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者的十大人格特点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研讨高校网瘾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更是离不开网络。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网络成瘾。
随着这一现象的增多,高校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1. 偏执狂在网络世界中,一些学生具有偏执狂的心理特征,他们总是对网络世界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过分的解读和怀疑,认为其他人都在对自己进行监视、谋害。
2. 自闭网络成瘾的学生往往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渴望和动力,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中。
3. 社交障碍由于长时间的网络沉迷,高校网瘾学生在现实社交中会出现障碍,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沟通能力也较差,导致孤独感加重和人际关系障碍。
4. 忧虑焦虑长期的网络过度使用会导致高校网瘾学生产生焦虑和忧虑,他们过于依赖网络,一旦无法接入网络会感到不安和焦虑。
5. 沉迷游戏在网络世界中,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长时间沉迷游戏,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也受到了影响。
6. 抑郁情绪长期的网络成瘾会导致高校网瘾学生产生抑郁情绪,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态度。
二、高校网瘾学生的人格特征1. 内向大部分高校网瘾学生都有一定的内向倾向,更喜欢独处、沉浸于虚拟世界中,缺乏现实社交的渴望。
2. 不成熟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高校网瘾学生往往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不够重视,对成长和发展方面的需求欠缺。
3. 缺乏自制力长期沉迷网络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无法克制自己对网络的依赖和过度使用,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4. 偏好重复性活动网络游戏是一种具有强烈重复性的活动,而高校网瘾学生往往对这种刺激性、重复性的活动感兴趣。
5. 难以适应改变长期沉迷于网络的高校学生往往对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难以适应,缺乏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高校网瘾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1.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教育(技术学院李安英)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出现的依赖心理、逃避心理、焦虑心理、寄托心理、猎奇心理、抑郁心理、孤独心理等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如何教育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特点一、前言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1]。
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16次互联网报告,截止200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网民总数超过1亿,其中,大学生的上网比例比较高,达到95%左右。
1999年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指出,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的比例约为6%。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学生尤为网络成瘾易感人群(Davis RA ,2001)[2]。
钱铭怡(2001)[3]对北京12所高校近500名大学生的抽测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网络成瘾者占6.4%。
林絢晖和阎巩固(2001)[4]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6%。
王立皓和童辉杰(2003)[5]网络成瘾者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是3.6%。
梁宁建等人的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4.95%[6]。
据有关资料显示[7],在校大学生中,网络的使用率为94.45%。
网络成瘾者狂热沉迷于电脑,往往会导致个体社会、心理功能伤害,对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角色认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现在出现了不少大学生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
据上海某高校的调查,因上网成瘾逃课而成绩未达到学习守则的要求而被要求留级、试读或退学的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竟达到35名,占留级、试读或退学的比例高达48%。
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网络成瘾行为与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抑郁、焦虑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明显者,容易上网成瘾。
收稿日期:2005-04-21作者简介:张 静,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张 静,李 强(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
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181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者;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者。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 量表呈负相关;与N 、P 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著。
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学;网络依赖性;相关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5)07-0070-03在电脑网络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心理问题。
许多人整日沉迷在网络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在现实和虚拟中矛盾彷徨,人称/网痴0,医学上称为/网瘾综合征0(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112。
其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122。
典型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在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132,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者中占到614%,这说明大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摘要:随着手机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手机的使用在大大惠及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具体变现为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
