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

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

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
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

第五章 大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和Lagrangion 表示法(列式法)

§5-1物体的运动分析和应变度量

严格来说任何一个变形过程都是非线性的,因为平衡状态和变形有关。但在小变形情况下,以物体变形的平衡方程可始终建立在初始构形上,而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足够满足工程要求。

而研究大变形物体的变形过程,,必须在变形之后的物体构形上建立平衡方程。研究方法:把连续的的变形过程分为若干个增量步,在每个增量步内建立它的增量运动方程——即变形体内质点的运动规律。要选取某一坐标系:初始(initial )坐标系; 相邻(adjacent, neighboring )坐标系; 瞬时(current )坐标系.

1. 物体运动方程:物体构形(configuration )内一点P 的增量运动方程。

选择两个固定坐标系,以t 时刻物体构形作为参考构形的坐标系a i , 以+t t 时刻物体构形作为参考构形的坐标系x i

研究(t t t →+)具有普遍意义

.t 时刻 ()i P a ; t t + 时刻 '()i P x △t 增量步内,P 的变形

i i i u x a =- (1)

研究t 时间步内物体内一点P 的变形。最简便的办法是将两个坐标系重合在一起。

2. 应变度量

研究P 点附近线素变形 在 t t t →+ 时间步内 ''PQ P Q →

线素变形 i i i du dx da =- (1)’

将i du 在i a 坐标系中,在P 点处作一阶泰勒展开并考虑到()=i P du O 得i

i j j

u du da a ?=

? 代入(1)’ 式得 ()i

i ij j j

u dx da a δ?=+

? (2) 同理将i du 在x i 坐标系中,在P ’点处作一阶泰勒展开,并考虑到()'=i P du O 得

i

i j j

u du dx x ?=

?

代入(1)’ 式 ()i

i ij j j

u da dx x δ?=-

? (2)’ --------------------------------------------------------------------------------------------------- 附:若位移i du 是坐标i a 的单值连续函数,则可在i a 空间中p 点处展成泰勒级数

. 123123()??????=+++=? ???????i i i i i i p j j

u u u

u du du da da da da a a a x i.e 111

111231232222212312333333123123()()()p p p u u u du du da da da a a a u u u du du da da da a a a u u u du du da da da a a a ??????=+++?? ????????

??????

=+++?? ???????

?

?

?????=+++? ????????

代入(1)式 i i i dx da du =+

写成张量形式: i

i ij j j u

dx da a δ??

?=+ ? ???

?

(2) 同理若将位移i du 在i x 坐标系中p ’点处展成泰勒级数并取一阶项:

123123()??????=+++=? ???????

i i i

i i i p j u u u u du du dx dx dx x x x x 代入(1)得

i

i ij j j u

da dx x δ??

?=- ? ???

?

(2)’ ------------------------------------------------------------------------------------------------------- 上两式中 i i j j u du da a ?=

? i i j j

u

du dx x ?=? 其中

i j u a ??和i j

u

x ?? 可分别记为,i j u 和,i j u ,可称为相对位移张量(不对称张量),而且可将,i j u 分解成对称部分和反对称部分。

i.e. ,i

i j ij ij j

u u a εω?=

=+? (3)

其中 1(

)21()2j i ij j i j i ij j i u u a a u u a a εω??

?=+????

????

=-????

(4)

同理 ,i

i j ij ij j

u u x εω?=

=+? (3)’ 1()21()2j i ij j i j i ij j i u u x x u u x x εω???=+?

???

????

=-????

(4)’

将(3)(4)和 (3)’ (4)’代入(2)(2)’

得变形前线素 ()i ij ij ij i dx da δεω=++ (5) 变形后线素 ()i ij ij ij i da dx δεω=-- (5)’

为了定义应变要讨论t ?时间步内线素的长度变化PQ

t 时刻变形前线素长度 : PQ 长度ds 0 ()2

0i i ds da da = (6) t+t ?时刻变形前长度 : ''P Q 长度ds ()2i i ds dx dx = (6)’ 定义应变为: ()()22

02ij

i i

ds ds E da da -=

和 ()()22

02ij

i i

ds ds e dx dx -=

(7)和(7)’

--------------------------------------------------------------------------------------------------- 附录:

1. 说明:平衡方程和变形有关,否则无法求解或求解错误。

由两杆三铰结构,且三铰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小变形的观点,平衡方程始终相对于初始坐标建立。所以,外力P 无法抵挡,成为结构力学中瞬变机构。

