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114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一、目的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等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三、原理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一、)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六、0。
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1158;有效期:自生产日期之日起三年;七、检测样本要求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K2真空紫头采血管1支+ 普通红头真空采血管1支)。
2、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3、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八、操作步骤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3 %RBC悬液3% RBC悬液配制:1滴压积RBC + 1。
6 ml(40滴)生理盐水3、取一次性试管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5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滴。
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5滴和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滴.混匀,以1000r/min离心2min,轻轻侧动试管,观察结果。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输血工作专题组1 引言1.1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开展输血前实验必须采用的实验室规程。
本指南的形成是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英国临床病理鉴定学会(cpa)的推荐、英国输血服务机构的指南、英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bti p)的数据和输血严重危害(sh()t)的监测方案。
支持新的观点以及潜在争议的依据将在文内提及。
1.2 输血前实验项目1.2.1 受血者abo、d血型鉴定1.2.2 受血者抗体筛选,若新生儿输血则进行患儿母亲抗体筛选。
筛选阳性者,继续进行抗体鉴定。
1.2.3 计算机或手工比对当前的结果与既往的记录。
上述3项组成定型和筛选。
1.2.4 供血者红细胞选择及交叉配合试验,包括病人血清/血浆和供者红细胞的血清学试验,或者电子化的选择及发放。
1.2.5 应有紧急情况下的书面处理程序。
临床紧急用血时,患者需要即刻的红细胞支持,输血前实验必需简化,或者直接发放o型红细胞。
1.3 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1.3.1 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是指能通过加速破坏一定比例的输注红细胞,而导致患者输血反应的抗体。
1.3.2 抗一a、抗一b和抗一a,b通常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1.3.3 除少数例外,一般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仅指在严格的37 c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阳性的抗体。
1.3.4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如大量失血,患者需要输血可能会输注不配合的血液。
1_3.5 患者有同种抗体时,红细胞的选择原则见表1。
表1 含同种抗体的患者选择输注血液的原则血型系统抗体推荐原则abo抗-ai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rh抗-d、-c、-c、-e、-e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rh抗-cw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ell抗-k、-k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kell抗-kpa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idd抗-jka、jkb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抗-m(37c反应)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抗-m(37c不反应)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抗-n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抗-s、-s、-u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duffy抗-fya、fyb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p抗-p1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ewis抗-lea、-leb、lea-b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utheran抗-luaa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diego抗-wra(抗-di3)iat法交叉试验相合*h抗-hi(ait和aib患者)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全部其它在37c iat反应性抗体咨询血液中心1.3.6 可以考虑应用抗体卡,该卡由实验室或血站填写而由患者携带。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介绍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治疗手段。
在进行输血时,需要进行血液相容性实验,以确保病人接收的血液与其自身血液相容性良好,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档将介绍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的程序指南。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测血液样本和供血者血液样本准备好,同时将其标记清楚,确保其完整性以及标签的准确性。
确保所有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药品在实验室中均已备齐。
2. 预备实验首先进行凝集素检查,确认使用的凝集素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还需检查用于实验的培养基、血清等试剂是否过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 操作流程1.取2ml待测血液样本于无菌离心管中;2.加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混匀,制成2%全血;3.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在4℃下保存;4.取2支离心管,分别标记为“试验管”和“对照管”;5.分别加入100μL试验组全血和100μL对照组全血;6.加入10μL适当稀释的抗人球蛋白凝集素,混匀;7.在室温下孵育30分钟;8.观察试管内血液凝聚程度,根据排序判定。
