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职业学校招生方案职业学校招生方案1一、试点目标通过开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安徽省情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和市级统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教体系,推动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试点内容(一)分类招生。
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象为应历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历届中职(含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包括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农民工、退役士兵、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等。
参加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考生意愿和学校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招生形式,招收各类生源。
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属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可分别侧重招收学有所长或有技能特长的考生、中职学生、在职职工和退役士兵等。
(二)多元评价。
省教育厅指导各试点院校根据不同招生对象,研究制定招生政策和考试(测试)办法。
对中职学生可参考《20__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纲要》,实行知识加技能的考试(测试)办法;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实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基础的考试(测试)办法;对其他各类报考人员,可结合其自身实际和学校办学特点,合理确定考试(测试)方法。
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各类考生须进行高考(含对口招生考试)报名。
考生凭考生号选择一所试点高校参加招生考试(测试),具体时间另行公布。
试点高校于20__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并办理相关录取手续。
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录取。
(三)联合培养。
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试点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试点院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订单式”培养班。
推进中高职衔接,对中职学校完成二年级学业的学生实行预报名,预报名后的中职三年级学生由中高职联合培养。
北京2024年起6个艺术类专业实施全市统考北京6个艺术类专业明年起实行全市统考昨天,《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发布。
通知明确,到2024年,本市将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以全市统一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
其中,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包括全市统考和高校校考,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考试。
未来,本市艺术类专业全市统考体系将不断完善。
到2024年,全面实施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6个艺术类专业全市统一专业考试。
本市将不断提高全市统考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分管理,增强考试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人才选拔需要。
同时,本市还将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
对于统考已覆盖的艺术类招生专业,原则上在京招生高校要直接采用统考成绩;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高校可按程序申请在全市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
组织校考的在京高校,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至8倍。
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通知明确,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本市将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舞蹈学类、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逐步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
组织校考的高校,对于极少数专业考试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依据相关规定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
高中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知识宣传2022年9月,陕西省将正式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
新高考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改革,是要建立一套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学考招一体化的改革。
为确保新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学校特成立XX中学新高考综合改革专班,各成员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中省市及教育部相关文件,及时关注改革动向和趋势,积极借鉴已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地区的成熟经验做法,做好前瞻性谋划布局,以便更好服务大家。
为了给广大家长和学生答疑解惑,学校将从全国统一考试、学业水平、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录取、高中教育教学及其它六个方面,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解读高考综合改革相关政策,供大家参考学习。
全国统一考试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
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
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
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陕西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用那种选课方式?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
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3、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新高考资讯·{新高考专区}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探索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成为新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了解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新高考改革中的“两依据一参考”是什么。
【依据一】统一高考成绩语文、数学、外语这是所有地区都考的。
至于选考科目成绩,第一批、第二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地区都是采用“3+3”模式(浙江省是7选3,多一门技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任选3门参加高考,实行等级赋分制。
第三批、第四批以及2022年公布的第五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地区都采用“3+1+2”模式,其中“3”是语文、数学、外语,“1”是从历史和物理中选一门参加高考,称为“首选”,成绩按照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2”是从剩下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2门参加高考,称为“再选,”实行等级赋分制。
【依据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合格性考试,相当于会考,考试时间提前到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不再有等级划分。
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门。
选择性考试,即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数将被转换为高校招生过程中使用的录取分数,具体转化原则每个省(区、市)情况各不相同。
选择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考试范围以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范围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2024年分类招生政策贵州
2024年分类招生政策贵州介绍如下:
2024年贵州省的高考招生政策将进行一些重要的改革。
首先,贵州将全面取消文理分科。
此外,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贵州省将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以更加公平、科学地选拔人才,同时加强高校考试招生的管理。