而实际上,平衡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如图平衡状态和变形有关。当铰2有了一定的微小法向位移δ之后,杆中的轴力,有一部分可以抵抗外力P ,而平衡与变形δ有关。平衡方程应相对于变形后的构型为参考的坐标系来建立。 2. 说明:用线性理论求解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物体作平面转动的刚体运动。角速度为3ω,t 时间内转动量为t 3ω。按小变形理论,

x

向线素dx ,经转动后成为'dx ,则

1cos cos '3311-=-?=-==

t dx

dx t dx dx dx dx dx du ωωε 当t 3ω较大的时候011≠ε,这显然是不真实的错误解。只有当03→t ω时,011=ε。因此,线性应变理论不适用于大变形状态。 3、关于相对位移张量和不对称性

在i a 坐标系下,表示位移i du ,则j j i j j i i da u da a u du ,=??=,其中j

i j i a u

u ??=,称相对位移张量,即

???

??

????????????

?

?

???????

????????????????????=??

????????321

332

31

33222123121

11

321da da da a u a u a u a u a u a u a u a u a u du du du 相对位移张量是非对称张量,因为

i

j

j i a u a u ??≠

??。例如对于平面内变形: 1

2

21a u a u ??≠?? )(211

2213a u a u ??-??=

ω 1

2

211221a u a u ??+??=

=γγ 12211221212

1

ωεωγ+=+=??a u 其中21γ是工程应变,21ε是应变张量分量。这样可以将相对位移张量分解成对称部分和反对称部分

ij ij j i j

i

u a u ωε+==??, (3) 其中)(21i j j i ij a u a u ??+??=ε为对称部分称为应变张量;)(21i j

j i ij a u a u ??-??=ω为非对称部分称为刚

体转动

1

2a

?122

γ1

a

分量表示

????

?

??

???=???????

?????????=3332312322211312

113332312322

21

1312112

12

121

21212

1

εεεεεεεεεεγγ

γεγγγεεij ????

??????---=00

32

31

2321

1312ωωωωωωωij 同理

ij ij j i j

i

u x u ωε+==??, (3)’ --------------------------------------------------------------------------------------------------- 为了求)(ij ij e E ,将(2)代入(5)

i

i j

k i k i j j i i i j

k

i k i j j i i i i j

i ij i j i ij i

i i i da da a u a u a u a u da da a u a u a u a u da da da a u

da a u da da dx dx dS dS )()11()()()()(202????+??+??=-????+??+??+

=-??+??+=-=-δδ (8) 上面的展开推导过程中,采用了张量运算法则:

1) 当1i j k ===时,1==kl ij ij ij δδδδ 2) j

i

j i ij

a u a u ??=

??δ 3)

j

k

i k j i j i a u a u a u a u ????=

???? 同理,将 (2)’ 代入 (5)’

220()()(

)????-=-=++????j i k k

i i i i i i j i i j

u u u u dS dS dx dx da da dx dx x x x x (8)’ 将 (8) 和 (8)’ 代入 (5) 和 (5)’,得

)(21j

k i k i j j i ij a u a u a u a u E ????+??+??=

(9)

)(21j

k

i k i j j i ij x u x u x u x u e ????+??+??= (9)’

统一表示为:

)(2

1

)(,,,,j k i k i j j i ij ij u u u u e or E ++=

(10) (10) 式恰好反映了t ?增量步内,线素PQ (P 点)的应变量,ij E 是以t 时刻的物体构形为参考构形建立的坐标系来描述的,而ij e 是以t +t ?时的坐标描述的。 前者称为Green 应变,取相对坐标系。后者称为Almansi 应变,取即时坐标系。 讨论:

如果将初始构形i a 和变形后的构形i x 看作是同一构形,即变形比较小,且位移的一阶导数项

j i a u ??(j i x u

??)也比较小,则可认为平方项(i k a u ??j

k a u ??)趋近于零,那么 (9) 式和 (9)’ 式就完全相同。ij E 和ij e 退化为通常的线性应变。 §5-2 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度量

引言:就应力的概念而言,是定义在变形物体所处平衡状态的一点位置上的。也就是定义在某一时刻的物体位形上。由于上面应变是定义在不同构形所相应的参考坐标系下,所以应力在不同坐标系下也有多种应力表示。

设力向量d P 表示作用在物体处于某一平衡位形下,微面积ds 上的合力,在直角坐标系下d P 的各分量为i d P (i=1,2,3),微面积ds 的外法线方向上单位向量n ,各分量l i 为外法线的三个方向余弦。

该点应力向量定义为: 0lim ds dP

ds

σ→=。

1、Euler 应力(True stress )

该应力时定义在变形后的物体微面积ds 上,用ij σ表示 则由Cauchy 公式得:

i ij j dP l ds σ= (13)

该应力和Almansi 应力相对应 分量形式:

()()()111112213322112222333311322333dP l l l ds dP l l l ds dP l l l ds

σσσσσσσσσ=++??

