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校训
- 格式:pdf
- 大小:135.67 KB
- 文档页数:4
学校校训解读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其校训是学校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校训的含义和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更是对学生日常行为和人生态度的要求。
本文将结合自身体验和观察,对学校校训进行解读。
一、我们的校训学校的校训是“勤奋、诚实、创新、共享”。
这个校训简洁明了,旨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坦诚待人、积极创新、乐于分享的品质。
二、勤奋的意义勤奋是学校校训中的重要品质之一。
它要求学生严谨对待学习,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勤奋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对待事业和生活的态度。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三、诚实的价值诚实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也是学校校训中的重要内容。
诚实要求学生不撒谎、不作弊,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诚实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只有真实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积极改进和进步。
四、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学校校训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善于创新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共享的意义共享是学校校训的最后一项要求。
共享要求学生乐于分享知识和成果,帮助他人成长。
共享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与他人携手共进,才能走得更远。
六、勤奋、诚实、创新、共享的结合校训中的勤奋、诚实、创新、共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勤奋的学生会更加坦诚,因为他们知道付出和成果是成正比的;诚实的学生会更加勤奋,因为他们明白只有真实面对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创新的学生会更加乐于分享,因为他们知道创新是源于共同的智慧。
七、校训的实践意义学校的校训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指导学生行为的准则。
只有将校训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校训的实际作用。
勤奋在获得更好成绩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和毅力;诚实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直和责任感;创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共享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校训诠释
‚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技高‛,源于金玉舟《赵匡胤》第21章:‚单守能比乃兄技高一筹,的确是‘能’了一些。
‛意为指技艺比别人高一些,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技术骨干和创新能手。
‚自信‛,源于《墨子〃亲士》:‚进不败其志,内(退)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
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自强‛出处:《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等。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学院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厚德、技高、自信、自强‛,真正成长为德、智、技、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对于新起小学校风与校训的解读校风:勤奋、严谨、文明、和谐校训:追求卓越全面发展一、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
校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校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一种习惯势力,是优良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可以促人奋发向上,正如我校的校风一般“勤奋、严谨、文明、和谐”,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和标准。
1、“勤奋”,勤奋学习是人生的根基,能吃苦才能成大事,热爱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动力。
倡导师生勤于工作和学习,立奋发向上之心志,以辛勤的劳动收获丰硕的成果。
教育学生要好学、勤学,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真才实学的人。
勤奋的提出,更是新起拼搏精神的再现,具有自身特色。
它凝聚了新起人的传统精神、蕴含着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2、“严谨”,是严谨治学,严格谨慎的钻研精神,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严谨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工作作风。
教师在工作中树立严谨治学,精业勤业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学习、工作都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从而培养学生诚实、科学的求学态度。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就是要求新起的教师都必须以严谨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严谨做人,严谨治学,严谨从教,从而扎实细致地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明礼诚信,言行规范,举止得体,文雅高尚。
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理想;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办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文明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风尚,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要想有文明的行为,必须首先有文明的思想。
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
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秉承和发扬,是师生行为举止的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要求。
减少不文明现象,杜绝不文明行为,是每一个师生的责任。
校训释义(5篇)第一篇:校训释义校训释义:“厚德”,源于《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寓意我校“以德为先”的办学原则,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博学”,源于《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学识渊博,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学习其它知识。
寓意我校办学特色——重视师生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师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世济民”,源于《抱朴子·审举》:“ 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方略。
” 意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民为本”。
寓意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的目标和要求的有机统一。
“经世济民”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既是我校必须追求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的价值目标,又是我校办学历史100年来的价值所在,更是我校实现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师生提出的新要求。
