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七年级
- 格式:docx
- 大小:20.83 KB
- 文档页数:3
社戏(1、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掌握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 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3.关于社戏社,原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时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野外设台演出。
【预习导学】一、字词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归省.()行.辈()絮叨..()()惮.()凫.水()撺掇..()()橹.()撮.()宛转..()()棹.()踱.()蕴藻..()..()()船楫.()潺潺漂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文章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_到赵庄看戏2.围绕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第一部分( 1 段— 3 段):。
第二部分( 4 段— 30 段):。
第三部分( 31 段— 40 段):。
【合作探究】本文叙事详略得当,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课文概括为七件事,试概括:起止段事件详略1-234-910-1314-2122-3031-40【达标反馈】(一)课文读悟。
课题:竹影主备人:薛美芳审核:韩凤莲课型:新授时间:9.15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⒉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问题导学】
阅读下列文章内容,探究问题: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1.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
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
”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
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
文中最能表现童趣的情节是什么?
4.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
【达标反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幽暗(yōu)藤椅(téng)惬意(xiá)手痒(yǎng)
B、徘徊(huái)参差(chā)横幅(fú)花瓣(bàn)
C、闪烁(shuò)疏密(shū)朱砂(shā)蘸水(zhàn)
D、乱撇(piē)一缕(lǚ)弥漫(mí)立轴(zhú)
教学后记:。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来帮一个忙,帮老师来解决一道难题:•老师有一个熟人姓王,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的年龄是20岁,小王的年龄的2倍加上他弟弟年龄的5倍等于97.现在小王要老师猜猜他和他弟弟的年龄各是多少?•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可抵一个诸葛亮,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可抵得上很多诸葛亮,•所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办法的.在上述已知条件中只有一个等量关系式:小王年龄的2倍+弟弟年龄的5倍=97,而小王及弟弟的年龄是未知的,他们年龄之间的等量关系也没有说出,在一个等式中有两个未知数是无法确定未知数的值,还必须再找出另一个关系式,还有已知条件即是哥哥的年龄为20岁,如何利用这个已知条件呢?只有利用一个隐含的条件哥哥、小王、弟弟三者的年龄是逐渐减小的,即是20>小王的年龄>弟弟的年龄,若设小王有x 岁,弟弟为y 岁,则有y<x<20,这是一个不等量,在等式中可知x=9752y -,代入不等式中得y<9752y -<20,怎么样?得到一个不等式组了!从而得出1152<y<1367,而x 、y 为正整数,故y=13,x=16,•也就是说不等式组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所以学习解不等式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当一个未知数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关系时,我们就按这些关系分别列几个不等式,这样就得到不等式组,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其公共解是否一定为实际问题的解呢?请举例说明.例:甲以5km /时的速度进行跑步锻炼,2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从同地出发沿同一条路追赶甲.但他们两人约定,乙最快不早于1小时追上甲,最慢不晚于1小时15•分追上甲.你能确定乙骑车的速度应当控制在什么范围吗?分析:甲以5km/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前进了10km,此时,乙再开始骑自行车追赶甲,但乙追上甲的时间不早于1小时即是不能比1小时少,故乙追上甲的最少时间应多于1小时,而这段时间甲仍在前进,乙追上甲时所走的路程不止他1小时的路程,•故有不等式:v 2·1≤(2+1)×5,由此得v 2≤15;又因为乙追上甲的时间不晚于1小时15分(114小时),也就是乙追上甲的时间不能超过114小时,即比114小时要少,•实际上乙追上甲所走的路程要比他在114小时所走的路程少,在乙开始追甲时,•甲也在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实际上甲走的总时间应比(2+114)小时少,故又有不等式:v 2·114≥(2+114)×5即54v 2≥134×5,故v 2≥13.同一个人的速度,既要比13大又要比15小,故它的速度就是不等式组221(21)5111(21)544v v ≤+⨯⎧⎪⎨≥+⨯⎪⎩ 的公共解集:13≤v 2≤15.由于速度是一个正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因此,乙的速度就是根据题意所列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但由此一例,不能代表全体,实际上也有方程的解不全是不等式组的解的时候.(二)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教材内容讲解如课本例2(P145)(请同学自己阅读,动手列不等式组进行求解,再将自己答案与课本答案进行比较)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523<x<1623,但x 表示的是生产的产品件数,•不能为分数,故需取整,即x=16.