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中国幼儿在线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小班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与对策【摘要】每年9月份开学之初,小班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就会出现,如果不及时有效处理,就会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影响。
那么怎么样才能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安定幼儿情绪是我们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
通过大量收集资料和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总结出幼儿为什么会分离焦虑原因。
并对这些原因作出一系列的对策。
关键词:小班幼儿、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缓解策略正文:(一)有关分离焦虑的概念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的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会大喊大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
呼唤妈妈的出现。
(二)分离焦虑的表现最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孩子常出现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乏力多汗等症状,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初两周甚至更久会发生感冒、腹泻、体重下降等情况。
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自然会觉得很安全,离开熟悉的地方,就会出现焦虑,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像成年人接触陌生环境也会长生紧张感[I]。
(三)分离焦虑的原因1.环境的巨大变化在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成人与幼儿关系的改变、陌生环境的空间环境、要求提高。
老师要求一定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的提高。
1.家庭因素主要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娇生惯养、使幼儿的独立性未培养出来1.自身个性与经验入园前与家长的分离经验。
孩子自身性格特点:如,性格外向,活泼、大胆、语言表达能力强。
适应性好。
(四)分离焦虑的影响焦虑会引起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不适。
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排斥入园,听到去上学就哭,走进教师哭闹,更严重,找妈妈,呼唤妈妈,个别幼儿会出现夜惊。
(五)幼儿不适应的不同表现1.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J]。
抗拒型:哭闹不止,不吃不喝,拒绝接近。
宣泄型:摔东西,打人,语言不多,动作取代哭闹,恋物型:抱着自己的东西不丢,在进餐时,睡眠时表现突出。
倒置型:刚开始很开心,过两天开始哭,家长担心孩子受欺负。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之一,是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随着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小班幼儿面临着分离焦虑的问题。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通过对分离焦虑的调查分析,探讨分离焦虑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缓解和解决分离焦虑问题。
一、分离焦虑的定义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孩子在与父母或熟悉的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情绪,表现为哭闹、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睡眠不好等症状。
这种焦虑情绪往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最初几周内出现,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种焦虑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分离焦虑的原因1.生活环境改变:从家庭环境到幼儿园的环境是孩子迈出的第一步,这种环境的改变对于小班幼儿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孩子产生分离焦虑。
2.情感依赖:一些小班幼儿对于父母或熟悉的人有着强烈的依赖情感,一旦与他们分离,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3.社交能力不足:小班幼儿的社交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在幼儿园面对陌生人和新环境时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
三、分离焦虑的调查分析针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共收集了100份问卷,以下是调查结果:1.分离焦虑的表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哭闹、不适应新环境、拒绝进入幼儿园等情况。
2.分离焦虑的原因:调查发现,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导致分离焦虑最主要的原因,占比为45%,其次是情感依赖和社交能力不足,分别占比30%和25%。
3.缓解分离焦虑的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陪伴和鼓励(40%)、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35%)以及幼儿园环境的温馨和舒适(25%)是缓解分离焦虑的主要方法。
四、分离焦虑的缓解和解决1.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家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可以适当陪伴孩子,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环境,同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连结。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时候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害怕、失落甚至愤怒等情绪。
这是由于他们的情感依附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和孤独。
本文将从分离焦虑的影响、表现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离焦虑的影响小班幼儿处于关键期,情感依附处于非常敏感的阶段。
如果经常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会导致幼儿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影响其情感的稳定发展。
同时,分离焦虑也容易引起孩子的负面行为,如哭闹、叫嚷、拒绝活动等,甚至会出现身体疾病,如失眠、食欲不振等。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分离焦虑可能会对幼儿长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情绪异化小班幼儿由于缺乏独立性,对于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会产生恐惧和担心。
当这种不安全感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幼儿会表现出情绪异化的行为,如哭闹、害怕、想家等。
2.行为反叛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尝试新事物,以便增长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面临分离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行为反叛的行为,如拒绝参与活动、不听从指示、逃避等。
3.身体不适分离焦虑还会对幼儿的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身体某些部位产生不适感。
例如,幼儿可能会抱怨头痛、肚子痛、乏力等症状。
这种症状往往是由于情绪失控导致自律神经紊乱所致。
1.建立正常安全依恋关系幼儿的安全依恋感是建立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上。
