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产品标准工时计算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930.51 KB
- 文档页数:2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3.2、正常时间: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标准工时怎么算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时间。
它是衡量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劳动力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标准工时究竟怎么算呢?下面将从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工序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另一种是基于作业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基于工序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工序,然后对每个工序进行时间测定和分析,最终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而基于作业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是以具体的作业任务为单位,通过时间测定和工作分析,确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标准工时。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场合,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其次,影响标准工时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水平、人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
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工序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标准工时的计算,设备水平和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缩短生产时间,从而降低标准工时,而管理水平的提高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非生产性时间,进而减少标准工时。
因此,企业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最后,标准工时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进度控制和劳动力成本控制等方面。
在生产计划编制中,通过对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在生产进度控制中,可以通过对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对比,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和瓶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劳动力成本控制中,可以通过对标准工时的计算,合理安排生产人员,控制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都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计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应用,不断优化和改进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标准工时计算案例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因国家和行业而异,但通常都基于工作分析和经验数据。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工时计算案例:
案例背景:
假设某公司生产一款产品,该产品由A、B、C三个零件组成,生产流程如下:
1. 零件A的加工时间为5分钟,生产100个需要500分钟。
2. 零件B的加工时间为7分钟,生产100个需要700分钟。
3. 零件C的加工时间为10分钟,生产100个需要1000分钟。
4. 组装三个零件需要8分钟/个,生产100个需要800分钟。
基于上述流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生产100个产品的总工时:
500分钟(零件A)+ 700分钟(零件B)+ 1000分钟(零件C)+ 800
分钟(组装)= 3000分钟。
将总工时转换为小时:3000分钟 / 60 = 50小时。
因此,生产100个产品需要50小时的标准工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案例非常简单,实际生产中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如设备故障、员工休息、材料准备等。
因此,标准工时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
1.0目的:为了有效的规划和改善制造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单位。
3.0名词解释:标准工时: 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工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标准工时(T)=准备工时(R)+单件工时(V)*批量(N)4.0标准工时定额:4.1准备工时(R)4.1.1准备工时: 指作业员熟悉图纸、开机、换程式、换刀模具、备料、首检、移料等时间的总和。
各工4.1.2在工时定额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的准备工时作以适当的调整。
4.2 单件工时(V)4.2.1 单件工时(V): 一位熟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工具完成一件合格料品所需的时间.单件工时(V)=上下料时间(Ts)+机器/人加工效率(Vr)*(1+宽放率(Aw))+辅助时间(F)4.2.24.2.34.2.4各工序/机器单件工时具体定额4.2.4.1剪床:(均以标准板材(4尺,8尺)计算,则有剪条料单件工时=(材料长/条料宽+1)*12"/N剪净料单件工时V=[(A+1)*12”+(C+1)*Vr]/N*(1+Aw) B DA=材料长B=工件长C=材料宽D=工件宽N=一张板加工工件数量Vr=单刀时间(当工件L<5000时,Vr=0.1’; 当工件500>L>1000时,Vr=0.15’;当工件L>1000时,Vr=0.2’)4.2.4.2数冲:a. V=Ts+ [(C+D)/*Vr+E*H+F*K]*(1+Aw)C=工件外周长D=工件内孔周长(孔径大于60mm)E=换刀次数F=孔数(孔径等于或小于60mm)Vr=切边速度0.15'/1000mm(按刀长为60算)H=自动换刀速度0.15'/次K=冲孔速度(松散孔1”/下冲一次,密集孔1”/下冲6次(液压AMADA))b. 覆膜与去毛刺时间=数冲单件工时(V)。
c. 当加工工件板材厚度大于2.0时,其单件工时须乘以1.2的系数.4.2.4.3切割机:a.平台切割机:V=Ts+Vr*N*(1+Aw)+F (可根据材料截面的大小对其机器工效率作以适当的调整)N=下切刀数b.等离子切割机:V=Vr*L*(1+Aw)+FL=切割缝长4.2.4.4网孔机:V=Ts+Vr*N*(1+Aw)+FN=下冲次料=孔总数一次冲孔数4.2.4.5冲床:a.抽孔、压铆:V=Ts+Vr*N*(1+Aw)+FN=压铆数量或抽孔数量当N>15时,其单件工时(V)须乘以0.8系数;b.成形、落料、冲孔、切边、冲凸包、冲桥等:V=Ts+Vr*N*(1+Aw)+FN=下冲次数剪条料后落料的单件时间须乘以0.6系数;c.当料件长大于1200mm,宽大于500mm时,其机床加工效率应乘以2。
标准工时和计算标准管理规范(ISO9001-2015)1、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以及相关算法,使标准工时更具完整性,使相关系统和管理运行更加顺畅合理。
2、范围安公司3、职责质量部对于本文件的受控实施和监督执行。