=++??

=++?

2、Lagrangion 应力(nominal stress )(1th Pida-kirchhoff)

把变形后微面积ds 上的应力,定义在变形前的微面积ds o 即用初始坐标系来表示。将ds

上的力dP i ,转向初始位形相应的微面积ds o 上,而在转换过程中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力平移 oi i dP dP = (14)

并在初始微面积上定义

oi ij oj o dP T l ds = (15)

即将物体变形后微面积ds 的应力用初始位移下相应微面积ds o 上的力来表示。称为Lagrange 应力。

3. Kirchhoff 应力(back transformed stress ) (2nd pida-Kirchhoff stress)

将变形后物体微面积ds 上的合力dP i ,按照张量变换,转换到初始位形的相应微面积ds o 上,而不是平移。

则 0i ij j dP l dP = (ij im jn mn l l σσ=) (16)

其中 ()cos ,i

ij i j j

a l x a x ?==

? 在初始构形的微面积上,定义应力s ij 称为Kirchhoff 应力

()

k oi ij oj o dP S l ds = (17)

附:关于方向余弦l ij 张量

定义 i ij j x l a = ; ij l 是不对称张量。 性质 33

2

21

1

1ij ij

i j l l

====∑∑

例在二维平面中

在 i a 坐标下 , P 点(1a ,2a ) 在 i x 坐标下 , P 点(1x ,2x )

111111

212

cos cos ox OA Ax oa a p a a

oa oa x x αβ=+=+??=+??

Ie. 1111212x a l a l =+ 同理 2121222x a l a l =+ 4、 Euler 应力、Lagrangion 应力和Kirchhoff 应力之间的关系

将(15),(16)式代入(17)式得:

0000i i ij j j ij j i i

a a

S l ds dP T l ds x x ??=

=?? (18) 即 i

ij ij ij ij i

a S T l T x ?=

=? 利用变形过程中微元的质量不变条件

00i

i j i

a l ds l ds x ρρ?=? (19) 其中0ρ和ρ分别为初始和变形后的密度 将(19)式代入(13)(14)式 由(13)式右端=(14)式右端得

00ij j ij j l ds T l ds σ= (20)

由(19) 00i

j j j

a l ds l ds x ρρ?=

? (21) (21)式代入(20)得:

0i

ij

ij j

a T x ρσρ?=? (22) (22)式代入(18)式

00000

i i ij j ij ij j i i a a S l ds T l ds x x ρσρ????=

????? 0

ij il jm lm S l l ρσρ

=

(23) 以上(18) (22) (23)式给出了三种应力之间的关系。 上述关系中 ij σ为Euler 应力是对称的。

T ij 为Lagrangion 应力是不对称的,因为力是通过向量平移过来的。 S ij 为Kirchhoff 应力是对称的,因为力是通过向量转换过来的。

§5.3大变形过程中弹性本构方程

这里仅讨论单纯的几何非线性问题,而材料本构方程仍为弹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下,采用相应的应变和应力来表示。

即在当前构形的坐标系下,采用Euler 和Almansi 应变

在相对(参考)构形 采用Lagrangion 应力和Green 应或采用Kirchhoff 应力和Green 应变 设变形体在无热交换的保守系统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由本构关系

ij ijkl kl D e σ= 弹性阵ijkl D 有34个(81)个)系数 (24)

将上面关系式(12)(22)和(23)它们分别给出了;ij

ij ij

ij E e T σ和ij ij S σ之间的关系。

代入(24)式可得: 0

mn mnPQ PQ T D E = (25)

和 0

mnPQ

PQ mn S D

E = (26)

