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椎管内麻醉2012
- 格式:ppt
- 大小:9.92 MB
- 文档页数:7
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技术椎管内麻醉系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椎管的解剖与生理基础1、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4节尾椎组成;脊柱正常时呈双“C“形,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2、典型椎骨包括椎体及椎弓两个主要部分;椎体的功能是承重,两侧椎弓椎弓根及椎板从外侧向后围成椎孔,起保护脊髓的作用;椎弓根上下有切迹,相邻的切迹围成椎围成椎间孔,供脊神经通过;3、椎体和椎间盘在腹侧通过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接和支撑,相邻两节椎骨的椎弓由三条韧带相互连接,从内向外的顺序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在背侧通过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维持其稳定性;正中入路穿刺时,穿刺针将穿过上述背侧的三个韧带和位于椎板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的椭圆形间隙;脊髓及脊神经1、椎管内容有脊髓及其被膜脊膜、脂肪组织和静脉丛;脊膜从内向外分三层,即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硬脊膜从枕大孔以下开始分为内、外两层;软脊膜与脊髓紧密相贴,蛛网膜通常与厚而坚韧的硬脊膜紧密相贴;软脊膜覆盖脊髓表面与蛛网膜之间形成蛛网膜下腔;硬脊膜与蛛网膜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硬膜下间隙,而硬脊膜内、外两层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间隙;2、脊髓在头端通过枕骨大孔与脑干相连,尾端终止于脊髓圆锥,在胚胎期充满整个椎管腔,至小儿终止于第3腰椎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移,成人则在第1、2腰椎之间;一般颈部下段脊髓与脊椎相差一个节段,上胸段差2个节段,下胸段差3个节段,腰椎则差4~5个节段;因此,成人在第2腰椎以下的蛛网膜下腔只有脊神经根,即马尾神经;所以,行脊麻时多选择第2腰椎以下的间隙,以免损伤脊髓;3、脊神经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每条脊神经由前、后根合并而成;后根司感觉,前根司运动;神经纤维分为无髓鞘和有髓鞘两种,前者包括植物神经纤维和多数感觉神经纤维,后者包括运动神经纤维;无髓鞘纤维接触较低浓度的局麻药即被阻滞,而有髓鞘纤维往往需较高浓度的局麻药才被阻滞;4、按神经根从脊髓的不同节段发出,而称为神经节段;躯干部皮肤的脊神经支配区:甲状软骨部皮肤是颈2神经支配;胸骨柄上缘是胸2神经支配;两侧乳头连线是胸4神经支配;剑突下是胸6神经支配;季肋部肋缘是胸8神经支配;平脐是胸10神经支配;耻骨联合部是胸12神经支配;大腿前面是腰1-3神经支配;小腿前面和足背是腰4~5神经支配;足、小腿及大腿后面、骶部和会阴部是骶神经支配;上肢是颈3~胸1神经支配;5、脊髓和脊神经根的血供由单个的脊髓前动脉和成对的脊髓后动脉均为椎动脉的分支提供;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区域,而且脊髓前动脉吻合支少而供应脊髓面积相对较大,故脊髓血流障碍最易影响脊髓前动脉供应的区域,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的后1/3,而且不易发生缺血损害,一旦发生损害,在被损害的白质柱以下深部感觉丧失,在被损害的后灰柱以下皮肤感觉丧失,腱反射消失;除此之外,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还在胸部接受肋间动脉,在腹部接受腰动脉的血流;根动脉供应1/4的脊髓,颈根动脉降支与胸根动脉升支在胸4脊髓节相交接,而胸根动脉降支与腰升根动脉的升支在腰1脊髓节相交接;交接处的脊髓节段,血流供应最差,根动脉血流障碍,可导致胸4或腰1脊髓节段的缺血坏死而发生截瘫;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1、椎管内阻滞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脑脊液蛛网膜下隙麻醉或硬脊膜外间隙硬脊膜外间隙麻醉或骶管麻醉中,分别“浸浴”蛛网膜下间隙或硬脊膜外间隙的脊神经根;2、将局部麻醉药直接注射到脑脊液中的蛛网膜下隙麻醉,只需相对较小剂量容积的局部麻醉药即可达到有效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脊麻并不是局麻药作用于脊髓的化学横断面,而是通过脑脊液阻滞脊髓的前根神经和后根神经,导致感觉、交感神经及运动神经被阻滞,而且脊神经根的局麻药浓度后根高于前根,因后根多为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纤维,本身对局麻药特别敏感,前根多为有髓鞘的运动神经纤维,对局麻药敏感性差,所以局麻药阻滞顺序先从植物神经开始,次之感觉神经纤维,而传递运动的神经纤维及有髓鞘的本体感觉纤维最后被阻滞;具体顺序为:血管舒缩神经纤维→寒冷刺激→温感消失→对不同温度的辩别→慢痛→快痛→触觉消失→运动麻痹→压力感觉消失→本体感觉消