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评估报告(2017年)
- 格式:pdf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27
2019.0319发现C o m m e n tD i s c o ve r 1月21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入园企业座谈会在北京正式举行。
园区定位网络安全“高精尖”产业,以推进网络安全优势资源集聚和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重点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突破、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创新及应用、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培育计划、推进网络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及网络安全产业政策创新。
按照规划,到2020年,产业园区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依托产业园区建成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五个基地”,即国家安全战略支撑基地、国际领先的网络安全研发基地、网络安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和网络安全产业制度创新基地。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维护网络安全就是守护国家安全,一个国家需要自主、健康发展的网络安全产业支撑,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差距,网络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总体投资比例较低。
虽然许多相关企业都强调做大、做全、做强,但整体规模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使得我国目前尚有部分关键领域的安全防护缺乏自主性,网络信息安全产业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网络安全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积极开展新兴融合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布局,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强化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加强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领域安全技术研究,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体系。
2.多方合作打造良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生态。
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政策,充分调动网络安全企业、网络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主体的积极性,协同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生态。
以需求为牵引,加快促进网络安全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壮大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市场,引导通信、能源、金融、交通等重要行业、重要领域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投入,促进网络安全产品服务应用普及,加快产品服务的迭代创新和演进升级。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论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论文随着网络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一位个体产生的数据量也在迅猛增长,数据的计量单位已经达到PB(1,024TB)级,我们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的人们运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地址定位信息、照片、日记等个人隐私信息。
这些信息被网络数据服务商等机构不断地跟踪和记录,挖掘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寻求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如何保护好个人的信息一直是网络用户、专家学者乃至国家备受关注的问题。
1大数据的内涵及其特征1.1大数据的内涵每一位个体在搜索引擎上的任何一次搜索形成的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在不断积累、汇集的过程中,逐渐成了“大数据”。
大数据的定义很多学者已经给出,但表述各不相同。
综合来看,大数据就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的数据集合,同时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及IT技术无法对该数据集进行采集、获取、处理等操作。
用户最能切身感受到的大数据表现为:相关企业根据个体在网络上的浏览痕迹,进行细致的用户需求分析,然后向用户提供定制和个性化的服务。
1.2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通常是指数据的规模大于10TB以上的数据集,可以概括成“4V”:①数据量大(Volume)。
生活在网络时代里,数据的计量单位也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大。
②数据类型多(Variety)。
常见的类型有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
多类型的数据结构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价值稀疏性(Value)。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非常大,但是有价值的数据比例又很小。
④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促使数据的增长速度也急速提高,使各行各业对数据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处理数据的响应速度也有更严格的要求。
2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不安全的原因分析2.1外在原因2.1.1数据本身在传播中具有动态、交互、连续性。
重磅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赛迪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备受关注作者:王改静来源:《通信产业报》2019年第15期2019年5月5日至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作为工信部直属支撑机构、工业互联网领域重要支撑智库,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以“聚焦五大平台,落地三大区域”为主题系统展示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
展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莅临赛迪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展位。
陈肇雄副部长对赛迪研究院在工业互联网监测分析平台、灵犀平台等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对继续做好工业互联网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同时,王新哲总经济师对赛迪研究院赛迪灵犀等工业互联网测试评估方面的工作也表示了肯定。
在本次展会上,赛迪研究院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集中展示了监测、测试、评估、综合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等五大产品线,同时展示了赛迪研究院在江苏苏州、重庆、广东惠州等地的落地情况。
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云平台:重点聚焦为工信主管部门服务,实时监测我国工业企业上云、工业APP培育的进展和动态。
目前该平台已与海尔、东方国信、徐工信息、航天云网、一汽、中化、陕汽等多家平台开展对接,将聚焦工业领域,为政府、行业、企业打造一个工业信息互联、供需精准对接的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微服务与工业APP部署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床:重点面向平台企业,开展工业APP功能完整性、安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及可靠性测试。
目前项目已经制定面向工业微服务与工业APP开发与检测规范体系、工业微服务与工业APP在线开发云平台、工业微服务与工业APP在线验证测试云平台、研制面向工业微服务与工业APP的监测与应用发布推广平台、工业微服务与工业APP的推广与测评服务体系五方面成果。
赛迪灵犀智能制造服务:重点聚焦产业集聚区,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能制造评估诊断服务。
国家级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读而思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创新发展承载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与地区核心增长极。
