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169.65 KB
- 文档页数:11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3.1.3多层(含中高层)居住建筑间距:
3.1.3.1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条式建筑按表三--1系数计算确定;点式建筑根据具体情况参照3.1.3.3和附录一第3条计算确定。
3.1.3.2多层居住建筑非平行布置时(夹角≤60°),其最窄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日照间距控制。
3.1.3.3在南北向居住建筑南筑、东西向居住建筑东西侧垂直(夹角>60°)布置的多层居住建筑,其建筑间距按表三-1标准乘以0.7系数控制,当垂直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时,按平时布置居住建筑控制。
3.1.3.4在满足日照间距条件下,平行布置的条式多层居住建筑南北之间的间距最小不得小于10米,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山墙均有居室窗户、阳台或开门的,不得小于8米。
平行于城市道路的沿路建筑(含居住、非居住)的山墙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并满足消防、施工和安全要求。
3.1.3.5多层居住建筑地面层为非居住用房时,视同居住建筑控制间距。在旧城区建筑密集地段进行改建确有困难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与南侧建筑的间距,可扣除地面层非居住用房的高度计算。
地面层设置层高不大于2.2米的自行车库等附属用房时,可扣除其高度计算与南侧建筑的间距。
3.1.4低层居住建筑与其相邻低、多层居住建筑的南北向间距,按多层居住建筑间距有关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无公共道路的,应视具体情况,满足消防、施工、通行要求。
3.1.5高层居住建筑间距:
3.1.5.1 高层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条式建筑按表三-1系数计算确定;点式建筑,南北向的,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倍,且不得小
于南侧建筑面宽的1.2倍,其最小间距的30米;东西向的,不得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其最小间距为18米。
3.1.5.2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南北向的,北侧为多、低层居住建筑时,建筑间距按3.1.5.1条规定控制;南侧为多、低层居住建筑,条式的建筑间距按表三-1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小于13米,点式的建筑间距按3.1.3.3条规定控制。
3.1.5.3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的规定控制。山墙均有居室门或窗户的,其间距不得小于13米。
3.1.6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
3.1.6.1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建筑间距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控制。在符合日照、环保、施工、安全、消防和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低层非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山墙垂直布置时,如山墙无门、窗、阳台,其间距可酌情缩小,平行于城市道路的沿路非居住建筑可与相邻居住建筑山墙毗邻建造。
高层非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山墙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应不低于表三-3规定的最小控制间距。
3.1.6.2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应符合环保、安全、消防等有关专业规范规定,其最小间距(非居住建筑)低层为6米,多层为10米,高层(含中高层)为13米。
3.1.7非居住建筑的间距:
3.1.7.1高层(含中高层)非居住建筑之间及其与其它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应不低于表三-3的规定:
表三-3 高层非居住建筑之间及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其他非居住建筑
注:表中裙房高度不超过12米,如超过12米则应按多层间距控制。
3.1.7.2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0米。
3.1.7.3低层非居住建筑与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6米。
3.1.7.4工业建筑、仓储(库)建筑等按相关的消防、安全间距控制。
3.1.7.5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老年公寓、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教室、活动室及卧室的间距按表三-1标准啬增加0.3系数计算;大、中、小学,教学楼的间距按表三-1标准增加0.15系数计算,学生宿舍按居住建筑间距控制。
3.2 建筑物退让
3.2.1 沿建设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范围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文物保护、风景园林、市政管线、消防、抗震、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3.2.2 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
3.2.2.1 沿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红线)的建筑物,其离界距离按表三--4规定控制。界外是居住建筑时,首先必须符合3.1.2~3.1.6条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