因此,建立正常安全依恋关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注、安慰和支持,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2.创设温馨柔软的分离环境在幼儿分离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个温馨和柔软的分离环境,减少分离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为了让幼儿感到安全和舒适,可以在幼儿离开时,提前与孩子说明离别的原因,加强感情交流和互动,让幼儿知道自己在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时会得到关注和照顾。
3.逐渐适应离别幼儿需要逐渐地适应离别,避免突然分离对幼儿的刺激作用。
因此,在幼儿分离前,可以逐渐适应离别的过程,如让幼儿参加教室内外的活动、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慢慢去掉和父母同时到校等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分离的过程。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焦虑和不适应的情绪反应。
这种焦虑通常发生在幼儿入托、入园或开始接受独立生活和教育的阶段。
分离焦虑是儿童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但如果不适当处理,则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浅析,对于幼儿园和家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1. 分离焦虑的表现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在情绪上,通常包括哭泣、拒绝入园、紧紧抓住父母不放、出现分离焦虑症状等。
幼儿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肚子疼等,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一些幼儿在分离后会表现出社交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固执等行为特征。
这些表现可能是幼儿对分离感到焦虑和不适应的表现,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帮助。
2. 分离焦虑的原因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通常源于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依赖和情感依恋。
在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他们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有着强烈的依赖和依恋,因此与他们的分离会引发焦虑和不适应。
分离焦虑的出现也可能与幼儿的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如果幼儿处于一个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性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他们对分离的焦虑。
3. 如何帮助幼儿应对分离焦虑对于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幼儿应对和缓解焦虑情绪。
建立安全感和信任。
父母和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和安全感,让幼儿感受到周围的人都是可以依靠的。
逐渐适应分离。
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延长分离的时间和距离,让幼儿慢慢适应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时间,减少焦虑的产生。
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和尝试做一些独立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分离。
引导积极情绪表达。
父母和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积极的情绪表达方式,避免消极情绪的积累。
4. 家园合作是关键针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示例文章篇一:《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我有个小表弟,他刚上小班的时候呀,那可真是状况百出呢。
每天早上要去幼儿园的时候,就像要上战场一样,又哭又闹,抱着妈妈的腿不撒手。
这就是小班幼儿入园时常见的分离焦虑啦。
那为啥小班的小娃娃们会有这种分离焦虑呢?一方面呀,小班幼儿对家人有着超级强烈的依赖感。
就像小鸭子总是紧紧跟着鸭妈妈一样,这些小娃娃们已经习惯了家人时刻在身边。
在家里,家人就像他们的保护神,啥都给他们弄好。
比如说,饿了,马上就有吃的;渴了,水就送到嘴边;想玩玩具,家人也会陪着一起玩。
到了幼儿园呢,突然身边都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家人不在了,这就像小猫咪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熟悉的气味和温暖的小窝,心里能不慌吗?再一个呢,小班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幼儿园的环境和家里可太不一样啦。
家里可能到处都是自己心爱的小玩具,房间也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布置的。
可幼儿园呢,虽然也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但那是大家一起的呀。
教室的布局、床铺的样子,甚至连厕所都不一样。
这就好比小鱼突然从自己的小池塘被放到了一个大鱼缸里,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可不得害怕嘛。
还有哦,小班幼儿的社交能力还不太强呢。
在幼儿园里要和好多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记得有一次去幼儿园接小表弟,就看到一个小娃娃想和别人一起玩积木,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急得脸都红了。
他们不知道怎么去交朋友,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像一只小蚂蚁,想加入大蚂蚁们的搬运队伍,但是不知道怎么跟人家说,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这种在社交上的无助感也会加重他们的分离焦虑。
那面对小班幼儿的这种分离焦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家人可以做很多事呢。
家人得提前给小娃娃们做好心理准备。
就像在出门旅行之前,要先看看目的地的风景照片一样。
可以带小娃娃去幼儿园附近转转,给他们讲讲幼儿园里好玩的事情。
像我小表弟的妈妈,就提前带他去看幼儿园的滑梯呀、秋千呀,还跟他说:“宝宝,这里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呢,可有趣啦。
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及解决策略小班幼儿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从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集体生活,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
这种焦虑表现为幼儿不愿意离开父母,哭闹不止,不愿意融入集体活动,甚至出现进食和睡眠障碍等问题。
作为教师或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这种分离焦虑呢?认识分离焦虑的特点分离焦虑是幼儿正常的心理反应,表现为无法接受暂时与父母分离的情绪体验。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依恋父母的需求强烈,很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这种焦虑表现为哭泣、紧抱、拒绝进入集体等行为,严重影响幼儿的正常生活和适应。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分离焦虑的特点,耐心地引导幼儿渐进地适应集体生活。
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专门的分离过渡区域,让幼儿在这里与家长告别,并逐步进入集体活动。
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了解幼儿的喜好,营造亲切友好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在作息时间上,可以适当延长幼儿与家长在园内相处的时间,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针对不同性格和需求的幼儿,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来缓解分离焦虑。
对于主动型幼儿,可以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独立自信的品质;对于被动型幼儿,则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让他们在家长陪同下尝试融入,逐步增加独立时间。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接受分离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统一,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制定切合实际的应对措施。