本研究着眼于大学生手机成瘾带来的危害,重点论述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由此为手机成瘾者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格特质一、前言21世纪被人们称作信息时代,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信息对人类的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手机玩游戏、聊天、浏览网页、观看影视剧等活动,占据了人们尤其时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时间,这种现象给青少年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日益明显(Park,2005)。
有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手机的所耗费时间越来越长,而且人们变得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对手机的心理渴求越来越重。
有学者将对手机渴求超过普通水平的群体成为手机成瘾者。
手机成瘾者会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反复性的沉溺状态,对手机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感和依赖感,如果限制手机的使用,将会引起成瘾者紧张与焦虑的心理状态,甚至伴随一些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
手机的过度使用,不但会影响使用者工作、学习、生活,而且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或心理的不适反应;对手机的滥用会产生对手机的依赖,这种依赖会使个体出现强烈的心理体验。
集各家所言,本研究将手机成瘾定义为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与渴求,离开手机会出现一系列生理或心理上的戒断症状。
手机成瘾对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日趋严重,手机成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手机成瘾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亟待解决。
二、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大量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众多,有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生活富足,互联网上新鲜刺激的海量信息和话题,也有个体因素,如内外向性、自尊水平、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社交焦虑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摘要: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主要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找最新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分析多份报告,联系人格特质,最终得到结果。
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而和掩饰性维度呈负相关。
总而言之,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导言: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
在我国6.32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位居榜首。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部分大学生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
这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生活压力。
所谓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我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完成某种活动潜在的特征和能力;第二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是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是活动倾向性方面的调整,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一组特质所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特质决定个体的行为每个人的每种特质在量上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差异。
网络成瘾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强迫型人格障碍、行为及情绪异常、强迫性性行为、对生活丧失兴趣网络过度使用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具有相似的特点。
在症状表现上,网络过度使用者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长期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
网络过度使用者往往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游戏,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
该病的典型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和体质量(体重)减轻,精力不足,运动迟缓,自我评价降低,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由KimberlyYoung概括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条:1、突显性(Salience):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2、情绪改变(MoodModification):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3、耐受性(Tolerance):网络过度使用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4、戒断反应(WithdrawalSymptoms):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
5、冲突(Conflict):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会导致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与网络过度使用者其他活动的冲突,如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网络过度使用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网络过度使用的分型Armstrong(2001)对网络过度使用的人做了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过度使用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
研究指出,具备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网络功能特性的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过度使用类型。
网络成瘾十大特征上瘾—形式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都能快速的摧毁了你的生活和你所珍爱的。
在今天,虽然我们知道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已经沉迷网络而不可自拔?没有错,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使我们能迅速了解来自另外一个半球的新闻,能与朋友们时刻保持着联系,购物只要靠点鼠标。