失;消退顺序与阻滞顺序则相反;交感神经阻滞总是先起效而最后消失,因而易造成术后低血压,尤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故术后过早改变病人体位是不恰当的;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的平面并不一致,一般说交感神经阻滞的平面比感觉消失的平面高2-4神经节段,感觉消失的平面比运动神经阻滞平面高1-4节段;3、使用相同浓度的局部麻醉药时,硬脊膜外间隙麻醉和骶管麻醉需要更大的容量和剂量;此外,硬脊膜外间隙麻醉时,局部麻醉药的注射部位脊髓水平也必须靠近作用的脊神经根,局麻药沿硬膜外间隙进行上下扩散,部分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一些药物渗出椎间孔,产生椎旁神经阻滞,并沿神经束膜及软膜下分布,阻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有些药物也可经根蛛网膜下腔,从而阻滞脊神经根;尚有一些药物直接透过硬膜及蛛网膜,进入脑脊液中;容量是决定硬膜外阻滞“量”的重要因素,大容量局麻药使阻滞范围广;而浓度是决定硬膜外阻滞“质”的重要因素,高浓度局麻药使神经阻滞更完全,包括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均被阻滞;硬膜外阻滞可在任何脊神经节段处穿刺,通过调节局麻药的量和浓度来达到所需的阻滞平面和阻滞程度;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1.躯体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疼痛性刺激传导和消除骨骼肌张力,椎管内阻滞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感觉阻滞阻断了躯体和内脏的疼痛性刺激,运动阻滞致使骨骼肌松弛;典型的隔离阻滞是交感神经阻滞通过温度敏感性判断比感觉阻滞痛觉、轻触觉高两个节段,而感觉阻滞通常又比运动阻滞高两个节段;2.自主神经阻滞在脊神经根水平阻断自主神经的传导,可以产生交感神经阻滞和某些副交感神经阻滞;交感神经丛胸腰段脊髓发出,而副交感神经则来自颅内和骶部;椎管内麻醉不能阻断迷走神经第X对脑神经;因此,椎管内阻滞的生理反应系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或副交感神经张力失拮抗所致;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阻滞通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局麻药阻滞胸腰段胸1~腰2交感神经血管收缩纤维,产生血管扩张,继而发生一系列循环动力学改变,其程度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的平面高低相一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系由大量的容量血管扩张所致;心率减慢系由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及静脉血回流减少,右房压下降,导致静脉心脏反射所致;当高平面阻滞时,更由于心脏加速神经纤维cardio-acceleraterfiber胸1~胸4被抑制而使心动过缓加重;心排血量的减少与以下机制有关:①胸1~胸5脊神经被阻滞,心脏的交感张力减小,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性降低;②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低平面阻滞时,心排血量可下降16%,而高平面阻滞时可下降31%;心排血量下降,使血压降低,产生低血压;如果阻滞平面在胸5以下,循环功能可借上半身未阻滞区血管收缩来代偿,使血压降低幅度维持在20%以下;血压下降的程度与年龄及阻滞前血管张力状况有关,例如老年人或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的病人,血压降低的幅度更为明显;硬膜外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血压的影响与给药方式及麻醉平面有关,但与阻滞方法本身无关;一般说来连续硬膜外阻滞对血压的影响是逐渐的、温和的,但单次大剂量注入局麻药对血压的影响亦较大;椎管内麻醉时由于单纯交感神经阻滞而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有限,可能在临床上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健康患者,静脉输注10-20ml/kg的容量负荷可以部分代偿,妊娠后期的病人把子宫推向一侧以增加回心血量;采取这些方法后,仍不能完全避免的低血压,应立即进行治疗,加大输液量,并采取有自身输血作用的头低位;用阿托品治疗严重的或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用血管收缩剂纠正低血压,直接应用α-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静脉张力和动脉收缩,同事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全身血管张力;麻黄碱具有直接的β-肾上腺素能效应,可以提高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间接产生一定程度的血管收缩;如果经上述处理,严重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仍不能纠正,