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关于讨论式课堂的若干思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数学”已成为全球性口号,时值世纪之初,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是数学?怎样教数学?怎样学习数学?当今社会和学校的现实环境和现代生活方式十分深刻地影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数学观。
这种观念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在本文中结合近年来的教学调研,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与同行商榷。
一、当前学生对初中数学的认识以下是现在初中学生中十分普遍存在的一些观念:“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只有书呆子才会喜欢数学。
”“数学与日常生活毫无联系。
”“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是记忆和模仿,你不用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搞懂。
”“只有天才才能在数学中作出发明创造。
”“教师所给出的每个问题都是可解的,我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不够聪明。
”“每个问题都只需花费2—10分钟就可解决,否则凭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
”“观察和实验靠不住,而猜想又不严格,从而在数学中究竟有什么用。
”“数学证明是一种“游戏”,是对一些人们早已了解的东西进行校验,没有任何的真正的价值。
”“教师是最后的仲裁者,学生所给出的解答对错和方法‘好坏’由教师裁定。
”显然上述观念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例如,温州市2001年中考数学试卷第23题:有一条长度为359mm的铜管料,把它锯成长度分别为59mm和39mm两种不同规格的小铜管(要求没有余料),每锯一次损耗1mm的铜管料,为了使铜管料的损耗最少,应分别锯成59mm的小铜管段,39mm的小铜管段。
有些学生在这个实际问题的解题中,竟不知道锯成两种铜管共7段,只要割6次。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摘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笔者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一、针对问题精心创设情境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
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能感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扇形统计图已有初步的了解,笔者除了安排学生课前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让他们四人一组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
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形成创新意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的,更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
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浅谈和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立足于“课程体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
二深入挖掘教材,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
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忽视知识的连贯性;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对于我们当代中学生学习来说,是一门较难学习和掌握的学科。
而数学这门学科又是中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也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也可以这门说数学这门学科使我们生活和学习及科研所必不可少的学科,因此,不管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各个地方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教育与教学,在新世纪的到来之际,我国的教育部门推出了对数学课程的教育改革,不断对各个学校的教学设施加大投入,所以我们各个学校要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机遇,对我们初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数学课堂;自由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65-01前言:初中数学的教学是我国义务教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课堂教学,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数学教学的课改之后,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如何用课堂上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及探索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学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学向着眼于高素质数学人才培养上转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我们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我们教师要抓住以弘扬学生的主体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的教学理念为中心,来开展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
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课改的机遇,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最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1学生自信心的培养1.1学生的自信心的强弱对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如果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充满了自信心,那么这名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门学科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与体会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中学数学课教学,面对新时期的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通过改革,与世界教育逐步接轨后,做为青年教师,我感到压力特别大。
针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必须来个大转变,甚至脱胎换骨。
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几年我对教学改革作了一点尝试,效果很好。
特别是近几年魏书生同志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更加强了我对教学改革的决心。
面对专家的教育理论我精心,细致推敲,努力让这些教育精髓融于我的教学中,并适应学生的实际。
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一、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知识的传授上,我始终以数学语言为主线。
它包括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等,对某些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就用几何图形、实物给以讲解,等学生理解后,再进行模式化,再用符号语言加以表示。
对一些数学专用名词采取多种方式耐心给学生解释。
对于刚学代数的初一同学来说,理解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做的:(1)先从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开始,让他们进行文字与符号的交替叙述。
(2)再找一些用文字叙述的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3)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多采取几何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意用数学符号表示出题意,也可以有意识的搞一些专题练习,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在知识的应用上力求方法,运用灵活。
对于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运用。
方法的运用讲究正确与灵活。
我在数学课中对知识的传授一致贯彻讨论、辨析、取证、定位的思想。
每逢一个新知识,先让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归纳知识进行评析,找证据,初步在头脑中对这一新知识有所理解有所领悟,然后师生共同辨析,找证据,最后把新知识的位置给以确定。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一新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
对新知识前因的探究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无形之中就进行了方法教学。
如公式的确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利用特例进行探索、猜想、归纳和定位确立共式的模型。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一、调整数学课程内容和结构,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现行数学课程结构单一,选修课。
活动课几乎形同虚设,必修课的内容,特别是高中数学内容最陈旧。
正如芝加哥大学数学教育家尤什斯金所言:“中国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还停留在第二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
此说不一定准确,但重新调整数学课程内容和结构确实迫在眉睫。
为此,务必认真实施新的初。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变数学教学内容陈旧。
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的现状,力争做到:精选内容,更新部分知识(如计算机的应用),增强灵活性,重视数学应用。
二、教无定法,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这里的探索实质上是指学生主动地进行智力参与,他所倡导的“发现法”实质上也是以智力的主动参与为标志。