家长也要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家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关爱。
家长也要适当进行陪伴和引导,让幼儿逐步适应独立生活,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是一个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加强家校合作,才能帮助幼儿顺利渡过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奠定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现状及对策1. 分离焦虑的现象说到幼儿入园,很多家长都感同身受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们,刚刚脱离了父母的怀抱,像小鸟刚学飞,心里那个紧张呀,简直是“心里打鼓”。
很多小朋友在园门口就开始哭,哭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像是在演电视剧一样。
其实,这种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毕竟新环境、新朋友,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老师,乍一见,谁都会有点儿怯。
研究显示,大约有一半的小朋友在入园初期都会经历这种焦虑,不得不说,这个“焦虑症”在小班中简直是个“明星”。
孩子们的小心思可真多,他们或许在想:“妈妈去哪儿了?我能不能找到她?”或者心里默默念叨:“我会不会被丢下?”在这种情绪下,很多小朋友不想进教室,死活不肯放手妈妈的手,简直让人心疼。
家长们有时候也会不知所措,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但又怕自己一走,孩子哭得更凶,最后就变成了“你抱我我抱你”的大戏。
2. 焦虑的原因2.1 对新环境的陌生首先,孩子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无疑是导致他们分离焦虑的重要原因。
小班的小朋友们刚刚离开了熟悉的家,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有好多新面孔、新玩具,甚至连空气的味道都不一样。
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像是被扔到了一个“外星球”,完全没有安全感。
2.2 缺乏安全依恋另外,很多小朋友可能在家里与父母建立了非常紧密的依恋关系。
这样的依恋关系让他们觉得安全,但一到幼儿园就要和爸爸妈妈分开,心里不免就有些“失落”。
再加上孩子们的情绪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可能通过哭泣、闹腾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安。
3. 解决对策3.1 家长的配合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呢?首先,家长们得做好准备,心态要放松。
记住,孩子的情绪是可以被引导的,家长们可以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来陪伴孩子,带他们去参观幼儿园,提前让他们熟悉环境。
就像给孩子撒了一把“定心丸”,让他们觉得新环境并不可怕。
3.2 制定规律的作息其次,家长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比如,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吃饭、上幼儿园,这样孩子心里就有了底。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一系列焦虑、恐惧、担心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种焦虑通常出现在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最早期阶段,也就是2-4岁左右。
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与父母分离的不适应和害怕。
幼儿在这个阶段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于环境的变化和父母离开家庭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
幼儿的生活世界主要围绕着父母展开,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强,因此一旦与父母分离,会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和紧张不安。
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为拒绝上幼儿园,哭闹、逃跑、粘贴父母等。
当父母即将离去或已离去时,幼儿会因为害怕、不安全感而哭闹,拒绝离开父母。
在幼儿园中,幼儿可能会出现胆怯、退缩、默默哭泣等现象。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头痛、腹痛等。
幼儿分离焦虑的产生有着多重原因。
家庭环境的变化、家长的不稳定行为会引起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果家长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们经常出差,或者父母的婚姻关系不稳定,幼儿会感到安全感的丧失,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幼儿园中陌生的环境和其他陌生的小朋友也会让幼儿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针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家长需要和幼儿建立稳定、安全的关系。
在幼儿外出时,家长可以事先告诉幼儿他们会离开一段时间,但会回来接他们,并保持这样的承诺。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逐渐独立,建立自信心,减轻他们的焦虑感。
教师应该确保幼儿在幼儿园中感到安全、放松、舒适。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温暖、友好的方式与幼儿建立联系,并适时关心、鼓励和表扬幼儿,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归属感。
幼儿园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应期。
适应期是幼儿来到幼儿园以后的一段时间,幼儿在这个时期可以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适应期中,教师应该设定一些适当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在其中有机会自由活动,结交新朋友,从而减轻幼儿的焦虑和紧张感。
教师还应该建立与家长的积极联系和交流。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展示幼儿园的相关情况,并向家长汇报和交流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展,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减轻家长的不安和焦虑。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被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多孩子在刚刚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面临与亲人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所出现的一种情绪困扰。
分离焦虑的出现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了解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对于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分离焦虑的原因1. 幼儿的依恋幼儿在最初几年的生活中,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形成了强烈的依恋关系。
当他们被分开时,会感到不安和孤独,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2. 新环境的不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和经历。
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和不适应,因而产生对于家庭的依赖和对于幼儿园的抗拒。
3. 监管者的态度有些时候,家长或者老师的表现和态度也会对幼儿产生影响。
家长过于溺爱或宠爱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得过于依赖;而老师的不耐烦或者冷漠也会让幼儿感到恐惧和不安。
1. 通过适当的陪伴对于感受强烈分离焦虑的幼儿来说,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陪伴来缓解孩子的不安情绪。
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多花一些时间与他们相处,不要过早地离开而给孩子造成不适。
2. 鼓励孩子建立独立性在适当的时间内,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建立独立性来帮助他们克服分离焦虑。
可以教导孩子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让他们慢慢习惯独立生活。