应立即应用肾上腺素5-10ug静注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度,尤以运动神经阻滞范围更为重要;由于膈肌收发自C3-C5神经纤维的膈神经支配,通常椎管内阻很少因其具有临床意义的肺生理改变;高平面蛛网膜下腔阻滞或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时,运动神经阻滞导致肋间肌麻痹,影响呼吸肌收缩,可使呼吸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胸式呼吸减弱甚至消失,但只要膈神经未被麻痹,就仍能保持基本的肺通气量;如腹肌也被麻痹,则深呼吸受到影响,呼吸储备能力明显减弱,临床多表现不能大声讲话,甚至可能出现鼻翼搧动及发绀;有时虽然阻滞平面不高,但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药用量大,也会发生呼吸抑制;此外,尚需注意因肋间肌麻痹削弱咳嗽能力,使痰不易咳出,有阻塞呼吸道的可能;5.对胃肠道的影响椎管内麻醉所致的去交感作用使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导致小皱缩的消化道发生主动性蠕动,胃肠蠕动亢进,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为某些腹腔镜检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硬膜外阻滞时胃粘膜内pH升高,术后持续应用硬膜外阻滞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由于血压降低,肝脏血流也减少,肝血流减少的程度同血压降低的幅度成正比;6.对肾脏的影响肾血流量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椎管内麻醉对肾功能的临床影响较小;椎管内麻醉使膀胱内括约肌收缩及膀胱逼尿肌松弛,使膀胱排尿功能受抑制导致尿潴留,病人常常需要使用尿管;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膜外间隙阻滞的临床应用如果决定采用椎管内麻醉,需向患者说明阻滞的风险和益处,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更重要的是在确保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患者必须认可椎管内阻滞是此类手术的合适选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蛛网膜下隙麻醉适应症1.下腹部、腹股沟区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2.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如: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直肠息肉摘除术、前庭大腺囊肿摘除术、阴茎及睾丸切除术等;3.盆腔手术包括一些妇产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如: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膀胱手术、下尿道手术及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等;4.下肢手术包括下肢骨、血管、截肢及皮肤移植手术,止痛效果可比硬膜外阻滞更完全,且可避免止血带不适;硬膜外间隙阻滞适应证因硬膜外穿刺上至颈段、下至腰段,在颈部以下的大多数手术,硬膜外麻醉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理论上讲,硬膜外阻滞可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但从安全角度考虑,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腹部及以下的手术,包括泌尿、妇产及下肢手术;颈部、上肢及胸部虽可应用,但管理复杂;此外,凡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手术,同样可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椎管内麻醉的主要禁忌症包括:患者拒绝、出血体质、血容量严重不足、颅内压升高、穿刺部位感染和严重瓣膜狭窄性心脏病或心室流出道梗阻;理论上讲,在患有败血症或菌血症的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容易使传染源通过血液扩散至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间隙;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绝对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患者拒绝患有凝血疾病或其他出血体质血容量严重不足颅内压升高严重主动脉狭窄严重二尖瓣狭窄相对禁忌症败血症患者不配合既往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脱髓鞘损伤瓣膜狭窄性心肌损伤严重脊柱畸形有争议的禁忌症穿刺部位既往手术无法与患者交流复杂手术时间冗长手术大量失血损伤呼吸功能的手术穿刺技术(一)穿刺前准备椎管内阻滞时必须备有全部气管插管和复苏的设备和药物,并能随时取用;适当的术前用药有利于区域麻醉的实施,而非药物准备也同样有较大的帮助;告知可能出现的情况