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23.84 KB
- 文档页数:1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产后出血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使读者对产后出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分娩前的风险评估、分娩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分娩后的监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止血措施、容量复苏、病因治疗等多个环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文还就产后出血的特殊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如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引起的休克等,为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参考。
本文总结了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
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共同为提高我国产科质量而努力。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对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前预防:在产前阶段,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便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同时,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如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以提高孕妇的自我防范意识。
产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产程进展情况。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产妇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出现大量出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子宫收缩不足、子宫内膜病变、继发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
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子宫收缩不足:产后子宫收缩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常分娩后,子宫应该通过收缩来止血。
如果子宫收缩不足,导致血管口无法收缩,就会引发出血。
2.子宫内膜病变:一些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脱垂等会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增殖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也是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3.继发性出血: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或产妇产生其他损伤,如阴道或阴道撕裂产生的血管破裂、宫颈撕裂、阴道盆腔积血等,都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4.子宫切除: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子宫肌瘤过大或其他原因,医生可能会决定切除子宫,这会导致丧失子宫收缩功能,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观察产后出血情况:护士应密切观察产妇产后出血的量和性质,包括血色、出血量、出血速度等。
当出现大量、持续性出血时,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促进子宫收缩:产后护理中,通过按摩、催产素和催产素类药物等手段,刺激子宫收缩。
按摩方法是在产妇下腹部轻轻按摩子宫,以刺激其收缩。
此外,也可使用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
3.预防感染:产妇在产后容易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产妇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卫生巾,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发炎等症状。
4.配合医生处理原因:根据产妇不同情况,护士应当配合医生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如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产后出血情况、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以及配合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对63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
结论:积极做好产前检查、产程监测和产后护理,提高产后出血的警觉性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资料与方法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63例,年龄22~46岁,平均34.6岁。
其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18例。
孕周27~45周,平均39.8周。
单胎妊娠59例,双胎妊娠4例。
进行正规产检者35例,未进行正规产检者28例,其中产检1~3次者16例,未进行产检者12例。
本组无产妇死亡,行全子宫切除3例,1例因羊水栓塞导致DIC,经积极抢救,成功救治。
出血量测定方法:采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结合。
阴道分娩出血量测定采用容积法直至产后2小时。
剖宫产出血量测定在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净羊水并记录羊水量,术后负压瓶内液体总量减去羊水量后计算出血量。
手术台上纱布和敷料浸血量应用称重法计算,即湿重减干重的差除以1.05(血液比重)[1]。
产后2小时及术后回病房以会阴垫集血,也用称重法计算。
统计方法:应用SPSS10.0数据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45例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10例为软产道损伤性出血,软产道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宫缩过强、急产、保护会阴不当、软产道组织弹性差等。
5例为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患者多有过人工流产史或是多产妇。
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平均出血量达2000ml以上。
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
讨论分娩期是产妇围生期中最关键时刻。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ml称为产后出血[2]。
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后出血的临床常见原因和高危因素,掌握应对的处理措施。
做好孕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孕期营养、自我监护、异常症状和先兆临产的判断等。
产后出血的知识点总结1. 产后出血的分类产后出血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
早期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出血速度超过100毫升/分钟,在分娩后的前24小时内出现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指产后24小时后至产后6周内出现的大出血。
早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分娩后,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功能不良,子宫血管未能充分收缩导致的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内,主要是由于胎盘残留、子宫收缩功能差或存在子宫内膜炎等原因导致的出血。
2. 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功能不良、胎盘残留、子宫破裂等。
在产后,子宫内膜血管因为胎盘的脱离而暴露在孔口内,经过子宫收缩可以使血管得到密闭。
但是,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或是有胎盘残留,就会导致子宫内膜血管未能得到很好地收缩,引起出血。