3. 建立安全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与孩子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
4. 渐进式适应对于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可以通过渐进式的方式来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可以先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然后渐渐增加在园的时间,逐步适应新环境。
5. 提供稳定的环境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供稳定、温暖和可靠的环境来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
幼儿园的环境要干净整洁,老师要和蔼可亲,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分离时出现的担忧、恐惧和不安情绪。
这种焦虑状态在小班幼儿中是非常常见的,在幼儿园或托儿所等场所,孩子通常需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
这种过渡期可能会引发幼儿的分离焦虑,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对于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家长和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有必要了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原因。
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主要体现在情绪上的不安和担忧,可能出现哭闹、拒绝离开父母、担心父母离开后不会回来等行为。
这种情绪表现通常在入园或者离开家庭环境时会加剧,但在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后,幼儿会慢慢适应新环境,减轻或消失这种焦虑情绪。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未知事物的恐惧。
二是幼儿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依赖性很强,在分离时感到不安全。
三是幼儿的分离焦虑可能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有关,如果父母本身对幼儿的分离过于紧张,会影响幼儿的情绪稳定。
针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情绪。
首先是尽量给予幼儿安全感和支持,在孩子面临分离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他们即将离开并且会再回来,避免不告而别,让孩子充分了解父母的行踪和时间表。
家长应该在离开时保持镇定并且给予幼儿充分的安慰和依靠。
教师方面,可以通过温暖的言语和关怀的行为来建立与幼儿之间的亲和力,让孩子在学校的环境中感到温馨和舒适。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和作息规律也是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个关键点。
在新的环境中,稳定的作息规律和日常生活可以给幼儿提供一种可预测性的安全感,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
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协作,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保持一样的作息规律,一致的生活规律会很大程度上让幼儿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教师在幼儿的适应期间,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帮助,提供一些适宜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投入到学习和游戏中去,让他们逐渐融入新环境,减轻分离焦虑。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父母或者主要照料者分开时产生的担心和不安情绪。
这种焦虑一般在幼儿3岁左右达到高峰,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渐减轻,并在5岁左右完全消失。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分离焦虑的调查方法。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资料,问卷的对象可以是幼儿的家长或者是幼儿园教师。
问卷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出现分离焦虑的频率等等。
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来获取更具体的数据,例如观察幼儿在分离时的表情和行为,访谈幼儿园教师了解他们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观察和了解情况。
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小班幼儿在开始上幼儿园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焦虑逐渐减轻。
家庭环境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影响较大,例如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
幼儿园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幼儿分离焦虑产生影响,例如教室的氛围、教师的表现等。
一些性格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例如内向的幼儿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分离焦虑。
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家庭和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关注和安抚,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分离的过程。
要鼓励幼儿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增强他们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处理分离焦虑情绪。
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小班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家庭和教师的支持和关注是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的关键,在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缓解策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幼儿园成为了婴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然而,虽然幼儿园可以帮助儿童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但小班幼儿园的新入园儿童也常常出现分离焦虑。
本文将介绍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缓解策略。
一、分离焦虑的表现1.哭闹不止新入园儿童在分离时,有些会哭闹不止。
这种反应通常是因为孩子对外在世界的不熟悉性,以及对分开的情感反应,担心被抛弃或无法再次见到家人。
2.不想进入幼儿园幼儿园门口、教室门口等地方,小朋友情绪不自主地开始反感或者有些废寝忘食,或者出现情绪上的疲惫等情况,这都有可能因为入园分离焦虑而造成的。
3.分泌物分泌增加分离时,一些小朋友会分泌增多。
其中包括颜色较浅的尿液、腹泻等现象。
这个也是分离焦虑的一种表现。
4.心情低落小班幼儿离开家庭环境,无法在熟悉的地方获得情感安全感。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情可能会变得比较低落,容易情绪不稳定,伴随着一些无法解释的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反应。
二、缓解分离焦虑的策略1.提前适应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提前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环境,让孩子来到幼儿园参观,了解老师和小朋友。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2.合作交流家长可以和幼儿园老师进行合作,跟老师交流目前出现的问题,了解孩子的状态和需要。
幼儿园老师应该学会借助情感交流,建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帮助孩子在分离时更容易适应。
3.建立安全感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除孩子对此的焦虑感。
在做好孩子的独立生活的同时,也要逐渐缓解孩子对于如此之际新的环境不安全感的担忧。
例如,陪孩子来到幼儿园时,在园区附近游玩、散步,逐渐将幼儿园变成一个熟悉的地方,从而使孩子觉得安全并轻松。
4.适当鼓励在小班幼儿园中,在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前提出一些成功的事例,鼓励孩子继续适应新环境。