但是,拥有极其便利交流能力,或许会导致一些人对其产生严重性依耐。
日本的一新闻网站最近发布了一篇关于网络成瘾的文章,它是基于一本连载漫画“介绍心理问题手册”所写的,漫画中列出10样特征表明你以沉迷网络,看看你中抢了吗?1、你经常上网超过原来你所预计或者打算的。
2、当你知道你应该要下线时,你还在上网。
3、你发现你宁可上网而不是做一些其他事情。
4、即使你知道要先完成某件事,但是你发现你先联网了。
5、有过因为上网而影响了你的工作质量或者学习的经历。
6、你在网络中找到了好朋友。
7、上网能帮助你释放日常压力,减少烦恼。
8、当你上网被打扰时你会感到非常烦躁。
9、离开了网络,你的生活在你看来变的无聊并且空虚。
10、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网络上的事物还充斥在你的大脑中。
如果你符合超过5项特征,这篇文章表示,就健康情况而言你可能过于依赖网络了。
可怕的一点事,其中几点能适用于每一个人,或者适用于大量的人群,对吧?这篇文章还提到了中国,那里的网络沉迷问题已经发展成一项社会议题,一个标准来确认是否网络沉迷就是--除工作和学习以外上网时间是否超过6个小时。
6个小时听起来是相当可怕的一个时间,你可能认为你不可能每天花六个小时上网。
但是不要忘了手机,这东西使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上网络欧。
如果你觉得你网络成瘾了,你能做什么呢?心理学博士YuYuki,表示对于解决成瘾问题的第一件事就是是你要承认它,所以知道到你自己已经沉迷网络是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在现实中远离网络,比如强迫你自己出门去看看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或者是当你想上网时与电脑手机保持距离。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 临床上是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Goldberg提出,后来美国教授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网络成瘾者与赌博、吸毒等上瘾者无异。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
下列10种情况,一年中只要有过5种以上,便可初步判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1)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旦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事业;(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对亲友掩盖频频上网的行为;(10)下网后有失落感。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美国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4]。
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大体上分为四类:(1)网络色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上网下载、观看交换色情作品。
(2)网络交际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利用QQ、MSN等聊天软件、网站聊天室进行虚拟的人际交流。
(3)网络游戏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这类青少年沉迷于查找和收集网上的信息,对网络信息产生心理依赖。
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内容摘要:从网络出现的那一刻起,人类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今天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类深度融合。
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网络除了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了相当大的便捷性,使得人们与网络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网络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网络成瘾行为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伤害,本文从网络成瘾的表现入手,着重介绍了网络成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危害,并且简述了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因素,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了青少年的人格特质影响网络成瘾的结论,并分析了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格的相互关系,进而阐述了青少年人格特质对于网络成瘾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健全培养健全的人格特质来预防网络成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关系行为引言“瘾”被定义为一种习惯性的强制,成瘾者尽管明白这么做会给个人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心理的和财务的福祉带来灾难性后果,但仍然从事某些行为或使用某些物品。
成瘾者不是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处理日常的压力,并且/或者面对过去或当前的创伤,而是依赖于虚假的适应不良的应对机制。
典型的瘾癖表现出心理上和生理上这两方面的特征。
当个体的身体对诸如毒品、酒精等物质产生依赖,而停止使用这些物质则会导致戒断症状时,生理依赖就出现了。
尽管上瘾物质最初可以引起瘾君子的愉悦,但是他们继续使用这些物质的动力却更多地来自需要利用这些物质来排除因其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正是这一过程导致个人的强迫性行为。
当瘾君子体验到诸如抑郁、疯狂地渴求、失眠和烦躁之类的戒断症状时,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依赖。
所以,不管是物质成瘾,或者行为成瘾,都是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依赖的因素。
1网络成瘾的表现及危害1.1网络成瘾的现状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发现,该群体的网瘾发病率稍高于一般人中的网络使用群体。
网瘾的具体表现及成因虽然现在对网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总体来讲,网瘾可以被认定是一种强迫性症状的表现,但湖南春雷教育专家认为,网瘾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症。
网络成瘾,即网瘾,高发期一般在15~20岁,在17岁达到顶峰。
网瘾的产生有教育制度的原因,也有人格特质的作用。
现实的情况表明,中度至重度的抑郁与网络成瘾存在相关,而且一些与抑郁相关的人格特质,如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也是促成网络成瘾发生的原因。
网络成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的情况。
有时网络成瘾的人还会出现品行障碍,诱发他们不与人交往、暴躁,产生攻击性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对于网瘾的解除,春雷教育专家指出,最重要的是要让家长和孩子认识到网瘾对于人们身体素质、人格发展健全等方面的危害,并及早进行控制。
浅谈网瘾成因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提供便捷和助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重重挑战和不良影响。
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被网络天使般的外表所迷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那么到底孩子为什么会产生网瘾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网络成瘾的成因,找出原因,才好“对症下药”,最终“药到病除”。