此外,产后还容易发生子宫收缩功能差,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3.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位置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胞胎分娩、胎盘早剥、产程过长等。
此外,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母亲的年龄、体重、产前贫血等。
4.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产程的合理管理、夜间的产程管理、胎盘的完整性检查、子宫的按摩等。
同时,提前排除胎盘残留、积极防治子宫内膜炎、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等也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5. 产后出血的处理产后出血的处理包括止血、排除残余胎盘、促进子宫收缩等。
在处理产后出血时,首先要保持患者通畅的气道,并进行氧气供给。
在输液的同时,及时测定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指导用药和输血。
同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也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6. 产后出血的预后产后出血的预后一般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和出血的原因。
大出血会导致严重的贫血,进而危及生命。
而有时,产后出血可能会导致子宫切除术、造成不孕。
7. 产后出血的护理在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观察眼结膜、肢端温度、脉搏和呼吸等。
产后出血的护理要点【产后出血的护理】1.1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与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1.2全身因素:由于产程过长或出现难产,产妇合并急慢性全身疾病或者体质虚弱;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有一定的恐惧心力;产妇有产后出血史;第二次剖宫产术以及自身心理素质有问题。
1.3局部因素:子宫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由于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如巨大儿、羊水过多等)而致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
1.4胎盘因素:胎盘粘连,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以及胎盘植入等。
1.5软产道裂伤:会阴、子宫颈以及阴道裂伤为常见的软产道裂伤,软产道裂伤严重的患者一定程度上会致使产妇的生殖道血肿从而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
2.产后出血的护理2.1产前准备。
有合并症以及异常产的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症状的概率较高,所以,应认真地做好孕产妇产前监护,对于高危孕产妇,应在分娩前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2.2产后观察。
孕妇的产后出血症状常常发生于孕妇产后2h 内。
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所以加强孕妇的子宫收缩对于预防孕妇产后出血症状发生十分关键。
所以,在发现产妇出现出血症状时,应立即按摩子宫,通过使用宫缩剂加强孕妇的子宫收缩。
与此同时,对产妇的出血原因进行检查,从而进行下一步处理。
在这段时间内应对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以及子宫复旧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2.3产后出血。
一旦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相关医护人员应及时对产妇进行积极的抢救措施。
在得知患者出血原因后,针对患者的出血原因对患者进行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等一些列措施预防感染现象。
迅速建立双通道静脉输液,把握好对患者的抢救时机,及时有效地给患者补充血容量。
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尿量、脉搏、神志、表情以及皮肤颜色等进行密切监测,并且进行详尽记录。
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掌握患者静脉输液的速度,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输液时,应对产妇相关的自觉症状进行密切关注,从而避免由于输液过多或者过快而导致产妇发生急性肺水肿现象。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后妇女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与分类,然后详细分析了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不良、产道损伤等。
接着着重介绍了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包括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方面。
在对产后出血后的处理与注意事项做了详细阐述后,文章强调了产后出血护理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了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产后护理工作进行了展望。
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努力,以确保产后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预防、处理、注意事项、重要性、体会、总结、展望1. 引言1.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指产后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超过500毫升,或在分娩后24小时至6周内出血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不良、产道裂伤、胎盘残留等。
在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面,重点应加强产后的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产后护理也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保持产妇的休息,保持室温适宜,保持产妇的精神愉快等。
当出现产后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控制出血、输血、保持血容量等。
还需注意有关卫生及护理的注意事项,如勤换卫生巾、勤换床单等。
产后出血的护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健康。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深入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产妇的健康和生命。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促进产后护理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分类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产后48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情况。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讨论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产后出血患者57例,现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产后出血患者57例,占同期住院分娩产妇的2.90(57/1960),57例均符合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6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18例;孕周33~41周;出血时间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者48例,占产后出血产妇的84.21;发生在胎盘娩出至产后2h者7例,占产后出血产妇的12.28;发生在产后2~24h者2例,占产后出血产妇的3.51;出血量50.~2400ml,平均为800ml.2.方法回顾分析57例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
3.结果57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39例,占68.42;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13例,占22.81;软产道损伤引起产后出血4例,占7.02;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1例,占1.75。
