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程的简单变形

方程的简单变形

方程的简单变形
方程的简单变形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近视现象入手并提出问题,围绕以怎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如何较合理地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组织讨论,在最后解决问题时,学习抽样、样本、总体等统计概念,通过课堂练习对本班视力不良同学的调查统计,提出有关保护视力的一些合理性建议.本教学设计虽没有要求实地调查,但从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上处处以学生讨论为主,力求体现课堂教学主体的合作性、互补性,意图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抽样调查的大致过程,初步了解样本、总体等统计概念,用样本反映、考察总体的基本统计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

【教学突破】:

实质上,本节就是“通过简单变形来求解方程”,所以本节的直接目标是学生能自己会对方程进行简单变形并求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强调“移项要变号—未知数的系数要化1—得出方程的解”这一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课堂教学试验1、观察试验,分析结果

2、讲解移项知识2、学习

3、讲解未知数系数化1 3、学习

4、布置练习4、练习

五、本课小结

初步按照分步骤学习通过方程的基本变形来求解简单方程,主要是按照“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思路来走,所得结果就是方程的解。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总结变形解方程的方法1、掌握该方法

2、讲解例题。2、学习

3、布置练习3、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技巧

三、本课小结

利用变形来解方程,主要方法是先移项,然后再把分母的系数化为1即可。

五、本课总结

本节主要是通过方程的变形来解方程。移项是变形的一种,移项一定要变号,最后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符号要化为1,变成“x=a”就是方程的解。

六、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00个和尚吃了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馒头,小和尚3人吃一个馒头,请问有多少个大和尚?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现在采用列方程的思想可以轻易解决。而古人却费了很多心血才能解决。老师可以借此讲明数学的重要性,坚定学生学数学的决心。

七、教学反思

本小节的标题是“方程的简单变形”,至于怎样的变形算是“简单变形”,却没有明确指出,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探讨。

方程的简单变形 1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笔: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方程的简单变形规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尝试,探究,掌握解较为复杂的方程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方程的简单变形 学习难点:移项要变号和系数化为1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方程的两条简单变形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叫移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解下列方程: (1)3x+2=14; (2)x x -=12 1 (3)1-2x=2x (4)5=4n-3 (5)1-x 21 =x+3 1 探究二:已知y 1=2x-3,y 2=3x+2,当X 取何值时,y 1 = y 2 ? 探究三:甲班人数有35人,乙班人数有47人,应从乙班调出多少人进入甲班,才能使两班人数一样多? 三、当堂训练 1、已知等式3a=2b+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3a-5=2b B 、3a+1=2b+6 C 、3ac=2bc+5 D 、a=3 532+b

2、一元一次方程3x+6=2x-8移项后正确的是( ) A 、3x+2x=6-8 B 、3x-2x=-8+6 C 、3x-2x=-6-8 D 、3x-2x=8-6 3、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 ) A 、由2X=-1得x=2 1- B 、由22=x 得x=4 C 、由5x+6=0得5x=-6 D 、由4-3x=0得-3x+4=0 4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 ①3x+6=0可变为3x=6 ②2x=x-1可变为2x-x=-1 ③2+x-3=2x+1可变为2-3-1=2x-x ④4x-2=5+2x 可变为4x-2x=5-2 5、方程3x+2=0的解是 6、已知2a-3与12-5a 互为相反数,则a= 四、课后巩固 1、解方程-x=-30,,系数化为1正确的是( ) A 、-x=30 B 、x=-30 C 、x=30 D 、x=3 2、若a=b ,则(1)a-4141-=b ,(2)b a 5141=,(3)b a 3434-=-,(4)3a-1=3b-1, (5)1-2a=2b-1中,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 3、若单项式123-n ab 与单项式1+n ab 是同类项,则n 的值是 4、如果55222-=+-a b a ,那么b= 5、已知92,4321-=-=x y x y ,解答下列问题:(1)当x 取何值时,21y y =? (2)当x 取何值时,1y 比2y 小18? 6、若x=2是关于的方程a x x -=+242的解,求代数式a a 12-的值. 五、小结: 六教(学)后感:----------------------------------------------------------------------------------- -------------------------------------------------------------------------------------------------------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2)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2) 科目:七年级数学备课人:王淑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两种变形的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简单的变形求出方程的解。 3.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 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具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方程的解不变。 3.解下列方程,并说出每步计算的依据: (1)2x+3=1;(2)8x=2x-7; (3)-7x=-42;(4)- 1 4y= 1 2. 二、自主探索,预习展示 自学课本6页~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方程8x=2x-7,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 2.方程6=8+2x, ,得:8+2x=6;,得:2x=6 ;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x= 。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通过、等变形,把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三、合作探究 1.解下列方程: (1)2y- 1 2= 1 2y-3;(2) 2 5x-8= 1 4-0.2x. 2.思考:你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想一想,应如何选择解方程的步骤。