–如果试验管和对照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聚,说明出现凝集反应,意味着输血存在不相容现象。
–如果试验管和对照管凝聚程度相同,说明样本血液与对照血液相容性良好,可进行输血。
4. 结果分析根据凝聚程度的排序结果,可对血液相容性进行分类。
1.1+: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无凝聚;2.2+: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有轻度凝聚;3.3+: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中度凝聚;4.4+:试验管明显凝聚,对照管重度凝聚;5.反应消失:试验管和对照管均无凝聚反应。
注意事项•操作实验时需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保证操作安全;•实验室应当向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状况。
了解血液相容性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准确评估输血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留意操作细节,加强实验室质控管理,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交叉配血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1.目的检测供血者与受血者之间的输血相容性,包括主侧配血与次侧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2.原理微柱卡的每一个微管中装填有孔径均一的凝胶和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和抗补体C3),红细胞表面抗原与其对应的IgG抗体结合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管底沉降,并与抗人球蛋白结合形成红细胞凝集,凝胶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使其悬浮在凝胶层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之间的微小空隙到达微管底部。
3.样品3.1样品类型:血清和血浆标本均可用于交叉配血3.2患者准备(1)应避免高脂食物或未知药物影响,可能的情况下,在大量用药前采集标本(2)对于溶血性贫血、异血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多次输入异型血液等特殊输血患者,每次输血前均需采集配血标本3.3容器和添加剂类型(1)患者样本:EDTA抗凝全血。
全血量在3ml~5ml,用标本离心机在1000g/min条件下,离心5min,离心后无溶血、无凝块、无明显乳糜。
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动脉血。
(2)供者标本枸橼酸盐抗凝全血,血液中心提供的献血员标本,将合血辫剪开,放入空白试管,在标本离心机1000g/min下离心5min,离心后应无溶血、无凝块及明显乳糜。
4.环境和安全控制4.1实验环境(1)环境温度:18℃~30℃(2)环境相对湿度:15%~80%RH(无冷凝)(3)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良好。
4.2人员安全(1)操作人员二级防护(2)所有血液样本及与血液接触的材料均视为传染性物质(3)对设备进行清洁或清除污染、处理样本、处置废弃试剂卡、处理稀释样本管等遵照实验室生物危害注意事项。
5.方法学微柱凝胶法6.程序性步骤标记交叉配血卡(血袋编号、病人姓名)→受血者EDTA抗凝血离心备用→剪下供血者(血袋辫子)离心备用→吸取受血者50ul血浆至主侧微管内(仅暴露实验所需反应腔)→供血者(血袋辫子)50ul血浆至次侧微管内→用低离子强度溶液分别配比0.5%-0.8%受血者、供血者(血袋辫子)红细胞悬液→在主侧加入供血者(血袋辫子)50ul红细胞悬液→次侧加受血者50ul红细胞悬液→ 37℃孵育15min →专用离心机900r2min转1500r3min →取出配血卡判读结果。
输血相容性检测样本管理类作业指导书输血相容性检测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如下。
(一)目的有效指导输血相容性检测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标本量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范围适用于ABO、Rh血型鉴定、稀有血型抗原测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交叉配血、抗体效价测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三)职责1.静脉血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义务向临床提供各检测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2.血液标本应由临床专职外送人员、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送或由标本物流传输装置自动传送。
3.操作人员将检测后标本按照标本保存和处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四)工作程序1.患者准备及原始标本识别(1)患者血液采集前,应避免跑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剧烈的运动,要求患者休息15分钟后进行采血。
冬季采血时应保持血液循环通畅。
(2)静脉血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遵照医嘱准备好标本采集前所用的容器以及消毒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标本条形码、检验申请单或输血申请单等备用。
首先确认患者姓名、病案(ID)号和血型,并将姓名、ID号、血型和(或)标本条形码写在(贴于)采血真空试管上。
(3)采血前应向患者做适当解释,以消除其疑虑和恐惧。
如遇患者采血后发生晕厥,可让患者平卧,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必要时可嗅芳香氨酊,针刺或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4)标本条形码上的申请单号(或申请序号)是原始标本的唯一标识。
2.临床医生的指导(1)临床医生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采血时间(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卧床时采血;其他人员最好在空腹时采血,急诊除外)及相关注意事项。
(2)临床医生应向患者讲清楚采集血液标本前,使用青霉素、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磺胺、甲基多巴、肝素、右旋糖酐等药物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临床医生若确认患者近期使用过上述药物,应在申请单中注明或直接通知输血科工作人员,以利于试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输血工作专题组1 引言1.1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开展输血前实验必须采用的实验室规程。
本指南的形成是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英国临床病理鉴定学会(cpa)的推荐、英国输血服务机构的指南、英国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bti p)的数据和输血严重危害(sh()t)的监测方案。
支持新的观点以及潜在争议的依据将在文内提及。
1.2 输血前实验项目1.2.1 受血者abo、d血型鉴定1.2.2 受血者抗体筛选,若新生儿输血则进行患儿母亲抗体筛选。
筛选阳性者,继续进行抗体鉴定。
1.2.3 计算机或手工比对当前的结果与既往的记录。
上述3项组成定型和筛选。
1.2.4 供血者红细胞选择及交叉配合试验,包括病人血清/血浆和供者红细胞的血清学试验,或者电子化的选择及发放。