因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4.体会1.预防产后出血:①加强孕期宣教与检测,积极治疗并发症。
只有充分做好产前的各项预防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的伤害。
因此,在孕期应加强对孕妇进行有关孕期、产时、产后保健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指导孕妇按时、规范进行产前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尤其应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相关的病史,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对于有产后出血可能的高危孕妇,应给与重点监测、提前入院、积极治疗和护理,并在临产后做好输液、备血和急救用药等准备。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
临产后为产妇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和人文关怀,及时满足其需要,给与适当的精神安慰和鼓励,以减少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保证休息、合理进饮食,及时排空膀胱,避免产妇疲劳,防止继发性官缩乏力。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发生的大出血,是产科医学上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的情况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4万名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 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在分娩后需要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并通过收缩来压迫血管,防止出血。
如果子宫无法充分收缩,就容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
2. 胎盘残留:胎盘在分娩后需要完全排出,如果有任何残留在子宫内,就会导致子宫内出血,甚至引发感染。
3. 子宫破裂:产后子宫破裂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情况,多发生在生产史中有剖宫产或子宫手术的产妇身上。
子宫破裂引起的出血速度很快,容易危及产妇的生命。
4. 血栓形成不全:产后血栓形成不全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血栓形成不足或者血管损伤都会使产妇出血增加。
5.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如果产妇在妊娠期曾经患有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的风险将会增加。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 产后定期复查:产后出血的预防需要产妇在产后接受定期的复查。
产后42天内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子宫恢复情况,以及检查是否有胎盘残留等情况。
2. 饮食调理:产后新妈妈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避免受凉,保持充足的休息。
3. 科学哺乳:科学哺乳可以帮助子宫迅速恢复,促使子宫及时回缩。
4. 注意个人卫生:产后妇女应该保持私处卫生,定期更换卫生巾,避免感染发生。
5. 避免劳累:产后女性在月子期间要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体力活动过于剧烈。
6. 注意心理保健:产后妇女的心理也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产后出血的预防。
1. 定期监测血压:产后出血的护理需要定期监测产妇的血压情况,以及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2. 观察产后情况:产后出血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3. 保持清洁:保持产妇私处的清洁,避免感染。
产后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引言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持续或大量出血超过500毫升以上,严重时甚至达到1000毫升或更多。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及时诊断产后出血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有效应对产后出血的情况。
产后出血的护理诊断产后出血的护理诊断是通过对产妇的观察和评估,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常见的产后出血的护理诊断:1.风险诊断: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凝血功能异常,因此产妇有患有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时,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监测凝血功能指标,避免使用具有抑制凝血功能的药物。
2.风险诊断:子宫收缩不良:子宫在分娩后需要收缩以止血,但有时子宫无法充分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收缩时间、频率和强度等,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子宫收缩。
3.实际诊断:大出血:当产妇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时,应确立大出血的护理诊断。
此时,护理措施包括尽早启动大出血应急预案,迅速评估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潜在诊断:感染:分娩过程中,产妇易受到感染。
感染可以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和产后出血。
因此,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的传播,加强产妇和护士的手部卫生,定期更换产妇的卫生巾和内衣,并定期评估产妇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常见的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产妇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监测出血量:定期估计产妇的出血量,可以通过测量产妇每小时或每半小时的卫生巾重量来估计,若出血量超过预期范围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促进子宫收缩: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如按摩子宫、帮助产妇排尿、保持产妇体位,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4.输血和止血药物应用:当产妇出血量过多时,可考虑输血以补充血液流失,同时可以使用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要点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可分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
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1 子宫收缩乏力1.1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过多地输入镇静剂、麻醉剂、解痉剂。
产妇合并有急慢性的全身性疾病。
1.2 局部因素(1)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
巨大儿,羊水过多,使子宫纤维过度伸展,失去弹性。
(2)子宫肌水种,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严重贫血。
(3)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影响子宫肌的正常收缩。
(4)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置胎盘均可以引起产后出血。
2 软产道损伤2.1 为产后出血的另一个原因。
产力、产道、胎儿方面的因素急产、胎儿过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
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阴道已有裂伤。
2.2 保护会阴不当由于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
会阴侧切过小,致胎儿娩出时,形成会阴裂伤。
3 胎盘闪素3.1 胎盘龆5分剥离或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防碍宫缩。
3.2 胎盘粘连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而发生感染,子宫内膜炎可导致胎盘粘连。