四、巩固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3x+4=0;(2)7y+6=-6y;(3)5x+2=7x+8;(4)10-9x=9-10x; (5)3y-2=y+1+6y;(6)1- 1 2x=x+ 1 3.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结果。 (1)某数比它的4倍小6; (2)比某数的3倍小2的数等于它的一半; (3) 某数的30%与17的差等于这个数的2倍。 3、已知y1=3x+2,y2=4-x。 (1)当x取何值时,y1=y2?(2)当x取何值时,y1比y2大4? 五、整体感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掌握“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两种变形的方法在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计算中,要根据题目灵活运用两种变形进行解答。 六、拓展延伸 已知关于x的方程4x+2m=3x+1与x+2=2x+1的解相同,求m的值。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6.2.1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考点导航:1.理解方程简单变形的依据; 2.理解移项要变号的要求; 3.中考时重点考查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x y =,则x a y a +=+ B、若x y =,则x b y b -=- C、若x y =,则22 77x y = D、若x y =,则x y a a = 2.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① 360x +=可变形为36x =;② 21x x =-可变形为21x x -=-; ③ 2321x x +-=+可变形为2312x x --=-; ④ 4252x x -=+可变形为4252x x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把方程1 74 x - =系数化为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714x = B 、174x ?? =?- ??? C 、714 x =- D 、174x =+ 4.3x =-是方程4x a +=的解,则a 的值是( ) A、7 B、1 C、1- D、7-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方程11 22x x x -+=-变形,得到22x -=-。 B 、将方程(1)(2)1x x x --=-两边都除以1x -,得到2x -=0,这两个方 程的解相同。C 、将方程322x =系数化为1,得4 3 x =。D 、将方程344x x =-变形,得4x =。 6.①由 13 x =得1x =的变形是移项;②方程的解也可以说是方程的根; ③当,a b 是有理数且0a ≠时,关于x 的方程ax b =的解为b x a =; ④若(2)(2)a x a y -=-,且2a ≠,则x y =。 对于以上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二 精心填一填,你会轻松(每题4分,共28分) 7.(1)方程的基本变形一: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的基本变形二: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的解不变; (3)移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由233x x +=-,得233x x -=(对,不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由85x =-,得8 5 x =-(对,不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2 310x y -++=,则2008 () xy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关于x 的方程53=-ax 的解是=x 2,则=a __________. 11.在等式3215?-?= 的两个方格内分别填入一个数,使这两个数互为相

七年级数学下册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由等式的性质到方程简单变形同步测试

6.2 1. 第1课时 由等式的性质到方程简单变形 一、选择题 1.若x =1是关于x 的方程2x -a =0的解,则a 的值是( ) A .-2 B .2 C .-1 D .1 2.方程2x +3=7的解是( ) A .x =2 B .x =4 C .x =3.5 D .x =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m =b +m ,则a =b B .若a 2=b 2,则a =b C .若ma =mb ,则a =b D .若x =y ,则x a =y b 4.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如果x =y ,那么x -2=y -2 B .如果-12 x =8,那么x =-4 C .如果mx =my ,那么x =y D .如果|x|=|y|,那么x =y 5.当x =2时,代数式ax -2的值是4,那么当x =-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 A .-4 B .-8 C .8 D .2 二、填空题 6.用适当的数或式子填空,使方程的解不变. (1)如果5x +3=-7,那么5x =________; (2)如果x 5=y 2 ,那么2x =________. 7.下列结论:①若m =n ,则m 3=n 3 ;②若-2x +2=-2y +2,则x =y ;③若am =bm ,则a =b ;④若a =b ,则am =bm.你认为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序号). 8.若2x -3与1互为相反数,则x =________. 9.图K -2-1中标有相同字母的物体的质量相同,若物体A 的质量为20克,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B 的质量为________克. 图K -2-1 三、解答题 10.解方程:(1)5x +3=8; (2)5x +2=3x ; (3)-34x =43; (4)35x -17=-25 x.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 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并获得方程的两个变形过程; 2.通过对方程的两个变形和等式的性质的比较,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3.体会移项法则:移项后要变号.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三个大砝码,几个小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何移动天平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1:如图(1)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小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2:如图(2)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所测物体,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2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3:如图(3)将天平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缩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反映了方程的变形过程,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方程是这样变形的: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规律有何相同之处?并请思考为什么它们有相同之处? 通过实验操作,可求得物体的质量,同样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x -5 = 7; (2)4x = 3x -4.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 -5 = 7的两边同时加上5,即x -5 + 5 = 7 + 5,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 3x -4的两边同时减去3x ,即4x -3x = 3x -3x -4,可求得方程的解. 即 x = 12. 即 x =-4 . 像上面,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transposition ). 注 (1)上面两小题方程变形中,均把含未知数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2)移项需变号,即:跃过等号,改变符号. 例2 解下列方程: (1)-5x = 2; (2)3 123=x ;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5x = 2的两边同除以-5,即-5x ÷(- 5)= 2÷(-5)(或5255-=--x ),也就是x =5 2-,可求得方程的解.