实现“经世济民”之价值追求,客观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作为大学精神,是教师和学生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作为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学识修养与思想境界的重要尺度;作为学生素质,是学生人格健全与成才成器的根本要求;作为育人理念,是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作为办学思想,是提倡博大兼容,世界眼光,胸襟开阔的必需实践;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作为办学宗旨,是学校服务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
我校是经济类高校。
“经济”即为“经世济民”。
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应该研究“以人为本”的问题。
实验小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校训:崇文尚德崇文尚德是我们的校训,反应了我们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一种教育观、价值观。
其中的“崇文”指的就是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文化的尊重,和对于人类文明的热爱。
而“尚德”指的则是对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严格要求。
学习知识、文化,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从中悟得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素质。
一个有知识没道德的人,不仅对社会没有价值,甚至会危害社会。
而光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不够的。
所以文与德应该并重,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对文化的尊重,让学生会学、爱学,还要让学生做一个崇高的人。
“文”是汉语中内涵极其丰富的字眼。
《中庸》上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在这里,“简而文”的意思是说,君子讲究的是外表简洁而内含光彩,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不仅指丰富的文化修养,还包括:良好的文明举止,宽厚的人文关怀,健康的心理品格等。
“德”则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
在价值追求多元化,功利主义、浮躁之气甚嚣尘上的当今社会,内在的道德修养正在被许多人忽略不计,将“尚德”作为校训,意在提醒每一名实小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根的人”。
“文”于表,“德”于心,互为表里,“崇文尚德”四字体现了百年实小的博大胸怀。
校风:民主、和谐、求真、向上“民主”是校园的人文氛围,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师生民主,在这样宽松、美好的情境中更利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和谐”既指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包括学生德、智、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步推进,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
“求真”体现了我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人为善,与事认真,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
根据宁静、清洁、尊崇、竞技校训解读
校训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标志,它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本文将解读我校的校训:“宁静、清洁、尊崇、竞技”。
宁静,是指学校追求和谐平静的研究环境。
作为研究场所,宁静的环境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研究效果。
保持宁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包括保持教室安静、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
只有在宁静中,学生才能收获知识,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清洁,是指学校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一个整洁、干净的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研究场所。
保持清洁需要每个人的关注和参与,包括保持教室、食堂、卫生间的清洁卫生,合理使用学校设施等。
只有在清洁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尊崇,是指学校倡导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
尊崇他人是一种基本的待人之道,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敬互爱。
在学校中,我们要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
学间的友好氛围。
同时,尊重自己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珍惜自身的
价值,树立自信心,追求自己的梦想。
竞技,是指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和比赛活动。
通过
竞技,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参与
竞技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心,培养他们勇于面对挑
战的态度。
总结起来,宁静、清洁、尊崇、竞技作为学校的校训,指引着
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它提醒学生们要追求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尊重他人和自己,并积极参与各种竞技活动。
它不仅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指导。
校训校风解释第一篇:校训校风解释校训校风解释校训:尚德尚能励志励学“尚德”:“尚”是尊崇、注重的意思,“德”在古汉语中释义为道德、品行、德行、修为、情操和气节。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德在这里可诠释为:一为德行,意即美好的道德品行。
二为德育,以德育人。
三为道德,德以修身。
尚德:就是崇尚品德,注重道德品性的修养。
我们将“尚德”列为首位,体现了我校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
寓意我院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尚能”:即崇尚技能。
“尚能”是学校的办学特色。
言传身教为之能,教而有道为之能,授业解惑为之能;学而知之为之能,学而贯通为之能,学而有成为之能。
教师既有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懂专业操作的实际,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学生有知有识、知行递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体现。
在“尚德尚能”中,德为人才之基,能为人才之本。
在德能统一的关系中,品德驾驭和监控着才能,使其始终为社会进步服务,发挥着“德为才帅”的作用;才能在优秀品质的导向、激励和发动下,尽可能发挥其潜质和创造性,必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很好地承担起“才为德资”的重任,这样的人才,必将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励,有奋勉、致力的意思。
励志就是要时常磨炼自己的心志,她包蕴着志存高远、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
励学,即发奋学习。
“尚德尚能励志励学”八字校训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涵盖了“德、能、志、学”等职业技能教育必不可少的各种因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合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质量方针,与我院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精神相融合,同时也体现了现代职业技能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风:至诚至善唯实唯新“至诚”,出自《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山阳中心小学“校风校训”解读校风:求实创新励志笃行“求”,是求科学,求实情,达实功,务实效。
