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画实验 (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实验九镜画实验和迷津实验一镜画实验一. 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二.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 计时计数器单元。
三.步骤1.将六角星形板插入操作箱下方的凹槽, 插入时定位标志应在左侧。
2.将操作箱馁的上悬玻璃镜放下, 将探笔线插头插入箱内左下侧“探笔”插口内。
3.将电源线插入实验台右侧的插座内, 接通电源, 开启计时计数器的电源开关,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 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工作方式选择为“计时计数”。
4.将操作箱右侧光点闪烁仪单元电源开关和照明开关打开, 操作箱内照明日光灯亮。
5.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将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内, 手握探笔, 并将笔放在图形右侧(相对于被试)的起始点上。
6.主试宣布指导语:“我发出‘预备’口令后, 请你用探笔从起始点沿图形中间槽向前移动, 要求不得触及槽两边金属部分, 当探笔触到槽边时计数器计错误一次, 并发出警告声。
你要改正路线继续做下去(注意实验中途不得使探笔离开板面), 直至终点, 此时视为练习一遍。
”主试发出“开始”口令, 同时按下操作箱左下侧“启动”按钮, 一起开始计时和计错误次数。
被试每画完一遍, 主试记下该遍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 然后按计时计数器“复位”键, 准备下一遍的练习。
7.经多遍练习, 直到连续3遍不出现错误次数为止, 即认为优势手动作已形成。
8.优势手技巧形成后, 用非优势手重复上面的实验。
四.结果被试一被试二被试三五.讨论2.1.由数据可以看出被试三较被试一和被试二练习总用时要短, 练习总错误次数要少, 但每遍3.平均用时则要高于被试一和被试二, 这说明在练习过程中被试三较为谨慎, 因此出错较少。
由图表可以看出,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 相对的错误次数也随之减少了。
这说明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 练习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眼睛、大脑、手的一系列动作逐渐配合默契, 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动作技能, 使镜画的任务更快更准确的完成。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掌握双手调节器的操作方法。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双手调节器的结构,了解其设计特点;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双手调节器的实际操作;③分析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实验二:握力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了解握力计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握力测试;③分析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实验三: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记忆广度测试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记忆广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记忆广度测试;③分析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4. 实验四: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彩色视野分辩的基本原理。
(2)实验步骤:①了解彩色视野分辩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彩色视野分辩测试;③分析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5. 实验五:镜画仪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镜画仪的使用方法,掌握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2)实验步骤:①了解镜画仪的结构和原理;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镜画仪的实际操作;③分析镜画仪在产品设计和应用中的优缺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双手调节器实验:通过实验,了解了双手调节器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认识到双手调节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握力计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握力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到握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今后锻炼和保健提供参考。
3. 记忆广度测试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记忆广度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记忆广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提高记忆力提供帮助。
4. 彩色视野分辩仪实验:通过实验,掌握了彩色视野分辩仪的使用方法,了解到彩色视野分辩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为今后视觉健康提供参考。
镜画实验报告陈灏贤摘要:通过对镜画仪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检验练习对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迁移练习,镜画实验引言: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它发生在两种学习之间,并产生一定的效果。
