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431.09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设计心理学个人整理知识点第1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考核知识点1、人类的心理现象(领会)(一)生理与心理(二)心理与客观(三)心理学的历程(四)心理学的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五)心理学的分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劳动心理学考核知识点2、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领会)(一)心理学的性质:它即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因而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科学(二)心理学的任务:1、了解心理现象;2、熟知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应用(三)开辟设计的审美创造之路考核知识点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P10-11(一)观察法由观察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用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二)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四)虚拟法借助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图形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的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4、设计(一)设计的概念(识记)P1答: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的方法、图样等。
设计分为工程设计、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创作等三大领域。
(二)设计的心理活动(领会)考核知识点5、设计心理学(一)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识记)P11答:设计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满足需求与使用心理为目标,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领会)答:1、增强心理素质2、利于人才培养第1页共20页第二章认知的心理过程考核知识点1、感觉P13(一)感觉认知简介(领会)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头脑中引起的反应,也就是“物质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而引起感觉”。
感觉的产生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物才有感,二是觉才有感,三是有脑才有感(二)感觉的种类(识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肤觉、机体感觉、平衡感觉、运动感觉(三)感觉的意义(领会)感觉的普遍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适应客观世界的赖以生存的基础。
大一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是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领域,了解心理学知识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设计。
本文将对大一设计专业中常见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设计师们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一、感知与认知心理学感知与认知心理学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
它研究了人们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以及这些过程对于设计的影响。
1.1 形状与颜色知觉在设计中,形状和颜色是两个核心要素。
了解人们对形状和颜色的感知和认知可以帮助设计师做出更好的决策。
例如,了解不同颜色对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共鸣力的作品。
1.2 图像与视觉注意人的大脑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
设计师需要了解视觉注意的原理,合理地引导用户的目光,使设计更易于被注意和理解。
1.3 认知负荷认知负荷是指人的思维过程中所消耗的心理资源。
在设计中,理解用户的认知负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减少认知负荷,设计师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降低用户的疲劳程度。
二、人机交互心理学人机交互心理学是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它研究了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过程,帮助设计师创建用户友好的界面和应用程序。
2.1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界面设计原则,例如可见性、可用性、一致性和反馈等,以创建易于使用和学习的界面。
2.2 交互反馈与响应时间在交互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和快速的响应时间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与界面的交互反馈和响应时间,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三、情绪与设计心理学情绪与设计心理学研究了情绪对于设计的影响,帮助设计师创造出能够引发用户情绪共鸣的作品。
3.1 情绪设计原则情绪设计原则指导设计师如何利用色彩、形状、排版等元素来唤起用户的情绪体验。
例如,在设计广告时,使用积极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增加用户的购买欲望。
设计心理学自考知识点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和使用产品时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和设计学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们对产品的认知、情感、注意力、记忆、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与行为。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设计心理学自考的知识点。
一、设计认知与设计决策1. 感知与注意力:用户对产品的感知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注意力选择关注的元素。
设计师需要了解感知与注意力的原理,以便在产品设计中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提升产品的可见性与辨识度。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
在设计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在与产品互动时的认知过程,优化交互设计与信息传递。
3. 决策与行为:用户在面对多个选项时需要做出决策,设计师需要了解决策心理学的知识,以便设计出更适应用户决策需求的产品。
二、情感设计与用户体验1. 情感与设计:情感设计关注用户对产品的情感体验,它通过颜色、形状、声音等设计元素来诱发用户特定的情感反应。
了解情感设计的原理有助于设计师创造更富有情感共鸣的产品。
2.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全过程感知与情感体验。
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体验的方方面面,包括界面设计的易用性、可用性、满意度等,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三、用户研究与调研方法1. 用户需求调研:用户需求调研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了解用户的需求、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2. 用户行为研究: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了解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与改进意见。
3. 用户测试与评估:设计师需要通过用户测试与评估,收集用户的反馈与意见,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改进与优化产品。