4、程序4.1.定义:4.1.1标准工时:4.1.1.1标准工时: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普通熟练工作者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4.1.1.2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是用于补偿个人需要、不可避免的延迟以及由于疲劳而引起的效能下降。
增加宽放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a).作业宽放由来:通常如果工作能以最快的速度永不停歇的进行下去,这样的产出将是最高效的。
但即便是机器设备也必须进行适当的保养、维护才能确保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
b).作业宽放目的:劳动者在任何工作环境下作业,都必须适当予以宽放时间用来补偿个人需要,才能与实际作业所需时间相吻合,更趋人性化。
4.1.1.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1.2员工定义:4.1.2.1直接人员:指生产产线上从事生产操作人员。
包括装配、调整、检查检测和不良品维修人员。
他们是生产线上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
4.1.2.2间接人员: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人员,此处包括车间班长,物料配送人员、设备保养人员、工具保养人员。
间接员工虽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操作,但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4.1.3时间定义:4.1.3.1正常作业时间:指以每天8小时为基准的作业时间,其单位为分钟。
正常作业时间包括“前准备时间”和“净作业时间”。
4.1.3.1.1前准备时间(95分钟):a).早会(早会,交接班)10分钟b).清洁(工治具、设备、车间、更衣)30分钟c).中餐时间15分钟d).间隙时间(上午15分钟,下午15分钟)30分钟e).首检时间10分钟4.1.3.1.2净作业时间:指对作业对象作业的内容,规则地、周期性地重复进行的作业部分的时间。
工厂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工厂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标准时间,通常用小时为单位。
工厂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生产计划中的产品数量和种类。
2. 对生产过程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和人工费用。
3. 将每个工序的时间和费用相加,得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时间和人工费用。
4. 根据生产计划中的产品数量,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标准时间和人工费用。
5. 将每种产品的标准时间和人工费用相加,得到整个生产计划的标准时间和人工费用。
6. 将整个生产计划的标准时间和人工费用除以生产计划中的产品数量,得到每个产品的标准工时和标准人工费用。
7. 根据标准工时和标准人工费用,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成本预算。
以上是工厂标准工时计算方法的基本步骤,但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工艺水平、设备性能、人力资源等。
因此,要制定合理的工厂标准工时计算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
- 1 -。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2。
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三、标准工时的构成:3。
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3.2、正常时间:3。
2。
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
2。
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3。
3。
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
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3。
3。
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标准工时计算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标准工时计算一、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定义:2.1.1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查及包装等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 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即:零件加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间所组成。
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18%~24%)宽裕时间宽裕率= ×100%实际时间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T平生产计划数生产工位数,记为“N”标准工时N=工位平均时间生产性: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生产性=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编程效率记作“ρ”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ρ=标准工时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平衡率= ×100%(平衡误差±秒)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ε完成台数生产达成率= ×100%ε生产预定台数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直通良品台数直通良品率= ×100%完成台数当日出勤人员出勤率(就劳率)= ×100%LINE在籍人员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PAC-1(计划人数)= ×(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计划日产量人均日产量=PAC-1。
生产标准工时如何计算生产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它是衡量生产效率和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生产标准工时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首先,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生产任务量,即计划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任务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任务量大的情况下,标准工时会相应增加。
2. 生产设备效率,生产设备的效率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从而影响到标准工时的计算。
设备效率高的情况下,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
3. 人工操作时间,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也是计算生产标准工时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工操作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标准工时的计算结果。
其次,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时 = 生产任务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其中,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 (加工时间 + 装配时间 + 调试时间 + 检验时间)/ 合格产品数量。