波利亚提出的要“教发现,教猜想,教合性推理”,让学生在解题中学解题,核心也是提高学生的智力参与程度。
可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以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诸多技能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的智能结构非常重要。
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优化课习,探索的能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目的。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所谓重方法,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
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摘要:高中课程的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向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本论文探讨的正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建构主义及当代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在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笔者提出四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师生互动。
以往的高中数学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
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提高公民数学素养为基础的数学课程。
什么是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新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强化师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都能够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树立科学的中学数学教学观,建立健全中学数学教学评价制度。
通过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确立了全新的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中学数学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对比过去与目前的数学教学,领悟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科学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一、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各种亟必须解决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课程方面: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度偏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学习方式比较被动,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独立学习知识方面仍十分欠缺;注重书本知识的推理与运算技能,而轻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技能水平。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对策1.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讲解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广大教师而言,怎样让他们能够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显得非常关键。
搞好课堂教学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对策与教学媒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组合,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突出,每堂课的侧重点不同,始终围绕侧重点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变化声音、手势以及板书等或者运用各种教学模型、多媒体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氛围的把握数学有着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然而单调而枯燥的数学知识容易让学生感到十分乏味,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事先备好课、进行精彩的讲解,同时还应当把握好课堂氛围,使得数学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尽量减少照本宣科,多使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多讲一些和教学有关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知识点的本质,使学生能够在听课过程中更加聚精会神,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加深,如何改革原有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如何科学地、有效地按新课程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教育
一、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素质有待于提高
初中教师自身素质还处于一个参差不齐的水平,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广,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中学数学教师缺乏课程意识,成为实施课标的一个瓶颈。
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还不很了解,缺乏全面深入的学习;对诸多理念领会不到位,掌握得不扎实,认识得不够清晰,造成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对课标新理念把握不够准,在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和疑虑,出现“矫枉过止的现象。
同时又因为他们工作量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课标进行深入学习、理解和研究,从而影响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广。
(二)数学教学方式老旧
现代中学进行数学的教学时,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所谓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指中学教师按教学大纲中所制定的教学的规划提前进行备课,上课时按照教学制定的计化进行数学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数学教师所讲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准备好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式,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组织方式是按照举例讲解、学生练习、分析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最后课堂总结的步骤进行的,每堂课的内容都是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既不会超出计划的范围也不会遗漏知识内容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的,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将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时间。
(三)教学内容缺乏意义
数学教材教学容量太大,计算繁杂,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接触的很少,空洞乏味。
如果所学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然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理由,自然就不愿去学了。
数学理论还应该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在学生喜欢的专业中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忽视学生的联系和沟通,不利于学生群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
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
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之真正学会“数学式”思维。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新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教学个体具有完全相异的个性品质,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不同的目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同时,获得发展的机会,实现中学数
学教学目标。
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还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不断提出、探索和解决新问题。
(三)加强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意识倾向,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才会参与教学过程,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在不同层次、情形和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对数学中的命题进行教学,是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和揭示联系的教学设计方法。
变式教学,可使一题多用和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并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离春霞,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丁升,中学数学课程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万林,新课程中数学史教学初探.数学通报,年,卷(期)2011,45(9).
[4]林永伟,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