1.2.5 应有紧急情况下的书面处理程序。
临床紧急用血时,患者需要即刻的红细胞支持,输血前实验必需简化,或者直接发放o型红细胞.1.3 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1.3.1 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是指能通过加速破坏一定比例的输注红细胞,而导致患者输血反应的抗体。
1.3.2 抗一a、抗一b和抗一a,b通常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1.3.3 除少数例外,一般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仅指在严格的37 c时,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阳性的抗体.1.3.4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如大量失血,患者需要输血可能会输注不配合的血液.1_3.5 患者有同种抗体时,红细胞的选择原则见表1。
表1 含同种抗体的患者选择输注血液的原则血型系统抗体推荐原则abo 抗-ai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rh 抗—d、-c、-c、—e、—e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rh 抗—cw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ell 抗—k、-k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kell 抗-kpa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kidd 抗-jka、jkb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m(37c反应)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m(37c不反应)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n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mns 抗-s、—s、-u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duffy 抗-fya、fyb 抗原阴性且交叉试验相合p 抗—p1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ewis 抗-lea、—leb、lea-b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lutheran 抗—luaa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diego 抗—wra(抗—di3)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h 抗—hi(ait和aib患者) 37c iat法交叉试验相合全部其它在37c iat反应性抗体咨询血液中心1.3.6 可以考虑应用抗体卡,该卡由实验室或血站填写而由患者携带.它们可以提醒临床医生或实验室患者体内存在临床意义的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1.为规范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2.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前,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严格核对《输血审批单》、《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要求字迹清楚、信息填写完整,联号相符,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确保患者身份信息等准确、一致;若联号不符或患者身份信息不一致,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认真检查血标本质量,确保血标本符合实验要求,要求实验用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且无溶血、无气泡、颜色正常、标本量充足;否则应拒收,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复检患者的ABO血型和Rh(D)血型,要求复检血型与申请单上的血型一致,否则应要求临床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
.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在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根据患者的血型、申请输血种类和输血量,取相应库存血液进行ABO血型和Rh(D)血型复检,要求复检血型与血袋上标注的血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且无Rh(D)血型相同的血液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和库存血Rh(D)血型的一致性),否则应更换相符的库存血液进行复检,并通知和配合市血站纠正相关错误。
3.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时,应执行下列管理规定或完成下列工作:.严格按照《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简化操作程序。
.对急性溶血性贫血或烧伤患者的溶血标本,应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凡输注红细胞类血液制品、浓缩白细胞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应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血浆类血液制品可以不要求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
.配血时,应采用能检查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和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同时进行血液相容性检测,即盐水法+凝聚胺法,或盐水法+微柱凝胶法等。
.配血不合时,应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还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节器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已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第五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第十九条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第二十条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第二十一条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第二十二条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浓缩红细胞(CRC)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签字后方可发出。
第二十六条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明情况。
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
1. 临床标本采用二次血型法即住院患者普查血型鉴定,输血前再复查血型一
次。