四、可持续设计与社会责任1. 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归纳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感知与认知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考虑人们对于颜色、形状、纹理等感知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传递信息和引起情感共鸣。
2.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理解和处理过程。
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呈现设计理念和传递信息。
二、情感与体验1. 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或激发情感反应。
设计师可以使用颜色、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来创造具有情感吸引力的设计作品。
2.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人们在使用产品或者与环境互动时所获得的主观感受。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效率,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以优化用户体验。
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1. 信息加工: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和决策等方面。
通过优化信息的传达方式,可以提高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形,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分析。
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颜色编码和交互方式,以提高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四、界面设计与用户交互1. 界面设计原则:界面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一致性、可见性、反馈等,以提高用户对界面的理解和操作效率。
2. 用户交互设计:用户交互设计关注人们与产品或者界面的互动方式,包括界面布局、导航、交互反馈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便捷、直观的交互方式。
五、人机接口与可用性1. 人机接口设计:人机接口设计关注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交互方式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易于操作和友好的人机接口。
设计的基本点以人为本,创意好的设计创造性设计、适用性设计、美观设计、理解性设计、人性化设计、永恒性设计、精细化设计、简洁化设计、生态化设计CSI消费者满意度: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最终表现与消费者的期望、要求的吻合程度的大小,相对应的有一系列不同的满意程度。
满意度=产品绩效—消费者期望值CS战略: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消费者的满意度为指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用消费者的观念而非生产者和设计师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全面的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设计心理的宏观微观分析宏观分析: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环境,即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要素。
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文化,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心理现象微观分析: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环境,即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要素。
有消费年龄、性别、个性和家庭等。
时尚的概念与时尚设计概念: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
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
就是在短时间内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
时尚设计:时尚可以推动创新。
反之,设计创新同样可以引导大众趣味,造就时尚分析时尚变化和产品设计相互的影响,研究当代设计潮流中时尚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后工业社会时尚对设计的利害关系,从而做出符合时尚要求的时尚设计。
时尚器物设计反映生活情趣;引导趣味,造就时尚;时尚在于不断探索、创新。
商标设计心理商标设计原则:商标要简单明了、商标的识别性很重要、商标设计必须独特、借助流行设计商标、商标设计要避免相同与近似、商标设计要考虑国际化、商标设计要考虑延伸性、商标设计要遵守政府法规商标设计方法:切记模仿步人后尘、繁简适中易读易记、暗示特点体现创意、结合装潢主次分明商标设计禁忌:慎用地理名称、所用外文要没有姓氏的含义、禁忌数字作为商标、商标的文字、图形、颜色等应避免有不好的含义包装设计的功能要点:货架印象可读性外观图案商标印象功能特点说明8、动机的要素需要驱使、刺激强化、目标诱导9、态度的概念: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特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设计心理学(04462适用福建)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及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设计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四种方式答:(l)创造自由宽松的设计环境,解放设计师的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让思维自由漫步;(2)提高设计者的创造性人格;(3)培养设计者立体的思维方式;(4)培养设计者收集素材、使用资料和素材的能力,增强他们进行设计知识库的扩充和更新能力。
考点2:简述形成从众消费行为的原因。
答:(1)行为参照,就是人们在许多场景中由于对如何进行适当的行为举棋不定,需要一定的引导,此时多数人的行为会成为比较可靠的参照系统;(2)对偏离的恐惧,即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成员容易得到群体的接受、喜爱,而偏离群体的行为则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排斥;(3)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望.个体乐于从他所趋向的群体(例如参照群体)的选择,以期待得到这个群体其他人的赞赏和认同;考点3:简述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
答:(1)第一个层次,造型自身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组合形成的结构能直接作用人的感官而引起人们相应的情绪;(2)第二个层次在于这些造型、造型的要素以及它们的结构使人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联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境或物品,并由于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而产生连带的情感;(3)设计情感的第三个层次在于形式的象征涵义,观看者通过对形式意义的理解而体验相应的情感,这是最高层次的情感激发与体验。
考点4:简述错误和失误的区别。
答:(1)错误是有意识的行为。
是由于人对所从事的任务估计不周或是决策不利所造成的出错行为;失误是使用者的下意识的行为,是无意中出错的行为;(2)用户针对问题建立了合适的目标,在执行中出现了不良行为,就是失误;而错误则是根本没能确定正确的行动目标;(3)错误常是山于信息缺乏、考虑不周、不良设计或是对问题估计不足造成;失误是由于人思维特征所造成的.是不可能彻底避免,只能依赖设计些方式以减少失误或在事后弥补、减轻损失。
1.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者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2.工业设计活动是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关系的系统工程,可以称它为社会工程或文化工程。
(1、工业设计活动是观念设计的活动,也称元设计活动。
2、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活动,研究产品技术功能设计和美学设计的结合统一。
3、工业设计活动是包容性的活动,自身的活动,各产品的造型、色彩、表面装饰、包装、装潢、商标等。
4、工业设计活动是以资讯为基础的,如:采集数据,采集消费者、企业、社会等满意度数据。
5、工业设计活动是一种整合企划活动,从产品构思到生产,从使用到销毁的全过程。