3.3 胎盘胎膜残留因过早牵拉脐带及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3.4 胎盘植入,部分胎盘植入,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窦不能关闭而引起子宫出血,而完全性植入则因未剥离而不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碍4.1 妊娠并发症常有重度妊高症、重型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影响凝血功能,发生DIC。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方式,但术后产后出血是其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宫缩功能不良、子宫壁缝线松动、子宫动脉破裂和凝血功能异常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护理措施非常关键,包括加强产后护理、定期复查等。
在日常护理中,提高警惕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并且学会如何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宫缩功能、子宫壁缝线、子宫动脉破裂、凝血功能、护理措施、提高警惕性、产后护理、定期复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是指剖宫产手术后新妈妈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虽然剖宫产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生产方式,但产后出血仍然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给产妇和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产后出血的发生会增加产妇的感染风险,影响恶露排除,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对产妇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宫缩功能不良、子宫壁缝线松动、子宫动脉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导致的。
了解这些原因对及时识别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妇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深入研究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旨在提高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水平,为产妇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深入分析宫缩功能不良、子宫壁缝线松动、子宫动脉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母婴死亡风险,提升产后护理质量。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促进对该并发症的及时预防和处理,为提高产妇生产安全水平和保障母婴健康作出贡献。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产妇产后出血是分娩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
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机制障碍。
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
标签: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由于失血过多,产后出血极易引起产妇的死亡。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有效降低产妇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机率。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 499例,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2010年共接收分娩产妇2 499例,其中产后出血21例,占分娩总数的0.84%,年龄17~43岁。
出血原因:宫缩乏力18例,产道损伤1例,胎盘因素1例,凝血机制障碍1例。
2产后出血的原因2.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由于精神紧张和恐惧,从而使产程时间较长;产妇自身有急慢性疾病;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产妇子宫肌水肿;产妇子宫肌壁损伤、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产妇胎盘早剥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1]。
2.2胎盘因素产妇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发生大出血。
2.3软产道损伤产妇因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会阴保护不当等原因,都可导致软产道撕伤。
2.4凝血机制障碍产妇由于血管舒缩性、渗透性增加,血浆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异常以及纤溶亢进等原因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都可引起产后出血。
3预防及护理3.1孕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
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产后出血史、难产、剖宫产史、人工剥离胎盘史、有多次人流和分娩史者,应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提前入院待产。
对合并内科疾病如肝炎、贫血、血液病、高血压等,应及时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
3.2分娩期孕妇入院后要遵医嘱完善相关化验检查,特别是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措施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妇女在分娩后出现的大量出血,是妇产科急症之一。
产后出血不仅给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带来威胁,还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非常重要。
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子宫收缩不良 - 在分娩后,子宫需要收缩以减少出血。
如果子宫无法充分收缩,就会导致血管暴露,从而引起出血。
2.子宫损伤 - 分娩时,子宫和阴道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受到过多的牵引或有其他损伤,就会增加出血风险。
3.胎盘问题 - 胎盘固定不良或胎盘异常剥离都会导致产后出血。
这可能是由于胎盘留存、胎盘附着异常或胎盘发育不良引起的。
4.凝血功能异常 - 一些特定的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可能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措施为了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产后血流量监测 - 在分娩后及时监测产妇的血流量,特别是在前兆出血之后。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出血的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2.及时处理子宫收缩不良 - 对于子宫收缩不良的产妇,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注射催产素或使用其他药物来刺激子宫收缩。
如果这些方法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动检查或手术处理。
3.胎盘处理 - 在胎盘排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以防止产后出血。
4.注意凝血功能 - 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应密切监测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水平,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治疗。
5.产后护理 - 产后护理是预防和管理产后出血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和血红蛋白水平。
及时发现任何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输液、输血或手术干预。
结论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对产妇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非常重要。
通过及时监测和处理子宫收缩不良、胎盘问题、凝血功能异常等,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产后出血。