其中: 0

0Q m P mnPQ ijkl i k L

x

x x D D a a a ρρ???=

??? 非对称弹性阵 0

0Q

m n P mnPQ

ijkl i j k L

x x x x D

D

a a a a ρρ????=???? 对称弹性阵 § 5.4 Lagrangion 坐标系下的有限元列式推导

采用拉格朗日法是以某一已知位形位参考位形建立的坐标系,它采用的是个Green 应变和2nd pida-Kirchhoff 应力来描述几何物理和平衡方程。

在采用增量发求解的过程中,把每个载荷步看成是变形过程中的各个时间增量步,即每个增量步上都对应物体的一个构形。在L 氏表示中,若一初始构形做位参考构形的称为全局的拉格朗日表示法(Total-Lagrangion ),若以前一个相邻的构形作为参考构形的则称为修正的Lagrangion 表示法(Update-Lagrangion) 1、T.L 表示 (讨论 t — t+△t 增量步)

设变形体在t 时刻的状态是已知的,即相对于初始坐标下的各力学量(位移、应变和应力是已知的),现在要求在某一增量载荷作用下的增量位移、应变、应力等。 1) 增量形式的几何关系及其变分形式 a) 增量几何关系

设t 和t+△t 时刻的Green 应变

()(),,,,,,,,1

2

1

2ij i j j i k i k j ij i j j i k i k j E u u u u E u u u u =

++=++ (28)

设△t 时间步内的增量位移和增量应变为△U i 和△ij E

则: i i i u u u =+? ij ij ij E E E =+? (29)

t+△t 时刻的应变量ij E 可用t 时刻的位移和位移增量表示

()()()()1212ij i i j j k k k k j i i i j i k k ij j i i j E u u u u u u u u x x x x u u u u E x x x x ???????

=+?++?++?+?? ? ??????

??????????=++????????????

(30)

()()()()()()12j i k k k k k k ij ij ij j i i j i j i j u u u u u u u u E E E x x x x x x x x ??

???????????????=-=++++??????????????

(31)

记为 01

L L NL ij ij ij ij ij ij E E E E E E ?=-=?+?+? (32)

式中 0112121.2???

?????=+? ? ?????

??

??

????????=+

?? ????????

?

??

??????= ?? ??????

j L i ij j i L k k k k

ij i

j j i NL k k ij i j u u E x x u u u u E x x x x u u E x x (33) (33)式中第一、二式是未知增量位移的线性项,而第三部分是非线性项。在有限元计算中通常写成矩阵形式:

即 NL L L E E E E ?+?+?=?10 (32)’ 且 U L E L ?=?.0,θθA A E L ?+?=

?21211,θ??=?A E L 2

1

2 (33)’ 在三维空间中: {}T

u u u U 321,,= (34)

?

???

???

?

????????????????

??????????????????????????

=0000000001

2

1323321x x x x x x x x x L (35) ????

??

????

???????

??????

?????????

??????????????????????=000

0000001

2

13

23321x u x u x u x u x u x u x u x u x u A T T T T T T T T

T (36)

??

??

?

??

??????

??????????

??

??

???????

?????????????????????????????=?0)()()(0)()()(0)(000)(00

0)(1

2

1323

32

1x u x u x u x u x u x u x u x u x u A T T T T T T T T

T (36)’ , ????????????????????????=111x u x u x u θ (37) , ???

??

??????????????????????=?321x u x u x u θ(37)’

111312312312333000000000000000000

x x x I x x H I x x I x x x x x ???

????????

????????????

???????????????????????==?????????????????????????

?????????????????????

???????

?

3I 为3×3的单位阵 若单元位移插值函数 u=Nq 则 △u = N △q

△θ= H △u = HN △q = G △q (39)

令: G = HN (40)

以上公式代入(32)’—(33)’

可得: *

00L L E L u LN q B q ?=?=?=? (41)

*

111122

L L E A A AG q B q θθ?=

?+?=?=? (42) (38) 设:HU =θ

*

11122

NL L E A AG q B q θ?=??=??=? (43)

这里: *L0B LN = (41)’

*L1B AG = (42)’

*nL

1

B 2

AG =? (43)’ 回代(32)’可得: ***

01()L L NL E B B B q ?=++? (44)

令 *E B q ?=? (45)

此时 ****01L L NL B B B B =++ (46)

b. 增量几何关系的变分形式

(46)式反应了在△t 增量步内应变增量和位移增量间的几何关系。因为在以后研究没已增量步内的平衡关系时,需要利用能量变分原理;故下面推倒其变分几何关系。即

)()(q B E ?=?δδ

0011()()()()L L L L E B q E B q δδδδ?=??=? *

00*11L L B B B B ?=?

?=??