再次,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 确定生产任务量,包括产品数量和生产周期。
2. 分析生产设备的效率,包括设备的开动率、故障率等。
3. 统计人工操作时间,包括加工、装配、调试和检验等环节的时间。
4. 根据以上数据,应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标准工时。
最后,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的准确性,生产任务量、生产设备效率、人工操作时间等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标准工时的计算至关重要,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2. 实际情况的考量,在计算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生产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 持续改进,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生产标准工时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生产任务量、生产设备效率、人工操作时间等因素,并且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二)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1. 标准工时概述在生产管理中,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理论工时。
它是制定工时计划、评价生产工艺和工艺水平、确定岗位工资等重要依据。
下面列举了与标准工时计算相关的公式。
2. 单位时间标准工时(UTS)单位时间标准工时(UTS)是指某项工作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平均工时。
计算公式如下:UTS = 总标准工时 / 完成数量•例子:某工厂生产100个产品所需总标准工时为80小时,则UTS 为:80小时 / 100个 = 小时/个3. 标准工时差异分析标准工时差异分析用于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以评估生产效率的优劣。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时差异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例子:某任务的标准工时为10小时,实际完成该任务所用工时为8小时,则标准工时差异为:8小时 - 10小时 = -2小时4.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在标准工时基础上的工作绩效而确定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绩效工资 = 员工标准工时 * 绩效系数 * 单位时间工资•例子:某员工的标准工时为8小时,绩效系数为,单位时间工资为50元/小时,则绩效工资为:8小时 * * 50元/小时 = 480元5. 工时测定误差率工时测定误差率是指工时估算与实际完成工时之间的误差。
计算公式如下:工时测定误差率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工时 * 100%•例子:某任务的标准工时为10小时,实际完成该任务所用工时为11小时,则工时测定误差率为:(11小时 - 10小时) / 10小时 * 100% = 10%6. 标准工资标准工资是根据员工的标准工时和单位时间工资来计算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资 = 员工标准工时 * 单位时间工资•例子:某员工的标准工时为8小时,单位时间工资为50元/小时,则标准工资为:8小时 * 50元/小时 = 400元以上就是与标准工时计算相关的公式,它们在生产管理和工资计算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举例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
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
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
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
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
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
4.特殊宽放
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产品工时的计算公式
一、产品工时的基本概念。
产品工时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它是衡量生产效率、成本核算以及生产计划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1. 单一工序产品工时。
- 如果生产产品只涉及一道工序,产品工时 = 实际操作时间+准备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
- 例如,某工人生产一个小零件,实际操作时间为30分钟,准备工具等的准备时间为5分钟,每小时休息和生理需要10分钟(按比例计算该产品生产中的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为5分钟),在生产过程中有一次不可避免的中断2分钟。
则产品工时 = 30+5 + 5+2 = 42分钟。
2. 多工序产品工时(顺序加工)
- 当产品经过多道工序顺序加工时,产品工时等于各工序工时之和。
设产品经过n道工序,工序i的工时为T_i,则产品工时T=∑_i = 1^nT_i。
- 例如,生产一个产品需要经过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工时为20分钟,第二道工序工时为15分钟,第三道工序工时为10分钟。
则产品工时 = 20+15 + 10=45分钟。
3. 考虑批量生产时的产品工时。
- 在批量生产中,产品工时的计算要考虑批量大小。
设批量为Q,单件产品的基本工时(按照上述单一工序或多工序计算得出的单件工时)为t,准备结束时间为T_s,则单位产品工时T_u=frac{T_s}{Q}+t。
- 例如,某产品批量Q = 50件,单件产品基本工时t = 30分钟,准备结束时间T_s=150分钟。
则单位产品工时T_u=(150)/(50)+30 = 3 + 30=33分钟。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举例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
标准工时计算是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假设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生产该产品需要经过三个工序,A、B、C。
现在我们来计算完成一件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每个工序的工时定额和完成产品所需的数量。
假设工序A的工时定额为2小时,工序B的工时定额为3小时,工序C的工时定额为4小时。
而完成产品所需的数量为100件。
那么,完成100件产品所需的总标准工时 = A工序工时定额×完成产品数量+ B工序工时定额×完成产品数量 + C工序工时定额×完成产品数量。
= 2小时× 100 + 3小时× 100 + 4小时× 100。
= 200小时 + 300小时 + 400小时。
= 900小时。
所以,完成100件产品所需的总标准工时为900小时。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工人的实际工作效率与标准工时不符,就需要进行工时效率的评估和调整。
如果工人的实际工时小于标准工时,说明工人的工作效率高于标准,可以适当调整工资以激励其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如果工人的实际工时大于标准工时,就需要对工作方法和工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的计算还可以用于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的控制。
通过对标准工时的计算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标准工时的计算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还可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