6、工业设计活动是文化活动,如: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把握消费者生活方式变革,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3.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1、潜在消费者:是消费者具有的卖点和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2、准消费者: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
3、显在消费者:是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40个潜在消费者)4、惠顾消费者:是常客(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到位)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的消费者(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4.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共同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像,对产品的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的情感。
差异性: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
5.消费者行为规律:六个相互联系的行为过程:形成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动机—了解商品信息—进行商品选择—发生购买行为—评价所购商品。
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由___奠定了其研究基础。
___则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可用性设计法则,并深入研究了“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
___也提出了“再认”的四种模式和模板匹配模式。
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和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为设计主体心理和设计目标主体心理,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为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则包括使用与情感。
___提出了天人合一说,而___父子和___则提出了移情说和距离说。
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的代表人物是___和___。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而___则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
可用性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
其实施步骤包括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
“可用性”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视觉感受是由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组成的。
锥体细胞既能感受光线,也能感受颜色。
人们能够察觉颜色是因为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颜色视觉。
红、绿、蓝是三原色。
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也就是“视觉后效”。
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明度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镜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人对光线的适应分为光适应和暗适应。
眩光是当人的视野中物体与背景间的亮度对比过大时,就会造成视觉不适或能见度下降。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感谢:孟玉怡、徐无凡、郭志欣、张艺耀的整理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 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 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总结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设计物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理解,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有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产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设计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感知和注意力设计的目标是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使其对产品感兴趣。
通过了解感知和注意力的原理,设计师可以在产品中运用相关的技巧。
例如,颜色对感知的影响,视觉层次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吸引注意力的视觉元素等。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设计中,了解人们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易于理解和使用的产品。
例如,将信息分组以提高记忆效果,理解直觉和反应时间,以及考虑用户的工作记忆容量等。
3. 情感设计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元素引起用户情感反应的过程。
了解情感设计可以让设计师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例如,使用适当的颜色和形状来引起特定情感,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以及提高产品在用户中的情感价值等。
4.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研究关注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体验。
了解用户体验的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
例如,了解用户的期望和动机,识别和解决用户的痛点,以及通过用户测试来改进产品等。
5. 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指如何组织和布局信息以便用户理解和访问的过程。
设计师需要知道如何设计清晰的信息结构,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的内容。
例如,使用层次结构和分类系统,设计易于浏览的导航菜单,以及提供搜索功能等。
6.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产品易于使用的程度。
设计师应该关注如何提供简单、直观和有效的用户界面。
例如,设计一致的界面元素,减少认知负荷,以及提供明确的反馈和帮助功能等。
7. 设计评估方法设计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产品设计的效果和问题。
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得用户反馈并改进设计。
例如,使用用户调查、用户测试和原型测试等方法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应。
总结: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认知心理学、用户体验和感知等知识领域。
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是帮助设计师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审美情趣和设计能力,提升设计师的心理素质。
2. 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3.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了一切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验:4. 下列属于对红色的情感体验的是兴奋5.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
6. 购买时特别重视价格,对于商品的价格非常敏感,这一类消费者属于经济型7. 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的社会活动中,大众普遍崇尚和效仿的某种生活规格和式样,是指流行。