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叫正迁移;如果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挡板和电子表等构成。
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自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镜画实验以来,镜画仪成为研究动作学习最常用的心理实验仪器。
该仪器的实验方法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六角星形板的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本次实验为教学实验,实验目的在于学习学习技能形成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镜画实验来分析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学习绘制练习曲线,研究技能学习中的迁移并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对实验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
本实验的假设为:经过镜画练习,被试的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即描绘时间缩短并且错误次数减少。
实验方法1、实验目的:通过镜画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2、实验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镜画仪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3、实验步骤:1将六角星形板插入操作箱下方凹槽,插入时定位标志应在左侧。
镜画仪实验报告指导老师:陈庆平专业:心理学姓名:杨一鸣一.引言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现象,叫做学习迁移。
迁移的效果有两种,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镜画仪是心理学学习实验中常用到的仪器,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遮板和计数器、电脑等构成。
二.方法1.实验目的;采用前后测验法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作用;2.主试:张伟、王宝良被试:杨一鸣3.器材:六角星镜画仪4. 步骤:(1)调试好仪器,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板,只能从镜中看见。
(2)被试的非优势手(左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记时圆点,然后六角星双轨内尽快地画完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或接触到星外一次,就算一次错误。
被试画完一遍再接触一下记时圆点,记下显示器显示的画一遍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3)被试再用优势手(右手)做镜画10遍,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4)最后,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左手)再做2遍,主试做好记录。
三.结果表1四.讨论(1)由实验可知,优势手对非优势手的练习有着较为明显的迁移作用——经过右手学习后左手的练习情况有大大的改进,错误次数和测验时间都有所减少(2)实验中,被试在镜画仪的转折部分明显速度减慢,而且错误次数也最多发生在此处,若此时分心的话则错误更多,相反在易画部分速度相对较快、出错减少。
这是因为被试还没完全掌握技能而发生在动作间的连接不顺畅,甚至出现错误的情况。
而且因为被试对镜子中的线路方向与现实中的线路方向在处理上有错误而导致的。
(3)由于是用镜子来画的,被试只能靠镜像来画,这与被试原来形成的手眼协调发生了冲突,因此要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调整和学习新的手眼协调,而增加了错误次数。
旧的技能对新技能产生了负迁移,对新技能的形成起了干扰妨碍作用。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其特点。
2. 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指光线从物体上反射到平面镜上,再从平面镜上反射到观察者眼中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1. 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2. 成像距离等于物体距离。
3. 成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物体(如小玩具、书本等)3. 光源(如台灯、激光笔等)4. 白纸5. 尺子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实验桌上,确保镜面与桌面垂直。
2. 将物体放置在平面镜前方,与镜面保持一定距离。
3. 打开光源,调整角度,使光线能够照亮物体和平面镜。
4. 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情况,并用白纸记录成像位置。
5.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以及成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6. 观察成像与物体之间的对称关系,并记录下来。
7. 重复实验步骤,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观察成像特点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2. 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相等,符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成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六、实验结论1. 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定律,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2. 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相等,成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 本实验验证了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正确性,加深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平面镜与桌面的垂直。
