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9课《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⑴ 更定⑵ 湖中人鸟声俱绝⑶ 余拿一小船⑷ 拥毳衣炉火⑸ 独往湖心亭看雪⑹ 雾凇沆砀⑺ 焉得更有此人⑻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⑼ 客此⑽ 及下船3、填空:⑴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⑵ 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
⑶ 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⑸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答:(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答: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答: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练习一、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我能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拿一小船(3)上下一白(4)焉得更有此人2、翻译下面各句(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的翻译(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的翻译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我的理解:4、请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SPAN>我选第______题,我的理解是:5、“强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我的理解是: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我的理解是:标准答案:1. (1)消失(2)撑,划(3)全(4)哪能2、(1)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罢了。
3.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厦门市音乐学校2014—2015学年(上)初二语文导学练班级:姓名:座号:第29课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gēng )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hàng )( dàng )长堤一痕( dī) 与余舟一芥( jiâ) 舟子喃喃曰( nán )2.文学常识填空(1(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①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②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阅读并背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2)(3(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 消失,停止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 与人世隔绝 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妙处: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示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②一童子烧酒,炉正沸______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④惟长堤一痕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拏:______②拥毳衣炉火拥:______③雾凇沆砀沆砀:______④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 更: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根据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填空。
①看雪的时间:______。
②看雪的地点:______。
③看雪的人物:______。
④看雪的氛围:______。
⑤看雪的方式:______。
⑥看到的雪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解析】:第7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①______到亭上②______大喜曰③______是金陵人④客______此⑤______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8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湖心亭看雪》(附答案)阅读古文《湖心亭看雪》,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解: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问题: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
()()()②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⑤拥毳衣炉火,。
()2.翻译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赏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妙处。
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5.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6.作者为什么以舟子的话结束?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这完了,结束撑,划②全③哪能还④痛快酒杯⑤鸟兽的细毛2.翻译句子。
①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②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③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④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3.“独”字展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课文导读】《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简练朴素的语言特色。
在这篇游记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
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从而体会白描这一手法的精妙。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 ) hnɡdnɡ( )( ) 拏( )一小舟草芥( )cu衣( ) 铺zhān( ) 长堤( ) 更( )定强( )饮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 (2)雾凇沆砀(3)与余舟一芥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舟子喃喃曰 (6)是日更定(7)余挐一小船 (8)是金陵人,客此3. 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作者,字宗子,号, (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3)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5)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真诚为您服务]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设题意图:背诵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感,巩固所学的文言词。
要当堂完成。
第1题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
第2题是为了使学生对白描这种写作手法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文,适当地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白描手法不仅用于文言文,还可以用在现代文里,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白描的口头训练。
参考答案: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
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
《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设题意图是通过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有关西湖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还为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积累一些经验,教师可以对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先做一些介绍。
交流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进行,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最好在课堂上完成。
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游记张岱教、学案教学时间:三课时总课时()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2、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
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â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入课学习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感知文意。
2、研读课文,探究内容。
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
2、“是日更定矣”“是日”是那一日?3、大雪三日后环境如何?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你知道什么是白描手法吗?请写出来,告诉大家。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一1、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参考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
1.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2.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3.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 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
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拨人。
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
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F]古义:_________ 今义:断(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①余[F] :古义:_________ 今义:剩下,余下②强[F] :古义:________ 今义:健壮,有力③白:古义:__________ 今义:白色2.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大雪.三日雪[F]:____________②是金陵人,客.此客: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是日更.定矣更:____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__毳:______________(4)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5)上下一.白一[F]:____________(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7)莫说相.公.痴相公: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F] 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1.白白.而别______________苍颜白.发[F](《醉翁亭记》)______________有两人铺毡对.坐[F] ______________2.得对.子骂父[F](《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F] ______________3.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求之地中,不更颠乎[F](《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4.强[F]_____________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知困,然后能自强.也[F](《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F](《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余拏一.小舟[F] ____________上下一.白[F] ____________惟长堤一.痕[F]/湖心亭一.点[F]/与余舟一.芥[F] ____________5.一长烟一.空(《岳阳楼记》)____________一.鼓作气(《曹刿论战》)__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答:《湖心亭看雪》答案【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而别()⑨客此..()..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通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湖心亭是我家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每逢冬季的初雪,这里都会成为人们赏雪的热门地点。
上周末,我和一群好友一起来到湖心亭,沐浴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 描述湖心亭的景色。
湖心亭位于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湖心亭的名字来源于它建在湖中央的一块小岛上,岛上建有一座小亭子。
亭子的四周都是湖水,湖面上漂浮着几片冰块,宛如一幅水墨画。
亭子的屋顶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仿佛一座白色的宝塔。
站在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湖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描述你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感受。
当我踏入湖心亭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湖心亭周围的景色美不胜收,白雪覆盖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宛如一幅巨大的银画。
湖面上的冰块摇晃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站在湖心亭的亭子里,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 描述湖心亭周围的人们的活动。
湖心亭是一个人们喜爱的休闲场所,尤其是在初雪降临之际。
我看到许多人们围在湖心亭周围,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打雪仗。
孩子们在湖面上滑冰,发出欢快的笑声。
一些情侣手牵着手,沿着湖边散步,享受着浪漫的雪景。
湖心亭周围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纷纷沉浸在雪的世界中,忘却了繁忙的生活。
4. 你认为湖心亭看雪的意义是什么?湖心亭看雪不仅是一种赏雪的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在这个繁忙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无法真正放松身心。
而在湖心亭看雪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雪花纷飞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宽慰,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5. 你觉得湖心亭看雪对你有何启示?湖心亭看雪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当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我们会发现自然界的美妙与伟大。
湖心亭看雪使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9湖心亭看雪人教版课后练习第六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挐/一小舟【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加线字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 是日,更定矣______ 惟长堤一痕______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 及下船_____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拏:______②拥毳衣炉火拥:______③雾凇沆砀沆砀:______④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 更: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解析】:第10题【翻译】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9《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
一1、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题。
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时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二、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