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焦虑,在非常规应用术前药的患者通常是产科麻醉患者尤为重要;镇静时通过面罩或鼻导管辅助供氧,有助于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用量较大,为预防中毒反应,麻醉前可给予巴比妥类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对阻滞平面高、范围大或迷走神经兴奋型病人,应同时加有阿托品,以防心率减慢,术前有剧烈疼痛者适量使用镇痛药;实施椎管内阻滞所需的监护与全身麻醉相同,硬脊膜外注射类固醇激素无局部麻醉药进行疼痛治疗,通常无需进行持续监护;;(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技术1、麻醉用具蛛网膜下腔阻滞应准备的用具有:20G和22G以下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各一根,1ml和5ml注射器各一副,25G和22G注射针头各一枚,消毒钳一把,无菌单四块或孔巾一块,40ml药杯两只,小砂轮一枚,棉球数只,纱布数块;集中在一起包成“脊麻穿刺包”,用高压蒸气消毒备用;目前还有一次性“脊麻穿刺包”市售选择;在准备过程中,认真检查穿刺针与针芯是否相符,有无破损,与注射器衔接是否紧密;对各种用药的浓度、剂量必须认真核对,并把手术台调节到需要的位置;准备好给氧装置、人工通气器械及其他急救用品,以备紧急使用;2、穿刺体位蛛网膜下腔穿刺体位,一般可取侧位或坐位,以前者最常用;1.侧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穿刺;背部与床面垂直,平齐手术台边沿;采用重比重液时,手术侧置于下方,采用轻比重液时,手术侧置于上方;2.坐位臀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两足踏于凳上,两手置膝,头下垂,使腰背部向后弓出;这种体位需有助手协助,以扶持病人保持体位不变;如果病人于坐位下出现头晕或血压变化等症状,应立即平卧,经处理后改用侧卧位穿刺;鞍区麻醉一般需要取坐位;3、穿刺部位和消毒范围蛛网膜下腔常选用腰3-4或腰2-3棘突间隙,此处的蛛网膜下腔最宽终池,脊髓于此也已形成终丝,故无伤及脊髓之虞;确定穿刺点的方法是: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联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第4腰椎或腰3-4棘突间隙;如果该间隙较窄,可上移或下移一个间隙作穿刺点;穿刺前须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应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4、穿刺方法穿刺点用0.5%~2%利多卡因作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浸润;常用的蛛网膜下腔穿刺术有以下两种;1.直入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并仔细体会针尖处的阻力变化;当针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觉,继续推进常有第二个“落空”感觉,提示已穿破硬膜与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如果进针较快,常将黄韧带和硬膜一并刺穿,则往往只有一次“落空”感觉;2.旁入法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作局部浸润;穿刺针与皮肤成75度对准棘突间孔刺入,经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本法可避开棘上及棘间韧带,特别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病人或脊椎畸形或棘突间隙不清楚的肥胖病人;此外,当直入法穿刺未能成功时,也可改用本法;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如未见流出则应考虑病人脑压过低所致,可试用压迫颈静脉或让病人屏气等措施,以促使脑脊液流出;也可旋转针干180度或用注射器缓慢抽吸;经上述处理仍无脑脊液流出者,应重新穿刺;穿刺时如遇骨质,应改变进针方向,避免损伤骨质;经3~5次穿刺而仍未能成功者,应改换间隙另行穿刺;5、常用药物蛛网膜下腔阻滞较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地布卡因和利多卡因;上述药物的作用时间从短至长依次为: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及地布卡因;常用蛛网膜下隙麻醉药的剂量和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剂量mg作用时间min 会阴部下肢下腹部上腹部原液肾上腺素普鲁卡因10%751252004560布比卡因0.75%溶于8.25%右旋糖酐4~1012~1412~1890~120100~150丁卡因1%溶于10%葡萄糖4~810~1210~1690~120120~240利多卡因15%溶于7.5葡萄糖25~5050~7575~10060~7560~90罗哌卡因20.2%~1%8~1212~1616~1890~12090~120 