2. 调整光源角度,确保光线能够照亮物体和平面镜。
3. 观察成像情况时,注意观察成像与物体之间的对称关系。
4.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整洁。
八、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特点。
2. 利用平面镜制作简易潜望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
关于迷津实验镜画实验的研究报告史超颖南中医心理系南京210046摘要:这两个实验是被试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下,通过主试对他的错误提醒,最终完成实验,达到终点的一个过程测验。
在实验中发现学习的实质在于情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关键词:尝试练习刺激反应1.引言:迷津实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
实验的第二个目的是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试误说”,全称尝试与错误说,即指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
镜画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镜面练习使学生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
2.方法(1)被试,主试:我和屠婷,徐丹君是一组的,三个人依次轮做被试和主试。
(2)仪器,材料:迷津实验JGW-B型心理实验台,计时计数器单元和打印单元。
镜画实验JGW-B型心理实验台镜面仪单元,圆形,三角星镜画仪。
(3)实验设计:二人一组,事先不让被试看迷津,被试者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调试实验仪器,喊开始时被试握笔走迷津,到达终点时按下结束按钮,记录数据。
镜画实验时将圆形板插入下方凹槽,调整好镜子使被试正好看到,然后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按下仪器开始键开始,直到到达终点,主试按下结束按钮,记录数据。
两实验在一个被试结束后,都需要按复位键,下一个被试重新开始。
计学中的一些检验方法。
4.讨论:1.迷津实验的自变量是被试对触棒的操纵,由于被试对触棒的操纵不能确定,因此在实验前要对其提出一个操作定义,即明确操作方法。
本实验以被试走完一个迷津所需的时间,走入盲巷的次数作为因变量的指标,用来量化学习的结果,使结果更具体化,方便进行比较或运算,检验。
实验中,主试控制的是实验次数和实验程序中对被试的指导。
2.比较镜画实验对象难易与主试对实验难度变化的差异。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镜画实验,探究镜面反射原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镜面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如空气与玻璃)的界面时,反射光在界面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三、实验器材1. 镜子(平面镜)2. 纸板3. 针4. 线5. 激光笔6. 尺子7. 记录本8.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将纸板平铺在桌面上,用针在纸板上扎一个孔,孔的位置与纸板边缘保持一定距离。
2. 将镜子竖直放置在纸板旁边,确保镜子与纸板边缘平行。
3. 用线将激光笔固定在纸板上的孔中,调整激光笔的角度,使激光束垂直射向镜子。
4. 观察并记录激光束在镜子上的反射光路,画出反射光线。
5. 使用尺子测量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
6. 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7. 改变激光笔的角度,重复步骤4至6,观察反射光路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激光束在镜子上的反射光路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当改变激光笔的角度时,反射光路也随之改变,但始终保持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3.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镜画实验,成功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光的反射定律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镜子、眼镜、望远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接照射眼睛。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为实验结果分析提供依据。
八、实验拓展1. 尝试利用镜画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2. 探究不同介质(如空气、水、玻璃)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影响。
镜画实验实验报告1 导言镜画仪的实验原理是让被试通过镜子来看一个图形,用笔在图形上描画(镜画就由此而来)。
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所以被试在描画时往往会出现与平常上下笔顺相反的画法,给初作镜画的人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训练被试会很快适应原先的习惯画法。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圆形镜画练习来了解动作技巧形成的过程,研究动作技能迁移的问题。
2 研究方法2.1被试:在校大学生2.2 器材(1)JGW—B型实验台镜画仪2.3 步骤2.3.1准备工作首先,将六角星形板插入操作向下方凹槽,插入时定为标志应在左侧。
将操作向内的上悬玻璃放下,将探笔线插头插入箱内左下侧“探笔”插口内。
接通电源,开启计时计数器的电源开关。
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将操作箱右侧光点闪烁仪单元电源开关和照明开关打开,操作箱内照明日光灯亮。
2.3.2 正式实验被试坐在实验台将优优势手臂伸入套袖测口内,手握探笔,并将笔放在图形右侧(相对于被试)的起始点上。
主试说出:‘开始’口令后,被试用探笔从起始点沿图形中间槽向前移动,要求不得触及两边的金属部分,当探笔触到槽边时计数器计错误一次,并发出警告声。
此时被试需要改正路线继续做下去(注意实验中途不得使探笔离开版面),直至终点。
主试发“开始”口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左下侧的“启动”按钮,仪器开始计时和计错误次数。