家长可以说:“你今天玩得非常好,你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做作业,这是很不错的表现,继续保持。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幼儿入园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小班段幼儿的分离焦虑现象尤为严重。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所产生的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
本文旨在分析小班段教研分离焦虑的成因、表现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班段教研分离焦虑的成因1. 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父母双方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幼儿的日常生活,导致幼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减弱。
(2)家庭教育方式: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娇惯幼儿,使幼儿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难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 幼儿园因素(1)环境适应: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幼儿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2)教师因素:部分教师缺乏关爱幼儿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幼儿在园期间感受到冷漠,加剧分离焦虑。
3. 幼儿自身因素(1)性格特点:性格内向、敏感、依赖性强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2)认知发展:小班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有限,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等心理反应。
三、小班段教研分离焦虑的表现1. 情绪表现:幼儿在入园、离园时哭闹不止,情绪波动较大;在园期间,容易发脾气、闹脾气。
2. 行为表现:幼儿在园期间,出现攻击性行为、逃避行为、拒绝参与活动等。
3. 认知表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难以完成幼儿园的各项任务。
四、小班段教研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1. 家庭方面(1)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多与幼儿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
(2)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家长应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 幼儿园方面(1)创设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应注重环境布置,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关爱。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关爱幼儿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为幼儿提供心理支持。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和亲密关系的人分离时出现的一种情感反应。
通常在幼儿入托、入学等社会化进程中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分离的压力逐渐减轻。
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离开家庭和亲密关系的人,往往是一件很大的挑战。
幼儿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控制力,所以他们往往会展示焦虑、抗拒和疏远等行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
分离焦虑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包括哭闹、拒绝、焦虑、退缩等。
小班幼儿往往对离开亲密的人有强烈的依赖,一旦与他们分离,他们就会变得紧张不安。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可能表现出退缩、孤立、情绪低落等行为,而在家庭中,他们可能表现出拒绝离开亲密人物的行为。
其次,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是复杂的,这一过程涉及到幼儿的生物、社会和心理等方面。
幼儿缺乏自我控制和情感管理能力,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的程度会逐渐减少。
但是,在进入幼儿园、入学等阶段,幼儿经历了重大的生活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幼儿的情感反应。
最后,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
幼儿园和家庭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幼儿的焦虑,并帮助幼儿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在幼儿园中,老师需要耐心地与幼儿交流,让他们了解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同时,老师还需要在幼儿园里建立起稳定、支持的关系,以帮助幼儿感受到安全感和支持。
在家庭中,家长需要经常与幼儿进行交流,并让他们了解新环境中的可预见的变化。
另外,对于分离焦虑严重的幼儿,家长可以和老师一起制定逐渐适应新环境的计划,逐渐减少幼儿对亲密人物的依赖。
总之,小班幼儿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社会适应问题。
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共同合作,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幼儿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并建立起独立、自信和稳定的行为和情感基础。
浅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随着城市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小班幼儿在幼儿园内面临着分离焦虑的问题。
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在与父母分离时感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这种焦虑可以影响幼儿的情绪、学习和社交能力。
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关注分离焦虑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措施。
首先,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可以通过慢慢适应的方式帮助幼儿减轻分离焦虑。
例如,在幼儿入学前逐渐缩短和家长的分离时间,通过参加托儿所、幼儿园活动等方式让幼儿逐渐适应离家生活,以减轻幼儿分离时的不安。
其次,幼儿教师在幼儿入学后也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减轻分离焦虑。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性的活动,丰富幼儿园生活、提升幼儿在幼儿园的安全感和自尊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存在的压力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以确保幼儿在家和学校中的顺利过渡。
最后,对于分离焦虑问题严重的幼儿,幼儿教师可以运用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等专业知识,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例如,建立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制定针对不同幼儿的适应计划、使用儿童安全感转移法等等。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关注幼儿分离焦虑问题,通过逐步适应、多样性活动等措施来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分析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他们的孩子到幼儿园接受教育。
对于一些孩子和家长来说,幼儿园的分离过程可能会造成分离焦虑的问题。
