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绪论及第一章骨学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冠状轴2.正中矢状面二、填空题1.解剖学方位术语中,近侧是指,矢状轴是指,小腿的外侧为侧,前臂的内侧为侧。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
2.为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半。
二、填空题1.四肢距肢体根部较近的一端自前向后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腓尺第二章骨学一、名词解释1.骺2.骺软骨3.骺线4.板障5.骨髓6.椎管7.椎间孔8.隆椎9.钩椎关节10.岬11.骶角12.胸骨角13.肋沟14.蝶筛隐窝15.翼点16.髂结节17.骨骼二、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和组成,它们对人体起着、和的功能。
2.成人骨共块,按其形态分为、、和四类;按其所在部位除6块听小骨外,可分为、和三部分,和统称为中轴骨。
3.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骨。
它们有、、和。
4.根据骨的发生可分为和。
发生在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为,人体内最大的为。
5.骨主要由、、以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构成。
6.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和。
7.骨膜含有丰富的和,对骨的、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膜可分为较厚的,贴附于除以外的整个骨面;较薄的,衬于。
8.骨髓存在于和内,可分为有功能的骨髓和失去功能的骨髓。
9.胎儿和幼儿的骨髓为,5~6岁以后,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称为,失去造血功能。
10.临床上常在骨和骨做骨髓穿刺,以助诊断。
11.在骨的构造中构成骨松质;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和内充填有骨髓。
12.骨主要含有和两种化学成分。
成人骨前者占骨重的,后者占骨重的。
13.骨的无机质主要为钙盐,使骨增加度。
14.一块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和位于后方的两部分组成,两者间围成。
15.椎弓连于椎体的窄缩部分称为。
椎弓的后内扩展变宽称。
椎弓上有7个突起,分别是伸向上、下方成对的、;伸向两侧成对的和伸向后方或后下方的。
16.椎间孔由围成,其中有和通过。
17.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其中有通过。
第一章骨学(一)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占人体重的20%。
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上、下肢骨)三部分。
每块骨都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能力,并能进行修复、再生和重塑。
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1)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①长骨呈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和股骨等。
长骨两端称为骺,表面有关节面,长骨中部为骨干,其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②短骨呈立方体形,多分布于腕部或足部,相互牢固连结,如腕骨或跗骨。
③扁骨呈板状,多分布于颅盖、胸、盆部,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肋骨和髂骨等。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颅底、面部、躯干,如颞骨、上颌骨和椎骨等。
某些骨内有一个或多个含气的腔隙,称含气骨,如额骨、颞骨、筛骨、蝶骨、上颌骨。
在手、足和膝部的肌腱内发生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等,在运动时可改变力的方向及减少对肌腱的摩擦(2)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构成。
①骨质由骨密质和骨松质构成。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性较大,如长骨的骨干和扁骨的内、外板等。
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由沿张力和压力曲线排列的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如长骨的两端及其它类型骨的骨松质。
颅盖骨的骨松质位于内、外板之间,称板障,其内有板障静脉。
②骨膜为覆盖于除关节面以外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有再生、修复、营养和感觉等重要功能。
③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存在于胎儿及幼儿的骨内,以及成人的椎骨、髂骨内等,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呈黄色,由脂肪组织构成,无造血功能,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1、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是由24块椎骨(即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二、颅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2.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4.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5颅囟。
6.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三、附肢骨骼1.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
2.肱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3.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髂结节。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
有肌肉在此附着。
5.髋臼:位于髋骨的外侧面,是一朝向外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髂臼窝和髂6.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第二节关节学一、总论、中轴骨连结1.关节:又称间接连结,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大专人体系统解剖学绪论骨学人体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关键。
在人体系统解剖学中,骨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将对大专人体系统解剖学中的骨学方面进行绪论说明。
骨学骨学是研究骨骼结构、形态和组成的学科。
骨骼由多种不同的骨骼组织构成,包括有机组织(如胶原)和无机组织(如磷酸钙晶体)。
骨骼功能骨骼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提供支撑:骨骼为身体提供结构和支撑,使人类得以维持姿势和进行日常活动。
•保护内脏:骨骼形成了许多的空腔,这些空腔起到了内脏保护的作用。
•红血细胞生成:红骨髓在骨骼中生成红血细胞。
•储存矿物质:骨骼储存了大量的矿物质,如钙、磷等。
骨骼组成骨骼的组成包括:•骨质:骨质是骨骼中主要组织。
它有毛细孔并由一系列小板构成。
骨质中含有矿物质,如磷酸钙等。
•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主要参与红血细胞的生成,黄骨髓多见于骨的中央,主要起储物质作用。
•骨膜:骨膜是覆盖在骨质表面的一层充血结缔组织,内部有骨母细胞,起到滋养骨骼的作用。
骨骼分类按照骨骼形态,骨骼可以分为长管骨、短管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管骨:如股骨、胫骨、肱骨等。
•短管骨:如指骨、跖骨等。
•扁骨:如胸骨、锁骨、肩胛骨等。
•不规则骨:如脊椎骨、腰骶骨、颅骨等。
骨的生长和修复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能力非常强,即使骨骼受到损伤,也能够自行修复。
骨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骨化、骨融、溶解和再生等过程。
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
骨学作为人体系统解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医学生来讲是必修课程。
骨骼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结构、形态和组成对于医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大专人体系统解剖学中骨学方面的绪论介绍。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以形态学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揭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等。
通过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观察法、组织学观察法、影像学观察法、生理学实验法等。
解剖观察法是通过解剖尸体或活体,直接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
组织学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的微细结构。
影像学观察法是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等特征。
生理学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器官的功能和生理过程。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通过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来源,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枢纽。
骨骼由骨头组成,骨头坚硬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
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架。
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第一篇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颅(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
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总论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一)脊柱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
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
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骺软骨2、骺线3、骨膜4、含气骨5、红骨髓二、问答题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掌握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