1不推荐应用;应用时应稀释至2.5%以下;2非说明书用法;6、血管收缩药血管收缩药可减少局麻药血管吸收,使更多的局麻药物浸润至神经中,从而使麻醉时间延长;常用的血管收缩药有麻黄碱、肾上腺素及苯肾上腺素新福林;常用麻黄碱1:1000200μg~500μg0.2ml~0.5ml或新福林1:1002mg~5mg0.2ml~0.5ml加入局麻药中;但目前认为,血管收缩药能否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与局麻药的种类有关;肾上腺素能够延长丁卡因麻醉时间超过50%,去氧肾上腺素也能延长蛛网膜下隙麻醉丁卡因的麻醉时间,但对布比卡因的影响不大;利多卡因、丁卡因可使脊髓及硬膜外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把血管收缩药加入至利多卡因或丁卡因中,可使已经扩张的血管收缩,因而能延长作用时间,而布比卡因使脊髓及硬膜外血管收缩,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并不能延长其作用时间;7、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阻滞平面是指皮肤感觉消失的界限,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须在短时间内主动调节和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所需的范围,且又要避免平面过高;这不仅关系到麻醉成败,且与病人安危有密切关系,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许多因素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局麻药的剂量及比重,椎管的形状以及注药时病人的体位;总体来说,麻醉药剂量越大,注射部位越高,所获得的麻醉平面越高;此外,局部麻醉药在脑脊液中向头侧的扩散取决于其相对于CSF的比重;CSF在37℃时的比重为1.003—1.008;病人体位和局麻药的比重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主要因素,局麻药注入脑脊液中后,重比重液向低处移动,轻比重液向高处移动,等比重液即停留在注药点附近;重比重局部麻醉药溶液的密度比CSF大较重,而轻比重局部麻醉药溶液的密度比CSF小较轻;局部麻醉药溶液加入葡萄糖可变成重比重溶液,加入无菌盐水可变成轻比重溶液;因此,在头高位时,重比重溶液会沉向尾部,轻比重溶液向头端上升;但是体位的影响主要在5~10分钟内起作用,超过此时限,药物已与脊神经充分结合,体位调节的作用就会无效;脊椎的四个生理弯曲在仰卧位时,腰3最高,胸6最低,如果经腰2~3间隙穿刺注药,病人转为仰卧后,药物将沿着脊柱的坡度向胸段移动,使麻醉平面偏高;如果在腰3~4或腰4~5间隙穿刺,病人仰卧后,大部药液向骶段方向移动,骶部及下肢麻醉较好,麻醉平面偏低,因此于腹部手术时,穿刺点宜选用腰2~3间隙;于下肢或会阴肛门手术时,穿刺点不宜超过腰3~4间隙;一般讲,注药的速度愈快,麻醉范围愈广;相反,注药速度愈慢,药物愈集中,麻醉范围愈小尤其是低比重液;穿刺针斜口方向Whiteacare针对麻醉药的扩散和平面的调节有一定影响,斜口方向向头侧,麻醉平面易升高;反之,麻醉平面不易过多上升;蛛网膜下隙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其他因素麻醉药溶液的比重年龄患者体位脑脊液注射时脊髓弯曲程度注射后即刻药物容积药物剂量腹内压注射部位穿刺针方向注射速度患者身高妊娠辅助用血管收缩药一些蛛网膜下隙麻醉药物的比重药物比重布比卡因0.5%溶液溶于8.25%右旋糖苷1.0227—1.02780.5%原液0.9990—1.0058利多卡因2%原液1.0004—1.00665%原液溶于7.5%右旋糖酐1.0262—1.0333普鲁卡因10%原液1.01042.5%溶于盐水0.9983丁卡因0.5%溶液溶于盐水0.9977—0.99970.5%溶液溶于D5W1.0133—1.02038、麻醉中的管理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其程度与阻滞平面有密切关系;平面愈高,扰乱愈明显;因此,须切实注意平面的调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超过胸4后,常出现血压下降,多数于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发生,同时伴心率缓慢,严重者可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躁动不安等症状;这类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下降,加之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而造成;心率缓慢是由于交感神经部分被阻滞,迷走神经呈相对亢进所致;血压下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但与病人心血管功能代偿状态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血容量不足或酸中毒等情况有密切关系;处理上应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如果无效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间羟胺等,直到血压回升为止;对心率缓慢者可考虑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0.3mg以降低迷走神经张力;2呼吸抑制因胸段脊神经阻滞引起肋间肌麻痹,可出现呼吸抑制表现为胸式呼吸微弱,腹式呼吸增强,严重时病人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不能发声,甚至紫绀,应迅速有效吸氧;