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是哪座古代园林的代表性建筑?A. 醉翁亭B. 虎丘塔C. 虎丘山D. 虎丘寺答案:A2. 在哪个季节,湖心亭的景色最为迷人?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3. 湖心亭位于下列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D. 广州答案:C4. 湖心亭的名称与其建筑特点有关,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湖心亭的特点?A. 建在湖中心的亭子B. 形状像湖的亭子C. 亭子周围环绕着湖水D. 亭子内部有一个湖景窗答案:C5. 湖心亭建于哪个朝代?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南宋答案:D二、填空题1. 湖心亭位于苏州的西湖之 _______。
2. 湖心亭是以 _______ 命名的。
答案:亭位于西湖之心的位置而得名3. 古人赞美湖心亭看雪的诗句是 _______。
答案: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4. 清代画家 _______ 曾经在湖心亭写生过。
答案:石涛5. 湖心亭曾经是 _______ 的私家园林。
答案:官员、文人三、简答题1. 简述湖心亭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
答案:湖心亭建于南宋时期,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
湖心亭是由小石桥横跨较宽水域、水面上修筑了一座红砖圆形桥基,并在桥基上建造了亭阁式构筑物。
亭阁采用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整体建筑简洁而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2. 描述一下你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我在湖心亭看雪时,首先被周围雪景的美丽所吸引,整个湖面都被洁白的雪覆盖,远处山城也被雪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
站在湖心亭上,我感受到了宁静与恬淡,湖水静谧地融入了雪景,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我静静地凝视着雪花纷飞的景象,仿佛时间也随之凝固。
湖心亭的建筑物为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观景点,我可以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不受寒风侵扰,只专注于享受这片美丽的冬日景色。
3. 你认为湖心亭在什么方面对苏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答案:湖心亭作为苏州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对于苏州的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亭看雪(答案)《湖⼼亭看雪》专题测试(100分)⼀、填空。
(18分)1.《湖⼼亭看雪》选⾃《陶庵梦忆》,作者是(朝代)的张岱。
2.⽂中正⾯写雪⼤的句⼦是:,侧⾯表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是:。
3.总写雪景的句⼦是: 。
4.具体描写雪景的句⼦:。
5.以⾈⼦的喃喃之语收束全⽂的句⼦是:。
6.最能表现湖⼼亭知⼰相见的意外惊喜的语句是:。
7.⽂中体现⾈⼦俗⼈之见的句⼦是:。
8.与“湖中焉得更有此⼈”⼀语相映衬的句⼦是:。
⼆、选择。
(6分)1.下列加点字注⾳有误..的⼀项是( C )A.崇祯.(zhēn)毳.(cuì)⾐雾凇.(sōng)B.铺毡.(zhān) 沆砀.. (hàng dàng) 长堤.(dī)C.更.(gēng)定强.(qiáng)饮拏.(ná)⼀⼩⾈D.与余⾈⼀芥.(jiè)帘旌.(jīng) 徙倚..(xǐ yǐ)2.下列加点词意思都不相同....的⼀组是( B )A.湖中⼈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沿溯阻绝.B.独.往湖⼼亭鳏寡孤独.⽆独.有偶C.莫.说相公痴爱莫.能助莫.⾔下岭便⽆难D.惟长堤⼀.痕⽽或长烟⼀.空上下⼀.⽩三、给下列句⼦划分停顿。
(限两处)(3分)1.湖中 /焉得 /更有此⼈2.余/ 强饮三⼤⽩/ ⽽别3.莫说 /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四、解释加点词。
(15分)1.俱.绝:全,都2.拏.⼀⼩⾈:撑(船)3.是⽇..更定矣:这天 4.拥毳⾐..:⽤⽑⽪制成的⾐服 5.雾凇..:⽔⽓凝成的冰花 6.⼀芥.:微⼩的东西(⼀芥,⼀叶。
)6.沆砀..:⽩⽓弥漫的样⼦ 8.上下⼀.⽩:全9.长堤⼀痕.:痕迹 10.焉得..:哪能11.更.有此⼈:还 12.强.饮:尽⼒(强饮,痛饮。
)13.客.此:客居 14.莫.说:不要15.及.下船:等到四、翻译句⼦。
(12分)1. ⼤雪三⽇,湖中⼈鸟声俱绝。
⼤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飞鸟的声⾳都消失了。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湖中人鸟声俱绝群响毕绝C、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ùi)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铺毡(zhān)痴(chī)【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示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②一童子烧酒,炉正沸______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④惟长堤一痕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拏:______②拥毳衣炉火拥:______③雾凇沆砀沆砀:______④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 更: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根据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填空。
①看雪的时间:______。
②看雪的地点:______。
③看雪的人物:______。
④看雪的氛围:______。
⑤看雪的方式:______。
⑥看到的雪景: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解析】:第7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①______到亭上②______大喜曰③______是金陵人④客______此⑤______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解析】:第8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喝三白而不”和“与人共饮”这两句话中的“羌”和“腊”表现出什么感情?2.课文中引用周子的目的是什么?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重点字词答案
一、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
二、古今异义
(古义:酒杯)
三、一词多义词
1.是(这)(判断动词,是)
2.一数词,一条)(全)
3.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4.白(白色)(酒杯)
四、其它重点字
1(消失)
2(白气弥漫的样子)
3(哪里)
4(等到)
5(尽力)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日,西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一片全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想不到西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辞了。
六、理解内容思想
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痴”具体指什么?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
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这幅画面从什么方面表现文中了人物的什么形象?(3分)
写出的景象: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1分)。