网络成瘾,最初的原因是精神需求,青少年孩子为了获得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
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网络所控制,时间不断增加,次数不断增多,甚至为了上网可以抛开一切事情。
不上网的时候则会出现烦躁不安、全身难受等症状。
最后,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变得精神恍惚、焦虑暴躁、孤独压抑,甚至性格扭曲。
有相关数据表明,大学生学业中断,80%以上与网络成瘾有关;青少年的很多暴力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也是从网络上学来的,可见,现在青少年群体已经极大的受了网络的不良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
那么到底网络成瘾的成因是什么呢?它有什么魔力让那么多人成天沉迷于网络而不可自拔呢?一方面,网络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上的娱乐、游戏等信息纷繁复杂,青少年为追求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诱惑:同时,网络还可以让青少年暂时地逃避现实世界,完全融入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更不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等。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网络成瘾,作为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个体心理及社会影响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网络成瘾的困扰之中。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在起作用。
1.网络成瘾的特征网络成瘾的特征表现在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出现社交隔离、生活失调、学习工作受损等现象。
与传统的物质成瘾相似,网络成瘾也具有强烈的欲望控制难度和戒断反应等特点。
2.心理机制分析2.1强化机制网络成瘾背后存在着强化机制的作用。
个体在网络中获取到的即时满足和愉悦感,会激发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形成持续使用的动机。
2.2逃避现实对现实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逃避,是网络成瘾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网络世界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虚拟的逃避场所,让其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恼和压力。
2.3自我认同缺失部分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我认同感、自尊心低或社交技能不足,通过网络世界中的虚拟角色来寻求一种身份认同和存在感。
3.心理干预和治疗3.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调整不良行为习惯,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网络成瘾行为。
3.2家庭支持和教育家庭支持和教育对网络成瘾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监督,有助于网络成瘾者摆脱成瘾的困扰。
4.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者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
在网络成瘾问题面前,我们应该持一颗同情心,为患者提供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让网络世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主宰我们生活的一切。
网络成瘾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心理问题,理解其心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网络成瘾者提供更多支持和关爱。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这种心理疾病类似于“因特网中毒”。
因此有人认为网络成瘾症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TechnologicalAddiction),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作用的非生化成瘾症。
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 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
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至45岁之间,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
1、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1)耐受性增强: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不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病人就会变得抑郁、易激怒、情绪烦躁、无所适从,上网的愿望特别强烈,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都与网络有关。
(3)在网络游戏室玩游戏的实际时间比预计的时间要长,考虑过停止或减少进入网络游戏室,但不能自控。
(4)为了达到进入网络游戏室的目的,可以抛开学习和其它生活活动。
(5)在有关互联网的活动上花费大量时间,比如参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安装新软件、整理和下载大量文件等。
(6)因为上网,严重影响了患者在现实世界中的工作、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危害,患者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8)有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2、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1)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2)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
如何用心理学识别并判定孩子的网瘾症状孩子迷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家长更担心的是孩子网络成瘾。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连续几个小时打游戏就是有网瘾,从心理学而言这种判断方法科学吗?蔡琳老师在这篇文章里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网络成瘾逐渐引起专家重视,但严格意义上我们不能把它定义成一种疾病。
心理学对于网络成瘾的定义早在1995年的时候,国外就有研究者最早提出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因为不恰当地、过度地去使用网络,并且使用一种比较不合时宜的使用模式。
心理学有很多的学者,逐步地将网络成瘾的定义更加细化,但总体来说,我们家长在生活中所关注的主要是三个方面: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持续很长时间。
比如:持续了半年,甚至持续一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每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可抑制地想要去上网。
如果持续的时间已经对于孩子的状态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影响,那可能是需要开始关注了。
第二:严重程度。
网络成瘾,它的特征之一是:自己难以克制,内心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去上网。