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血压骤降或心搏骤停,应立即施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维持循环等措施进行抢救;3恶心呕吐诱因有三:①血压骤降,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引内脏;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应检查是否有麻醉平面过高及血压下降,并采取相应措施;或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刺激;或施行内脏神经阻滞,一般多能收到良好效果;若仍不能制止呕吐,可考虑使用异丙嗪或氟哌啶等药物镇吐;三硬膜外间隙阻滞穿刺技术硬膜外间隙麻醉是一种比典型的“全或无”的蛛网膜下隙麻醉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椎管内阻滞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产科镇痛、术后疼痛和慢性疼痛治疗;它既可以单次使用,也可经导管间断注射和/或连续输注;运动阻滞可以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阻滞,这些变数取决于所用的药物、浓度、剂量和注射节段;单次法缺乏可控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故已罕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1、硬膜外穿刺用具包括:连续硬膜外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各一根,15G粗注射针头一枚供穿刺皮肤用、内径小的玻璃接管一个以观察硬膜外负压、5ml和20ml注射器各一副、50ml的药杯两只以盛局麻药、无菌单两块、纱布钳一把、纱布及棉球数个,以上物品用包扎布包好,进行高压蒸气灭菌;目前,有硬膜外穿刺包经供一次性使用;此外,为了防治全脊麻,须备好气管插管装置,给氧设备及其他急救用品;2、穿刺体位及穿刺部位。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一、椎管内麻醉的定义和原理:椎管内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脊髓腔或硬脑膜下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和脑膜,达到麻醉和镇痛效果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阻断脊髓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冲动,达到麻醉和镇痛的目的。
二、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1.手术区域较小,如下肢手术、会阴手术等;2.对全身麻醉有禁忌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3.需要术中或术后疼痛控制的患者。
三、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 患者体位:采用侧卧位,将患者的背部暴露。
- 消毒:对患者背部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 局部麻醉: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2.穿刺和引导针的放置:- 穿刺点的选择:通常选择L3-L4、L4-L5或L5-S1的间隙作为穿刺点。
- 穿刺器的选择:可选择无创伤性的针头,如Whitacre针或Sprotte针。
- 穿刺技术:将针头垂直于患者背部插入皮肤,穿过皮下组织和韧带,进入硬脑膜下腔或脊髓腔。
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
3.药物注射:- 药物选择:常用的药物有局麻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
- 药物剂量: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 药物注射方式:可选择单次注射或连续注射的方式。
4.监测和处理并发症:- 血压和心率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
- 头痛:椎管内麻醉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可通过卧床休息、补液和镇痛药物缓解。
- 神经损伤: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损伤脊髓和神经根,如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应及时处理。
四、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禁忌症:- 患者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有感染性脑膜炎或脊髓炎;- 患者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2.注意事项:- 椎管内麻醉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临床麻醉学教案:椎管内麻醉一、概述椎管内麻醉(spinal anesthesia)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腰椎下方的椎管内,使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达到麻醉效果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手术和分娩等临床场景中。