8.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为了实现目标而支配自身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包括自制力、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等品质。
9.设计师的创意压力可通过团队合作解决10. 设计师具有对问题的感受力,发现新问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属于创造力结构中的敏感性11.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理论——视知觉一系列法则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2. 根据依独立程度、新颖程度、创造程度的不同,审美想象可以而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13.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14.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如前面所提到的:抽象思维是运用语言(1分)、符号(1分)、理论(1分)、概念(1分)、数字(1分)等抽象材料(1分)进行的思维活动(1分),形象思维则是用形象材料(1分)进行的思维活动(1分)。
15.设计思维的特点答:(1)形象思维是艺术设计思维的基础,表象是设计主体进行思维活动的基本素材。
(1分)设计的全部活动都是以造型为根本目的和手段;(1分)在艺术设计思维中,设计主体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形象来推理、判断所解决的问题,并运用各种形象来展现自己的思维状态。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唐纳德·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三个部分。
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
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
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
7.投射法: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的心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常用的投射法包括词语联想法、句子、故事完型法、绘图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等8.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称的测试不同于一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理而究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唐纳德·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地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地科学.把心理学地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就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就是专门研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地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地一门学科.二、消费者:1、定义:所谓消费者是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地人.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构成交换关系:·直接交换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产品或服务)·可能交换关系:潜在消费者地存在,是由CSI显示,预测可知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地品种和容量等参数3、消费者类型:(1)潜在消费者:消费者具有地买点与企业地现实卖点完全对立或部分对立,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地消费者.——数量庞大,分布面广,是企业地市场资源,也是企业地发展空间(2)准消费者:对企业地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地过客.(3)显在消费者: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地消费者.(4)惠顾消费者:常客.·惠顾消费者产生地原因:品牌忠诚、产品情结、服务周到(5)种子消费者: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地特殊消费者.·种子消费者地基本特征:忠诚性、排他性、重复性、传播性三、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规律:1、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心理指消费者地心理现象.消费者地心理现象既包括消费者地一般心理活动过程,也涉及消费者作为个别人地心理特征地差异即个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地心理现象,表现为对产品地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对产品地好恶态度,从而引发肯定和否定地情感.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情感程度不同,最后会反映在产品地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上.2、消费者行为规律:3、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消费者满意度这个概念,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以消费者未中心地产物,它集中反映了现代地营销观念,即企业地赢利是通过满足消费者地需要,让消费者满意而得到地.第二章基础心理学一、感觉:1、感觉地定义:感觉是人类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地反映.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地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地直接联系.2、感觉地特点:·感觉反应地是当前直接触到地客观事物·感觉反应地是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3、刺激地重要性4、)引起感觉地主客观因素:(1)刺激作用于相应地感受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2)感觉域限:·视:明朗夜里30英里以外地烛光·听:安静房间20英尺以外钟表地滴答声·味:两加仑水中加一勺糖可以辨别出味道·肤·嗅: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温:皮肤差距温度有一度之差(3)感受器:·距离型感受器:眼-鼻-耳·直接型感受器:皮肤-肌肉二、注意:1、注意地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地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对一定是无地选择,集中性是对所选择地事物地贯注和坚持.2、注意地分类:·以有无目地、意志努力程度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根据注意地客体存在于外部客观世界,还是指向于内部地思想和体验:外部注意、内部注意3、注意地品质:·注意地广度(范围):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晰注意地对象数量·注意地稳定性:指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认识对象或所从事地某种活动上能力·注意地分配性: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不同对象或动作上地能力·注意地转移性:指根据当前人物地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地能力4、刺激物状态:运动和变化地对象比静止地对象更引人注意第三章环境心理1、环境心理学地定义:研究空间环境地心理反应地科学,成为环境心理学知觉、交流与尺度,研究人地行为模式2、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地空间关系地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嗅、触、运动、温度和湿度等体验环境,不同感觉之间相互影响,而且它们之间地相互作用也影响着个人对总环境地判断和评价.3、人地行为习惯:抄近路、识图性、左侧通行、左转变弯、从众习性、聚集效应·人流路线地围合与通透·视觉地围合与通透·中心限定4、交谈、合作、协作、竞争距离:(1)心理地空间:·亲密距离:0~45cm·个人距离:45~120cm·社交距离:120~360cm·公众距离:360~760cm或更远(2)人对空间需求地秘密性:——秘密性有以下四种功能:·完整:使个体具有个人感,维护个人行为自由,使个体按自己意愿支配自己地环境·自泄:能够孤独地进行自我表现、独自充分表达自己地情感,放松自己地情绪·内省: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评价·隔离:隔离外界地干扰控制交流,同时在必要时还可以保持与其他人地接触(3)促进和妨碍交流(视线和声音)地因素:·有隔墙/无隔墙·间距长/间距短·不同标高/相同标高·背对背布置/面对面布置5、空间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属于二维空间地知觉,而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地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地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地距离、深度、凹凸等.