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2.4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行交通系统设计

(1)研究对象

慢行交通系统的概念可以拓展为包含所有能够体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气污染、噪声危害、能源危机、土地资源紧缺和全民公平性的、综合的、多样的、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作为一种绿色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视。从国内许多城镇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数据中看出,慢行交通方式是城镇的主要出行方式。

本次“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以速度为界限进行划分,是指速度在20km/h以内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由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步行系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研究对象具体包含自行车、电动车、残疾人车、三轮车等。

(2)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本身就是城市的快速通道,慢行交通系统是相对而言,并依托于道路,他的“慢”不单纯是速度上的概念,更侧重于人性化,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连续性、独立性、舒适度、安全性、可达性。由此确定以下设计原则:

改变原则——从生态、从人的角度重新思考慢行交通系统;

健全网络——整合资源,完善慢行网络;

改善环境——生态设计方法,全方位改善慢行环境。

(3)理论及方法

传统的交通规划对于慢行交通规划的思考路径是以交通为先导,基于非机动车需求的分析构建慢行网络,而道路沿线及交通枢纽环境设计和改造是一个后续的,次要补充与零碎的建设过程,最终构建了为交通而交通的慢行系统。本次提出的理论方法为“反规划”,即将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刚性框架。通过“反规划”的方法进行的慢行系统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系统完整性,即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功能的服务,把生态系统对城市的各种综合服务功能的保障置于一个前瞻性的、整合的战略高度来实施。在此前提下,结合步行出行需求和非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分析,确定慢行交通系统布局。

(4) 慢行交通系统路线

结合本次工程片区规划,考虑道路组成情况和坡度要求,慢行交通主要布置在大凤路至普和箐段,其余路段受到地形限制和规划情况,不会产生大规模慢行交通,不单独设置。

(5)依附机动车道路的慢行通道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根据道路性质,结合规划区交通、景观设施、

主要商业分布,合理分配步行空间,保持行人与机动车的安全距离,沿道路两侧布设,做到安全、独立、舒适。

分隔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有实体分隔的慢行道

对于城市主干道,在路两侧修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在机动车道与慢行道之间设置绿化带,保证机动车道和慢行道完全隔离。

②用划线分隔的自行车道

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各交通区之间或各交通区内的自行车道。

③混合自行车道

多用于交通量不大的相邻交通区之间的自行车道和居住区系统中。为确保自行车交通安全,充分提高机动车交通的效率,道路横断面设计充分考虑自行车的对路宽的需求,并采用画线方式区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条件允许可设置硬性分隔。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实体分隔带分隔。

(6)慢行过街设施设计

①平面过街设施

平面过街设施根据分为有信号灯控制和无信号灯控制两种形式。在信号控制交叉口、非支路路段中间和干道优先交叉口的人行横道处都应设置人行信号灯。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信号灯一般按信号灯组的

配时统一安排;路段中间人行横道信号灯,多采用行人按钮式信号灯;在某些特殊地方,如有大量学生过街的路段,应设置人行信号灯。

慢行交通系统与机动车道应“适度分隔”,一方面在分隔带设施可以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沿路尽量增设过街通道,另一方面在较宽道路的中间应设置安全岛。本次工程道路为双向六条机动车道,主线行人过街采用信号灯控制,考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行人驻足岛,以解决行人一次过街困难的问题。

路段平面过街设施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公交车站宜设置成背

路段二次过街设计图

公交站台背向错开的过街设计图

②立体过街设施

慢行立交是人行横道的立体化,是一种比较昂贵而彻底的人车分离设施。当车辆交通量特别大,瞬时中断车辆交通会带来较大的交通

阻滞时,宜采用立体化慢行过街通道。自行车专用过街立交是专为自行车过街服务的自行车、机动车分离设施。

立体过街设施按照建设形式主要有人行天桥、人行地道、自行车专用立交。当车流量比较大,自行车的流量不大但平面过街会影响车辆交通时,可设置人行、自行车两用立体过街立交。

本次工程暂不考虑立体过街立交,建议规划应充分考虑,在施工图阶段合理预留。

(7)交通宁静化设计

交通宁静化的组织管理,在限制机动车停放基础上,重点宜采用速度控制措施来达到降低车速、静化环境的目的。一般而言,速度控制措施包括水平速度控制措施、垂直速度控制措施、车道断面窄化措施、标志限速控制措施等,结合本次工程,在主要宽大路口(例如工业大道)建议采用交通环岛或花坛、人行横道凸起、交叉口凸起、标志限速等措施,具体如下:

①水平速度控制措施

是改变传统的直线行驶方式以降低车速,建议采用交通花坛、交通环岛两种措施。

②垂直速度控制措施

是把车行道的一段提高,以降低车速,建议采用减速丘、减速台、

凸起的人行横道、凸起的交叉口等措施。

③交通限速

对人群密集(尤其是学校)区,尽管设计车速为60km/h,但从安全及交通环境角度考虑,应考虑限速至40km/h。

结合上述管理措施,建议在确保机动车必要通行能力的前提下,与本次道路平交的支路可结合实际予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