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4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病症症状体征接触性荨麻疹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眼泪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导气管高反应性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验人员易于感染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生过本病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46.77%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
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
普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失生育能力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
动物实验质量控制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动物实验涉及对生命进行控制和利用,因此对于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
通过正确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伦理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动物实验的质量控制对于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科学性: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动物实验的科学性。
科学性意味着实验的设计和执行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
通过科学性的质量控制,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2.可靠性:动物实验的可靠性是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可以帮助排除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伦理性:动物实验涉及对生命进行控制和利用,因此必须遵守伦理标准。
质量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动物实验符合伦理要求,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
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4.重复性:动物实验的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复性的实验结果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实验的重复性,从而验证实验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为了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1.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环境: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环境是动物实验的基础。
实验设备和环境应符合实验要求,并提供适当的控制和监测功能。
2.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规范是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实验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合理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是动物实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实验目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样本数量等因素,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4.数据记录和分析:数据记录和分析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实验动物是目前科研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关于人和动物的健康、生物学和药物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使得严谨的动物研究和质量管理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实验动物的良好健康和合法使用。
一、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动物健康、适宜和可靠的重要措施。
它涉及到饲养和管理实验动物的整个过程。
饲养和管理虽然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但是这也是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必要程序。
质量管理最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监测实验动物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数据质量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环境检测系统。
这包括对空气、水和食物的质量测试,对实验室消毒及安全措施的检查等。
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更好地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动物的健康。
2. 疾病监控实验动物疾病的过程会干扰实验结果。
因此,疾病监测是实验室饲养业务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监测系统应该能够识别和排除那些疾病携带者,并将其分离提前治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它们它们的健康。
3. 活体指标监测动物活体指标并非用一两个数据就可以保证质量。
然而,通过监测体重,呼吸和心率等活体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这可以减少实验的干扰因素和动物的不适感。
4. 实验动物的支持实验室动物并不只是一些研究的对象,它们的生存和福利也要考虑到。
因此,在实验室内应该为动物设计合理的饲养和支持设备。
这将有助于保证动物的心情稳定和身体健康。
二、实验动物的控制在实验期间,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适应性,需要有效控制实验动物。
这包括:1. 饮食和水的控制为了避免食欲萎靡和揠苗助长的观感问题,在实验期间需要对动物饮食和水的摄取量进行控制,防止动物超食和缺水,维持好动物的健康状态。
2. 环境的控制实验材料应该得到适宜的控制,以维持数据的准确性。
书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主编:王俊霞刘健敏主审:刘福英副主编:郑龙连伟光栗彦宁编委:尤红煜张东明梁卫华谢鹏范晓飞张文昊李丹丹崔羽王鹏飞祝岩波第一章总论王俊霞张东明第二章进展郑龙王鹏飞第三章遗传栗彦宁连伟光第四章微生物尤红煜崔羽第五章病毒王俊霞范晓飞祝岩波第六章寄生虫连伟光张文昊第七章营养刘健敏谢鹏张东明第八章环境郑龙梁卫华王鹏飞第九章动物实验刘健敏李丹丹第一章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实验动物化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国际性逐步提高,对实验动物质量和品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野生动物资源中筛选出适合的物种并将其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明确其遗传背景,使之成为标准的实验动物,这个过程即实验动物化。
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当犬与人在一起生活时,除作为人的伴侣外,曾被用作检定食品的毒性。
养兔过程中也逐步发现了除了食用外兔的药用价值。
随着对人体和动物正常解剖与生理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人们开始观察、理解,并着手解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使动物实验的目的性更强。
在19世纪前后,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ery, 1578~1657),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采用狗、蛙、蛇、鱼、蟹和其他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
根据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了血液循环,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心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指出血液受心脏推动,沿动脉流向全身各部,再沿静脉返回心脏,环流不息,他还测定过心脏每搏输出量。
德国细菌学家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采用牛、羊和其他动物作实验,发现了结核杆菌。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在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
巴斯德在研究蚕病、鸡霍乱和炭疽病中,证实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
采用鸟类作动物实验,发现被减毒的鸡霍乱和炭疽病原菌能诱发免疫性。
实验动物病原体质量控制复习题(一)一、判断题1.局部感染中,如果病原菌进入血液向全身扩散,仍可发生全身感染。
√2.实验动物某一群体感染某种传染病后必须全部销毁。
×3.传染病的传染源就是患病的动物。
×4.动物感染了病原体后,可表现为患病和携带病原两种状态。
√5.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内才能引起传染的过程。
√6.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一定引起传染过程。
×7.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
√8.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致病性微生物存在。
√9.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0.在传染发展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作用,机体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等。
√11.动物耐过传染病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使机体终生不再感染该种传染病。
×12.大多数传染病都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过程。
√13.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14.驱除或杀灭有害微生物叫消毒,消毒不能杀死最顽固的微生物如细菌芽孢。
√15.消毒剂能用于灭菌。
×16.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基本环节,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被终止。
√17.对新购入的动物、患病及可疑感染动物的隔离,是防止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目的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病原体向周围环境播散。
√18.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种类繁多,生活史多种多样,在其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中间宿主。
×19.传染病的病程发展大致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明显发病期三个阶段。
×20.所有接触过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都可发病。
×二、单选题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是:A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B传染病可引起动物死亡C传染病可影响干扰实验结果D患病机体内发生特异性反应2.被病原体污染的笼具、垫料、水、空气等,可认为是传染病传播的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