2. 血型鉴定、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卡片法,血型复查运用试管法或玻片法。
另运用盐水凝集试验、凝聚胺试验、吸收试验及放散试验辅助鉴定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
遵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3. 必须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ABO血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
4.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血小板应采用ABO血型同型输注。
5.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参见相关文件)。
6.血型鉴定作正反定型,常规应用微柱凝胶卡片法,疑难结果以试管法为准,血型复查常规使用试管法或玻片法为准、交叉配血试验和抗筛试验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片结果为准。
7.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
凡遇下列情况时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接收多次输血者。
8.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9.做好质量控制。
每批试剂和质控品均做验收评价,每日室内质量控制合格情况下检测临床标本。
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目录第一章规章制度第一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第二节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管理一、临床用血计划的拟定二、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制度三、临床退血管理第三节临床输血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一、临床输血操作步骤二、各岗位职责流程图第四节输血科管理制度一、科室工作守则二、临床用血有控制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三、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四、消毒隔离及污物处理制度五、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六、考勤制度七、请假制度八、人事考核制度九、奖惩制度十、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十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十二、值班工作制度十三、临床用血计划申报登记制度十四、配输血查对制度1十五、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复查与核对制度十六、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十七、血液质量监测制度十八、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及报废制度十九、试剂的认购与入库、领用制度二十、计量管理制度二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二十二、方便病人配合临床制度二十三、科学合理用血制度二十四、紧急用血制度二十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制度二十六、各种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二十七、库房管理制度二十八、档案保管制度二十九、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回报制度三十、交接班制度三十一、血液标本的留取接收保存制度三十二、实验室管理制度第五节、岗位职责一、输血科主任岗位职责二、主任、副主任技师岗位职责三、主管技师职责四、输血科技师岗位职责五、输血科技士岗位职责六、临床医师在用血时的职责七、临床护士在用血时的职责第二章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一、低温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2二、离心机使用及注意事项三、储血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四、恒温水浴箱使用及注意事项五、贮存试剂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六、热合机使用操作规程七、净化操作台使用规程八、血浆融化仪使用操作规程九、血小板振荡保存箱使用操作规程十、电烤箱使用操作规程第三章血液入库检查规程一、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规程二、血液质量检查规程第四章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第一节样本管理类作业指导书第二节试验方法类作业指导书一、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二、不规则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三、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四、手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管法)标准操作规程五、Rh血型分型(试管法)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六、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七、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八、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九、RhD血型确证试验(卡式抗人球法)标准操作规程十、ABH唾液型物质凝集抑制试验标准第五章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作业指导书3第一章规章制度第一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应该由主管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应科室负责人员组成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指南》
嘿呀,咱今儿就来讲讲这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是咋回事哈。
就说有一次啊,我在实验室里,准备好好弄这个血液相容性实验。
咱先得把那些血液样本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就跟捧着宝贝似的,可不敢有半点马虎呀。
然后呢,就开始一步步按照程序来啦。
先得把实验器材都准备得妥妥当当的,啥试管呀、试剂呀,都得摆好了,就像士兵排队一样整齐。
接着呢,把血液慢慢加到试管里,这时候可得集中精神啦,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生怕出啥差错。
然后就开始各种操作啦,一会儿加这个,一会儿加那个,感觉自己就像个小魔法师似的。
在这个过程中呀,还得时刻注意着各种反应,看看有没有啥变化。
要是有一点不对劲,那可就得赶紧找找原因咯。
实验做完了,还得仔细记录数据,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就跟记账似的,得清清楚楚的。
哎呀,这就是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的大致过程啦,虽然听着有点复杂,但只要咱认真对待,一步一步来,肯定能做好滴!以后再做这种实验,咱就更有经验啦,哈哈!