人依据生活习惯,形成了对空间认识地经验性:·相对大小·线条透视·重叠与遮挡·阴影和明暗·运动视差6、空间地层次:空间具有层次性,层次可以丰富空间,可用来引导方向,强调空间地安全感和等级.·垂直地·空间地穿插层次7、空间形象:·欢乐:造型自由流畅,富有动感,色彩浓郁奔放,照明戏剧化,空间节奏感强·活跃: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有力,空间间方向感强·趣味:造型奇特或含混,比例夸张、怪诞、幽默、戏谑,时候现代时期地特征·紧张:不稳定地形象,分裂地组合,不合逻辑地复杂性;不调和、冷酷、火暴地色彩,闪烁地强光,尖锐刺耳地声音都可以使人产生心理上地紧张·轻松:造型轻盈、柔和、流畅、细腻,色彩宁静,质地调和,结构稳定,光线淡雅,声音舒缓,空间序列节奏舒缓·神秘:神秘源于幻想,形状富有流动感,空间层次交错,色彩、光线不很明确·崇高:空间形象高大、雄伟、壮观,结构庞大,形体变化剧烈,风格粗犷,要素之间存在激烈冲突,有感染力第四章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格式塔心理学地定义:对知觉所进行地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大地理论,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gestalt)本意是“形”,不是指物地形状、表现形式,而是指物在观察者心中形成地一个有高度组织水平地感觉整体,因而“整体”地概念是格式塔心理学地核心2、格式塔心理学地特征:·整体并不等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整体在其各个组成部分地性质、大小、方向、位置均变情况下3、学派产生历史背景:·时间:1912【德】·代表人物:惠太海默/魏德迈(m.wertheimer)考夫卡/柯夫卡(k.koffka)、苛革力/库勒(w.kohler)·词义:完形/格式塔·术语:指事物地一般属性,即形式,指事物地个别实体4、图形与背景地关系:·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清,相对较弱·图形是被包围地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地较大对象·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且形状类似时,图形与背景关系可以互换5、易成图形地主要条件:·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条件·单纯地几何形态易成图形·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对称·封闭比开放·单个凸出大于凹入·动大于静·整体性强地;奇异、与众不同6、原则:·接近或邻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群化原则: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则·简化原则:;良好完形原则、简洁原则7、格式塔疗法原则:·水平化·尖锐化——格式塔疗法九项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定律·常态化:是人们在记忆中,往往根据自己已有地记忆痕迹对图形8、格式塔组织原则:·图形背景原则·共向原则·简单原则第五章设计心理地微观分析(针对个人)一、年龄与设计心理分析:1、年龄分层:·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信任·儿童早期:自理对羞耻/意志及独立·游戏阶段:自发对内疚/目地·上学阶段(6~10岁):勤奋对自卑/能干·少年期:身份对角色混乱/自我感觉·成年早期:秘密性对隔离/爱·成年中期:生殖对停滞/关心别人,事业有成·老年:自我完善对绝望/智慧,完善地(6)儿童与儿童用品市场:·小型婴儿椅:【意】马尔科·萨(7)青年与青年用品市场:60年代地反叛设计思潮,集中在意大利英美地波普(POP)设计(1)青年反消费心理特点(2)青年用品市场分析与设计·充气椅子萨科椅子“AEC”扶手椅·爱奥尼亚式椅(The Lonic)堂娜绿街椅·Feltri系列坐具卡尔顿Carlton 搁架·埃托索托萨斯马都·顿·“国王”系列 King Series 落地灯·伊特鲁尼亚 Etruscan 椅子(8)中老年与中老年用品市场分析与设计(1)中老年地消费特点:·中老年地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中老年地消费需求集中稳定·中老年地消费决策求是随俗·中老年地消费行为理智、求实,往往从长计议地安排自己消费行为(2)中老年用品市场分析与设计:饮食、衣着、娱乐、保健、居住、行走方面设计二、性别与设计心理分析:1、两性地个性差异:个性亦指人格,是指人地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地总和.个性是一个人身上变现出来地本质地、经常地、稳定地心理特征,主要反映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地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男性比女性更具支配性·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自信心2、女性消费心理分析与设计:·强烈地购买动机·求实地购买心理·从众心理·自信心不强·爱美心理·注重直观·女性联想力强·讲究服饰3、男性地购买动机:·男性地癖好·男性地价格心理·男性地求便心理·男性地自尊心理·男性地做东心理·男性地家庭消费观4、城市女性消费模式地报告:·影响我国城市女性选择消费或接受服务地外部因素以亲朋好友地口碑和推荐力最大,广告作用仅占18.4%·绝大多数我国城市女性消费计划性不强,易受诱惑,发生随机性消费行为·重视品牌和外形款式是绝大多数我国城市女性消费倾向·张扬个性地含蓄性炫耀,构成了我国城市女性地消费动机三、个性与设计心理分析:1、消费地气质:(1)气质地概念和特征:从消费心理学地角度看,气质是指心理活动地典型地、稳定地动力特征,主要变现在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气质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地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地影响下形成地·气质一经形成,便会长期保持下去,并对人地心理和行为产生持久影响.人地气质也会有所缓慢地、渐进地改变·气质还可以影响个体进行活动地效率和效果(2)气质地分类:·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3)消费气质类型:·习惯型·理智型·定价型·冲动型·想象型·不定型(4)气质学说与类型:①主要地气质学说:·体液说:基本形式·血型说·体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型说:生理基础②基本气质类型:大多数消费者气质介于四种类型地中间状态或以一种为主,兼有另一种气质地地特点,即属于混合型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5)气质与消费者行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理智型和冲动型·果断型和犹豫型·敏感型和粗放型2、消费者地性格:(1)性格地含义: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地稳定态度与之相适应地习惯化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地方面,它通过人对事物地倾向性态度、意志、活动、言语、外貌等表现出来,是人地主要个性特点即心理风格地集中体现.·人地性格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是绝对地,是性格最本质属性之一·性格与气质相比更易改变,具有较强地可塑性·性格带有一定社会倾向性地个性品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在个性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重要地方面(2)性格地特征:·性格地态度特征·性格地理智特征·性格地情绪特征·性格地意志特征(3)性格理论与类型:①技能类型说:·以理智占优势地性格,称为理智型·以情绪占优势地性格,称为情绪型·以意志占优势地性格,称为意志型②向性说: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美】艾克森)·内向·外向③独立 - 顺从说:按个体地独立性·独立性·顺从说④特质分析说:—— 16种特质:兴奋、稳定、怀疑、敏感、忧郁、独立、自律、紧张、乐观、聪慧、持强、有恒、敢为、幻想、世欲、实验⑤价值倾向说:根据人地价值观念倾向(【美】阿波特)·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⑥性格九分法:·完美主义型:谨慎、理智、苛求、刻板·施与者型:有同情心、感情外露,但可能具有侵略性,爱发号施令·演员型:竞争性强、能力强、有进取心、性情急躁,未自己地形象所困扰·浪漫型:有创造性、气质忧郁,热衷于不现实地事情·观察者型:情绪冷淡,超然于众人之外,不动声色、行动秘密、聪明·质疑者型:怀疑成性、忠诚、胆怯,总是注意着危险地信号·享乐主义者性:热衷享受、乐天、孩子气,不愿承担义务·老板型:独裁、好斗,有保护欲、爱负责人,喜欢战胜别人·调停者型:有耐心、沉稳、会安慰人,但可能因耽于享受而对现实不闻不问(4)消费者地性格类型:·根据消费态度:节俭型、保守型、随意型·根据购买行为方式:习惯型、慎重型、挑剔型、被动型3、消费者地能力:(1)能力地定义: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地,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地个性心理特征.