初一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

初一数学·方程的简单变形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何勇新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 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

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1)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1) 科目:七年级数学 备课人:王淑轶 【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理解并掌握“移项”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意义和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简单的变形求出方程的解; 3.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方程化为“x =a ”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解下列方程: (1)3+x=8 (2)17-2x=6 (3)3x-7=11 (4)-7x=21 2.观察以上各方程的解的书写形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自主探索 自学课本4页~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 ,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 ,方程的解不变。 3、将方程中的某些项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4、解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 的形式。 5、试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 (1) 若3x=5-4x ,则3x+( )=5; (2) 若x 3 +4=2x ,则2x-( )=4; (3) 若-y=2,则y=( ); (4) 若8-2x=4,则x=( ). 三、合作探究 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 =3x-4; (3)-5x =2; (4)32 x=13 。

2、试直接写出下列方程的解: (1)x-8=5,( ); (2)9x =8x-5,( ); (3)-6x =-36 ,( ); (4)- 15 x=110 ,( )。 四、巩固练习 1、解方程2x-4=3x+5,移项正确的是( )。 A.2x+3x=5-4; B.2x+3x=5+4; C.2x-3x=5-4; D.2x-3x=5+4. 2、下列方程的变形中,移项正确的是( )。 A.由8+x=12,得x=12+8; B.由5x+8=4x ,得5x-4x=8; C.由10x-2=4-2x ,得10x+2x=4+2; D.由2x=3x-5,得3x+2x=5。 3、方程6x=3+5x 的解为( )。 A.x=2; B.x=3; C.x=-2; D.x=-3. 4、解下列方程: (1)x+1=-2; (2)5x=4x-2; (3)- 35 x=6; (4)34 x=-5. 五、整体感知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①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②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时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六、拓展延伸 1、若3x-1与4x+3的值相等,求x 的值。 2、方程∣2x-k ∣=23 的解是x=0,求k 的值。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教案 华东师大版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步骤,掌握移项变号规则. 过程性目标 通过解方程过程的探讨,使学生获得解方程的步骤,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方程的变形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2x + 3 = 1的解.并讨论: (1)解方程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解方程应解到什么形式为止? (3)通过解方程,你能归纳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二、探究归纳 解2x = 1-3,………………移项; 2x = -2,………………合并同类项; x = -1.………………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1)第一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 第二步的依据是合并同类项; 第三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 (2)解方程应得到x = a 的形式. (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移项; ②合并同类项; ③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并能说出每一步的变形过程. (1)8x = 2x -7 ; (2)6 = 8 + 2x ; (3)2y -21 =32 1 y ; (4)3y - 2 = y + 1 + 6y . 解(1)8x = 2x -7, 移项,得 8x -2x =-7, 合并同类项,得 6x = -7, 系数化为1,得 x = -6 7. (2)分析本题含有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右边,在解题时可考虑先把8 + 2x 放到方程的左边,把6放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再解方程. 解8 + 2x = 6, 移项 2x = 6-8, 合并同类项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

方程的简单变形(二)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方程的变形规律熟练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步骤,掌握移项变号规则. 过程性目标 通过解方程过程的探讨,使学生获得解方程的步骤,体会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方程的变形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2x + 3 = 1的解.并讨论: (1)解方程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解方程应解到什么形式为止? (3)通过解方程,你能归纳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二、探究归纳 解 2x = 1-3,………………移项; 2x = -2,………………合并同类项; x = -1.………………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1)第一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 第二步的依据是合并同类项; 第三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 (2)解方程应得到x = a 的形式. (3)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移项; ②合并同类项; ③系数化为1.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并能说出每一步的变形过程. (1)8x = 2x -7 ; (2)6 = 8 + 2x ; (3)2y -21 =32 1 y ; (4)3y - 2 = y + 1 + 6y . 解 (1)8x = 2x -7, 移项,得 8x -2x =-7, 合并同类项,得 6x = -7, 系数化为1,得