好啦,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输血实验室血液相容性实验程序的事儿,希望对你们有用哟!。
⾎液相容性试验⽅案HPA25树脂⾎液相溶性试验⽅案1.试验⽬的通过溶⾎试验,凝⾎试验以及⾎⼩板黏附试验考察HPA25树脂的⾎液相容性,并与⽤包膜后的HPA25的树脂⽐较,考察包膜对⽣物相容性的影响。
2. 试验依据根据GB/T16886.4:2003/ISO 10993-4:2002:医疗器械⽣物学评价,第四部分:与⾎液相互作⽤试验选择,为基础进⾏试验。
3.试验项⽬3.1溶⾎试验3.1.1试验原理:检验样品、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与新鲜的稀释后兔⼦抗凝⾎接触,通过岛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在545nm波长的吸光率。
检验样品的溶⾎程度可根据下式计算:溶⾎程度(%)= (X1-X3)/(X2-X3) ×100%其中X1为试样的吸光度,X2为阳性对照品吸光度,X3为阴性对照品吸光度。
在此项研究的条件下,检验样品的溶⾎程度不得⼤于5%,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如预期表现。
3.1.2具体试验步骤:(1)检验样品准备:按照0.2g:5ml⽐率[检验样品的重量⽐0.9%的氯化钠溶液]阴性对照品:0.9%的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品:蒸馏⽔(2)新鲜的稀释后兔⼦抗凝⾎的制备:8ml新鲜的兔⼦⾎液加⼊0.4ml20g/L的草酸钾试剂,外加10ml 0.9%的氯化钠溶液。
(3)实验过程:将第⼀份2根试管中各加⼊0.2g包膜HPA25,然后再分别加⼊5ml容量0.9%的氯化钠溶液,将第⼆份2根试管中各加⼊0.2g未包膜HPA25,然后再分别加⼊5ml容量0.9%的氯化钠溶液;将第三份2根试管中分别加⼊5.2ml氯化钠溶液,⽤于阴性对照品。
第四份2根试管中分别加⼊5.2ml蒸馏⽔,⽤于阳性对照品。
把所有试管放⼊37℃的⽔浴中30分钟。
30分钟后,在所有试管中加⼊2ml新鲜的稀释后兔⼦抗凝⾎后,慢慢将其混合,并再次将所有试管放⼊37℃的⽔浴中60分钟。
将所有试管内的溶液分别移到离⼼管内。
所有试管进⾏离⼼800r ×5分钟,将上清液测定在545nm 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平均值,根据公式计算溶⾎程度。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输血相容性检测是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相容性的重要程序,以避免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后果。
为了有效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并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本文将就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进行详细探讨。
一、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体系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应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上。
相关部门应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项检测工作的质量标准、流程和责任部门。
同时,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2.设备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所需的设备应定期检修、保养,确保其运行稳定可靠。
相关部门应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记录设备购置、操作规程、维护记录等信息,以便及时跟踪设备状态。
3.试剂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持在有效期内。
相关部门应制定试剂管理制度,建立试剂领用、使用、存储、报废等流程,严格执行规定,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人员管理输血相容性检测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才能上岗。
相关部门应建立人员档案,记录人员的培训情况、考核结果等信息,定期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和约束人员的工作表现。
二、程序规范1.标本采集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患者的血样和供血者的血样。
采集血样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信息,确保正确的标本和正确的患者之间相对应。
采集后应立即妥善保存,避免交叉污染和标本混淆。
2.血型鉴定对采集的患者和供血者血样进行血型鉴定,确定其ABO血型和Rh 血型。
鉴定前要准确标注标本信息,避免混淆。
鉴定后要对结果进行核对和确认,确保准确无误。
3.抗体筛查对患者血样进行抗体筛查,检测是否存在不同类型的抗体。
筛查前要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信息,筛查后要对结果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结果可靠。
4.交叉试验对供血者血样和患者血样进行交叉试验,确定其相容性。
试验前要核对供血者信息和患者信息,试验后要对试验结果进行复核和确认,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提高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输血科、临床实验室及其他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部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2. 设立专门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
四、人员资质1. 输血相容性检测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2. 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检测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
五、设备与试剂1. 使用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
2. 对所有输血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
3. 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容性。
七、质量控制1. 实施室内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2. 对检测结果异常或不确定的情况,进行重复检测或进一步分析。
八、记录与报告1. 详细记录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全过程,包括患者信息、检测结果等。
2. 检测报告应及时、准确,对检测结果负责。
九、信息管理1. 建立输血相容性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2. 保护患者隐私,对患者信息和检测数据进行严格保密。
十、监督与改进1. 定期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和临床反馈,不断改进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十一、应急预案1. 制定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错误的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须经输血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输血相容性检测是指在进行输血前,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测,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和血凝型相匹配,防止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的建立和执行,将为为保障输血安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一、管理制度1.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负责制定并修订血站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清晰。