具体的实施细节包括:
1.高职分类考试方面,考生需注意关注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的最
新公告,因为具体的报名、考试时间等都可能会有所调整。
2.对于文化综合考试的内容,考生需要准备的科目为语文、数
学和外语,总分为97.5分。
3.对于想要了解往届高中生在2024年贵州省高考分类招生中
的具体政策和办法的考生,建议密切关注相关官方消息或咨
询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3.23•【字号】鲁教学字〔2018〕7号•【施行日期】2018.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自2018年起,我省在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高校的专科专业组织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是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选拔标准,依据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考核成绩择优录取学生的一种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式,其中高校考核包括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素质测试或面试。
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是我省高职(专科)分类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形式,旨在促进高校遵循高职(专科)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促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为学生接受高职(专科)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方式,构建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评价、多方有效监督的高职(专科)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二、试点高校及招生专业根据试点工作需要,2018年确定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枣庄职业学院、菏泽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烟台黄金职业学院、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等12所高校开展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试点高校要依据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选择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开展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鼓励试点高校优先安排农林、水利、地矿等专业。
提高“三位一体”招生考试录取比例的策略研究摘要:浙江省是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
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实施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四种主流模式,是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文从“三位一体”考试招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提出观点,论述提高录取比例的策略,实现“考其所长、录其所愿”的改革目标,拓展考生多元升学录取途径。
关键词:多元评价三位一体策略一、“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的主要内容综合评价招生作为国家确定的高校招生的重要改革目标、方向和举措之一,也成为目前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进行试点的一种招生模式。
1.核心要义: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是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一体),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2.成绩组成:综合成绩=学业水平成绩×20%+综合测试成绩×20-30%+高考文化。
成绩×50-60%。
不同学校和专业,比例略有不同。
(1)省属本科院校比例基本稳定在:学考20%、校考30%、高考50%。
(2)高水平大学(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国科大、中国科、浙大、南科大、港中大)比例基本稳定在:学考10%、校考30%、高考60%。
3.报考条件:各校报考条件会有所不同,基本分三种情况:(1)学业水平成绩需要达到几个A或几个A几个B。
(2)把学考的ABCD折算成分数(如A=10、B=8、C=5、D=2),要求报考时折算总分达至一定分数。
(3)9所高水平大学一般对学生考成绩设定条件外,还会规定专业应选考什么学科,竞赛和特长需要达到什么水平等。
贵州2024年高考实行“3+1+2”模式,选考科目发布!贵州2024年高考实行“3+1+2”模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各普通高校编报了2024年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教育部汇总分发至各省。
按照《贵州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机制。
省招生考试院汇编了《贵州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包含了所有2024年拟在贵州招生的本科层次、高职(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现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按照教育部规定,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由各普通高校依据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要求自主确定,因培养要求不同,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各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一经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如无重大调整变化,不再每年组织编报。
《贵州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以招生专业(类)为单位设定选考科目要求,公布数据分为本科层次、高职(专科)层次两部分,均按院校国标码顺序编排,涉及本科高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共2266所(含同时招收本科、高职专科的173所本科高校),招生专业(类)共 65410条。
其中,本科高校1188所,涉及招生专业(类)36321条;高职(专科)高校1251所,涉及招生专业(类)29089条。
2024年贵州省高考实行“3+1+2”模式。
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拟报考普通高校及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合理确定选考科目。
2023四川省新高考改革方案_主要内容有什么四川省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么四川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改为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
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
新高考政策四川是3+1+2模式改革模式。
不再分文理科,改为采用“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考试安排。
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选择考科目考试在每年6月进行。
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
条件成熟时,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成绩构成。
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考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
其中,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选择考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总分300分。
等级转换计分方法另行制定。
选考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科目中,分招生专业(或专业类)科学合理提出考生报考专业(类)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领悟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内涵加快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本报讯(记者刘永强)自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与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这个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引起英语周报社的高度重视。
8月20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外语教研员平克虹老师应邀就“高中英语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新趋势”作专题讲座。
讲座在英语周报社总部举行,由报社副总编辑刘永俊主持。