(47) )(()()

()()()

*

11

122

22δδθδθδθδθδδ???=???=???+??? ???=???=??=?nL nL E A A A A AG q B q (48)

∴ AG B NL ?=

2

1

*

令 *

2nL nL B B = 得 )(()nL nL E B q δδ?=?

于是 ()***01()δδ?=++?L L NL E B B B q

设 01L L NL B B B B =++ (49)

最后得△t 增量步内增量几何关系的变分形式:

()δδ?=?E B q (50)

2) 增量平衡方程和切线刚度矩阵 (1) 增量平衡方程 (2) 切线刚度矩阵

在△t 步内采用能量变分原理,可写出t+△t 时刻的平衡方程式:

???+=-

00V V V T T T

dA p N dV F N dV S B

设上式右端项=P ,即为单元的等效节点力向量;

左端: ?????+=?+=-

00)(V V V T V T T T SdV B SdV B dV S S B dV S B

将式:NL L L B B B B ++=10代入可得

I I I

I I I -

?????+++=0

00

210)(V T V T L V T L T V T SdV B SdV B SdV B B dV S B

令 e R =I

q K ?=II σ其中:GdV M G K V T ?=0

σ;????

?

?????I I I I I I I I I =3333

323

313233223

213133123

11S S S S S S S S S M ???=?=I I I 0

*V T V T q dV DB B EdV D B

当非线性方程采用线性化方法求解时,假定在一个微小的增量步内0*

==NL

NL B B 则:10*L L B B B B +== 于是

所以平衡方程式可写为:

[]为几何刚度矩阵

为大位移矩阵为线性刚度矩阵

为切线刚度矩阵其中则有:令 ; ; :

000σσ

σK K K K R P q K K K K K R P q K K K L T e T L T e

L -=?++=-=?++

2、U .L .方法

1)几何关系(增量几何关系及其变分形式) 2)平衡方程及切线刚度矩阵 3)T.L 和U.L.两种方法的比较

()

()()0

000010100011011 L T

L L L L V T T T T

L L L L V V K K B B D B B dV q

B DB dV B DB B DB B DB dV q

III =++???

??

??=+++?????

??

???

方程的简单变形 1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笔: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方程的简单变形规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尝试,探究,掌握解较为复杂的方程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方程的简单变形 学习难点:移项要变号和系数化为1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方程的两条简单变形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叫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解下列方程: (1)3x+2=14; (2)x x -=12 1 (3)1-2x=2x (4)5=4n-3 (5)1-x 21 =x+3 1 探究二:已知y 1=2x-3,y 2=3x+2,当X 取何值时,y 1 = y 2 ? 探究三:甲班人数有35人,乙班人数有47人,应从乙班调出多少人进入甲班,才能使两班人数一样多? 三、当堂训练 1、已知等式3a=2b+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3a-5=2b B 、3a+1=2b+6 C 、3ac=2bc+5 D 、a=3 532+b

2、一元一次方程3x+6=2x-8移项后正确的是( ) A 、3x+2x=6-8 B 、3x-2x=-8+6 C 、3x-2x=-6-8 D 、3x-2x=8-6 3、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 ) A 、由2X=-1得x=2 1- B 、由22=x 得x=4 C 、由5x+6=0得5x=-6 D 、由4-3x=0得-3x+4=0 4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 ①3x+6=0可变为3x=6 ②2x=x-1可变为2x-x=-1 ③2+x-3=2x+1可变为2-3-1=2x-x ④4x-2=5+2x 可变为4x-2x=5-2 5、方程3x+2=0的解是 6、已知2a-3与12-5a 互为相反数,则a= 四、课后巩固 1、解方程-x=-30,,系数化为1正确的是( ) A 、-x=30 B 、x=-30 C 、x=30 D 、x=3 2、若a=b ,则(1)a-4141-=b ,(2)b a 5141=,(3)b a 3434-=-,(4)3a-1=3b-1, (5)1-2a=2b-1中,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 3、若单项式123-n ab 与单项式1+n ab 是同类项,则n 的值是 4、如果55222-=+-a b a ,那么b= 5、已知92,4321-=-=x y x y ,解答下列问题:(1)当x 取何值时,21y y =? (2)当x 取何值时,1y 比2y 小18? 6、若x=2是关于的方程a x x -=+242的解,求代数式a a 12-的值. 五、小结: 六教(学)后感:----------------------------------------------------------------------------------- -------------------------------------------------------------------------------------------------------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2)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2) 科目:七年级数学备课人:王淑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两种变形的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简单的变形求出方程的解。 3.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具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方程的解不变。 3.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步计算的依据: (1)2x+3=1;(2)8x=2x-7; (3)-7x=-42;(4)- 1 4y= 1 2. 二、自主探索,预习展示 自学课本6页~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方程8x=2x-7,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 2.方程6=8+2x, ,得:8+2x=6;,得:2x=6 ;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x= 。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通过、等变形,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三、合作探究 1.解下列方程: (1)2y- 1 2= 1 2y-3;(2) 2 5x-8= 1 4-0.2x. 2.思考:你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想一想,应如何选择解方程的步骤。

