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与管理中的五个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449.1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组建设与管理中的五个关系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班组建设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已经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在如何进一步抓好班组建设与管理,持续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探索和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使班组真正成为员工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和全面认识班组建设与管理中的五个关系。

关系1.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班组建设与管理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际上指的是班组与企业的关系。任何一个团体、组织离不开它同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即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辩证地讲,整体离不开部分,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是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体。整体的特性就是对各组成部分特性的抽象、概括。离开了部分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就不复存在。同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部分都是整体的部分,带有它所属整体的属性。部分的功能、作用及发挥都必须依赖与整体的联系。

在现代企业中,任何班组都不过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基层组织,自然也离不开同企业及其他班组的关系。这种关系亦可归结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任何班组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组织,必然同外界发生联系。而在联系中,就得服从企业并兼顾其他班组的利益。这就需要遵循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则,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原理对于实际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掌握这一原理可以使班组长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原则,把自己领导的集体融于同其他集体和更大集体的关系之中,寻求集体之间的合作。

因此,建设自我管理型班组着眼于班组自身的自我完善,但并非意味着班组可以脱离与企业或其他班组的联系自行其是。所以,班组长在考虑和进行任何一

项班组活动时,以及在构建自我管理型班组的过程中,都要把自己和班组放在这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链条中,不要因集体利益而损害集体成员的利益,也不能为自己集体的利益而不顾自己所属的整体的利益。例如,作为一位班组长,就应把自己放在“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及其他班组一班组员工”这一关系链之中,班组长上要对企业负责,下要对班组员工负责,必须处理好双重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关系2.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这实际上讲的是班组成员个人与班组的关系。我们通常的认识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如果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到团队上,这个团队是成功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它都会具有竞争力。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么样才能够不干?”哲学家回答:“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简短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与他人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只有得到团队或者别人的支持,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如果没有别人对你的支持,没有团队每个成员的群策力量,任何个人都无法克服重重的障碍,闯过道道险关。离开了团队,即使你在困难面前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也终究会有枯蝎的一天。这就是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强调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但是在重视团队整体力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人的作用,即强调充分激励、发挥团队内部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成员的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最终推动团队业绩的整体提高,尤其是大多数创造性成果往往与个人的行为有关。所以团队意识和个人作用是一对辩证又统一的矛盾,但二者是最终目的却具有同一性。应当说,在成功的团队型班组中二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团队意识的强弱决定团队整体能力。班组实现工作目标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的运行过程,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实现最佳组合,形成最大的组织力。所以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是提高班组组织能力的重要前提。同时企业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因而班组的运行也越来越呈现出动态性,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所以在班组中同样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实现自身组织层面的创新。这样的个人行为或个人英雄主义的强弱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班组成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组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工作质量。因此,构建团队型、创新型班组,既要加强班组队伍团队意识的培养,又要正确引导班组成员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充分尊重正常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关系3.决策与执行的关系

决策与执行是组织建设中的重要关系。决策是组织系统中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员制定或做出某种政策、决断与对策,其主要特点之一是要以权力为依据。一般以纵向权威程序来保证决策活动的合法性。执行则是围绕组织目标和决策方案拟订具体实施办法,并予以具体落实。通常说来,决策是组织战略层面的活动,重视的是方向和效果问题,即“做正确的事”;执行是组织战术层面的活动,涉及

的是手段和效率问题,即“正确地做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成败,执行是否得力则关系到决策能否实现。只有决策目标正确,执行决策又有效率才能保证组织获得成功。

传统的企业组织体系中,班组是最基本的执行部门,通常没有决策权。班组长处在企业的最低管理层,传统的角色就是“上情下达”,主要任务是坚决贯彻执行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规划,致力于组织班组的力量实现分解到本班组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在班组运行过程中按照工艺规程的要求办事,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然而,随着企业组织的变革,班组开始获得授权,体现自主性、独立性的决策分量逐步增加,班组长的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班组长不再是简单的“上情下达者”或“二传手”,而是上升为“承上启下者”,即不仅要完成原有的传统职能,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班组具体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条件,在授权范围内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而且从组织发展趋势来看,班组或班组长进行独立决策的程度和范围会逐步增大,在班组组织、流程和工艺等方面主动创新的空间在逐步增大。这就对班组长的素质、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班组长培训,促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班组长除了传统要求的生产技能过硬、思想作风过硬、组织协调能力过硬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现代管理决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熟悉班组决策的程序和决策条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指导和领导班组活动的优化决策。

关系4.操作实践与理论指导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关系。理论源自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概括与总结。实践则是人们在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从事的有意识的活动,又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实践具有独立性,人们的活动越具体,实践的独立性就越强。

作为现代企业基层组织的班组,所进行的是企业中最为具体的生产活动,操作实践性非常突出,而对理论指导的作用并不强调。尤其是在传统的班组建设中,对员工和班组长的知识文化水平要求不高,更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和作业经验积累,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或靠自己平时摸索、积累经验来逐步胜任具体岗位的工作。苦练作业技能、掌握操作绝招、拜师学艺成为与特定时代和环境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成长主导模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处于企业一线的班组工作和业务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操作和管理的复杂性越来越大,生产组织过程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相应地对理论知识的需求日益突出,对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班组的知识管理也成为探索的热点。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中具有高学历的班组员工在增多,员工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就反映了这样一种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总而言之,在班组工作中实践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毕竟不系统,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仅靠操作实践远远不能应对班组在组织变化中的需要,所以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挑战,必须经过经常性的系统理论培训来不断提高员工的作业水平和管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