被试每画完一遍,记下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然后按计时计数器“复位”键,准备下一遍的测试。
经多遍练习,直到错误次数小于10次即可,即认为优势手动作技巧得以形成。
优势手实验完成后,用非优势手重复上面的实验。
3 研究结果被试的实验结果:表2.被试优势手的练习情况4 讨论从上图个人练习数据中,我们可发现数据呈波浪并逐级减少型,且非优势手错误次数高于优势手.从上表中我们还发现,这两条练习曲线(优势手和非优势手)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共同趋势:即成绩是逐渐提高的,包括:速度提高、错误降低。
镜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镜子反射光线的实验,观察镜子的反射规律,并探究不同类型镜子的反射特点。
实验材料,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光源、白纸、尺子、铅笔。
实验步骤:1. 将凹面镜、凸面镜、平面镜依次放置在桌子上,并确保它们的反射面干净整洁。
2. 将光源放置在桌子上,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得光线能够正常照射到镜子上。
3. 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放置白纸,用铅笔标记出光线的位置。
4. 观察不同类型镜子对光线的反射情况,记录下反射光线的方向和特点。
实验结果:凹面镜,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会聚在一点,形成实际的像。
当光源距离凹面镜较远时,像会变得更小,距离凹面镜较近时,像会变得更大。
凸面镜,光线经过凸面镜反射后,会散开,形成虚拟的像。
当光源距离凸面镜较远时,像会变得更大,距离凸面镜较近时,像会变得更小。
平面镜,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方向不变,形成等大等距的实际像。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像分别是实际像和虚拟像,且具有一定的放大和缩小效果。
2. 平面镜的反射像为等大等距的实际像,但不具有放大和缩小效果。
3. 不同类型的镜子对光线的反射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如太阳能反射器、车辆后视镜等。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类型镜子对光线的反射情况,加深了我们对镜子反射规律的理解。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际应用的启示,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增强我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镜画仪实验xxx(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0150201班,山西,041004 )摘要:通过镜画仪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和右手学习情况,并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被试的左右手迁移作用明显;被试的每次的尝试时间及错误次数随尝试次数的增多而减少。
关键词:优势手练习迁移1.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来影响后面学习的现象,叫做学习迁移。
迁移的效果有两种,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
心理学上通过镜画仪实验来研究这种对学习的迁移现象。
镜画仪是通过让被试观察镜中手的活动,来确定被试的手的走向(按六角星的边线行走,保证不走出边)。
其本质是通过在优势手的练习效应,然后迁移到非优势手上,最后对比非优势手前后两次的错误次数和所用时间,来说明这种迁移是正迁移。
2.方法2.1被试:张伟杨一鸣2.2器材:六角星镜画仪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2.3 步骤:2.3.1调试好仪器,被试面对镜子正坐,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直接看见图板,只能从镜中看见自己的操作手。
2.3.2 被试的非优势手(左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记时圆点,然后沿六角星边缘双轨内尽快地画完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或接触到轨外一次,就算一次错误。
被试画完一遍再接触一下记时圆点,记下电子表显示的画一遍所用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2.3.3被试再用优势手(右手)做镜画10遍,最后计算机呈现优势手画完一次的平均时间,及平均错误次数。
2.3.4最后,被试再用非优势手(左手)再做两次,最后计算机呈现非优势手画完一次的平均时间,及平均错误次数。
3.结果表1被试的实验耗时(S)结果:被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 00:35 00:24 00:29乙 00;52 00:25 00:25平均 00:43.5 00:24.5 00:27表2被试的实验偏离次数(次)结果:被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甲 26 17 19乙 32 16 19平均 29 16.5 194.讨论4.1由实验可知,优势手对非优势手的练习有着迁移作用——经过右手学习后左手的练习情况有了改进,平均耗费时间和错误次数都有所减少。
实验2 镜画仪实验『实验目的』测定个体动作练习效果及技能迁移作用。
『实验仪器』采用BD-II-312型镜画仪。
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图形板:四块,可方便调换;图案分别为六角星、梅花形、大工字、折线。
图案线宽5mm;2.遮板与平面镜:能遮挡及观察整幅图案,平面镜尺寸:170×200mm;3.描绘笔:直径:2 mm『实验步骤』1.对照镜画仪主机示意图,熟悉其结构及各位置的部件。
2.实验前,联接连线从镜画仪主机板上的三个接线柱“外控计数地”端到数字记时计数器后面板的相应接线夹上。
描绘笔的插头插入主机板右侧的插孔中。
平面镜安装于其固定位中,并调整与主机板为垂直方向。
选择一块图形板,安装于主机中央。
图形板放平并注意起止位孔方向,拧紧四个滚花螺母。
3.仔细阅读BD-Ⅱ-308A型定时记时计数器说明书。
接上记时计数器电源,打开其开关。
可选择后面板失败时声音反馈开关。
4.实验时,被试将下额放在遮板上方,使其不能直接看到板下图形。
被试手握描绘笔。
当描绘笔接触图形板下方起止位金属中心时,实验开始,记时计数器开始记时,要求被试注视平面镜内的图形,用描绘笔尽快正确地学习画下图形板上图形,即描绘笔沿着图形的顺时针或逆时针一个方向移动。
由于图形与镜子中看到的前后方向相反,因此必须注意动作的技巧。
当描绘笔离开图形与金属底板接触,为一次失败,并可有声音反馈。