平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和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承担着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英语学科的相关研究,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估标准建设”英语学科测评工具的研制工作,在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平老师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历史(源、目的意义、结构特征、反馈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从试卷结构、命题原则、总体评价、命题导向等方面对报社编辑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效度,加深了编辑们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认识和理解,对报社编辑今后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尤有裨益。
目前,英语周报社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天津、湖南、浙江、广东等地方专版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分析与试卷模拟,为新课改实验区实践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丰富多元化评价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一阶段,报社将继续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这一主题,积极总结和推广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与成果,发展和丰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而为服务基础教育打造出更多精品。
[相关链接]与“普通高中学习水平测试”相关的文件与纲要14.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5篇范文第一篇: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我国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学生资助政策、高等教育改革。
一、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3年将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最强”改革与“史上最严”减负令叠加。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将逐步取代“一考定终身”制度。
8月,教育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拟从入学、编班、教学、作业、考试、等级评价等方面破解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意见稿内容包括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分重点和非重点班,严禁违规补课等内容,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其中,“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将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今年教育部“1号文件”的内容就是改革,不少“严”字当头的教育新政也传递出教育改革大步前进的节奏:《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等规章制度中,“一票否决”内容透出严厉信号;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从技术层面彻底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使得各地学校违规办学问题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总体方案的框架下,还将陆续出台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
然而告别“一考定终身” 的教育制度改革,对于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无论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还是就近入学,改革的配套实施意见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和真实。
”都对综合评价能否客观、多元录取能否透明、就近入学派位能否公正带有疑问,特别是高考招生的公平性更是受到广泛关注。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中考改革政策已经全面实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这次改革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新中考改革谈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新中考改革背景新中考改革旨在进一步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优化考试科目设置。
将考试科目分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九门,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调整考试形式。
实行纸笔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3. 优化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
4. 改革招生录取方式。
实行分类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招生方式,提高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二、新中考改革感悟1. 教育观念的转变新中考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 教学方式的创新新中考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内容的调整新中考改革要求我们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中考改革要求我们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新中考改革心得体会1. 增强责任意识新中考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提高自身素质新中考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等方面。
河南省2024年艺术课改方案最新实施方案问答一、主要政策1.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简称省级统考)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主要任务包括推进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发展、改进专业考试方式、完善招生录取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等。
要求各省进一步制定完善本省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2.《河南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是如何形成的?答: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和艺术类考试招生相关文件要求,我省结合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多次组织专家座谈研讨,经多方调研、充分论证,制订了《河南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省统考各科类考试说明。
我省制订《实施方案》是落实国家目标任务,在总体要求、任务举措、时间进程等安排方面与国家保持一致,与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步实施。
3.我省艺术类专业省统考科类有哪些?答:从2024年招生起,我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分为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书法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戏曲类共7个科类,其中我省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为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舞蹈类、书法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共6个科类。
按照教育部《指导意见》精神,戏曲类通过省际联考、校际联考或“考评分离”等方式实施。
教育部文件明确:从2024年起,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不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22•【字号】晋政发〔2022〕15号•【施行日期】2022.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招生考试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22〕1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各高等院校:《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22日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有利于引导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建立符合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顺应新时代要求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选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022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到2025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形成以国家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