又如:将若干只鸡放入若干个笼,若每个笼里放4只,则有1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1笼无鸡可放,那么至少有多少只鸡,多少个笼?分析:根据若每个笼里放4只鸡,则有1•只鸡无笼可放这句话可得“鸡的数量为4×笼的数量+1”,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一笼无鸡可放,•是否有鸡可放的笼里都放满了呢?这就有两种可能,可能最后一笼没有5只,也可能最后一笼恰好也有5只,因此可知“4×笼的数量+1”小于或等于“5×(笼的数量-1)”,但“4•×笼的数量+1”肯定比“5×(笼的数量-2)”要多,于是:设有x 只鸡,y 个笼,根据题意415(2)5(1)y x y x y +=⎧⎨-<≤-⎩∴5(y-2)<4y+1≤5(y-1)解此不等式组得:y ≥6,x<11 故6≤y<11此不等式组的解中包括整数和分数,但y 表示鸡的笼子不可能为分数,故y 只能取6、7、8、9、10这五个数.而题中问至少有多少只鸡,多少个笼子,故y 只能为6,允的只数为4×6+1=25只2.探究活动把16根火柴首尾相接,围成一个长方形(不包括正方形),怎样找到围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个数最多的办法呢?最多个数又是多少呢?分析:不妨假设每根火柴长为1,则16根火柴长为16,围成长方形,•则相邻两边的和为8,如果一边长为x,另一边长则为8-x,且8-x 必须大于x.又x 必须为大于1•的数最小等于1,于是得不等式组18x x x ≥⎧⎨->⎩,解不等式组得1≤x<4,因为x 为正整数,所以x 所取的值为1,2,3.由此只要分别取1根火柴,2根火柴,3根火柴作相邻两边中较短的一条边,对应的邻边也分别取7根火柴,6根火柴,5根火柴,就能围成所有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3个.(三)归纳总结,知识回顾应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不等式组;3.解不等式组;4.由不等式组的解确立实际问题的解;5.作答.(•与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进行比较)作业设计(一)双基练习1.已知方程组2420x ky x y +=⎧⎨-=⎩有正整数解,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若不等式组2113x a x <⎧⎪-⎨>⎪⎩无解,求a 的取值范围.3.当2(m-3)< 103m -时,求关于x 的不等式(5)4m x ->x-m 的解集. 4.某学校为学生安排宿舍,现有住房若干间,若每间5人还有14人安排不下,若每间7人,则有一间还余一些床位,问学校有几间房可以安排学生住宿?可以安排住宿的学生多少人?(二)创新提升5.某商场为了促销,开展对顾客赠送礼品活动,准备了若干件礼品送给顾客,•在一次活动中,如果每人送5件,则还余8件,如果每人送7件,则最后一人还不足3件.•设该商场准备了m 件礼品,有x 名顾客获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2)求出该次活动中获赠顾客人数及所准备的礼品数.(三)探究拓展6.乘某城市的一种出租汽车起价是10元(即行驶路程在5km 以内都需付10元车费),达成或超过5km 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km 部分按1km 计).现在某人乘这种出租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参考答案 1.k>-4 2.a ≤2 3.x<4m m - 4.学校准备了8,9和10间房,可供54,59或64•位学生住. 5.(1)m=5x+8 (2)有7人获礼品赠送,共有礼品43件 6.•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于10km,小于或等于11km.课后习题答案习题9.31.(1)x<2 (2)x>4 (3)2<x<4 (4)无解2.(1) 12<x<2 (2)无解 (3)x<-14(4)x ≤1 (5)x<-7 (6)无集 3.略 4.125元~137元5.多抽0.4至0.55吨水6.15mg ~40mg7.x>28.x 为3和49.学生有6人,书有26本.。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明确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2、总结“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重点、难点:北京人、山顶洞人二.问题导学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主要有——、————、————。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元谋人会———和知道——。
生活在距今————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4、北京人生活在———年前,会使用——火,用火———、———,还用火——、——。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
5、山顶洞人人生活在————————年前。
使用骨针和装饰品(课本第六页)证明山顶洞人已掌握——和————技术。
6、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关系结合起来的————————。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提示: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分析)三、达标拓展: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A、埃及B、印度C、中国D、希腊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3、北京人最早学会利用的一种能源是()A、天然风B、大河水C、天然火D、山中石4、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磨制石器③使用天然火④学会人工取火⑤过群居生活⑥生活的集体叫“氏族公社”A、①②④B、①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5、构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工具简陋B、血缘关系松散C、自然条件艰难D、发展不全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山顶洞人()A、已经懂磨制和钻孔技术B、会制造骨针,会做装饰品C、最先使用天然火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7、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下列那个原始人类遗址()A、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半坡遗址8、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9、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
5.1.2 垂线(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练习】
1.如图,AD 是ΔABC 的高,如果∠B=∠C,那么,∠1一定等于∠2吗?为什么?