在”求”中前进,只有力求改进,精益求精,方能探索奋进锐意进取,开拓新局面。
“实”,踏踏实实之意,兢兢业业,励志进取,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
《墨子经》有曰:“实,荣也。
”立足实际,才能斟酌现在,才可以奠基未来的繁荣富强。
“创”字,泱泱大中华古有盘古开创天地,今有蓝天人开创美好洁净未来!在求实的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创”,只有经过“创”才能改变固有现状,才能变通,才能更好更积极的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求“实”“创”这一切都是为了推陈出“新”,“新”才是蓬勃生命的兴旺发达,无论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企业,只有坚持“求实创新”的精神才能永远风头强劲,更上一层楼!“励志”之“励”为激励、磨砺之意,“志”是志向,是目标。
俗话说“人无志不立”,唐太宗李世民有诗云:“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大文豪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学如渡海,业比攀山,大海茫茫,山路漫漫,“非志无以成学”,惟有目标明确坚定,方能乘风破浪“济沧海”,披荆斩棘“凌绝顶”,可见“志,人之帅也”。
但“志”又是需要磨砺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苦,挫折,失败,越磨砺越光芒,越磨砺越明确,越磨砺越坚定,这才是真志向,所谓“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笃行”之“笃”为忠实、专一之意,“行”是行动,是实践,是努力和奋斗。
“行”是成人成才的关键环节,我国另一部儒家经典《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终落脚在“笃行之”上。
春秋时期齐国一代名相、三朝元老晏子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做“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就是实际行动的重要性,正如荀子说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笃行”说的就是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
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成长的来村中学校训解说自信知礼乐学力行什么是校训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凝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是从校风、学风的精神中提炼出来的。
它反映了全校师生的意志和追求,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师生的行为。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是该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的沉淀,了解一个学校的校训,可以直接触摸到该校最核心的灵魂和特质。
《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 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校训的表现形式是几个简短的词汇,长篇大论不能视之为校训;第二,校训具有训育功能;第三,校训的实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是对学校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因此,因此,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并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
根据以上各种解释,可以归纳出构成1.校训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天然地具有指导意义,兼顾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两方面,语言凝练,口号响亮。
2.校训与校风是密不可分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3.校训反映了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是为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目标的指导纲领,凝结了其办学宗旨、特色和任务。
4.校训应是极具个性的,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校训理应不同;即便是同等同类学校,校训也应该各具特色。
5.校训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它不仅仅适用于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而且对全校教职员工都有约束力,那种认为校训单是训练学生的规矩、培养学生的目标的说法是极其荒谬的和有悖实际的。
6.校训的目的、内容等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折射出时代的烙印,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要正确地把握校训的整体特征和专有属性,以上六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自信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自信就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当它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沉入我们心底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
解读校训:厚德博学和谐卓越校训,是学校精神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
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名片,它蕴含哲理,琅琅上口。
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深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
天津市第五十七中学建校近70年来,始终以“厚德,博学,和谐,卓越”的校训为指针,以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姿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广袤舒展,气势厚实和顺,所以能承载万物。
君子应该向大地那样具有宽广的心怀,深厚的道德,能够承载一切。
“博学“语出《礼记》《论语》等典籍,《礼记.中庸》篇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学记》篇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论语.雍也》篇有“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子罕》篇有“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张》篇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其意思包括热爱学习、学习领域广泛、学问渊博等。
“和谐卓越”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词汇,“卓越”的意思是“超绝出众”。
我校校训“厚德博学,和谐卓越”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1、突出德育为首、尊重知识的教育理念,和我校“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和我校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相互呼应。
2、崇尚和培养师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强调以德治校、依法办学。
3、提倡理解包容,善于合作,文明诚信,创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
4、鼓励兼容并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泛;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拔尖人才成长,培育追求真知、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校风学风。
5、强调艰苦创业,培养创新意识和持续创新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目标激励师生不断超越自我,成就非凡事业。
卓尼县第一中学校训“高尚、勤奋、
求实、创新”的内涵
高尚是一种品格,是一种精神上的纯洁,具备勤劳,朴实,英勇,真诚,清廉、宽容、奉献等优秀品德和美好情操。
追求高尚的人生是一中师生共同的目标,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学生要做好学上进的榜样。