描绘笔沿着图形移动一周后,回到起止位金属中心,实验结束,记时停止。
记时计数器显示实验所用时间及失败的次数。
5.下一个实验重新开始时,记时计数器按“复位”键。
『实验结果』『思考题』1.被试者用右手能熟练快速的镜画某个图案,从未做过镜画练习的左手,是否能较快地画出那个图案。
为什么?提示:技能迁移。
2.试验中,你是否发现“学习效应”的存在,即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时间逐渐缩短,直至某一极限值(学习高原)。
镜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镜子反射的特性,观察不同物体在镜子中的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一面平整的镜子、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纸片等)。
实验步骤:1. 将镜子放置在水平平整的桌面上,确保镜子表面干净整洁。
2. 选取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如红色球体、蓝色立方体、黄色纸片等,放置在镜子前方。
3. 观察镜子中反射的物体形象,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在镜子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红色球体在镜子中呈现出一个红色的圆形影像,而蓝色立方体则呈现出一个蓝色的正方形影像。
这说明镜子反射的物体影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和颜色是一致的。
其次,当我们将黄色纸片放置在镜子前方时,观察到镜子中呈现出一个与纸片相同形状和颜色的影像。
这表明镜子反射的物体影像与物体本身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颜色特性。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当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发生变化时,镜中的物体影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移动和变化。
这说明镜子反射的物体影像与物体本身的位置关系密切。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镜子反射的物体影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和颜色是一致的。
2. 镜子反射的物体影像与物体本身具有相同的形状和颜色特性。
3. 镜中的物体影像会随着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变化而发生相应的移动和变化。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镜子反射的特性,深入了解了镜中物体的表现形式,并得出了有益的实验结论。
这对我们理解光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探索镜子反射的奥秘,拓展我们的科学视野。
以上就是本次镜画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练习的迁移实验报告——镜画仪的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老师:宋凤宁时间:2005年11月25 日实验项目名称:镜画仪专业:应用心理姓名:熊慧素摘要:通过数字镜画仪练习实验来检测被试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练习的迁移作用。
结果表明迁移效果明显。
关键词:练习;迁移;优势手;非优势手。
引言: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有迁移。
迁移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比非优势手练习成绩在优势手练习前后的变化表明迁移的效果,并分析影响迁移效果的因素。
1实验目的检验优势手镜画练习对非优势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2 方法2.1 被试大学本科生1名,视力正常,右手为优势手。
2.2 实验材料数字镜画仪、六角星双轨图一张(便于主试记录被试容易出错和不易出错的地方)、记录卡(记录被试每完成的时间和错误次数)2.3 实验程序第一步:试面对镜子正座。
调整平面竟是境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则办,被试是不能直接看见图案板,这能在镜中看见。
第二步: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双轨内尽快画完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时间记下。
第三步:被试再用优势手做镜画练习10遍,做法同第二步,主试做好每遍记录。
被试用非优势手按第二步做两遍,主试记录.最后要求两次连续不出错为止。
3结果3.1 列表记录优势手和非优势手镜画练习的每遍错误次数和时间。
练习次数使用时间(S)错误次数(N)练习次数使用时间(S)错误次数(N)右手18772左手111324 292472591237217345 84511254826548766784779440104771145212450136903.2比较非优势手前后两次镜画练习的结果,计算进步的百分数。
实验报告——镜画实验实验目的1.研究被试的技能迁移能力;2.研究被试技能迁移能力随练习次数的变化情况;实验地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现代工业工程实验室(第九教学科研楼405-407室)试验时间:2011年12月8日实验仪器:镜画仪、集成试验平台指导老师:蔡敏实验人员实验设计1.让被试拿着指示操作笔顺着图案轨迹移动,移动一周为一次实验,重复做五次实验;2.用一块遮挡板遮住被试视线,被试只能通过镜子看到上下颠倒的图案,然后让被试重复上面操作,连续实验五次。
变量控制1.实验仪器都是正常工作的,不存在差异;2.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包括温度、亮度等)都是适宜的,假定保持不变;3.被试者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4.在实验进行前,已详细的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以排除了解程度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过程1.将镜画部件和集成试验平台用电缆线连接。
插入时须对准位置即插口的凹槽与插座的凸出部吻合,拧紧螺丝。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选择“联机模式”。
输入姓名、学号,按“确定”,再按“进入测验”。
3.被试手捏笔从起始位进入轨道,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次。
4.被试完成壹周后进入终止位,显示所用时间或出错次数。
