺氧作用。
[器材]天平、200ml磨口广口瓶、小鼠灌胃器、秒表。
[药品] 丹参注射液2.5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液、钠石灰(或等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凡士林。
[动物] 小鼠,体重18~22g。
[方法]取4只小鼠,雌雄不限,称重,用苦味酸标记,随机分为两组。
给药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0.2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给药后10min 将小鼠放入盛有1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每瓶只放1只小鼠),用凡士林涂抹瓶口盖严,使之不漏气,立即计时。
以呼吸停止为判断死亡指标,记录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综合全实验室的结果,分别算出两组的平均存活时间[结果]按表记录丹参注射液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影响组别动物数剂量存活时间(n)(ml/10g)(min)生理盐水丹参注射液水煎液[注意](1)瓶盖应注意封以免漏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2)每个广口瓶最好只放1只小鼠,以免互相扰动影响实验结果。
(3)钠石灰吸水和二氧化碳变色以后应立即更换[思考题](1)丹参注射液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影响及其机制是什么?(2)本实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实验二大黄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目的]观察大黄对小鼠肠道炭末推进时间、数量的影响。
[原理]中药不同制剂,其作用往往有不同。
生大黄可使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快,成形差;制大黄因其致泻成分分解破坏,作用较弱,因而粪便排出慢、少而成形。
运用色素流动法,以黑色炭末为指示剂,以排黑粪时间,粪便性状和数量为指标,即可直接反应不同大黄制剂泻下作用的强弱。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和机制的学科,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探索中药的药理学特点和作用机制。
实验一:中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和刺激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实验选取了中药黄连和青蒿素,通过动物模型模拟炎症反应,观察中药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和青蒿素均具有抗炎作用。
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碱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而青蒿素则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中的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伤。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二: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实验选取了中药丹参和川芎,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丹参中的丹参酮和川芎中的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此外,丹参中的丹参酮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预防血栓形成。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三:中药对肿瘤的影响肿瘤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实验选取了中药黄芪和三七,通过细胞实验和小鼠模型,研究中药对肿瘤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和三七均具有抗肿瘤作用。
黄芪中的黄芪甙和三七中的三七皂苷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黄芪和三七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力,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论:通过对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中药具有多种药理学特点和作用机制。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分子靶的作用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药理实验仪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分组。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给实验动物。
c.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d. 分析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实验二:中药对生物分子靶的影响a. 提取实验动物的组织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实验。
b. 观察中药对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
c. 分析中药的作用机制。
3. 实验三:中药对细胞培养的影响a. 准备细胞培养板并培养细胞。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细胞。
c. 采用MTT法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d. 分析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
4. 实验四: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a. 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中药。
b. 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如体重变化、器官损伤等。
c. 分析中药的毒性特点和剂量关系。
5. 实验五:中药的综合药理学研究a. 综合分析实验一、二、三、四的结果。
b. 探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结果分析的深度等。
3. 学生需参与实验报告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六、实验六: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1. 目的:探讨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对机体各系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了解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和药动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表现为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强度、药效速度、作用持续时间等。
4. 中药的药动学特点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实验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PCR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神经学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2. 实验二:中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心功能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实验三: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免疫功能检查。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四:中药的药效学特点研究a. 制备不同浓度的中药样品溶液。
b. 给实验动物给予不同浓度的中药样品,观察其药效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c.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5. 实验五:中药的药动学特点研究a.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监测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b.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实验报告需注重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结果的解释。
六、实验六: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消化功能检查。
2. 给实验动物给予中药样品,观察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引言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评估中药的药效、毒性以及相互作用等,为中药的药理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中药提取实验技术中药提取实验技术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常用的方法包括浸提、煎煮、蒸馏、浓缩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获取中药的提取物,用于后续的药理活性测试和化学分析。
2. 中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中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定量评估。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体内药效学实验、组织器官学实验、细胞学实验等。
这些实验技术可以通过动物模型或细胞体外实验等方法,评估中药的药理活性和安全性。
3. 中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中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是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系统评估。
常用的技术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评估中药的毒性程度,确定其安全用药范围。
4. 中药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中药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是对中药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常见的实验技术包括体外酶促反应实验、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等。
通过这些实验技术,可以评估中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是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中药提取实验技术、药效评价实验技术、毒性评价实验技术以及相互作用评价实验技术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特性,为中药的研发和药物治疗提供支持。