勤奋就是要珍惜时间,认真努力干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以坚定的毅力与恒心,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勤奋更是实现理想的基石,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天才源于勤奋,不刻苦努力,天才也会变成庸人。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民的勤奋,勤奋能催生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成就。
求实就是致力于根本,讲求实际。
“求实”是一种态度,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国人民最珍贵、最精致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立国固邦之灵魂。
弘扬求实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学校工作只有求实,才会有进步和提升。
创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
一中人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学校的教育事业才能发扬光大,泽被洮州大地。
勤奋好学,实事求是,努力上进,勇于创新,做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中人永恒不变的精神追求!。
对校训的理解
校训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价值观,总结出的一句具有指导性和鼓励性的口号或格言。
校训通常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质。
对校训的理解是一种对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理解和诠释。
校训往往简短有力,在形式上朗朗上口,容易被学生记忆和应用。
但是,校训的内涵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体悟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训的教育作用。
校训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观念:校训通常蕴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如勤奋、诚实、守纪律、公平等。
对校训的理解应该是对这些道德观念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2. 学习态度:校训往往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校训的理解应该是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3. 理想追求:校训通常鼓励学生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校训的理解应该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追求的思考和定位。
总之,对校训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逐渐领悟和理解校训的内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b、校训:“明德、知新、求真、养善”明德——“明明德”(语出《大学》)是中国古人对于学校教育所承载的育人责任的概括性描述。
后一个“明”是大的意思,与“克明峻德”(语出《康诰》)中的“峻”意义相近,是指古人崇尚的至高道德标准,也是学子们努力追寻的道德境界。
我们这里的“明德”,“明”用的是前一个“明”的意思,是“知晓,彰显”的含义。
知晓做人的一般准则,发扬光大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追求,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现代化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知新——“知新”(语出《论语》)在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社会化教育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
教育的目的“在亲(新)民”(语出《大学》),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的过程,也是自我改造的过程。
商汤的浴盆上刻着“日日新,又日新”,学习的作用正像洗浴,让我们眼前的生活和更远的人生发生着积极地、全新的、也许是革命性的变化。
求真——古人有“贵真”(语出《庄子·渔夫》)的思想传统。
明辨是非善恶,坚持原则和真理,探求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它的规律,“求真”既是对于“格物致知”科学精神的秉持,也是对“真善美”至高境界的执着追寻。
养善——“善”是人类文明成果中最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优秀的积极的道德范式,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应回归到这个目标上来。
一个人在学校这个巨大的熔炉中,陶冶涵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学会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乐做好事,形成优秀人格,这无疑是教育最切合人的实际的成功。
c、校风:“砺志笃行求实致远”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学校,在确立了远大的志向的时候,就应该为即将面对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困难中奋起,在困难中增长才干,“砺”的含义不仅在于这样的过程,更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可贵的一以贯之的恒心和志气。
“笃”是对我们做事的态度和风格的概括——认真而执着,具体可表述为: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有始有终,注重过程,强调细节。
“求实”两个字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追求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追求有实效的结果。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1)“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明德笃学求实创新明德——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笃学——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体现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和谐团结文明守纪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守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
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四、学风:勤学好问善思乐辩勤学——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力争上游。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
善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在思考中求得知识的真谛。
乐辩——思想的磨砺与提升来自于与人的交流,在学习中乐于辩论,勤于辩论,让意志和知识在辩论中成长,在辩论中进步。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解读: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关键。
它既是学校品格和美质的象征,也是全体师生的行动指针。
校训的确立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特色,也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对全体师生员工时时起到巨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作用。
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思想,是规范师生行为的准则和行动指南。
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精髓,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确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韧,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