二、主要任务(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自2022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即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О二一年第二十卷第二期(总第一百一十二期)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14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路径探析郑翠香(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办公室,广东 深圳 518055)摘 要:作为当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旨在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录取模式,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招生相对分开,体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从分类招生实践情况来看,存在偏重知识考查不重技能测试、考试标准不一、招生录取不规范、没有形成独立招生录取体系等问题。
分类招生暴露出的问题说明分类考试和招生制度仍需完善,但是分类招生社会认可度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受歧视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分类招生改革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路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层次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1X(2021)02-0014-04DOI:10.19899/ki.42-1669/Z.2021.02.003收稿日期:2020-09-22基金项目:2020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研究课题“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实践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7020310074J0)。
作者简介:郑翠香(1987- ),女,湖南耒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职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一、分类招生改革起源和政策背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高校分类考试(招生)”首次在国家级的正式文件中提出。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主渠道。
湖北“新中考”改革方案解读湖北“新中考”改革方案解读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场,我省将全面推行新高考改革方案。
2023年的高考招录,实行“两根据一参考”政策,即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程度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根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形式。
“新高考”来袭,中考如何衔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中考改革旨在实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变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和安康成长;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招生录取机制,破除“唯分数论”,维护教育公平公正。
同时坚持普职并重,让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开展,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
15个科目纳入学业程度考试对应高中即将推行的学业程度考试,初中也将推行学业程度考试。
据理解,今年,湖北省将推进除招生录取机制改革外的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23年全省全面推进改革,到2023年,全省将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程度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形式和标准有序、监视有力的管理机制。
与传统“中考”指向单一的选拔类招生考试不同的是,初中学业程度考试将初中学生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
推行初中学业程度考试后,任何部门(学校)不得另行组织高中招生选拔性考试,学业程度考试成绩将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根据之一。
初中学业程度考试主要衡量学生到达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全部科目和全省统一开设的地方课程均纳入我省初中学业程度考试的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安康、音乐、美术、综合理论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生命平安教育、心理安康教育等15科,考试内容以教育部、省教育厅公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根据,考试命题那么要求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络,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和理论才能的考察,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文本刊记者共同推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行稳致远高考综合改革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领域重大改革,承载着广大考生的美好期盼,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开始全面实施。
为帮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文件精神和有关内容,6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马骏,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侯文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延晋军,深入解读了《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羽主持。
发布会上,马骏同志首先就《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情况。
一、《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高考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安排。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过深化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进一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近年来,围绕高考综合改革目标任务,持续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一是完善配套制度。
出台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印发了《山西省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
围绕落实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和“选课走班”要求,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到1100元以上,实现新教材、新课程全覆盖,高中学校生师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等指标明显改善,“大班额”得到有效解决。
内容介绍注册入学是近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特征的招生方法改革,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不参加高考,不填报志愿,高校通过注册直接录取一部分学生。
职校注册入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招录模式,而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江苏试行注册入学,颇有吃螃蟹的勇气。
注册入学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校和专业,学校也有了更大的招生自主权,招收符合要求的学生。
现实意义注册入学更深刻的意义是使一部分学生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使素质教育有了循序渐进的实施条件,使教育回归了其本质功能:为实现人生价值,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
注册入学还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内在动力。
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学生才会选择。
从今年开始,江苏省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试行面向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注册入学招生模式,省里不再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高中生和中职生可根据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成绩等申请注册入学,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设置等要求录取学生。
