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 格式:docx
- 大小:21.07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版初中地理教案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区。
2. 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了解南方地区的植被、土壤特点及其分布。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区。
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南方地区的植被、土壤特点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的植被、土壤特点及其分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南方地区的植被、土壤特点及其分布。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水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南方地区的植被、土壤特点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二、课堂讲解1.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南方地区的人文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对农业、水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特征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 讨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定义和范围。
介绍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区的差异。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了解和体验。
总结学生的讨论,并强调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享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南方地区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享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南方地区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 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3. 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 运用比较法,分析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方地区的典型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2. 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尊重;3. 提高学生对南方地区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3.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4. 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 南方地区的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3. 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难点:1. 南方地区气候、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2. 南方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为学生学习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课本和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并总结出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阐述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4.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南方地区的典型城市或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如成都平原、杭州西湖等,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地理教案设计关于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地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
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
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了解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诗歌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南方地区看看吧!明确: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二、新课学习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展示南方地区图,指导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明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地形特征: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地跨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出界线的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
明确:横断山脉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东侧为云贵高原;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此可见,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3.土壤特征:4.气候特征: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提问: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明确:5.河流水文特征: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河流和湖泊?水文特征如何?(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长江及其支流汉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可见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水乡”之称。
南方地区(二)农业讲解:种植类型、;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特色水果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原因活动探究环节(三):活动1:各类水果对应产地区分活动2:展示南方资源分布图,明确南方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
活动3:展示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提问:南方地区哪些地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指导学生再一次找到横断山脉和巫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在阶梯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再加上这里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
2. 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了解南方地区的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
4. 分析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资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大家能简单介绍一下北方地区吗?2.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南方地区,大家猜猜南方地区有哪些特点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 提问:请大家看看地图,描述一下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 学生自主浏览地图,回答问题。
三、讲解新课1.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
2.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讲解南方地区的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
4.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展示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
四、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答疑问。
五、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 提问:大家能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吗?3.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布置作业1. 绘制南方地区地形图。
2. 收集南方地区的土特产,了解其背后的地理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等,使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课堂拓展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初中南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2. 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当地的特色产业。
4. 认识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特色产业。
3. 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南方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自然美景。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南方地区的范围吗?请大家谈谈对南方地区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点。
2.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讲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当地的特色产业。
4. 讲解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风俗习惯和旅游资源。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有哪些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 展示南方地区的特色产业案例,如茶叶、丝绸等。
2. 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和劣势。
3.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 请学生搜集南方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板书设计1.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特色产业。
3. 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特色产业,认识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初中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
3. 引导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对家乡地理和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
3. 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准备:1. 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南方地区农作物、手工艺品的实物或模型。
3. 南方地区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你们对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南方地区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
3. 讲解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和手工艺品实物或模型,了解其特点和制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方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南方地区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南方地区的地图,标注出主要农作物和手工艺品的分布情况。
2. 撰写一篇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与文化探究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掌握了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农业特色和粮食生产情况,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特色手工艺。
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5篇积极探索地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地理南方地区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括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演变历史。
2.熟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3.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4.结合实例,阐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图表和习题分析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规律。
2.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资源观,树立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解决环境问题,又要继续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学生阅读教材。
多媒体展示图表。
学生填写表格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断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旁边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读图8.9,教师提问:从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物种灭绝、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强;人口增加,使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污染、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南方地区章节教案教案标题:南方地区章节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2. 学习南方地区的历史、人文、风俗等知识;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季气候、降水分布、气候变化等;3.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4. 南方地区的历史特点: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历史名人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了解程度。
2. 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具,向学生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
3.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气候图、数据等教具,向学生介绍南方地区的四季气候、降水分布、气候变化等。
4. 探究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学习南方地区的历史特点:通过图片、文献等教具,向学生介绍南方地区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历史名人等,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
6. 梳理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南方地区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南方地区的更多知识,如阅读相关书籍、浏览网页、参观南方地区的旅游景点等。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南方地区的作文、制作一份南方地区的PPT等,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地图、气候图等教具;2. 视频、文献等多媒体资源;3. 相关书籍、网页等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要求和教学时间等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标题: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
2.掌握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3.设计适合南方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案内容: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特点介绍
1.地理特点: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系等;
2.气候特点: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
3.文化特点:介绍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
二、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1.幼儿教育阶段:了解南方地区幼儿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等;