侧面(1分)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1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 念无与为乐者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 相与步于中庭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1.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2.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2【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2. 文章中提到的“湖心亭”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南京答案:C3.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哪些情绪?A. 喜悦B. 忧愁C. 宁静D. 激动答案:C4.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雪B. 湖C. 亭D. 所有选项答案:D5.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雪的描写主要突出了雪的哪些特点?A. 纯净B. 洁白C. 轻盈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文章中提到“________”,形容了雪的轻盈。
答案:轻如鹅毛7. 作者形容雪覆盖的湖面为“________”,展现了雪的洁白。
答案:镜面8. 文章中提到“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
答案:雪景如画9.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________”,体现了雪的宁静。
答案:万籁俱寂10. 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雪的热爱。
答案:心旷神怡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对雪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雪景之中。
12. 文章中,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有哪些感受?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宁静和心旷神怡。
雪的洁白和轻盈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而雪覆盖的湖面和周围环境的宁静则让作者感到万籁俱寂。
四、论述题13. 根据《湖心亭看雪》一文,论述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答案: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是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雪的热爱。
同时,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的宁静感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
作者认为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
五、翻译题14.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湖心亭看雪,心旷神怡。
《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注释翻译及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湖心亭看雪之杨若古兰创作[明末清初]张岱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F]古义:_________ 今义:断(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①余[F]:古义:_________ 今义:剩下,余下②强[F]:古义:________ 今义:健壮,无力③白:古义:__________ 今义:白色2.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①大雪三日雪[F]:____________②是金陵人,客此客: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是日更定矣更:______________ (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__毳: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沆砀:____________ (5)上下一白一[F]:____________(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 (7)莫说相公痴相公: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上下一白[F]______________ 白而别______________ 苍颜鹤发[F](《酒徒亭记》) ______________有两人铺毡对坐[F]______________ 对子骂父[F](《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F]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F](《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F] 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F](《虽有嘉肴》)______________余拏一小舟[F]____________上下一白[F]____________惟长堤一痕[F]/湖心亭一点[F]/与余舟一芥[F]____________长烟一空(《岳阳楼记》)____________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探究设问2.得 4.强3.更 5.一1、文中结尾船夫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请赏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文章写船夫的话有什么感化?4、作者写雪景,为何要出力去写堤、亭、舟、人?5、《酒徒亭记》《湖心亭看雪》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分歧,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布景加以分析.五、金题练习训练①浏览上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湖心亭看雪》全文(二)是夕,天宇开霁①,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③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⑤,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⑥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⑦非人间之境.(选自秦观《龙井题名记》)注: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寥:人名. ③并湖:沿湖. ④雷峰:山名.⑤南屏:山名. ⑥普宁:寺名. ⑦殆:大概.1.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精确的一项是(2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俱:都.B. 上下一白一:一点.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还.D. 及下船,船夫喃喃曰及:等到.2. 把上面的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2分)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3. 语段(一)中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事实上还有船夫相随.此处的“独”字应如何理解?(2分)4. 语段(一)(二)都写了夜老景色,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说说其共同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4分)②浏览上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湖心亭看雪》全文(二)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克不及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厮役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七)》)注:①霁:雨后或雪后放晴.②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此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惨白.④厮役: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1. 上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异的一项是(2分)()A.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沿溯阻绝B. 上⎩⎪⎨⎪⎧湖上影子苔痕上阶绿C. 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D. 说⎩⎪⎨⎪⎧莫说相公痴著书立说2. 