我们学校用这句话作为校训,其用意十分明显:“自强不息”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 “厚德载物”是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本校训体现了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追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型的潜在课程,发挥着塑造师生人格、夯实精神底蕴、导引师生做人做事的功效。
校训需要我们深入灵魂去感悟、去深思,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善思明礼求真践行校风解读: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它稳定而具有导向性。
对校训的认识与理解
1 校训的意义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品牌,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
好的校训能够激励学生自我奋斗,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塑造学校的教育形象。
2 对校训的认识
校训是学校的精神象征,它寄托着学校的期望和要求,也代表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
在一定程度上,校训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学校通过校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推动学生全面而有品质的发展。
3 校训的具体作用
学校通过校训,可以启示学生树立“诚、信、勤、学”的文化自信,培养“为人、为己、为社会”的意识,加强自信、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乐趣,增强归属感和
认同感,为学生成长的方向和目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引。
4 如何理解校训
学校的校训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在实际生活中,要通过实际行动和生动的案例来诠释校训的内涵和价值。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校训的含义,将其贯彻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校训的精神和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承、弘扬和发扬校训的文化。
学校校规校训解读学校是一个教育和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场所,学校校规校训则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规定和准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学校校规校训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学校校规校训进行解读。
第一,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学校校规校训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学校通常会制定一系列关于道德、纪律、操行等方面的规定,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比如,学校可能要求学生遵守诚实、守时、助人为乐等基本准则,以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和友善等价值观念。
通过学校校规校训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不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校规校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还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
学校可能会规定学生应该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爱护学校设施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高效的学习习惯,培养自觉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同时,学校校规校训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三,维护学校秩序和安全。
学校校规校训还有助于维持学校的秩序和保护学生的安全。
校规校训可能会规定学生不得进行违法行为,禁止欺凌和暴力行为,要求学生在校园中遵守交通规则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创造一个和谐、秩序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校规校训也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监督和处罚学生违规行为的依据,以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第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校规校训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通常不会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和行为进行规定,而是通过一些基本准则来引导学生自行判断和决策。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并将责任安排在学生自身。
在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下,学生将会主动遵守校规校训,并在校园中展示出良好的行为。
校训的理解嘿,说起我们学校的校训,那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就像是家里老一辈儿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听着亲切,又挺有分量。
我们学校的校训啊,就八个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听起来挺高大上,但你知道吗?这八个字里,藏着不少校园里的故事呢。
记得大一刚入学那会儿,我还是个懵懂的小菜鸟,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宿舍里打游戏。
有一天,宿舍的老大,那个总爱穿着拖鞋满校园晃悠的哥们儿,突然拉着我去操场散步。
说是散步,其实是想给我上一课。
“你看这操场,每天人来人往,跑步的、打篮球的、聊天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
”他指着远处一群正挥汗如雨打篮球的学弟们说,“咱们学校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可不是挂在墙上看的。
你得真正去理解它,感受它。
”我挠挠头,一脸迷茫:“这话听着挺深奥的,怎么理解啊?”老大笑了笑,拍了拍我的肩膀:“简单说,就是做人要有德行,要能包容万物;做事呢,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就像那些篮球小子,虽然技术还嫩,但每次跌倒都爬起来继续练,这不就是自强不息嘛?”我恍然大悟,原来校训可以这么接地气!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起身边的人和事。
我发现,图书馆里那些默默啃书到深夜的同学,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食堂里帮阿姨收拾碗筷的志愿者,他们的笑容里藏着“厚德载物”的温暖。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校园马拉松。
那天,烈日炎炎,参赛者们一个个汗流浃背,但没有人放弃。
特别是我们班的小李,跑到一半时突然摔倒,膝盖都擦破了皮。
我们都以为他会退出比赛,但他咬紧牙关,一瘸一拐地继续向前跑。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校训的力量在他身上闪耀——“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支撑他不断向前的力量。
现在回想起来,校训就像是我们校园里的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更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多了一份坚持和勇气。
所以嘛,每当有人问我校训是什么,我都会笑着告诉他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浅解校训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教学宗旨,人文精神,办学特色等全部内涵的集要和概括,并用民族传统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它言简意赅,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
每个大学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校训,如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而我院的校训”海涵地负,德诚志远”对我们而言也已不再陌生,究其内涵如何,我做一己之见。
“海涵地负,德诚志远”八字可分为四个词即“海涵”,“地负”,“德诚”,“志远”。
首先“海涵”一词由“海”“涵”二字组成,作为海事类院校,“海”这个字当然必不可少,这是我院的特色。
