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303.82 KB
- 文档页数:56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I1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2.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3.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学生进行汇报。
预设生1: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预设生2::长叶子的是植物;预设生3:开粉色、红色花的是植物;1. 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3.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4.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讲授新课(一)初识菊花1.猜一猜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
预设生:在学生猜不出,答案五花八门。
教师出示一张菊花开花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盛开的菊花再次猜测植物的名称。
预设生:菊花。
2.说一说教师组织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菊花。
预设生:在很多地方见过,公园里、家里种植.....师生小结:菊花分布很广泛,生长在土壤中。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眼、耳、鼻、口等感官。
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
2. 奇妙的自然界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3. 美丽的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学习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
4. 生活小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
学习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学会保护五官。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学会保护地球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保护五官、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图片、实物,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
2. 例题讲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实践性和思考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五官:眼、耳、鼻、口保护五官的方法2. 奇妙的自然界动植物分类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3. 美丽的地球地球基本特征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4. 生活小常识生活技能安全常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五官,并说明如何保护它们。
(2)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3)设计一个环保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地球环境。
2. 答案:(1)见学生作品。
(2)见学生观察记录。
(3)示例:保护地球,从小事做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年级科学上册2024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
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
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
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常见动植物,培养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认识动物2.第二课:认识植物3.第三课:观察天气4.第四课:水的三态变化5.第五课:有用的工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观察天气,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简单的工具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认识动物1.导入:通过播放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
2.新课内容:a.认识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鸟、鱼等。
b.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生活习性等。
c.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二)第二课:认识植物1.导入:通过播放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特点。
2.新课内容:a.认识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蔬菜等。
b.学习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等。
c.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三)第三课:观察天气1.导入:通过播放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新课内容:a.学习天气的基本概念,如晴、阴、雨、雪等。
b.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学习观察天气的方法。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四)第四课:水的三态变化1.导入:通过播放水的三态变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特点。
2.新课内容:a.学习水的三态,即固态、液态、气态。
b.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c.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操作方法。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
(五)第五课:有用的工具1.导入:通过播放工具的使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作用。
2.新课内容:a.认识常见的工具,如剪刀、锤子、钳子等。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8.31-9.11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9.4-9.8一1我们懂得旳植物39.11-9.15一2观测一棵植物49.18-9.22机动59.25-9.30一3观测叶6国庆节机动710.9-10.13一4这是谁旳叶810.16-10.20一5植物是“活”旳吗910.23-10.27一6校园里旳植物1010.30-11.3机动1111.6-11.10二1在观测中比较1211.13-11.17二2起点和终点1311.20-11.24二3用手来测量1411.27-12.1二4用不一样旳物体来测量1512.4-12.8二5用相似旳物体来测量1612.11-12.15二6做一种测量纸带1712.18-12.22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12.25-12.29机动19 1.2-1.5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毕教学。
此外每个单元最终均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旳第一种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旳大门,掀开科学学习旳第一页,对学生此后旳学习产生重要旳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旳起点,是由于植物是孩子们旳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旳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种生命体来思索,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测,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旳到达旳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旳季节,丰收旳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旳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种个生命体旳特点,是这个单元旳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旳基础,也是科学研究旳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测和试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原则旳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2. 美丽的自然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环境保护意识3.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的性质和分类常见物理现象的认知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讨论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载体,讲解知识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美丽的自然、奇妙的物体与现象2. 内容:各章节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画出自己喜欢的生物,并简要介绍。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描述。
2. 答案:我和我的身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所画生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分类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拓宽知识面。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颗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带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一年级教科版科学秋季全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 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 做一个测量带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2. 奇妙的自然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学习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和协调作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智慧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身体、保护自然的意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动植物标本生活用品模型2. 学具:彩笔、画纸观察记录表常见生活用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周围的同学,了解大家的长相和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内容:(1)我和我的身体讲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生互相观察,指出彼此的身体部位例题讲解: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部位(2)奇妙的自然界展示动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讲解动植物的生存智慧例题讲解:为什么鸟儿会飞?随堂练习: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介绍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讲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例题讲解:如何保持个人卫生?随堂练习:设计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调查家人的生活习惯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部位:头、颈、躯干、四肢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2. 奇妙的自然界:动植物:蝴蝶、蚂蚁、兔子、大树生存智慧:适应环境、互相合作科学知识:影子、静电、浮力生活习惯:个人卫生、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身体部位图,并标注每个部位的作用。