有一些孩子可能平时上课压力太大,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学习,而没有办法去顾及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时,周末回家以后就很想自己放松一下,可能会持续的去打两天游戏。
星期一回到学校的时候,又放下游戏,重新开始学习。
这是一个比较短期的自己自我放松的方式。
只不过可能因为他学习和打游戏互相交替的时候,打游戏的时间稍微有一点点长。
这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进行调整,但是其实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
进一步讲,如果某一个小孩子,他对于网络的这种痴迷程度已经到了每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去上网,甚至他会去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放弃掉自己的睡眠时间,不眠不休的一直要呆在电脑前面。
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需要关注。
第三:对于小孩子社会功能的一个影响。
什么叫社会功能?我们在社会上面是具有一些社会性的。
网瘾的三个特征导读:本文是关于网瘾的三个特征,希望能帮助到您!导语:网络的产生的确对社会进行了一场大变革,但凡是有利就有弊,许多人开始对网络上瘾,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症状一:极度恋网如同“鸡”与“蛋”,目前在“成瘾”与“上网时间变长”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上尚无公认的结论,但长时间恋网无疑是网络成瘾者的“标签”。
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平均每周上网25至30个小时,且不分白天黑夜。
与非成瘾者相比,他们的上网频率高出1倍,多耗费2倍的时间。
计算机学科学生的成瘾几率明显高于文、理、医科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多。
一些网络成瘾者明知过度恋网不是好事儿,但仍摆脱不了对网络的依赖,无法停止上网或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症状二:不谙人际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网络正在让当代年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日退化。
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
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汪玲解释说,网络成瘾者由于把太多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全然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或交流。
反过来思考,正是那些内心隐蔽的人,更容易在无人知晓的网络世界袒露自己,宣泄内心的真实情感。
症状三:身心成疾网络是无形的,当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它将麻痹神经,摧毁精神。
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精神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
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
与此同时,成瘾者的心理防线十分脆弱。
与正常上网者相比,他们更易抑郁、焦虑,时常倍感孤独。
专家表示,网络成瘾和赌瘾、酒瘾极其相似,一旦失去网络这根精神支柱,恋网者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立不安等戒断症状。
网络成瘾者“十大”人格特点表现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过程。
有研究表明,具有网络成瘾的个体由于遗传的个性特点、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应激事件、社会不良风气等影响,在人格塑造中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出现了对现实环境、社会交往的不满足,为获得代偿,他们往往寄希望于从其他环境中获得补偿,而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正好符合了这种要求。
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成立于2004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九部委共同组建而成。
8年时间治疗“问题少年”5000余人次,绝大部分学员重返课堂,融入家庭,回归社会,解决了近万个家庭的困苦。
通过网络成瘾者的综合分析我们总结了成瘾者的十大人格表现特点如下:
人格特点一:幻想及寻求即时满足
描述:1、富于幻想,追求新奇,期望自己与众不同
2、常常“不甘寂寞”,不愿意独处
3、总是对童年的未完成情结耿耿于怀
4、寻求即时满足,没有忍耐性
情景实例
团体治疗显示95%以上的孩子觉得生活没劲,缺少变化。
他们尝试各种经历,去体验多姿多彩,想象中的生活,所以在网络中变成精灵、变成法师、骑士、战士等等,流连于超越生死的游戏模式。
人格特点二:自控能力弱
描述:1、情绪表达单一,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弱,情绪落差大
2、行为调控落差
3、缺乏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自我觉察
情景实例
很多孩子,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造成人际交往困难
人格特点三:抑郁悲观
描述:1、大多具有内向的气质,对他人的情绪过渡敏感。
2、具有灰色的人生观,悲观消极地看待事物。
3、低至尊、自我评价低且单一。
情景实例
基地1000例样本显示,其中94.6%的网瘾患者具有内向、敏感的个性特质,内心自卑。
认为成绩决定一切,一旦成绩下降,就觉得自己无法把握自己,对生活产生了无助感。
人格特点四:强迫思维及行为倾向
描述:1、经常表现出强迫意识和行为刻板,具有完美主义倾向。
情景实例
他们念念不忘网上的游戏和活动,总是不断重复明知无意义的网
络活动,追求网络最高境界。
人格特点五:依赖与独立两极化
描述:1、在心理和行为上,有时过分依赖,而有时我行我素,要求独立常常陷入2个极端。
2、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缺乏预见性。
情景实例
他们的情绪风格具有场依存型的特点。
对网络生活的不弃不舍使得依赖性获得空前的膨胀。
人格特点六:认知行为扭曲
描述:1、存在着严重认知扭曲。
通常有灾难化、绝对化、以偏概全等思维习惯。
2、逆反心重,行为极端、偏执。
情景实例
他们通常固执己见、非黑即白,正如他们所说,今天等于永远,被网瘾困扰,就没有希望了,干脆破罐子破摔。
人格特点7 :选择性责任偏差
描述:1、他们通常对家庭、学业、工作及生活缺乏控制感和责任意
识。
2、在特定的成瘾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及团队精神。
情景实例
通常网络成瘾的孩子一方面会对网上的游戏等活动表现出空前的专注力和极强的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却放弃现实中的种种责任和约束。
人格特点8 :时间感缺失及行动力弱
描述:1、很少思考未来,没有时间概念,活在真实时间与虚拟期望断层之中。
2、经常会去设想很多的计划,但是行动力缺乏。
情景实例
时间观念的缺乏,使得他们更多地感受此刻的感觉,放弃对未来的种种设定和努力。
基地1000例样本显示:他们有太多的想法,但欠缺行动力。
人格特点9 :防御机制及内疚心理
描述:1、过多启用各类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2、对原生家庭的问题一直内疚自责,并企图改变。
情景实例
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我爸妈离婚是因为我成绩差”“我不痛
苦,我很好,我不记得了......”他们否认自己的痛苦,不面对现实的困难。
人格特点10:镜像自己我及目标偏低
描述:1、更多考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骄傲和屈辱感。
2、对自己缺乏了解,不能够接纳自己。
3、缺乏生活的目的,没有明确的方向,意志薄弱。
情景实例
总是以为别人的好恶来确认自己的价值,时的自我判断弱化。
主动性的缺失造成他们没有坚定不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