小班幼儿阶段是孩子们在自我认知和情绪发展方面的关键时期,分离焦虑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分离焦虑的定义、症状、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分离焦虑的定义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分离之后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儿童通常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哭泣、负性行为等症状。
在小班幼儿阶段,分离焦虑表现为孩子在离开家庭环境参加幼儿园时产生焦虑和情绪反应,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分离焦虑的症状1. 情绪低落:孩子在分离时会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往。
2. 哭泣:孩子可能会因为分离而哭泣,甚至是大哭不止。
3. 抵抗:孩子可能表现出抗拒去幼儿园或与父母分离的行为。
4. 身体不适: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头痛、肚子痛等不适症状。
5. 担心与家人失去联系:孩子会担心与家人失去联系,导致焦虑和恐慌情绪。
三、分离焦虑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情绪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增加儿童分离焦虑的发生率。
2. 父母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分离焦虑。
3. 孩子性格特点: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内向、胆怯,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4. 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和师生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分离焦虑,安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可能会减少分离焦虑的发生。
四、分离焦虑的处理方法1. 家长配合: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
2. 渐进式分离:幼儿园老师可以采用渐进式的分离方法,慢慢地逐步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3. 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孩子化解焦虑情绪。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父母或抚养者分离时出现的一种情绪表现,这种表现包括泪眼模糊、痛苦呼号、拒绝离开等。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小班幼儿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者会影响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症状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对30位幼儿园小班幼儿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15位幼儿存在分离焦虑症状,占总人数的50%。
其中,9位幼儿存在运动技能不协调现象,包括步态不稳、手脚不协调等,6位幼儿存在情感不稳定现象,包括哭闹、易激动等。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情感和认知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亲人的患病、去世等事件可能引起幼儿的分离焦虑。
2.幼儿自身因素幼儿的性格、情感状态、生理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其分离焦虑症状的表现。
性格内向腼腆、情感持续不稳定、体质较弱等自身因素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分离焦虑。
3.教育环境因素教育环境是幼儿成长中重要的一环,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度期望、压力等因素会对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幼儿分离焦虑。
三、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情感方面的影响分离焦虑会让幼儿感到孤独、无助,导致其情感抑郁、不安,严重的还会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分离焦虑会影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让其难以专注学习和进行语言交流,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幼儿产生负面的认知模式,影响其智力发展。
分离焦虑会让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抗拒,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其难以和同伴交流和玩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孤僻、退缩等问题。
1.改善家庭环境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和稳定,减少幼儿的不安和焦虑感。
2.生活规律化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让幼儿有规律的作息和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变动和焦虑。
3.增强情感、认知能力通过身体运动、亲子互动、游戏、音乐等方式,提升幼儿情感和认知能力,增强幼儿自信和自尊。
4.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减少幼儿的压力感和焦虑感。
【关键字】幼儿园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观察东西:(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案例背景: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
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
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
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
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
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
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
“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
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
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
呜呜……老师,你喂我”。
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
“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
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
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1、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
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
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
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新学期开始,对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来讲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这种象常常让家长心疼不已。
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
多数幼儿(主要指未经历集体生活的幼儿)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出依恋亲人,不愿入园。
有的一离开家,就一路挣扎哭闹;有的到园后亲人一离开,就开始哭闹;有的……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其原因大致相同,研究证实: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
有的孩子会以冲动的方式表现自己,如踢打、喊叫等,也有的孩子在潜意识中建立自己防御手段,一般表现为固执、压抑。
这就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般表现,专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孩子的第二断奶期”,这种分离焦虑导源于依恋障碍,这是每个入园孩子必然经历的情绪反应。
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心理学家认为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而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