也是根本所在。
“涵”可组词包涵就其字面意识有容纳,宽容之意。
那这两个字相组合就可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阐释,即告之所有海院人要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去包容一切。
并且从深层次的角度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能更好的说明它的内在含义,这句话所反映的有一种道家无为的思想,这里并不是它的消极一面。
让我们无所作为,而是说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必为每件事而担心忧虑,与别人针锋相对;要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一切,令人折服。
看“地负”二字,其字面意思就是要像大地一样承载起万事万物。
大地本身就是坚韧不屈的,它所拥有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内在品质。
而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恰恰就是自强不息,清华大学的校训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此句出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梁启超先生曾经这样解释“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及有一瀑之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它的意思就是君子应当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君子待人处事应当胸怀广阔,有宽容之心,才能兼容,才能包容并蓄,积累德行,才能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
所以“地负”一词内涵丰富,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相融。
厚德博学,弘毅志强“厚德博学,弘毅志强”虽然只是短短的八个字,但却很好的标志出我们沈体人独有的特点,并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何之为厚德:非大圣大贤,以一言以蔽之,吾谓之为仁,义,宽容。
古佛学虽然崇武;但也一心向佛,宽以待人。
此二者并不冲突。
因为练武,为之强健身心,体魄,而非好斗杀生。
如此身强体健,走遍四海,阅历人生,修炼身心,才可承担世间善恶,炎凉,以佛德服人。
而今,文武之道反之。
强健体魄,以欺软怕硬。
现代弱肉强食的价值观,完全抛却了宽德之心。
又有几人敢以君子之名,以厚德载物;或许更多的是以金钱和权势载物,甚于以钱权掌控天地,生灵,万物,大加肆虐。
作为沈阳体育学院的学生,强身健体之余,不能忘记修身养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以武功,宣扬德义,这才是我院学子的最高目标和社会责任。
故,我院君子当以厚德载物。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视之,慎思之,明辨之”。
博学,非为杂学。
偷鸡摸狗之道,君子不屑学之。
古之君子,诗,书,礼,仪,乐,春秋,皆习之。
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以之为博学。
于此,或许有人会说,武道,博学无用。
由古观今,在多元化式人才需求成为社会主流的今天,博学已为势在必行之道。
我院教学旨在强壮身体,修炼体魄。
此中“魄”由何而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已经成为力量的源泉。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成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故,要学,而不仅仅为学,还要博学。
要拓展所掌握知识的领域。
做到博学,好思。
“弘毅”源于《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何为弘毅?更多的是一种气质,包含了仁义与坚毅。
古有岳飞,真切的诠释了士之弘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浅解校训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教学宗旨,人文精神,办学特色等全部内涵的集要和概括,并用民族传统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它言简意赅,深含民族精神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读之发人深省,看罢催人奋进。
每个大学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校训,如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而我院的校训”海涵地负,德诚志远”对我们而言也已不再陌生,究其内涵如何,我做一己之见。
“海涵地负,德诚志远”八字可分为四个词即“海涵”,“地负”,“德诚”,“志远”。
首先“海涵”一词由“海”“涵”二字组成,作为海事类院
校,“海”这个字当然必不可少,这是我院的特色。
也是根本所
在。
“涵”可组词包涵就其字面意识有容纳,宽容之意。
那这两个字相组合就可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阐释,即告之所有海院人要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去包容一切。
并且从深层次的角度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能更好的说明它的内在含义,这句话所反映的有一种道家无为的思想,这里并不是它的消极一面。
让我们无所作为,而是说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必为每件事而担心忧虑,与别人针锋相对;要用广阔的胸怀去包容一切,令人折服。
看“地负”二字,其字面意思就是要像大地一样承载起万事万物。
大地本身就是坚韧不屈的,它所拥有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内在品质。
而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恰恰就是自强不息,清华大学的校训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此句出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梁启超先生曾经这样解释“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及有一瀑之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它的意思就是君子应当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君子待人处事应当胸怀广阔,有宽容之心,才能兼容,才能包容并蓄,积累德行,才能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
所以“地负”一词内涵丰富,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相融。
就“德诚”一词,何为德?《周易》中有:君子进德修业。
它本质就是要恪守道德规范。
这也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观。
老子曾经说过:“圣心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不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孔夫子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德即“克己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者即勤朴苦键,居安思危,善始善终。
张衡亦说“不患俭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可见德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占有多大的份量。
应当明德,养德。
诚者信也。
《说文》中有这样简洁的概括的将诚与信相等。
与今天所说的诚信估计思来源于此吧。
《大学》中有这样令大家熟知的话”格物,致之,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儒者对君子一生的精辟概括。
首先必须
远离物欲要“正心”“待人”“诚意”对人诚恳,亦能修身齐家,不正心诚意何以修身齐家?哪来治国平天下?所以“德”与“诚”是我们人生所必备的品质。
诸葛亮在其八十多字的诫子书中提出这样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孔明告诫他儿子要修身养德,宁静方能致远,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的操行是以绪宁静来涵养德性,以生活节俭来提高品德,宁静是一种心灵的清净。
即使置身喧嚣市井,也不会被扰乱心态,志当存高远,所以校训中志远一词是其他词的升华。
“海涵地负,德诚志远”以民族传统语言精辟融汇了深刻的传统思想与人文精神。
作为海院人,应当将这八字记在心中作为我们学习与生活得指南,应当有大海一样的胸襟,像大地一样坚韧的品质,有着与人为善的德行方能高瞻远瞩,有所作为。
(轮机工程101302 万君)
本文档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 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