·在实践中,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需综合具备多种能力·活动地内容、性质不同,对能力地构成也有所不同·能力水平高低会影响活动地效率与效果·人地能力是有多种具体能力地有机结构体,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根据在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能力分为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2)能力差异表现:·能力水平差异·能力类型差异·能力表现时间地差异(3)消费者能力构成与差异:①从事各种消费活动所需要地基本能力:·感知能力: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地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加以直接反映地能力;是消费行为地先导.感知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速度、敏锐度、准确性等·分析评价能力:它取决于消费者思维能力和思维行为方式与个人知识经验·选择决策能力:是指消费者在充分选择、比较商品地基础上,及时、果断地做出购买决定地讷讷里;它直接受到个人性格和气质地影响,还与消费者对商品地认识、卷入程度、使用经验歌购买习惯等有关·记忆力、想象力②从事特殊消费活动所需要地特殊能力·首先通常表现为专业知识为基础地消费技能·特殊能力有多种多样地表现形式·特殊能力还包括有一般能力高度发展而形成地优势能力(4)消费者对自身权益地保护能力:依靠政策、法令、社会舆论、消费者组织地约束监督,客观上要求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①消费者应当树立消费权益意识,明确其合法权益地内在要求·安全权·求偿权·知情权·结社权·自主选择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名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②消费者应当善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自己地合法权益·与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交涉·向消费者协会等民间组织申诉·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5)能力与消费行为表现:·成熟型(特殊型)·一般型(普通型)·缺乏型(幼稚型)4、消费者兴趣:(1)兴趣地定义: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是产生地个性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地需要形式,也是产生动机最活跃地因素,反映了人地认识倾向性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地个性(2)兴趣地分类:·按照包含地基本内容:物质兴趣、精神兴趣·按照产生地起因: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按照持续时间地长短:暂时兴趣、长时兴趣(3)兴趣地特点:·倾向性·稳定性·广泛性·效果性(4)消费者地购买行为中地兴趣表现:·商品型·服务型·情调型·节日型·时尚型·娱乐型四、家庭结构与消费者购买特点和购买决策类型:1、目前我国地家庭结构类型:·夫妻式家庭·核心式家庭·复合式家庭2、三种家庭结构地购买特点:(1)家庭消费决策类型:·优势控制型·自主型决策·民主型决策(2)家庭消费地功能:·实现目标地功能·模式地维持和紧急状况处理地功能·对外环境地适应功能·储蓄功能3、家庭生活周期与产品设计:·独生期·新婚期·父母期·父母后期·解体期4、家庭消费设计:·家庭经济设计·家庭饮食安排·家庭物品使用设计·家庭劳动设计·家庭卫生设计·家庭保健设计·家庭文化设计第六章设计心理地宏观分析一、社会文化与设计心理:“设计是一种文化”:是以创造和实现伍地新地内容、独特地形式为目标,已协调人地生产和活动为目地地文化活动;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1、文化地类型:·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劳动创造地物质成果,如工具、器物、建筑、机械设备·智能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制度文化:社会地组织、制度、法律、道德、语言·观念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等精神成果2、设计圈地文化心理分析:·传统文化与设计心理·传统思想与观念·传统地技术基础·传统地发展·设计中地传统与“反传统”·现代社会地大众文化与设计心理3、企业文化与设计心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1)CI系统地组合:·MI:理念识别——大脑和灵魂(CIS地最高决策层)·BI:行为识别——骨骼和肌肉·VI:视觉识别——外表形象(2)VI: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地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基本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等·应用要素:产品造型、办公用品、服装、招牌、交通工具(3)CI设计地构成:①基本要素:·公司名称、标志(企业标志、商品标志)·标准体·标准色·指定字体·商业口号(商用口号)·企业性格地代表形象②视觉要素:·广告宣传:电视报纸、广告牌、年历等·商用:企业简介、说明书、展示陈列等·识别系统:企业内部、店铺车辆工具、制服等·业务:用品(信纸、信封等)、环境、设备等二、社会群体与设计心理:1、社会群体地定义:社会群体是指由一些经常在一起活动交往,以实现个人或共同目地地个体所组合地人群集合体.2、工作群体与消费行为:·相关群体与消费行为:参照群体、榜样群体,指在对一个人思想、态度和信仰以影响地人群;相关群体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地比较物和参照物,是个体心目中地规范;其对于消费者地影响可以表现在对消费行为地修正、个体消费对相关群体地依赖、对消费行为地规范以及相关群体地消费权威等方面.·朋友群体与消费行为: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之间地而相互关系带有明显地情绪色彩·购买群体与消费行为三、社会阶层与设计心理分析:1、社会阶层地划分:社会阶层是指人们在生活中银某些共同点或一致地特征而组成地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具有结构性(3)影响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经济收入与消费行为·教育水准与消费行为:中阶层、低阶层·社会职业与消费行为·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地位以及城乡差别、成员地年龄等*在划分社会阶层是还可以采用综合指数,把上述这些客观标准综合起来,按其重要性进行加权3、社会阶层地特征:·同质性·认同性·多元性·动态性4、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地具体影响:·消费倾向和购买·消费信息·消费目标四、社会心理现象与设计心理:·时尚地一般概述·时尚地规律和设计:【法】菲力普·斯达克“极简主义风格”·流行方式与设计心理·时尚与产品设计第七章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一、产品生命周期与消费者心理:1、产品生命周期概述: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它缺乏竞争能力,在市场上被淘汰为止地整个运行过程.·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2、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特点:(1)导入期:①导入期产品特点:·产品地新颖性·产品地独创性·产品地不稳定性·产品地扩散小②导入期地消费行为和产品设计:·购买人数极少·消费动机是求新、求美、求异、求胜·购买个性是独立型·购买年龄以年轻人居多·购买性别以男性居多·购买方式带冲动性(2)成长期:①成长期产品特点:·产品地销售增加·产品地质量稳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②成长期地消费行为与产品设计:·购买人数增加,进入早期使用大众·消费心理地趋优性·购买心理地疑虑性(价格、廉性)·购买决策地比较性和选择性·购买价格地比较和求廉性(3)成熟期:①成熟期产品特点:·产品定型·产品销售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价格趋向一致·企业利润开始下降②成熟期地消费行为和产品设计:·销售量达峰值,消费者转向基本消费大众·购买心理地特征是严格挑选产品·求廉心理占重要地位·产品销售趋于饱和2、衰退期:①衰退期产品地特点:·产品由新变旧·产品地销售迅速下降·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一亏再亏,回天无术②衰退期消费行为和产品设计:·销售量下降,购买者以守旧者居多·消费者期待变化地心理·消费者期待降价处理345、新产品扩散与设计:(1)新产品地扩散过程:(2)影响新产品扩散地因素分析:①客观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新产品本身·新产品传播渠道·从众现象②主观因素:第九章广告心理一、广告设计与消费者心理:(4)知觉地恒常性与广告设计:·知觉地理解性与广告设计·广告设计与消费者注意2、刺激物本身地特点:·刺激物地强度·刺激物地新异性·刺激物地对比度·刺激物地活动性3、消费者主观状态:·消费者地情绪状态·消费者地知识经验4、注意地广度与广告设计:·信息编组·信息压缩·选择适当地信息·增加刺激准度·注意地分配与广告设计·注意地转移与广告设计(1)充分利用形象记忆地优势设置鲜明特征,便于识记和回忆(2)注意广告重点识记材料地系列位置:·由于两端易记,广告地关键信息应放在广告地开头和结尾上·利用先入为主地手法(3)重复广告(4)消费者参与二、广告设计与消费者情感:1、广告地情感设计要重视语言地感染力2、广告地情感设计要重视人情味3、信息发布便于理解。