3.负责定期组织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协调进行。
二、程序1.严格按照供受血者的标本采样要求操作,确保采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血型鉴定方法采用ABO、RhD血型标志物鉴定、典型血清试验、中性凝集试验等方法。
3.血凝型鉴定采用全血凝集试验、抗凝剂处理试验、制备抗血小板血清鉴定等方法。
4.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血凝型鉴定结果,制定输血方案,并列明受血者的血型和血凝型鉴定结果。
5.进行交叉试验,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试验,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6.定期对设备和试剂进行校准和监控,确保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检验结果登记、报告和存档,并通知输血医生和相应相关部门,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8.进行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及时纠正问题,防止不良反应再次发生。
9.定期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的质量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估,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和执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与程序,可以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关制度与程序的完善和执行,将为提升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保障,并降低输血引起的不安全因素的风险。
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范本
目录
第一章规章制度
第一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第二节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管理一、临床用血计划的拟定
二、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制度
三、临床退血管理
第三节临床输血操作步骤及岗位职责
一、临床输血操作步骤
二、各岗位职责流程图
第四节输血科管理制度
一、科室工作守则
二、临床用血有控制感染的方案及管理制度三、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
四、消毒隔离及污物处理制度
五、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制度
六、考勤制度
七、请假制度
八、人事考核制度
九、奖惩制度
十、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十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十二、值班工作制度
十三、临床用血计划申报登记制度十四、配输血查对制度
1
十五、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复查与核对制度十六、血液储存、发放、临床输血和血液报废制度
十七、血液质量监测制度
十八、仪器设备认购、验收、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及报废制度
十九、试剂的认购与入库、领用制度二十、计量管理制度
二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二十二、方便病人配合临床制度二十三、科学合理用血制度
二十四、紧急用血制度
二十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制度二十六、各种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二十七、库房管理制度
二十八、档案保管制度
二十九、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回报制度三十、交接班制度
三十一、血液标本的留取接收保存制度三十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五节、岗位职责
一、输血科主任岗位职责
二、主任、副主任技师岗位职责三、主管技师职责
四、输血科技师岗位职责
五、输血科技士岗位职责
六、临床医师在用血时的职责
七、临床护士在用血时的职责
第二章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一、低温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2
二、离心机使用及注意事项
三、储血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四、恒温水浴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贮存试剂冰箱使用及注意事项
六、热合机使用操作规程
七、净化操作台使用规程
八、血浆融化仪使用操作规程
九、血小板振荡保存箱使用操作规程
十、电烤箱使用操作规程
第三章血液入库检查规程
一、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规程
二、血液质量检查规程
第四章输血相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样本管理类作业指导书
第二节试验方法类作业指导书
一、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二、不规则抗体筛查标准操作规程
三、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四、手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管法)标准操作规程
五、Rh血型分型(试管法)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六、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测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七、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八、吸收-放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九、RhD血型确证试验(卡式抗人球法)标准操作规程
十、ABH唾液型物质凝集抑制试验标准
第五章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作业指导书
3
第一章规章制度
第一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应该由主管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应科室负责人员组成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其基本组成为:主任委员由主管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医务处处长和输血科主任担任;委员有外科相关科室主任、内科相关科室主任、妇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小儿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染科主任等,同时在输血科设立办公室。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完善与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的管理。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内输血医学知识继续教育,提高医院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和管理水平。
3.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地方血液管理规定,制定本院临床输血过程的标准程序并培训所有人执行。
4.协调输血科与临床科室输血工作事宜。
5.监督指导临床医师安全、科学、合理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