5.五次实验结束后,按“打印数据”键,打印数据。
6.记录结束按“复位”键,数字归零。
为下次操作准备。
实验数据直视时的实验数据遮住视线时的实验数据大图案移动一周所用时间随实验次数的变化折线图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2345试验次数移动一周所用时间小图案移动一周所用时间随实验次数的变化折线图2468101212345实验次数移动一周所用时间大图案移动一周出错次数随实验次数的变化柱形图出错次数Array 12345实验次数小图案移动一周出错次数随试验次数变化的柱形图出错次数Array 12345试验次数实验分析1.观察前两幅折线图,发现遮住视线时移动一周所用时间明显多于直视时所用时间,这说明被试的技能迁移能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实验背景动作技能学习与迁移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动作技能迁移是指在学习一种动作技能后,对另一种相关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了探讨动作技能迁移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镜画仪进行实验,以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和右手学习情况。
二、实验目的1. 通过镜画仪实验,检验被试的左右手迁移情况。
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动作技能迁移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各半,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材料:镜画仪、绘图纸、铅笔。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左右手偏好测试,确定左右手偏好。
(2)将被试分为两组,每组10人,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3)实验组被试先进行左手描画训练,对照组被试先进行右手描画训练。
(4)训练结束后,两组被试分别进行镜画实验,观察描画过程中的动作表现。
(5)记录被试的描画时间、描画准确度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左右手迁移情况:(1)实验组被试在左手描画训练后,镜画实验中描画时间明显缩短,描画准确度提高。
(2)对照组被试在右手描画训练后,镜画实验中描画时间缩短,描画准确度提高。
(3)两组被试在镜画实验中的描画时间差异显著,说明左右手迁移现象存在。
2. 右手学习情况:(1)实验组被试在左手描画训练后,右手描画准确度提高。
(2)对照组被试在右手描画训练后,右手描画准确度提高。
(3)两组被试在右手描画训练后的描画准确度差异不显著,说明右手学习情况基本相同。
五、讨论1. 左右手迁移现象的存在说明,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左右手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源于大脑对左右手的神经支配和功能分工。
2. 实验结果表明,左右手迁移现象的影响程度与左右手偏好的差异有关。
左手偏好者,在左手描画训练后,镜画实验中的描画表现更好。
3. 右手学习情况基本相同说明,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左右手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作用。
这种互补作用可能有助于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镜画实验报告摘要:通过镜画实验来研究左右手迁移情况,先回顾一下前人研究,并讨论分析思考实验结果。
关键词:迁移、练习标题:镜画实验,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
其中,次数是自变量,画完一周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是因变量。
一、前言: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学会了的技能影响。
一般地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负迁移。
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方法是继续学习法和前后测验法,其中前后测验法是研究迁移最先使用的方法。
镜画实验即采用前后测验法。
镜画实验是常用的心理学实验。
1910年,斯塔奇(D.Starch)首创了镜画实验。
其实验结果说明了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正迁移效果。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用镜画仪做镜画练习。
镜画仪主要是由一个金属双轨构成的六角星图案板、平面镜、遮板和计数器、计时秒表等构成。
二、方法:1、实验目的: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练习的迁移作用,学会绘制练习曲线与镜画仪实验的方法。
2 、被试被试4人3、实验器材:数字镜画仪4、实验步骤:(1)被试面对镜子正坐。
调正平面镜使镜内图案正对被试:调节遮板,使被试不能看见图案板,只能在镜中看见。
(2)被试非优势手执笔,主试发出“开始”,被试先用探笔触一下计时圆点,然后在六角星内尽快地画一遍,要求不能接触双轨任何一边,探笔接触双轨边一次,就算一次错误,由计数器自动记录。
被试画完一遍再触一下计时圆点,电子秒表显示画完一遍的时间,主试将次数和记录记下。
(3)每个被试重复步骤(2)三、结果被试实验结果如下(圆形)被试时间错误次数A 104 36B 107 37C 52 21D 109 41被试实验结果如下(六菱形)被试时间错误次数A 90 55B 128 84C 120 73D 62 32四、讨论:1.分析个人练习曲线。
白板笔镜子的小实验原理白板笔镜子的小实验原理其实很简单,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实现的。
一般来说,这个小实验可以通过将白板笔放置在一个平面镜子上进行展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光的反射原理。
当光线照射到一个光滑的镜子表面时,大部分的光线会向同一方向反射出去,而少部分的光线则会被吸收或散射。
这个反射出去的光线被称为反射光。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或玻璃)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弯曲。
这个弯曲的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拿起一支白板笔并将其平放在一个镜子上,确保笔在镜子表面的中垂线上。
然后,我们照射一束光线到镜子上的白板笔上。
当光线照射到白板笔的表面时,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光线会发生反射并改变方向。