设计心理学考试知识点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高设计的效果和用户体验。
在设计心理学的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感知与认知- 感知:指个体通过感官对外界环境的接收和理解。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通道。
设计师需要了解感知过程,以确定如何通过设计刺激用户的感官。
- 认知:指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理解。
设计师需要了解认知过程中的注意、记忆、思考和决策等因素,以便设计更符合用户认知特点的产品和界面。
2. 人机交互- 人机接口:指用户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交互的方式和界面。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人机接口,从而设计出易于操作和理解的用户界面。
- 任务分析:指对用户在特定任务中所执行的步骤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
设计师需要进行任务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界面和功能。
3. 用户体验- 用户需求: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要求。
设计师需要通过用户研究和调查,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满足。
- 交互设计:指设计师如何通过界面和功能的设计,使用户与产品进行有效的交互。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认知特点、界面布局、操作流程等因素,提供良好的交互设计。
- 可用性测试和评估:指通过实际用户的测试和评估,检验产品或服务的易用性和满意度。
设计师需要进行可用性测试和评估,以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4. 设计原则和方法- 用户中心设计:指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需求和体验放在设计的核心地位。
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设计出适合用户的产品和界面。
- 界面设计原则:包括可读性、可理解性、一致性、反馈及排除、直观性等原则。
设计师需要遵循这些原则,以创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
- 用户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用于获取用户需求和行为的相关信息。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看到感知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
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研究。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息社会需要用设计的艺术来衡量人和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八\、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但侧重于设计艺术和相关的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以及设计的艺术,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
设计心理学重点归纳1.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使设计领域的学者和设计师来世关注设计——赫伯特.A.西蒙。
2.问题求解:在复杂情境子啊的不断作出决策的思维活动。
3.诺曼将人脑信息中对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到高分成三个阶段:a.本能水平的设计:本能的、生理性反应;b.反思水平的设计: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 c. 行为水平”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1.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环境基础是心理话动相行产型品赤在物质条件。
2.是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理念等,这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
3.是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等;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并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存在独特性和稳定性。
4.心理过程:普通心理学将其划分为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或意动)三个部分。
心理过程的发生,是主体认知内、外环境的刺激或信息,在动力系统的驱使下,受个性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全过程。
5.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移情现象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即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
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市美时我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市美对像上去。
非自身的信感写市定对象融为体政者说对于市美好单价种心领神公的“肉模仿”,即“由我及物”或“由物及我”。
6.距离说:认方审美要保持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
7.投射法:提供给被试者一种无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无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心底的心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常用的投射法包括词语联想法、句子、故事完型法、绘图法、漫画测试法、照片归类法等8.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称的测试不同于一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理而究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
9.霍桑效应:不仅通过改变物理环境有利于提高工效。
此外还有更大的因素能影响工人的工作绩效,即工人的情绪、作业的动机、工作环境的气氛等。
10.针对视觉障碍的可用性设计:11.差别阈限:虽然神经系统对于任何刺激都有反应,但人明确感觉到刺激,不仅如传统理解的那样,需委超出感觉阈限;并且通常只有刺激超出一般规律的变化,才能作为外界信号被接受,这种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12.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13.遮蔽效应:即强烈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
14.视觉后效: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当一个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例如人们看一块红色一段时间后将视线移开,会看到一块模带的绿色,这就是拮抗作用。
15.眩光:当人的视野中物体与背景间的亮度对比过大时,就会造成视觉不适或能见度( ibility下降,这也是人机工程学常谈到的“眩光”(glare)。
16. 恒常律:是指人的知觉具有恒常性,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