2.小学教育阶段:掌握南方地区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科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中学教育阶段:了解南方地区中学教育的学科分布、考试要求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适合南方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设计
1.地理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地区的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
2.气候活动:通过气象观测、气候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气
候变化规律;
3.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民俗表演等。
教案评估:
1.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特点的理解;
2.观察学生参与地理、气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3.评估学生对南方地区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
教案扩展:
1.组织学生展开南方地区的研究项目,深入了解南方地区的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
2.设计南方地区相关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农田观察、植物种植等。
备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教案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印象?2.新课内容(1)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①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②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交错分布,地势起伏较大。
③河流:珠江、长江、闽江等,水资源丰富。
(2)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①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石漠化、环境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加强环保执法等。
(3)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①农业:水稻、茶叶、柑橘、热带作物等。
②工业:轻重工业结合,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食品等。
③旅游业: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多元化。
(4)南方地区的人民生活①衣、食、住、行:介绍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如服饰、美食、建筑、交通等。
②教育、医疗、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3.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针对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分享交流: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哪些影响?5.作业布置(1)绘制南方地区地形分布图。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很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冬季温暖,这就导致了这里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的教学设计【教学重点】①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②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③地壳物质循环【教学手段】矿物标本,各类岩石标本【教学过程】(引课)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入手思考:陆地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特别是岩石与其它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花岗岩标本)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石英的成分是什么?→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板书)一、组成岩石的矿物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读图)地壳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构成矿物举生活中实例或根据化学课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物质是矿物,这些矿物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明确有些矿物是单质,有些矿物是化合物。
矿物对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标本是否可以称为矿产?(板书)2.地壳中的矿物1)矿物的概念说明几种熟悉岩石的组成→明确岩石的概念(板书)二、岩石及其成因1.岩石的概念2.按成因分类观察玄武岩、页岩、板岩等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结合实物标本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
(出示化石的岩石标本)观察化石多存在于哪类岩石中?化石能够起什么作用?(阅读资料和示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地层和化石知识→完成示意图的问题。
(提问)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矿石与岩石及前面提到的矿产有什么区别?如何评价矿石的优劣?(提问)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转化?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
(板书)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设计思想】往往忽略这些地理事物的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用亲自在野外采集的岩石或矿物标本其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第一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组成岩石的矿物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2.地壳中的矿物(1)矿物的概念二、岩石及其成因1.岩石的概念2.按成因分类课标要求:以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课标解读:首先应该从以下方面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
初中地理教案南方地区教学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掌握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旅游等主要经济特点。
3. 了解南方地区的人文风情、民俗习惯、文化遗产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域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旅游等主要经济特点。
3. 南方地区的人文风情、民俗习惯、文化遗产等。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相关章节。
2. 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份?这些省份的位置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等。
2.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如丘陵、山地、平原等。
3. 讲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茶叶生产等。
4. 讲解南方地区的工业特点,如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5. 讲解南方地区的旅游资源,如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名城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看南方地区的视频资料,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南方地区的重要性和特色。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 让学生搜集南方地区的民俗习惯和文化遗产资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享、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经济特点、人文风情等。
初中南方地区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和植被类型。
3. 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和植被类型。
3. 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地形区和气候特点。
2. 南方地区的河流分布和植被类型。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南方地区相关章节。
2. 南方地区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和植被类型图。
3. 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引出南方地区的学习。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南方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地形区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南方地区相关章节,自主学习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图进行学习。
2.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气候图进行学习。
3. 讲解南方地区的河流分布和植被类型,引导学生结合河流分布图和植被类型图进行学习。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引导学生了解水稻、茶叶、柑橘等特色农产品。
2. 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区域。
3. 分析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潮汕文化等特色文化。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南方地区的特点吗?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南方地区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和植被类型图。
2. 结合教材和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的短文。
初中地理南方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地理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气候特点。
2. 了解南方地区的地形、植被、农业等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植被。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植被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请问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份?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2.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
3. 讲解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常绿阔叶林、竹林、茶树等。
4. 讲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水稻种植广泛,柑橘、茶叶、甘蔗等农作物丰富。
四、案例分析1. 出示南方地区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气候、植被等特征。
2. 分析南方地区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水田农业、丘陵山区农业、高原农业等。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植被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植被有哪些?2. 导入新课: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方地区的人文特点:鱼米之乡、江南水乡、方言多样性等。
2. 讲解南方地区的民俗风情: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习俗。
3. 讲解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江南园林等。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使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情况。
教学难点:1. 南方地区的地形区和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南方地区的人文特色。
教学准备:1. 南方地区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情况。
2.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国南方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地形区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a. 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濒南海,西靠云贵高原,北接长江中下游平原。
b. 范围: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份。
c.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2. 讲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情况。
a. 气候特点: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b. 植被类型:南方地区主要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竹林、茶树等。
c. 农业生产: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茶叶、柑橘、甘蔗等。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和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南方地区的地形分布图。
2. 让学生结合家庭所在地,调查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掌握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和农业生产情况。
教案教学内容: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班级:八年级〔1〕班教者:孙奎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及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图片。
:〔1〕刚刚我们一起欣赏的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南方地区〕〔2〕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
我国南方地区,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物产富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讲授新课〔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引导学生读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3.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读图分析,答复:〔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28-300C、00C以上〕〔2〕南方地区的干湿情况及年平均降水量。
〔湿润地区、800mm以上〕〔3〕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4〕南方地区的土壤及成因。
〔红土地、湿热〕5.阅读课本P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
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
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
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
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
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
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
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
便成为“米乡”。
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
它位于四川省东部。
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
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
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
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
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
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
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总结。
【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0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
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
增加约50亿元。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