把上面的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2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 语段(一)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有什么表达后果?(2分)4. 找出语段(二)中应用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分析语段(一)(二)应用这类手法有何共同感化.(4分)参考答案一、1. (1)消逝(2)①我②尽力③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 ①下雪②客居3. (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2)撑(船)(3)裹、围鸟兽的细毛(4)白汽弥漫的模样(5)全(6)哪能还(7)旧时对士人的尊称二、1. 白色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2. 绝对对着回答.普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3.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从头更加4. 尽力勉励5. 数词全数词全第一次三、1.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2.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四、探究设问(只做参考,以笔记为准)1、①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示出特立独行、率性真实的一面.②痴景,观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照出对高洁人格的寻求.③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穷的迷惘和淡淡的忧虑.一个“痴”字,表示了客之雅趣、作者的志趣,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2、语句捉住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精确地勾勒出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含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后果.3、船夫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以外的闲情逸致的高度评价,从正面表示出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4、正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及舟,由舟及人,条理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5、欧阳修被贬以后寄情山水,表示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示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明王朝灭亡后对故国旧事的怀恋.五、金题练习训练①、1. B(2分)【解析】B项中“一”的意思是“全”.2.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拏”“毳”1分,大意1分,共2分)3. ①指作者孤傲清高,对西湖雪景异乎平常的痴迷,对本人非凡的情怀情趣的自得.②指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4. 语段(一)中写作者在冰天雪地时去湖心亭赏雪,偶遇同样赏雪的金陵人;语段(二)写作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外出旅游.(2分)不异点:语段都表达了作者钟情山水、热爱天然的情感.(2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此日早晨,雨后的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皎洁,(甚至连)头发都能数得清.因而(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山,又过南屏山,在惠因涧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巷子(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歇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寺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葱葱郁郁,流水湍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的地方.②、1. C(2分)【解析】A项中两个“绝”的意思分别是“消逝”“阻断”;B项两个“上”的意思分别是“方位词,跟‘下’绝对”“长到”;C项两个“别”的意思都是“分别”;D项两个“说”的意思分别是“说道、评论”“谈吐、主意”.2.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白”1分,大意1分,共2分)3. ①此句交代了看雪的布景,写出雪大,下雪的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②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透骨寒意.(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4. 句子: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克不及光,雪皆呆白.(1分)感化:应用白描手法,精练、抽象地写出特定环境下事物的模样形状,写出了雪后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创造出人与天然合一的美好境界.(意思对即可.3分)(共4分)【参考译文】(二)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三尺摆布.早晨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淡薄了,显不出光亮,雪都是惨白的.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尽力举起大杯子(喝酒)抗寒,酒气上升,和着积雪,竟然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发不出来.。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一、【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用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④何似在人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体现在那些事上?答案:(1)○1晚上八时左右;○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3茂盛的样子;○4哪里比得上(2)○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1、下列句中“故”字作“因此”意的一项是( )B、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不习渡水故耳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意思是:管宁照样挥动锄头与见到瓦石没有什么区别。
B、“宁读如故”意思是:管宁还如同原来一样专心读书。
C、“子非吾友也”意思是:你不是我的朋友。
3、选文表明管宁交友有两个标准:(一)遇财不动心;(二)读书要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A、①且②夫③而④虽B、①而②盖③且④况C、①而②盖③而④况D、①而②夫③而④况2、解释文中的词语。
⑴推王君之心:⑵推其事:⑶遗风余思: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他(指王盛) 他的(指王盛的) 那些B、莫非它的(指州学的) 那些4、对“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被后世的人怎样看待呢?B、用什么来影响后世的人呢?C、直到来世,又会怎样呢?D、影响到后世的人,情况又会如何呢?5、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景点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C、附庸风雅,借曾巩才气抬高自己的声望。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1、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3、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4、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5、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句?四、课外同步阅读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2、依据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1.(1)更(ɡēnɡ)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2)还。