本文主要围绕国家级新区的资源禀赋本底、现有产业规模、未来增长空间、创新研发实力、政策体系支撑等内容,从基础条件、产业效能、发展潜能、产业创新、产业政策等五大方面,对国家级新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识别不同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这些国家级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本文发表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8月刊总第15期国家级新区是由党中央或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
自1992年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开始,国家级新区设立工作正式启动。
至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党中央和先后批准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创新发展承载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与地区核心增长极。
从各个国家级新区的特色产业体系构建来看,已涌现出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浦东新区金融服务与高端制造、两江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与汽车产业等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与支配力的特色“名片式”产业集群,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产业基础。
国家级新区发展基本情况发展速度与规模差异较大自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设立至今,19个国家级新区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东部沿海新区如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经济总量较大,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在若干产业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中西部地区新区诸如湘江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等发挥后发优势,在特色产业培育、创新体系培育等方面成效显著,经济增速全国遥遥领先。
从2017年数据来看,国家级新区以占全国0.25%的土地面积,承载了总人口的2.12%,GDP 产出占全国的4.4%。
从各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经济指标来看,东部地区新区经济总量大但增速慢,且个别新区(如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速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问诊机器人等积极加入战“疫”,在减少医护人员接触、防止人员交叉感染、提升治疗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疫情的爆发,给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医疗机器人价值凸显。
那么,疫情下的医疗机器人总动员是应急之需,还是刚性需求?后疫情时代,如何促进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值得深思。
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刚性需求+政策导向”双重推动,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市场刚性需求驱动。
受对用于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高端技术需求、老龄化对老残辅助和护理的社会压力,以及高素养医护人医疗机器人和养老机器。
目前,随着全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疫前线对于各场景的医疗机器人的需求仍在持续提高。
国家发展政策利好。
2020年2月,工信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向最需要的地方研发和投放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
此外,关于“新基建”的政策在各地陆续出台,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迅猛发展,将加快推动医疗机器人产业升级。
疫情期间,医疗机器人在彰显非凡应用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升温了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40多家企业涉足医疗机器人领域,其中不乏大量上市企业,如新松机业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更多细分领域医疗机器人产业化有望加速。
从应用领域来看,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已得到广泛应用。
此次疫情爆发催生的消毒、送餐等市场需求,将为企业带来示范性应用机会。
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涌现物流、配药、采血、胶囊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都将加速企业对医疗机器人市场的布局。
例如,消毒机器人在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也没有特别权威的行业标准。
但由于我国疫情爆发早,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反应速度及时,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上均走在国际的最前端,我国可借势加快发展。
刘文婷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所研究室主任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80706050403020102017年 2018年 201924.832.243.2不断增加现实感和真实感。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展望赛迪智库【期刊名称】《电器工业》【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24-28)【作者】赛迪智库【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回顾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后,受骗补调查和补贴政策推迟出台的影响,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
展望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呈现中高速增长,保持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产销国地位,补贴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增速,同时,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动力电池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加剧。
但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安全监管不到位、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充电设施建设滞后、政策扶持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针对以上,赛迪智库提出了提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调整完善准入和补贴政策等建议。
2016年,受骗补调查和补贴政策推迟出台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延续上一年的增长势头,增速有所回落。
展望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既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等机遇,也面临着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补贴政策退坡等因素的挑战。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5.5万辆,销售33.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7.9%和82.2%。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6万辆和25.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1%和102.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7.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0%和37.2%。
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乘用车依旧是市场主力,占比52%,插电式乘用车销量受制于10月的大幅下滑,1~10月累计销量占比仅为20%。
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受“补贴调整政策”发布时间影响较大,虽然前10个月销量增幅仍较大,但从7月开始销量增速下降,8~10月的销量增长放缓比较明显,同比增幅分别为92.2%、43.8%、8.1%。
未来产业发展概述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处于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我国将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作为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加快步伐积极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指出重点发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六大重点发展方向,为我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和政策保障。