产后护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密切监测产妇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采取行动。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 500 毫升,剖宫产时超过 1000 毫升,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水平,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我们进行了一次产后出血的护理查房。
一、病例介绍产妇_____,年龄_____岁,孕_____产_____,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时_____分,因“足月妊娠,见红伴不规则腹痛”入院。
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胎心监护正常。
于_____时_____分宫口开全,_____时_____分顺产一活婴,体重_____克,Apgar 评分 9 分。
胎儿娩出后 15 分钟,阴道出血量约 300 毫升,产妇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
立即给予按摩子宫、应用缩宫素等处理,出血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累计出血量达 800 毫升,诊断为产后出血。
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产妇的孕产史、既往病史、本次妊娠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等。
了解产妇分娩过程中是否有产程延长、难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情况。
2、身体状况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检查产妇的面色、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及温度,评估出血量。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包括子宫的硬度、轮廓、位置等。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产妇可能因产后出血而感到恐惧、焦虑,家属也可能因此而紧张、担忧。
评估产妇及家属对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
三、护理问题1、组织灌注量不足与大量失血有关。
2、恐惧与突发的产后出血及对生命安全的担忧有关。
3、潜在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贫血、感染等。
四、护理措施1、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遵医嘱输注红细胞、血浆等,纠正贫血和休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等,评估补液效果。
2、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
可采用单手或双手按摩子宫,按压的部位在子宫底部,均匀而有节律地按摩,直至子宫收缩变硬。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13-01-04T14:18:41.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张广萍[导读] 若流血多者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早处理,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张广萍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吉林梅河口 1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70-02 【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可分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以上。
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不同而异。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1 子宫收缩乏力
1.1 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时间过长或难产,造成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过多地输入镇静剂、麻醉剂、解痉剂。
产妇合并有急慢性的全身性疾病。
1.2 局部因素(1)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
巨大儿,羊水过多,使子宫纤维过度伸展,失去弹性。
(2)子宫肌水种,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严重贫血。
(3)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畸形,影响子宫肌的正常收缩。
(4)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以及前置胎盘均可以引起产后出血。
2 软产道损伤
2.1 为产后出血的另一个原因。
产力、产道、胎儿方面的因素急产、胎儿过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
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阴道已有裂伤。
2.2 保护会阴不当由于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
会阴侧切过小,致胎儿娩出时,形成会阴裂伤。
3 胎盘闪素
3.1 胎盘龆5分剥离或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防碍宫缩。
3.2 胎盘粘连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而发生感染,子宫内膜炎可导致胎盘粘连。
3.3 胎盘胎膜残留因过早牵拉脐带及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
3.4 胎盘植入,部分胎盘植入,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窦不能关闭而引起子宫出血,而完全性植入则因未剥离而不出血。
4 凝血功能障碍
4.1 妊娠并发症常有重度妊高症、重型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过久,影响凝血功能,发生DIC。
4.2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皿,重型肝炎等。
5 护理要点
预防:
5.1 加强孕前保健对妇产科门诊就医或孕前咨询检查的育龄妇女,发现暂不能、不宜或不愿生育者,应认真进行避孕宣教,避免或减少人工流产术,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5.2 重视产前检查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做好产前检查绝大多数产后出血可以避免。
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孕妇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孕妇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以便及早处理。
5.3 对入院待产的孕妇应加强心理护理待产孕妇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担心分娩时疼痛,产程是否顺利,母子能否平安,从而产生恐惧,焦虑的负性心理,导致产程延长、产妇疲劳、体力衰竭,易诱发产后出血。
因此,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分娩的经过及分娩过程中的配合,疼痛的性质等,给予积极性言语,减轻或消除其负性心理,增强对分娩的信心。
5.4 正确处理分娩过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注意休息及营养的补充,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避免产程延长,合理使用镇静剂,以利于产妇休息和加速第一产程进展。
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对高危因索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适时做会阴侧切术,提高接生技术,当胎肩娩出后,即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第三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准确估计产后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子宫,等待胎盘自己剥离。
若流血多者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早处理,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5.5 产后护理: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高峰期,故应重点监护。
密切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宫缩情况,医务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