观察家附近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存智慧。
设计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调查家人的生活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答案:身体部位图:见附件观察记录表:见附件生活习惯调查表: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的变化》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2.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3. 认识到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2. 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变化。
2.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2. 一些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的实物或标本。
3.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工具。
(二)学生准备1. 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可以从家里带来一些植物种子或小盆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植物生长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植物的哪些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变化”。
(二)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
-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例如,在种子发芽阶段,介绍种子如何吸收水分、膨胀,然后长出胚芽和胚根。
2. 让学生观察图片后,举手回答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
(三)课堂活动一:植物生命周期拼图1. 教师将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图片拼图分发给各小组。
2.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将图片拼图正确地拼出植物的生命周期顺序。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内容为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的第2节《有趣的影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因,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物体(如铅笔、橡皮等)。
学具:每人一份白纸、剪刀、尺子、物体(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地面上的影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为什么会有大有小?2. 例题讲解(1)通过手电筒照射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过程。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挡住了一部分光线,这部分光线无法到达地面,形成了影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尺子、白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物体。
(2)将制作的物体放在光源(手电筒)下,观察影子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因2. 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3. 实践活动:制作物体,观察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 答案:影子形成原因、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能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科学现象,如光的折射、反射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目录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带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第一单元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一、教学目标1.认识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2.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3.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能持续观察记录。
三、教具PPT课件,豆子,大蒜,塑料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好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朋友,我们的龙猫,今天的学习就有龙猫和我们大家一起好不好?2.以龙猫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图片,但是在整理时却弄混淆了为由,请同学们看看哪些是植物么,哪些是动物?课件出示:植物和动物混合的图片让学生来看一看哪些是植物.看!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龙猫都忍不住夸你们啦。
那同学们都认不认识这些图片里的植物啊?生:学生一一回答,不认识的由教师引导回答。
3.师进一步引导提问学生还知道些什么植物?,并作一定的记录.,同学们也可以在课本上的班级记录表上加上你不知道的植物(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以龙猫也想看看大家准备的图片为由,让同学们看教科书第二页的图片,让同学们找找大图中的植物,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提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们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初步帮同学们认识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预设:植物不会动,动物会动)(三)塑料花是植物么1.龙猫看了同学们的图片和回答非常开心,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同学们有信心么,借此提出“塑料花是植物么”2认为是植物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呀,那么分为两组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会,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老师在黑板上作简要的整理,便于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介绍自己和朋友的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2. 看看,听听,摸摸认识视觉、听觉和触觉,了解它们的作用。
学会使用这些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
3. 水和土认识水和土的基本特性。
探索水和土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和朋友的特征,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感知能力。
3. 让学生认识水和土的基本特性,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感官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索自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水、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描述自己和朋友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感官观察周围事物。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让学生描述图片、实物的特征。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观察、描述水和土的特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画笔、纸张、水、土等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的房间,用画笔和纸张记录下最喜欢的一件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手感。
2. 答案:描述房间的物品时,注意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描述物体的手感时,可以使用词汇如:光滑、粗糙、冷、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描述和探索自然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观察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感官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特征。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确保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一、简单介绍评价表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三、讲小故事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3.《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3.观察叶掌形叶扇形叶卵形叶针形叶圆形叶 ......4.《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叶的哪些特征找到对应的植物。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一年级学生有序并有效的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花、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1.4 这是谁的叶区分角度:叶子形状、颜色、大小、薄厚、气味5.《植物是“活”的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
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过程,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生活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1.5 植物是“活”的吗?会长大、会生病等需要阳光、需要水、要施肥等5.《校园里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2.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护。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记录方法:文字描述,画图.....新的发现: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4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