具体来说,射向白板笔的光线会被白板笔表面所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由于白板笔是平放在镜子上的,所以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同时,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光线在从空气进入白板笔时也会发生折射。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光线从空气进入白板笔的入射角和白板笔的材料的折射率。
由于白板笔是透明的材质,它的折射率要比空气大。
因此,光线从空气进入白板笔时会朝向法线方向弯曲。
此外,由于白板笔的形状,光线在白板笔上的反射和折射发生之后会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直到最终出射。
这些多次的反射和折射使得光线的路径发生改变,使我们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光线从白板笔的一端射入时,它会在自身内部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然后从另一端出射。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白板笔的另一端发光。
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是光线沿着白板笔的路径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后出射的结果。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其他有趣的现象,例如当我们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时,会发现光线的路径和出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入射角度的改变会导致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改变,从而改变光线的路径。
总的来说,白板笔镜子的小实验通过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展示了光线在镜子和透明材料中的传播过程。
镜画实验
目的要求:通过镜画练习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重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步骤:
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如写字、体操等都是动作技能。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通过学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
技能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一系列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视觉控制作用的减弱和运动觉控制作用的增强,实现行动方式的灵活性提高。
技能形成过程可以通过练习曲线表示出来,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镜画学习是—种典型的技能形成过程。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对镜子画出相反方向的图。
由练习曲线表明,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完成此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及出现的错误次数都相应减少。
我国心理学家曹日昌曾进行过镜画描图练习的研究,并指出在这—学习中,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来得优越。
一、实验目的:
通过镜画练习了解分析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不同练习方法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7l5镜画实验仪。
三、方法与程序
1.将主机与附机EP715镜画实验仪装置连接好,选择大三角图形板(或其他图形),用螺丝固定好,调节遮挡板角度,使被试不能直接看到图形。
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显示屏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学号→姓名,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对未练习过的被试设立两个测试组,人数相等,每人进行8次练习,甲组被试8次练习是分散的,即各次练习间休息1分钟;乙组被试8次练习是连续的,中途不休息。
4.呈现绿色指示灯后,被试用优势手握测试笔,放在启始位置(近被试一侧固定螺丝上方的金属片),笔与图形板垂直,观察镜内图形,笔贴轨道开始行走(计时自动开始),行走时试笔尽量不滑出轨道,若滑出轨道则发出警告,同时计错—次,试笔走到终点,仪器鸣响。
直至做完8次,主试可按<确定>键使测试结束。
5.主试打印或查看数据并记录,“内存80%”表示尚可再保存4名被试的测试数据。
四、结果处理
1.根据结果中每次完成所需的时间及错误次数,用图形表示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所画的三角形图由抖动到平稳情况。
(以练习次数作横轴,时间和错误次数作纵轴,用曲线表示随练习次数增加,被试完成一次所需时间和错误减少的情况。
)
3.用曲线形式表明甲乙两组在采用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时的不同成绩(练习8次,完成一次练习所需时间与错误次数变化)。
五、讨论
1.从镜画学习的实验结果中分析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些特点。
2.分析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对镜画学习成绩的影响。
拓展:动作技能的迁移。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往往会受到已获得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的影响,这种先前的事件影响后来事件的现象叫做迁移。
迁移分为起积极作用的正迁移和起消极作用的负迁移两种。
身体两侧对应器官所形成的技能,容易互相迁移,如一只手到另一只手的正迁移效果。
可用镜画实验探究优势手对非优势手的迁移作用,即优势手练习对非优势手练习是否存在积极影响。
(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
附录:表1 被试每次练习所需的时间(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