一旦孩子的这种与被依恋者的接近企图受到阻碍,儿童就出现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能在儿童的依恋系统与探索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连锁机制。
这一机制保证儿童以依恋对象为“安全基地”,逐步地去探究环境,同时又防止儿童离“安全基地”过远或时间过长。
也就是说,它一方面有助于儿童认识环境,一方面又具有保护功能,因此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
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其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暴躁型、二为波动型、三为恋亲型、四为忧郁型。
具体表现如下:
一、暴躁型的孩子:
一般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适的孩子应能力较强,闹过之后很快能平静下来。
如佳新小朋友入园第一天,我刚接过他时,他就又哭又跳的,还用小脚踢我呢!然而半小时不到,他就安静下来了,并且没有反覆的现象。
二、波动型的孩子:
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
如:婷小朋友入园第一天,她妈妈带她来园时,她并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哭啼啼的而是好奇地玩起桌子上的积木,然后东走走,西看看。
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幼儿园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好玩,于是刚才她那甜甜的笑容顿时消失了,而取而代之的却是哭着要回家。
三、恋亲型的孩子:
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朝夕相处的亲人。
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独立地过集体生活,我班的欣怡小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
她第一天来园,未进班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她妈妈也不放心的样子,对她说“你别哭,我再陪你一会儿。
”此时,她的哭声稍稍停息,当她妈妈看她不哭准备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她又死死地拉着她妈妈的衣服,哭叫起来。
四、忧郁型的孩子:
一般比较懂事,自控力强,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们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会大哭大闹,但也难得看到他们开心,如:我班的龙龙小朋友,入园时没有缠着父母哭闹,从表面上看她情绪很稳定,但父母走后她也不像别的幼儿那样哇哇大哭,只是在一边默默地摸眼泪。
以上的情景,在小班幼儿新入园的第一天里屡见不鲜,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便不发现。
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小班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还是比较突出的,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其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好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儿童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的尽快开展,我认为,新入园的教育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各不相同,当孩子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着重从两方面进行入手:其一从心理方面入手。
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和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包括玩具)和新的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
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中的老师和小朋友。
入园后,老师要主动、热情接待新入园的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乳名或小名及爱
称,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
总之,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可爱。
其二从生理需要方面入手。
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拉、撒。
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
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
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娃娃”了。
二、重视新入园幼儿的家访工作。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
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
目前,家长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基本上都知道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生活。
与之相对应,幼儿园也要重视家访。
家访可以消除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
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总之,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问题,不仅可以使小班幼儿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在新环境中稳定向前发展。
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
既然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各异,以至于他们的分离焦虑之表现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
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出来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
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四、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
我国著名的学期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
游戏为生命的。
”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
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
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对波动型的孩子最为有效。
五、运用文学作品和文艺形式陶冶心情,树立榜样。
文学艺术是最富有感染力,又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在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文艺表演的过程中,会使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和陶冶,如: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诗歌《幼儿园里朋友多》,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
比如: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上过托儿所的幼儿,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会再哭闹了,教师就可以视他们为榜样,正面教育哭闹的孩子要向他们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可不能呵斥、恫吓、鄙视他们。
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总之,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怎样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还在于我们老师怎样去用心地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是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来源:中国幼儿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