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及布局?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巩固其在科技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应对不断增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纷纷加快了未来产业的布局步伐。
我国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各地也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抢占新产业发展制高点。
■ 麦彬承 林梓煌 ︱ 文各地政府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先进地区印发专项政策,明确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全力推动研发攻坚,大力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
河南、山西、江西等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快谋划部署,为未来产业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从各地已开展的动作来看,地方政府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意愿强烈、态度积极,但总体存在发展方向同质化、发展策略单一僵化、发展节奏不明确等问题。
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近期,国家信息中心、南海大数据应用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
该报告基于国家发改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所掌握的30多个种类,总计40多亿条数据,对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人才、政策、投融资、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是业界首部完全基于大数据方法对大数据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报告。
产业与投资成地方省市大数据发展短板该报告首次引入大数据发展指数,从政策环境、人才状况、投资热度、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和网民信心六个维度对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数据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大数据发展指数平均仅为47.15,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北京、广东、上海大数据发展位居前三,其次是东部沿海省份江苏、浙江和山东,贵州、重庆和四川因为政策引领而异军突起,进入了前十。
从衡量指标来看,投资热度低和产业发展不足则是当前地方大数据发展的突出短板。
大数据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如果说2015年是大数据政策顶层设计年,那么2016年是大数据政策细化落地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均推出大数据发展意见和方案。
大数据政策从全面、总体规划逐渐向各大行业,各细分领域延伸。
本报告分析了最受民众关注的十大政策。
其中,《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影响力最为广泛,关注度高达92.11。
2016年,贵州、浙江、广东等一些地方省市也纷纷出台大数据政策举措,促进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例如,贵州省通过我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
但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网民认为北京、上海等地大数据发展政策差强人意。
以《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为例,网民指出该文件中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几乎囊括所有北京市直机关和各区政府,虽然责任明确,但却可能进一步加剧“条块分割”和“碎片化治理”问题,使得“数据孤岛”问题进一步凸显,违背大数据治理初衷。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
此次会议不但直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而且参会人数之多极为罕见。
会议要求,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台实施细则。
今年,卷土重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明显冲击,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经济领域的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而尤以制造业为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工业生产降幅明显、承压较大。
因势利导,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众多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精准支持。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规模大、韧性强,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仍保持较强增长势头,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没有改变。
“困难是暂时的,行动是迅速的,措施是有效的,对一揽子政策驰援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充满必胜的期待。
”创新举措稳增长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省份,政府和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迎难而上开辟新途径,推陈出新出台新举措,在助企纾困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不少好的做法助推制造业稳增长。
青岛5.3%、济南4.5%……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投资、外贸等增长引擎不同程度降速的考验下,第一季度山东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领先其他北方省份。
尤其是青岛在一季度经历一波突发疫情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6.1%的规上工业增速,对地方经济大盘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4月份以来青岛又接连对制造业打出几招“组合拳”,出台“提振企业信心加快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政策包”,制定了三大类、150条政策措施,并将市级、区(市)级政策统筹,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以更大力度、更有效措施提振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在济南,当地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进出口物流成本上涨、订单不足等问题,成立工作专班,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对接。
01智慧物流是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物流从业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2016年是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军。
特别是电商物流的迅猛发展,不断刷新物流业的历史纪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物流难题,催生出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智慧物流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记录现代物流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轨迹,深入分析智慧物流发展的典型案例,探索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意义深远且刻不容缓。
基于以上考虑,菜鸟网络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研究院共同编制了《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记述和总结2016年智慧物流发展成效。
为客观评价我国智慧物流的发展程度,本报告第一次提出并运用了“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这一概念,为量化评价物流行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做了进一步探索。
2017前 言2017 0203一、2016年中国智慧物流发展回顾(一)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新动能(二)利好政策推动智慧物流快速发展 (三)智慧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成效显著二、2016年中国智慧物流热点分析(一)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 (二)一切业务数据化和一切数据业务化(三)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三、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一)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2016年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分析目 录04近年来,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和全社会互联网化的影响下,我国物流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深入优化,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物流碎片化、去中心化等趋势特征日趋显著,信息联通、开放共享和智能2016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