> 注意:以上内容为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简要介绍,具体实验方法和步骤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设计和选择。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得影响(6学时)【目得】观察生附子与制附子致小白鼠得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得作用、【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 l、【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得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与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得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得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得]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得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得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得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
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
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得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得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药指的是采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
中药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具有不同于西药的独特魅力。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机体内的药物学特性、药效、药理作用机制及其与体内生物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从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中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药体系繁多,成分复杂,用药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为避免因药物毒副作用而带来不良影响,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证实中药的药效和副作用。
中药实验研究的途径之一为细胞水平研究,通过分离和培养细胞以发现中药分子对细胞的作用和细胞内分子基础。
另一个途径是动物实验,可通过小鼠、大鼠等动物来观测中药对生物体整体的作用。
另外,中药还可通过药物代谢清除、体内药品代谢等方法评估药物的代谢特性和药动学,从而为中药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中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缺乏科学性,但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的分子机理和药效也被逐渐揭示。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对于发掘中药的潜在药效,挖掘药物靶点,研发新药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药理学的临床应用中药的历史悠久,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
中药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或疑难杂症。
中药的治疗方法多样,可通过口服、注射、外敷等不同方式进行。
中药的制剂也非常复杂,既有传统的煎煮制剂,也有现代的口服片、口服液剂、注射剂等。
中药的疗效十分突出,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例如,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手段在欧美等地已逐渐被运用。
另外,西方学者也对中药治疗痛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疗效予以高度评价。
以“防治新冠肺炎”为例,中药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中药的疗效在抗击疫情方面发挥了巨大贡献。
结语中药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治疗方式和药理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
实验目的
•了解中药的药理学原理
•掌握中药的制备方法
•学习中药的药理实验技巧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透析袋、离心机、pH计、显微镜等
•实验药品:中药材、溶液等
•实验材料:试管、培养皿、玻璃片等
实验步骤
1. 中药提取实验
1.准备好所需中药材和溶液。
2.将中药材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
3.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操作,将中药成分提取出来。
4.将提取液转移到透析袋中,进行透析操作,去除杂质。
5.最后得到纯净的中药提取物。
2. 药理实验
1.准备好中药提取物和实验动物。
2.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比如给实验动物灌胃、注射等。
3.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4.使用pH计等仪器测量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中药的药理作用。
3. 显微镜观察实验
1.准备好中药制剂和显微镜。
2.在玻璃片上涂抹一层中药制剂。
3.放入显微镜底座上,调节镜片使其清晰。
4.用眼睛或相机观察中药的微观结构。
5.记录观察到的结构和特征。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时需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保证实验安全。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注意中药的保存和处理,避免污染和损坏。
总结
通过这个教程,我们可以学到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这些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用途,为中药研究和
应用做出贡献。
(以上为虚构内容,仅供参考)。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得影响(6学时)
【目得】观察生附子与制附子致小白鼠得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得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内
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
毒性得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与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得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得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得]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得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得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得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得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得肠管,置于托盘
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
从幽门至炭末前沿得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取各组3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就是否增大。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100%
小肠全长(cm)
[结果]按结果记录分析并填表。
生大黄、制大黄及大黄加芒硝对小白鼠肠蠕动得影响
组别动物数
(只) 剂量
(g/kg)
小肠总长度
(cm)
炭末推进
距离(cm)
炭末推进l
率(%)
肠容积变
化
生理盐水
生大黄
制大黄
生大黄加芒
硝
[注意](1)开始给药至处死动物得时间必须准确,以免时间不同造成实验误差。
(2)实验动物体重越接近越好,平均体重最好用23~25g小鼠,肠管比较粗大,易于操作。
(3)肠容积变化可以上下端接扎,称取重量,以定量化。
[附] (1)生大黄制剂得制备:取生大黄100g,砸成小块后,以水浸没。
冷浸24h后.过滤,40℃水浴浓缩至1g/ml。
(2)制大黄制剂得制备:取制大黄l00g,加水煎沸1、5h以上,过滤,药液水浴浓缩至1g/ml。
[思考题](1)大黄致泻得主要成分及作用机理就是什么?(2)大黄加芒硝为何致泻作用增强?有哪些主要方剂有大黄与芒硝配伍使用?
实验3 天麻对小白鼠得镇静作用(活动计数法)(2学时)
【目得】通过天麻注射液对小鼠自发活动得影响,了解其镇静作用。
【原理】天麻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从而认为平肝息风药功效得发挥似与它们得镇静作用有关。
【器材】注射器、天平。
【药品】天麻注射液0、12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活动度近似得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腹腔注
射天麻注射液0、2ml/10g及等容量生理盐水。
给药30min后将各组小鼠分别放
人自主活动箱中,连续观察到20min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活动数,用公式计算
各给药组小鼠20min累计自发活动抑制率: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给药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自发活动抑制率=×100%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结果】实验结果按表记录。
天麻对小白鼠得镇静作用(活动计数法)
组别给药途径剂量给药后20min活动数自发活动抑制率
(g/kg) (%)
生理盐水组
天麻注射液组
【注意事项】(1)在测小鼠自发活动时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得安静及实验条件得一
致,否则对实验结果得影响很大。
(2)第一只小鼠测完自发活动后,把自发活动箱檫
拭干净、尽量去除气味后再放入第二只小鼠,以减少小鼠之间得相互干扰。
实验4 人参、灵芝对小白鼠游泳时间得影响(4学时)
[目得]观察人参、灵芝对小鼠游泳时间得影响,掌握抗疲劳作用药物得常用筛选方
法。
[原理]人参、、灵芝能促进人体对糖原与三磷酸腺苷等能量物质得合理利用,并使
剧烈运动时产生得乳酸转化为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为机体提供更多得能量,减
轻体力运动时得疲劳。
本实验以小鼠游泳时间为指标观察人参、、灵芝得抗疲劳作
用。
[器材] 天平、50cm×30cm×25cm得玻璃缸(或塑料盆)、负重物、温度计、小鼠灌
胃器、秒表。
[药品] 人参、灵芝水煎液2、5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液。
[动物] 小鼠,体重18~22g。
[方法]玻璃缸内加水,水深20cm,水温保持在20±0、5℃。
取4只小鼠,雌雄不限,称重,用苦味酸标记,随机分为两组。
给药组每只灌胃人参、灵芝水煎液0、25ml/10g,对照组每只灌胃等容量得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在尾部束一2g得重物(可不用),并分别放入玻璃缸内游泳,立即计时并注意观察,当小鼠头部沉入水中10s不能浮出水面者即为体力耗竭,停止计时,记录小鼠游泳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综合全实验室得结果,分别算出两组得平均游泳时间
[结果]按表记录
人参、灵芝对小鼠游泳时间得影响
组别动物数剂量游泳时间
(n) (ml/10g) (min)
生理盐水
人参水煎液
灵芝水煎液
[注意](1)小鼠应该单只游泳,如果两只以上同时游泳,会影响实验结果。
(2)水温过高或小鼠负重物较轻均可使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
[思考题]影响小鼠游泳时间得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