2.如图,已知:AD 是ΔA BC 的高,E 是AD 上一点,∠AEB=∠AEC,找出图中相
等的角.
3.如图,四边形ABCD 中,若∠DAB=∠BCD,∠DAC=∠BCA,找出其它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4.如图,若∠DAB=∠EAC,∠D=∠B,问ΔAED 与ΔACB 之间还有哪
些相等的角?
5.如图,若BD ⊥AC 于D,CE ⊥A B 于E,CE 、BD 相交于点O.
(1)ΔAEC 与ΔADB 之间有哪些角是相等的? (1) ΔOCD 与ΔOBE 之间有哪些角是相等的?
6.如图,已知:AD 、BC 相交于点E,如果∠A=∠D,图中还有相等的角
吗?
7.如图,这是比例尺为1∶300 000的地图,用度量法求学校A 到河流m 的实际距离.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A B C
D E
O A B C D E
A ·
m B C A B C
8.如图,找出等腰△ABC底边的中点D, 再用度量法求点D到两腰的距离(可用三角尺).
9.用度量法分别求等腰△ABC底边的两个端点B、C到两腰AC、AB的距离. (提示:要先画出垂线段.)
10.如图,用量角器画∠BOC的平分线OP,再在OP上任取一点Q,从Q到OB、OC分别画垂线段QM、QN(M、N为垂足).
O B
C。
10.2 直方图(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认识频数及频数散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散布,领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2、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意识到与伙伴沟通合作的重要性.教课要点:组距和组数、频数及频数散布表教课难点:决定组距和组数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从解决实质问题的需要出发,依据频数散布直方图的特色和作用,学习制作这类统计图的方法。
2、联合详细问题,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知频数、频数散布等观点。
教课过程:一.问题引入典型事例“选用广播操参赛者”来介绍直方图二.授新1、极差的观点: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散布表。
4、画频数散布直方图。
三、讲堂练习四、小结画频数散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频数散布表。
4、画频数散布直方图。
五、作业 :教科书 168 页习题 10.2 第 1 题10.2 直方图(第二课时)教课目的:1、学会用简单频数散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绘数据的方法,进一步领会统计图表在描绘数据中的作用,会依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合的统计图描绘数据。
2、经过实质参加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觉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成立统计的观点培育重视检查研究的优秀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频数散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教课难点:频数散布直方图的绘制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
2、突出数据办理的基本过程,注意统计思想的浸透与表现。
教课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知识画频数散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二.授新解说教材 166 页例题三、讲堂练习四、小结1、频数散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绘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关于等距分组的情况,为看图与绘图方便能够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2、如何利用直方图来描绘数据。
五、作业 :教科书 169 页习题 10.2 第 3、4 题。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1周第2课时课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科初一生物课型新授执笔审核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态,描述其生活环境。
问题导学:一、前置自学:结合同步训练的知识梳理部分和本节的目标与重难点自学课本。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有时调查范围很大,就要选取调查对象作为。
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进行统计。
2、调查的方法步骤包括、、、、、。
3、生物的归类方法:按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和;按生活环境分和;按用途分、、和等。
4、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
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5、调查时不要损伤和伤害,不要破坏生物的。
6.学校中午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爱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一类食品做为午饭,你为了同学们能健康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作广泛的调查。
那么,你将怎样去作这个调查呢?我的调查目的是:我的调查对象有:我的调查范围在:我设计的调查表是:7.观察11页图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处。
8.将下面生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柳树、杨树、蝉、螳螂、月季、冬青、侧柏、蜻蜓、画眉、喜鹊、麻雀、鲫鱼、河蚌、浮萍、荷花、蘑菇。
达标反馈:1.下列生物归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B.陆生生物、水生生物C.作物、家禽、家畜、宠物D.有用的、无用的2.哪项不属于调查?()A.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调查C.水资源抽样调查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给生物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
他观察了许多动物,然后把动物分成了三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以及陆地上走的、爬的或跑的。
10.2直方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组距和组数、频数及频数分布表
教学难点:决定组距和组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制作这种统计图的方法。
2、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典型案例“选取广播操参赛者”来介绍直方图
二.授新
1、极差的概念: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组距和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五、作业:教科书168页习题10.2第1题
10.2直方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教学难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1、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2、突出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知识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二.授新
讲解教材166页例题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1、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是描述数据的主要内容,一般直方图是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的,而对于等距分组的情形,为看图与画图方便可以改为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2、怎样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五、作业:教科书169页习题10.2第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