这标志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引导的智慧物流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实践效果看,智慧物流已成为我国物流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16政策Policies2018.10.10ichina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实现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数据是驱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新引擎。
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思维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技术创新发展路径。
大量针对大数据特定需求的存储器件、计算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大数据处理、管理、分析软件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不断倒逼信息技术产业变革。
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深度学习、自动驾驶、语音图像识别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引发基于数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快速发展,引领全球智能化浪潮。
大数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大数据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提供新动能,对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大数据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手段。
通过对海量、动态、高增长、多元化数据的高效处理,能够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提高公共决策水平和质量,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政府治理新机制。
通过对实时、动态、全样本大数据相关性分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有效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智慧社会建设。
二、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蓬勃发展的态势。
目录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报告摘要 (1)第一章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概况 (3)一、总体情况 (4)二、信息经济 (6)三、网络社会 (7)四、在线政府 (8)五、数字生活 (9)第二章五大洲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11)一、亚洲 (11)二、非洲 (12)三、美洲 (13)四、欧洲 (14)五、大洋洲 (15)第三章全球信息社会测评结论 (16)一、全球信息社会发展速度有所回升 (16)二、起步期国家信息社会建设步伐较快 (17)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建设稳步前进 (19)四、全球信息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趋于好转 (23)五、中国在全球信息社会排名中前进两位 (25)附表 (28)一、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社会指数情况 (28)二、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指数表 (31)三、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网络社会指数表 (34)四、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在线政府指数表 (37)五、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生活指数表 (40)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报告摘要 (44)第一章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47)一、全国 (47)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48)三、“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49)四、省份比较 (51)五、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52)六、省会城市比较 (54)七、副省级城市比较 (55)第二章信息经济发展概况 (56)一、全国 (56)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57)三、省份比较 (58)四、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59)五、省会城市比较 (60)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61)第三章网络社会发展概况 (63)一、全国 (63)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64)三、省份比较 (65)四、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66)五、省会城市比较 (67)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68)第四章在线政府发展概况 (70)一、全国 (70)二、东中西区域比较 (70)三、省份比较 (71)四、地级以上城市比较 (72)五、省会城市比较 (73)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74)第五章数字生活发展概况 (75)一、全国 (75)二、东中西比较 (76)三、省份比较 (77)四、城市比较 (79)五、省会城市比较 (80)六、副省级城市比较 (81)第六章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结论 (82)一、全国信息社会发展增速加快 (82)二、全国有38个城市进入信息社会 (83)三、全国信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85)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信息社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 (87)五、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90)附表 (93)一、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情况数据表 (93)二、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数据表 (98)附录:信息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缘起与进展 (106)第二章理论框架 (107)一、信息社会的基本内涵 (107)二、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09)三、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 (111)第三章定量测算方法 (113)一、测算步骤 (113)二、指标体系 (113)第四章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说明 (114)第五章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125)图表目录图1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热力图 (4)图 2 2012—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及增速 (17)图 3 2012—2017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增速对比 (18)图 4 2017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分领域指数增速对比 (19)图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领域指数与全球的对比 (22)图 6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对比 (22)图7 2011—2017年全球不平衡状况对比 (23)图8 2011—2017年分领域相对差距指数对比 (24)图9 各大洲分领域相对差距指数对比 (24)图10 中国、“一带一路”国家、亚洲国家、G20、金砖国家ISI增幅对比 (26)图11 中国、“一带一路”国家、亚洲国家各领域指数值对比 (26)图12 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47)图13 信息社会四大领域发展情况(2007—2017) (48)图14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49)图15 东中西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49)图16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情况 (51)图17 全国信息经济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56)图18 东中西地区信息经济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57)图19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经济指数比较 (57)图20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情况 (58)图21 全国网络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63)图22 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64)图23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比较 (64)图24 2017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情况 (65)图25 全国在线政府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70)图26 东中西部地区在线政府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70)图27 2017年全国各省份在线政府指数情况 (71)图28 全国数字生活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7) (75)图29 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发展趋势(2008—2017) (76)图30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比较 (76)图31 2017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情况 (77)图32 2012—2017年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及其增速 (82)图33 2017年进入信息社会的38个城市区域分布情况 (84)图34 2011—2017年全国ISI及四个一级指标相对差距 (85)图35 信息社会前30位与后30位城市相对差距 (87)图36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2008—2017) (88)图37 “集中连片特困区”覆盖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水平(2012—2017) (90)图38 2014—2015年“特困区”数字生活发展水平 (91)图39 信息社会发展水平定量测算步骤示意图 (113)表1 2017年全球ISI排名前30名的国家 (5)表2 2011—2017年ISI增幅前30名的国家 (6)表3 2017年信息经济指数排名前30的国家 (7)表4 2017年网络社会指数排名前30位的国家 (7)表 5 2017年在线政府指数排名前30的国家 (8)表 6 2017年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前30位的国家 (9)表7 2017年亚洲地区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1)表8 2017年非洲地区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2)表9 2017年美洲国家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13)表10 2017年欧洲地区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4)表11 2017年大洋洲地区部分国家ISI及排名情况 (15)表12 2012—2017年处于各阶段的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增速对比 (18)表13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社会指数 (20)表14 2011—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不平衡情况对比 (23)表15 2011—2017年各大洲相对差距对比 (25)表16 2011—2017年中国信息社会各领域指数值及增幅对比 (27)表17 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 (28)表18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信息经济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31)表19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网络社会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34)表20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在线政府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37)表21 2011—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生活指数(以2017年指数排序) (40)表22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2017年信息社会发展指数情况 (50)表23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2017年信息社会发展指数与全国的比较 (50)表24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情况 (52)表25 2017年全国进入信息社会的地级以上城市 (53)表26 2017年省会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54)表27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社会情况 (55)表28 2017年全国信息经济发展情况 (56)表29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及排名情况 (59)表30 2017年信息经济指数排名前3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 (60)表31 2017年省会城市信息经济发展情况 (61)表32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经济情况 (62)表33 2017年全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 (63)表34 2017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及排名情况 (66)表35 2017年网络社会发展排名前3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 (67)表36 2017年省会城市网络社会发展情况 (68)表37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网络社会情况 (69)表38 2017年在线政府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 (72)表39 2017年省会城市在线政府情况 (73)表40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在线政府情况 (74)表41 2017年全国数字生活发展情况 (75)表42 2017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 (78)表43 2017年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 (79)表44 2017年省会城市数字生活情况 (80)表45 2017年15个副省级城市数字生活情况 (81)表46 2017年38个进入信息社会的城市与全国比较 (83)表47 2017年全国排名变化较大的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84)表48 2011—2017年全国信息社会发展差距测算 (85)表49 2011—2017年信息社会前30位与后30位城市发展对比 (86)表50 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ISI及排名情况 (88)表51 2017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 (89)表52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ISI差距测算 (90)表53 分领域看“特困区”覆盖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水平 (91)表54 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 (93)表55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4)表56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5)表57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在线政府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6)表58 2009—2017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表(以2017年指数排序) (97)表59 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 (98)表60 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112)表61 信息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14)表62 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 (115)表63 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 (126)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7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2017年全球信息社会指数(ISI)为0.5748,较上年提升2.96%,仍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