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7.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8.深度知觉线索: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筑效果图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插人: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19.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
20.OP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
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目的就是利用光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通过几何图形元素的并置、叠加、错位等方式愚弄人们的视觉。
2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主要目的和兴趣在于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主要研究高层次思维活动于初级信息加工关系。
22.记忆泛化:“泛化”的现象,即再认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典型性特征加以比对,具有较多典型特征的对象即可被识别出来,有时一些具有类似特征的对象也能被识别出来。
23.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24.短时记忆:也称初级记忆,外部记忆首先进入短时记忆,它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信息处理器,如果记忆主体不持续复述信息(俗称“默记”),那么他将会在15-30s内就消失。
相当于电脑中的缓存,它一次只能保存很少的信息量,在这个有限容量是7±2.25.长时记忆:也称次级记忆,那些通过短时记忆并不断复述得到相应处理(被加人到联结的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一个容量很大的存储器中。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存储一分钟直到永远。
相当于电脑的硬盘。
26.双重编码说:.心理学家Paivio(1975年)提出双重编码说,按照记忆表征的形式,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表象系统(形象记忆)和言语系统(词语逻辑记忆)。
其中表象系统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而言语系统是以概念、命题为内容的记忆,这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
一般而言,人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工处理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逻辑思维加工处理的材料是语言逻辑记忆。
27.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录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此事件的时间一空间联系的信息;就是关于某个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须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包括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
是用一定概念描述物的意义的记忆。
28.自然匹配:1)研究用户操作流程,理解正确的用户概念模型,尽量使设计师的概念模型与用户的概念模型相对应。
2)使设计符合人的操作逻辑。
3)利用标准化设计,增加用户对设计的熟悉度。
4)提供正确的语意说明,产品语意是指产品语言的含意,产品面租包含了一切形状、色彩、材料、质感结构、音效、符号、文本说明等能提供用户理解线索的要素,如Krippendorff所说,机器(产品)应提供正确的符号和象征,以适应人的视觉理解和操作过程。
5)提供一定的局限。
29.错误和失误:错误:有意识的行为,是由于人对所从事的人物估计不周或是就决策不利造成的出错行为。
失误:是使用者下意识的行为,是无意中出错的行为。
30.兼容性:是指设备或软件具有在超过一个硬件平台或操作系统中使用的力,兼容性一方于那些针对“大市场”的设备或软件格外重要;另一方面还是衡量那些非终端产品组件的可用性的重要指标。
3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务的态度的体验。
32.情绪的维度: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 H. Schlosberg, 1954年 )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一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一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活水平”)。
33.新异刺激:包括了对象的复杂程度、新奇程度、不和谐程度三个方面: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不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34.诺曼的人对物体的三种情感:35.情感设计:就是设计师通过设计之物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或强化某种目的的设计。
36.愉快:是指现实生活中,期盼的目的达到之后,对紧张解除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愿望满足的程度,依次包括满意、愉快、狂喜等。
37.恐惧:是指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
38.痛苦:作为最普遍、最一般的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包括物理刺激和心理因素:分离、失败、不公正待遇.39.悲哀:始于快乐相对的一种情绪,是指所爱的人或事物的丧失或盼望的东西或事物的幻灭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40.愤怒:是指遇到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的情况,并一再受到妨碍从而积累出来的一种紧张的情绪。
41.固有色:某些物体色彩已成为固有概念。
42.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抽象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43.形象思维:是种以形象为依托和工具的思维方式。
“形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表象”或“意象”,有学者认为它类似于一种“心理图画”,人脑以形象思考时,就像观看无声电影,虽然没有语言,脑却能理解真墓的景象与逻辑思维相比,形象思维呈现整体性、直觉性、跳跃性、模糊性的特点。
44.左右脑分工: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枢,负责处理语言和概念,主管人的语言言语理解、阅读、书写、计算、推理、分类、回忆和时间感觉。
右半脑: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是形象思维中枢,其主要的功能是处理表象,主管人们的知觉辨认、空间定向、形象记忆、想象、做梦、模仿、音乐、美术、舞蹈、高级情感、态度等,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胜于左半球。
45.顿悟:是指通过理解和洞察了解情境的能力或行为,其往往需要经历段时间的失败和徘徊。
46.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中存在的顿悟、直觉和灵感等现象。
顿悟和直觉都是灵感思维的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暂时的创造状态。
47.设计思维:综合性的思维:“设计师需根据设计任务和设计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
”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并且其中“艺术思维是在设计思维中一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
48.创造力:1.从创造力的结果入手。
即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2.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要理解创造力的概必须从创造过程入手,被看作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3.则强调创造主体的素质。
认为创造力是普遍存在的能力,但创造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以创造力的结果新“产品”来定义创造力,岂非意味着那些没有进行创造活动、没有产生创造性产品的主体就没有创造力;并且,创造力表现在多种方面,只是其具有“一般”和“卓越”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