四、巩固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3x+4=0;(2)7y+6=-6y;(3)5x+2=7x+8;(4)10-9x=9-10x; (5)3y-2=y+1+6y;(6)1- 1 2x=x+ 1 3.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结果。 (1)某数比它的4倍小6; (2)比某数的3倍小2的数等于它的一半; (3) 某数的30%与17的差等于这个数的2倍。 3、已知y1=3x+2,y2=4-x。 (1)当x取何值时,y1=y2?(2)当x取何值时,y1比y2大4? 五、整体感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掌握“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两种变形的方法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计算中,要根据题目灵活运用两种变形进行解答。 六、拓展延伸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m=3x+1与x+2=2x+1的解相同,求m的值。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考点导航:1.理解方程简单变形的依据; 2.理解移项要变号的要求; 3.中考时重点考查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x y =,则x a y a +=+ B、若x y =,则x b y b -=- C、若x y =,则22 77x y = D、若x y =,则x y a a = 2.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① 360x +=可变形为36x =;② 21x x =-可变形为21x x -=-; ③ 2321x x +-=+可变形为2312x x --=-; ④ 4252x x -=+可变形为4252x x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把方程1 74 x - =系数化为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714x = B 、174x ?? =?- ??? C 、714 x =- D 、174x =+ 4.3x =-是方程4x a +=的解,则a 的值是( ) A、7 B、1 C、1- D、7-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方程11 22x x x -+=-变形,得到22x -=-。 B 、将方程(1)(2)1x x x --=-两边都除以1x -,得到2x -=0,这两个方 程的解相同。C 、将方程322x =系数化为1,得4 3 x =。D 、将方程344x x =-变形,得4x =。 6.①由 13 x =得1x =的变形是移项;②方程的解也可以说是方程的根; ③当,a b 是有理数且0a ≠时,关于x 的方程ax b =的解为b x a =; ④若(2)(2)a x a y -=-,且2a ≠,则x y =。 对于以上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二 精心填一填,你会轻松(每题4分,共28分) 7.(1)方程的基本变形一: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的基本变形二: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的解不变; (3)移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由233x x +=-,得233x x -=(对,不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由85x =-,得8 5 x =-(对,不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2 310x y -++=,则2008 () xy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关于x 的方程53=-ax 的解是=x 2,则=a __________. 11.在等式3215?-?= 的两个方格内分别填入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

七年级数学下册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由等式的性质到方程简单变形同步测试

6.2 1. 第1课时 由等式的性质到方程简单变形 一、选择题 1.若x =1是关于x 的方程2x -a =0的解,则a 的值是( ) A .-2 B .2 C .-1 D .1 2.方程2x +3=7的解是( ) A .x =2 B .x =4 C .x =3.5 D .x =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m =b +m ,则a =b B .若a 2=b 2,则a =b C .若ma =mb ,则a =b D .若x =y ,则x a =y b 4.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如果x =y ,那么x -2=y -2 B .如果-12 x =8,那么x =-4 C .如果mx =my ,那么x =y D .如果|x|=|y|,那么x =y 5.当x =2时,代数式ax -2的值是4,那么当x =-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 A .-4 B .-8 C .8 D .2 二、填空题 6.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方程的解不变. (1)如果5x +3=-7,那么5x =________; (2)如果x 5=y 2 ,那么2x =________. 7.下列结论:①若m =n ,则m 3=n 3 ;②若-2x +2=-2y +2,则x =y ;③若am =bm ,则a =b ;④若a =b ,则am =bm.你认为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序号). 8.若2x -3与1互为相反数,则x =________. 9.图K -2-1中标有相同字母的物体的质量相同,若物体A 的质量为20克,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B 的质量为________克. 图K -2-1 三、解答题 10.解方程:(1)5x +3=8; (2)5x +2=3x ; (3)-34x =43; (4)35x -17=-25 x.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 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并获得方程的两个变形过程; 2.通过对方程的两个变形和等式的性质的比较,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3.体会移项法则:移项后要变号.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三个大砝码,几个小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何移动天平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1:如图(1)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小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2:如图(2)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所测物体,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2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3:如图(3)将天平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缩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反映了方程的变形过程,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方程是这样变形的: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规律有何相同之处?并请思考为什么它们有相同之处? 通过实验操作,可求得物体的质量,同样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x -5 = 7; (2)4x = 3x -4.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 -5 = 7的两边同时加上5,即x -5 + 5 = 7 + 5,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 3x -4的两边同时减去3x ,即4x -3x = 3x -3x -4,可求得方程的解. 即 x = 12. 即 x =-4 . 像上面,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transposition ). 注 (1)上面两小题方程变形中,均把含未知数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2)移项需变号,即:跃过等号,改变符号. 例2 解下列方程: (1)-5x = 2; (2)3 123=x ;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5x = 2的两边同除以-5,即-5x ÷(- 5)= 2÷(-5)(或5255-=--x ),也就是x =5 2-,可求得方程的解.