(3)还。
(4)毳〔cuì〕衣: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5)沆砀(hànɡdànɡ):白气弥漫的样子。
(6)全,都。
(7)一道。
(8)强(qiǎnɡ):勉强,这里指本不能饮,但就逢知己,必须饮,也是甘心情愿的饮,所以可谓“痛快,爽快”之意。
(9)这。
(10)判断词,表肯定。
2. (1)陶庵梦忆张岱宗子明末清初山阴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2)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遗世独立(特立独行)不随流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4.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5.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此题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有所感知。
)6.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此题是为了使学生对白描这种写作手法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本文,适当地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明白白描手法不仅用于文言文,还可以用在现代文里,不仅可以写景,还可以写人。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白描的口头训练。
)7.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对故国往事怀恋的淡淡愁绪。
8.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游记张岱教、学案教学时间:三课时总课时()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2、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
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â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入课学习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四、展示、评议五、课后作业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感知文意。
2、研读课文,探究内容。
教与学过程:一、前测入课1、《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
2、“是日更定矣”“是日”是那一日?3、大雪三日后环境如何?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你知道什么是白描手法吗?请写出来,告诉大家。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大雪..三日。
:⑤是金陵人,客.此。
:⑥拥毳衣炉火..:⑦与余舟一芥.:2、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②是金陵人:一:①一白:②长堤一痕: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更有痴似相公者: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白:①一白:②强饮三大白而别: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以为妙绝:③来此绝境:与:①天与云与山与水: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雕栏相望焉: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①见余大喜: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判断文言句式: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③拉余同饮:④是金陵人: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四、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湖心亭是我家附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每逢冬季的初雪,这里都会成为人们赏雪的热门地点。
上周末,我和一群好友一起来到湖心亭,沐浴在银装素裹的世界中,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 描述湖心亭的景色。
湖心亭位于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湖心亭的名字来源于它建在湖中央的一块小岛上,岛上建有一座小亭子。
亭子的四周都是湖水,湖面上漂浮着几片冰块,宛如一幅水墨画。
亭子的屋顶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仿佛一座白色的宝塔。
站在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湖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描述你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感受。
当我踏入湖心亭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湖心亭周围的景色美不胜收,白雪覆盖的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宛如一幅巨大的银画。
湖面上的冰块摇晃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站在湖心亭的亭子里,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3. 描述湖心亭周围的人们的活动。
湖心亭是一个人们喜爱的休闲场所,尤其是在初雪降临之际。
我看到许多人们围在湖心亭周围,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堆雪人,还有的在打雪仗。
孩子们在湖面上滑冰,发出欢快的笑声。
一些情侣手牵着手,沿着湖边散步,享受着浪漫的雪景。
湖心亭周围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纷纷沉浸在雪的世界中,忘却了繁忙的生活。
4. 你认为湖心亭看雪的意义是什么?湖心亭看雪不仅是一种赏雪的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在这个繁忙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琐事和压力所困扰,无法真正放松身心。
而在湖心亭看雪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雪花纷飞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宽慰,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5. 你觉得湖心亭看雪对你有何启示?湖心亭看雪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当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我们会发现自然界的美妙与伟大。
湖心亭看雪使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厦门市音乐学校2014—2015学年(上)初二语文导学练
班级:姓名:座号: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gēng )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hàng )( dàng )
长堤一痕( dī) 与余舟一芥( jiâ) 舟子喃喃曰( nán )
2.文学常识填空
(1
(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①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②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阅读并背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 消失,停止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 与人世隔绝 ____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妙处: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
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
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6)“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8.同文欣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