x = - 6 7. (2)分析 本题含有未知数的项在方程的右边,在解题时可考虑先把8 + 2x 放到方程的左边,把6放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再解方程. 解 8 + 2x = 6, 移项 2x = 6-8, 合并同类项 2x = -2, 系数化为1 x = -1. 注意:(1)移项和改变多项式各项的顺序是不同的,把8 + 2x 放在方程左边,6放到方程的右边时,符号不变. (2)也可考虑直接把含未知数的项2x 移到方程的左边,然后再解方程. 或解 6 = 8 + 2x , 移项 - 2x = 8 - 6, 合并同类项 - 2x =2, 系数化为1 x = -1. 或解 6 = 8 + 2x , 移项 6-8 = 2x , 合并同类项 -2 = 2x , 即 2x = -2, 系数化为1 x =-1. 以上三种解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每种方法的优点,寻求较简捷的方法. (3) 2y -21 =32 1 y 移项 2y -y 21=-3 + 2 1, 合并同类项 y 23= -2 5, 系数化为1 y = -25÷23= -25×3 2, 即 y = -35.

方程的简单变形(华师大版.教案)

方程的简单变形(华师大版.教案) 1.方程的简单变形 (广西大新县雷平中学何勇新) 教学目的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重点、难点 1.重点:方程的两种变形。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 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

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1)、(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案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 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按照教材第4页进行课堂教学试验。 2、总结规律: (1)试验1: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2)试验2:方程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3)试验3: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是教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3、讲解例题: (1)X-5=7 (2)4X=3X-4 解: X=7+5 4X-3X=-4 X=12 X=-4 4、概括: 像这样,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牢记“移项要变号” 本课小结 初步按照分步骤学习通过方程的基本变形来求解简单方程,主要是按照“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的思路来走,所得结果就是方程的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方程变形是求方程解的重要依据,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变 形的原理。教材中省略了等式的性质,学生对理解方程变形的两条依据有一些困难。 .

方程的简单变形

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近视现象入手并提出问题,围绕以怎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如何较合理地确定调查对象,调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组织讨论,在最后解决问题时,学习抽样、样本、总体等统计概念,通过课堂练习对本班视力不良同学的调查统计,提出有关保护视力的一些合理性建议.本教学设计虽没有要求实地调查,但从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上处处以学生讨论为主,力求体现课堂教学主体的合作性、互补性,意图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抽样调查的大致过程,初步了解样本、总体等统计概念,用样本反映、考察总体的基本统计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 【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 【教学突破】: 实质上,本节就是“通过简单变形来求解方程”,所以本节的直接目标是学生能自己会对方程进行简单变形并求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强调“移项要变号—未知数的系数要化1—得出方程的解”这一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方程的简单变形(一)

数学:6.2.1方程的简单变形(一)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 2.使学生了解移项法则,即移项后变号,并且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3.运用方程的两个变形规则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性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并获得方程的两个变形过程; 2.通过对方程的两个变形和等式的性质的比较,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3.体会移项法则:移项后要变号. 课前准备 托盘天平,三个大砝码,几个小砝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 小时候的曹冲是多么地聪明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重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测一个物体的质量(设它的质量为x).首先把这个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然后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并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两边的质量相等,那么砝码的质量就是所要称的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如何移动天平左右两盘内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 实验1:如图(1)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小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2:如图(2)在天平的两边盘内同时取下2个所测物体,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2个小砝码的质量.

实验3:如图(3)将天平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缩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天平依然平衡,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3个小砝码的质量. 上面的实验操作过程,反映了方程的变形过程,从这个变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一般规律? 方程是这样变形的: 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请同学们回忆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变形规律有何相同之处?并请思考为什么它们有相同之处? 通过实验操作,可求得物体的质量,同样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三、实践应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x -5 = 7; (2)4x = 3x -4.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x -5 = 7的两边同时加上5,即x -5 + 5 = 7 + 5,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4x = 3x -4的两边同时减去3x ,即4x -3x = 3x -3x -4,可求得方程的解. 即 x = 12. 即 x =-4 . 像上面,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transposition ). 注 (1)上面两小题方程变形中,均把含未知数x 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2)移项需变号,即:跃过等号,改变符号. 例2 解下列方程: (1)-5x = 2; (2)3 123=x ; 分析:(1)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5x = 2的两边同除以-5,即-5x ÷(- 5)= 2÷(-5)(或5255-=--x ),也就是x =5 2-,可求得方程的解. (2)利用方程的变形规律,在方程3123=x 的两边同除以23或同乘以3 2,即23312323÷=÷x (或3 2313223?=?x ),可求得方程的解. 解 (1)方程两边都除以-5,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