初一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

初一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何勇新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 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

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1)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1) 科目:七年级数学 备课人:王淑轶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理解并掌握“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意义和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简单的变形求出方程的解; 3.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方程化为“x =a ”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解下列方程: (1)3+x=8 (2)17-2x=6 (3)3x-7=11 (4)-7x=21 2.观察以上各方程的解的书写形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自主探索 自学课本4页~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 ,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 ,方程的解不变。 3、将方程中的某些项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4、解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 的形式。 5、试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 (1) 若3x=5-4x ,则3x+( )=5; (2) 若x 3 +4=2x ,则2x-( )=4; (3) 若-y=2,则y=( ); (4) 若8-2x=4,则x=( ). 三、合作探究 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 =3x-4; (3)-5x =2; (4)32 x=13 。

2、试直接写出下列方程的解: (1)x-8=5,( ); (2)9x =8x-5,( ); (3)-6x =-36 ,( ); (4)- 15 x=110 ,( )。 四、巩固练习 1、解方程2x-4=3x+5,移项正确的是( )。 A.2x+3x=5-4; B.2x+3x=5+4; C.2x-3x=5-4; D.2x-3x=5+4. 2、下列方程的变形中,移项正确的是( )。 A.由8+x=12,得x=12+8; B.由5x+8=4x ,得5x-4x=8; C.由10x-2=4-2x ,得10x+2x=4+2; D.由2x=3x-5,得3x+2x=5。 3、方程6x=3+5x 的解为( )。 A.x=2; B.x=3; C.x=-2; D.x=-3. 4、解下列方程: (1)x+1=-2; (2)5x=4x-2; (3)- 35 x=6; (4)34 x=-5. 五、整体感知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①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②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时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六、拓展延伸 1、若3x-1与4x+3的值相等,求x 的值。 2、方程∣2x-k ∣=23 的解是x=0,求k 的值。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教案 华东师大版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步骤,掌握移项变号规则. 过程性目标 通过解方程过程的探讨,使学生获得解方程的步骤,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方程的变形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2x + 3 = 1的解.并讨论: (1)解方程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解方程应解到什么形式为止? (3)通过解方程,你能归纳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二、探究归纳 解2x = 1-3,………………移项; 2x = -2,………………合并同类项; x = -1.………………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1)第一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 第二步的依据是合并同类项; 第三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 (2)解方程应得到x = a 的形式. (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移项; ②合并同类项; ③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并能说出每一步的变形过程. (1)8x = 2x -7 ; (2)6 = 8 + 2x ; (3)2y -21 =32 1 y ; (4)3y - 2 = y + 1 + 6y . 解(1)8x = 2x -7, 移项,得 8x -2x =-7, 合并同类项,得 6x = -7, 系数化为1,得 x = -6 7. (2)分析本题含有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右边,在解题时可考虑先把8 + 2x 放到方程的左边,把6放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再解方程. 解8 + 2x = 6, 移项 2x = 6-8, 合并同类项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步骤,掌握移项变号规则. 过程性目标 通过解方程过程的探讨,使学生获得解方程的步骤,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方程的变形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2x + 3 = 1的解.并讨论: (1)解方程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解方程应解到什么形式为止? (3)通过解方程,你能归纳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二、探究归纳 解 2x = 1-3,………………移项; 2x = -2,………………合并同类项; x = -1.………………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1)第一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 第二步的依据是合并同类项; 第三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 (2)解方程应得到x = a 的形式. (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移项; ②合并同类项; ③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并能说出每一步的变形过程. (1)8x = 2x -7 ; (2)6 = 8 + 2x ; (3)2y -21 =32 1 y ; (4)3y - 2 = y + 1 + 6y . 解 (1)8x = 2x -7, 移项,得 8x -2x =-7, 合并同类项,得 6x = -7, 系数化为1,得