从目前的反响看,这一举措并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重视。
因为在一些人看来,试行注册入学的学校是专科,主要还是民办高职,试行的对象是低分段的学生,甚至有些是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所以不值得重视。
他们没有意识到,无论是对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高招公平公正,改变应试教育弊病,还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注册入学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规划纲要将“探索高职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列为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之一,目的就是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形成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在现有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中,诸如优秀生保送、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等举措,都可能由于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稀缺、社会监督体系的脆弱,导致权力、金钱的渗透,影响高招的公平公正。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实施,着实忙煞考生,减负再次引人关注。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为科学减负提供了政策机遇,即分类考试可化为分类施压。
随着部分省市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实施,着实忙煞考生,有地方出现了因高校自主招生发论文可降分忙坏高三学生的现象。
减负这个老题目,又进入了人们的新视野。
减负一直是我国高考改革的重要动力和主要目的之一。
自196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到2010年国务院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在半个多世纪里,减负被视为打破应试教育僵局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成为国家重大教育议案及决策中的高频词汇。
当前,在国家确定构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减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改革议题。
减负本质
对内减弱优于他人的意识,对外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化和物质社会高度发达化
减负无疑是针对过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而言的。
因此,正确理解减负,必须首先弄清过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是如何形成的。
古代中国,人们求学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科举考试走进官场,进而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即读书——科考——入仕三部曲。
如今的高考,自上世纪90年代末实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后,由双包(包学费、包分配)进入了双自(自己交费、自主择业)时代,高考随之失去了瞬间改变个体命运的功能。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考改变命运或者说读书改变命运的显著功能被弱化,以至于现今求学的目的大多变成了找个适才适性的工作而已,即演变为读书——高考——好工作的新三部曲。
不过,尽管教育和考试在改变个体命运的表象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本质功能并未衰退,即提升人的能力与素养进而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与机会的功能没变,它依然是大多数国人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身境遇或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育资源和物质社会未达到高度发达的历史阶段,试图通过勤奋、刻苦与努力使自己在教育与考试成就方面优于他人,将长期主宰人们的教育意识和考试意识。
因此,减负的本质对内是要减弱优于他人的意识,对外是要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化和物质社会高度发达化。
然而,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是难以实现或达到的。
此外,还应看到的是,减负不等于去负,如同压力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动力一样,减负也是一种社会常态。
考试负担源自竞争
竞争激烈则负担沉重,竞争缓和则负担减轻
从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减负旨在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然而,实践表明,通过科目设置、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改革试验,其成效也并不显著。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高考性质使然。
高考作为大规模教育选拔制度,属于淘汰性常模参照考试,而非检验能力水平是否达到某种程度的目标参照考试,其首要目的在于鉴别人才,为公正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提供合法性依据。
其二,社会文化使然。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考试的传统,并且根深蒂固。
如英国和香港采用同样的证书制,但因为固有的价值观无法改变,造成英国和香港考生压力的两重天。
其实,即使在欧美国家,高考压力照样存在。
有学者在考察美国高考后指出,那种认为在高等教育普及的美国,大学入学机会众多,而且因为强调‘综合素质’,没有像中国那样惨烈的高考竞争压力。
这实在是对美国社会竞争的极大误解。
可见,有竞争就有压力,或可说,考试负担来源于竞争而非考试本身,竞争激烈则负担沉重,竞争缓和则负担减轻。
此外,考试本身也是一种教育,适当的竞争是对考生意志、智慧、勇气和自信的一种磨砺。
如同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它也是成才的要素之一。
减负遇到政策机遇
分类考试可化为分类施压,根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采取不同的评价模式
然而,过重、过大的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它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有因人而异、科学施压才能促进人才发展。
因此,从这一点看,高考减负并非不可作为,只要根据学校类型与层次,根据学生特长与志趣,采取因校而异、因生而异的科学施压办法,是可以达到减负效果的。
当前,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都明确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为科学减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即分类考试可化为分类施压,也就是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采取不同的大学入学考试或评价模式。
台湾学者黄炳煌研究指出,一个良好的大学入学制度,应该是通过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学生,把他们放在适当的科系,使之得到适性发展。
无疑,统一高考这一把标尺难以满足多元人才的测评需求,科学的选才方式应是针对人才类型和培养层次进行合理区分,体现学校和考生的群体性差异。
事实上,从世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考试招生来看,精英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均入学标准高、要求严格、竞争激烈,高压是一种必要的存在,而非学术型大学一般入学标准多元且较低,学生升学压力较小。
可见,通过深化改革分类考试和多元入学的制度设计,将研究型大学与非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大学与普通类大学的考试招生分开,采取因材施考和多元评价的科学选才方式,便可实现合理分流,为大部分自愿升入非研究型大学或普通类大学的考生减负,使之有相对自由宽松的空间发展特长与兴趣。
结合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与国家行业性发展趋势,可以把艺体类与高职高专类院校作为切入口,实行研究类综评、普通类选评、艺职类自评的分类考试招生模式:研究型大学根据学术及专业发展要求,按照高考+自主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其他非智力因素测试的综合评价模式招生。
普通类大学依据办学特色与实力,以统一高考为基础,在研究型大学的综合评价模式中选择组合适才适校的考试招生模式。
艺体类与高职高专类院校根据专业性和行业性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个统一的基本能力测试项目;或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为基础,自主决定专业性或行业性能力素养测试。
当然,也可根据办学与生源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测试方式自主评价、自主录取。
最终,我们将构建起一个立体式的、为因材施教而因材施考的高校招生选拔体系。
总之,减负既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必然诉求,也是高考制度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而深化高考分类考试改革是实现科学减负的重要前提。
同时,科学减负也利于推进新高考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多元人才的培养。
(李木洲单位:湖北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