二、适应症1. 手术麻醉:适用于下肢、盆腔、腹部手术等需要局部麻醉的手术。
2. 分娩麻醉:适用于顺产或剖宫产的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缓解。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b.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过敏史。
c.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让其取仰卧位,保持腰背部弯曲。
d. 皮肤消毒:用无菌溶液清洁并消毒注射部位。
2. 穿刺过程:a. 戴好无菌手套,取出椎管穿刺针,并将其与注射器连接。
b. 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定位,找到L3-L4或L4-L5的间隙。
c. 用右手持针,以15°-30°的角度向下斜刺入皮肤。
d. 当感觉到阻力减轻时,表明已进入椎管,停顿片刻确认无血液回流。
e. 缓慢注射麻醉药物,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3. 药物选择和剂量:a.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b. 剂量根据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手术部位等因素进行调整。
c. 注意遵循最大剂量限制,以避免药物中毒。
4. 观察和处理:a. 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b. 监测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完全丧失。
c. 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结束和后续处理:a. 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药物的注射,等待麻醉效果消退。
b. 帮助患者恢复平卧位,并观察其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
c. 提供适当的镇痛和护理措施,以减轻术后疼痛和不适。
四、注意事项1. 椎管内麻醉需要严格掌握穿刺技巧,以避免损伤神经或脊髓。
2.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量使用。
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临床麻醉学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简称椎管内麻,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来实现全身麻醉的方法。
它是临床麻醉学中重要的麻醉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控制和术后镇痛。
本文将介绍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步骤、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原理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是通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脊髓腔内,使药物通过脊髓液的循环迅速扩散到脑和脊髓的相关神经结构,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其中,用于椎管内麻醉的主要药物是局麻药。
二、步骤椎管内麻醉的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患者保持躺卧位,放松身体,暴露腰椎部位。
2. 局麻药物准备: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物装入注射器,并确保无气泡。
3.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腰椎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 局麻药物注射:医生穿刺腰椎间隙,将注射器插入脊髓腔内,然后将局麻药物缓慢注射,使药物充分扩散。
5. 观察效果:注射局麻药物后,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变化,以确保麻醉效果的达到。
三、适应症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以下情况:1. 体表浅麻醉效果欠佳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能够提供更深的麻醉效果,适用于一些对疼痛敏感或麻醉要求较高的手术。
2. 长时间手术。
由于椎管内麻醉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3. 术后疼痛控制。