x = - 6 7. (2)分析 本题含有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右边,在解题时可考虑先把8 + 2x 放到方程的左边,把6放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再解方程. 解 8 + 2x = 6, 移项 2x = 6-8, 合并同类项 2x = -2, 系数化为1 x = -1. 注意:(1)移项和改变多项式各项的顺序是不同的,把8 + 2x 放在方程左边,6放到方程的右边时,符号不变. (2)也可考虑直接把含未知数的项2x 移到方程的左边,然后再解方程. 或解 6 = 8 + 2x , 移项 - 2x = 8 - 6, 合并同类项 - 2x =2, 系数化为1 x = -1. 或解 6 = 8 + 2x , 移项 6-8 = 2x , 合并同类项 -2 = 2x , 即 2x = -2, 系数化为1 x =-1. 以上三种解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每种方法的优点,寻求较简捷的方法. (3) 2y -21 =32 1 y 移项 2y -y 21=-3 + 2 1, 合并同类项 y 23= -2 5, 系数化为1 y = -25÷23= -25×3 2, 即 y = -35.

方程的简单变形(华师大版.教案)

方程的简单变形(华师大版.教案) 1.方程的简单变形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何勇新)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 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

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案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 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按照教材第4页进行课堂教学试验。 2、总结规律: (1)试验1: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2)试验2:方程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3)试验3: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是教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讲解例题: (1)X-5=7 (2)4X=3X-4 解: X=7+5 4X-3X=-4 X=12 X=-4 4、概括: 像这样,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牢记“移项要变号” 本课小结 初步按照分步骤学习通过方程的基本变形来求解简单方程,主要是按照“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思路来走,所得结果就是方程的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方程变形是求方程解的重要依据,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变 形的原理。教材中省略了等式的性质,学生对理解方程变形的两条依据有一些困难。 .

方程的简单变形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近视现象入手并提出问题,围绕以怎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如何较合理地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组织讨论,在最后解决问题时,学习抽样、样本、总体等统计概念,通过课堂练习对本班视力不良同学的调查统计,提出有关保护视力的一些合理性建议.本教学设计虽没有要求实地调查,但从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上处处以学生讨论为主,力求体现课堂教学主体的合作性、互补性,意图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抽样调查的大致过程,初步了解样本、总体等统计概念,用样本反映、考察总体的基本统计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 【教学突破】: 实质上,本节就是“通过简单变形来求解方程”,所以本节的直接目标是学生能自己会对方程进行简单变形并求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强调“移项要变号—未知数的系数要化1—得出方程的解”这一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数学:6.2.1方程的简单变形(一)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 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并获得方程的两个变形过程; 2.通过对方程的两个变形和等式的性质的比较,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3.体会移项法则:移项后要变号.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三个大砝码,几个小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何移动天平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1:如图(1)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小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2:如图(2)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所测物体,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2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3:如图(3)将天平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缩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反映了方程的变形过程,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方程是这样变形的: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规律有何相同之处?并请思考为什么它们有相同之处? 通过实验操作,可求得物体的质量,同样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x -5 = 7; (2)4x = 3x -4.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 -5 = 7的两边同时加上5,即x -5 + 5 = 7 + 5,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 3x -4的两边同时减去3x ,即4x -3x = 3x -3x -4,可求得方程的解. 即 x = 12. 即 x =-4 . 像上面,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transposition ). 注 (1)上面两小题方程变形中,均把含未知数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2)移项需变号,即:跃过等号,改变符号. 例2 解下列方程: (1)-5x = 2; (2)3 123=x ;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5x = 2的两边同除以-5,即-5x ÷(- 5)= 2÷(-5)(或5255-=--x ),也就是x =5 2-,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3123=x 的两边同除以23或同乘以3 2,即23312323÷=÷x (或3 2313223?=?x ),可求得方程的解. 解 (1)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