椎管内麻醉可以提供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四、禁忌症椎管内麻醉有一些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反对或无法接受椎管内穿刺的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等。
2. 严重的脊椎畸形或腰椎间隙狭窄,无法安全穿刺。
3. 过敏史或过敏反应高风险。
4. 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感染性脑脊髓炎等疾病。
五、并发症椎管内麻醉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以下情况:1. 低血压和心率下降。
由于药物的扩散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需要及时处理。
2. 脊髓神经损伤。
极少数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可能会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和运动障碍。
第10章椎管内麻醉一、选择题A型题1.目前国内麻醉医生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A.局麻B.针麻C.脊麻D.硬膜外麻醉E.气管内插管全麻2.成人硬脊膜终止于A.腰1B.腰2C.骶1D.骶2E.骶裂孔3.多数情况下骶裂孔至硬膜囊下端的距离为A.2cmB.3cmC.3.7cmD.4.7cmE.5.7cm4.硬膜外间隙哪段负压最明显A.颈段B.上胸段C.下胸段D.腰段E.骶段5.成人脊髓终止于A.胸12椎下缘B.腰1椎下缘C.腰2椎下缘D.腰3推下缘E.腰4椎下缘6.交感神经起始于脊髓胸1~腰3的A.灰质前柱细胞B.灰质后柱细胞C.灰质中间侧角细胞D.白质前索E.白质后索7.骶副交感神经起始于脊髓骶2~4的A.灰质前柱细胞B.灰质后柱细胞C.灰质侧角细胞D.白质前索E.白质后索8.关于交感及骶副交感神经的走向哪个正确A.进入前根B.进入后根C.进入侧根D.交叉到对侧前根E.交叉到对侧后根9.脊麻时神经纤维被阻滞的顺序是A.温觉、痛觉、触觉、运动、压力、血管舒缩神经B.血管舒缩神经、温觉、痛觉、触觉、运动、压力C.血管舒缩神经、痛觉、触觉、温觉、运动、压力D.血管舒缩神经、运动、温觉、痛觉、触觉、压力E.运动、血管舒缩神经、温觉、痛觉、触觉、压力10.临床上所谓高位腰麻是指阻滞平面达A.T10B.T8C.T6D.T4E.T211.临床上所谓阻滞平面是指A.交感神经阻滞平面B.温觉阻滞平面C.痛觉神经阻滞平面D.运动神经阻滞平面E.压力感觉神经阻滞平面12.平面达T4的脊麻,平均动脉压下降可达A.21%B.30%C.44%D.56%E.65%13.脊麻时下述哪一参数下降率最大A.右房内压B.左房内压C.心输出量D.动脉血压E.外周血管阻力14.椎管内阻滞血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A.肌肉麻痹B.肾上腺阻滞C.交感神经阻滞D.副交感神经阻滞E.中枢交感神经介质释放减少15.全脊麻演变过程中哪一致命征最先产生A.血压下降B.心跳骤停C.意识消失D.呼吸停止E.脉搏细弱16.低位腰麻是指阻滞平面在A.T4以下B.T6以下C.T8以下D.T10以下E.T12以下17.腰麻平面达T6,则其交感阻滞平面至少达A.T9B.T8C.T7D.T6E.T418.硬膜外阻滞下界平面达L2,则下界运动平面在A.T10B.T12C.L2D.L4E.L519.腹腔脏器的交感神经支配来源于A.T4~10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T5~1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T5~L1交感神经节前纤维D.T5~L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E.T6~L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20.硬膜外给药后药液扩散停止需A.5minB.10minC.15minD.20minE.25min21.硬膜外阻滞完善的时间需A.5minB.10minC.12~20minD.25~30minE.40min22.椎管内麻醉前给阿托品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呼吸道分泌物B.预防心动徐缓C.提高痛阈D.缓解局麻药中毒E.预防恶心呕吐23.孕妇硬膜外阻滞平面扩散较广的主要机制A.体弱平面易扩散B.硬膜外间隙是负压C.硬膜外间隙是正压D.硬膜外血管充盈间隙变小E.通气量大24.Usubiaga实验证明颈、胸、骶部硬膜外穿刺负压出现率分别为A.98%、88%、0%B.88%、98%、0%C.98%、0%、88%D.88%、0%、98%E.0%、98%、88%25.腰麻穿刺最常用的间隙A.T12~L1B .L1~L2C.L2~3D.L3~4E.L4~526.腰麻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部位俗称A.马尾B.终池C.脊髓D.腰膨大E.脊髓后根27.成人仰卧位时脊柱最高部位A.C3B.L1C.L3D.T6E.T1028.成人仰卧位时脊柱最低部位A.C3B.L1C.L3D.T6E.T1029.腰麻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A.术前脱水B.心动徐缓C.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D.肌张力下降E.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30.腰麻平面达T4,心率减慢的主要原因A.支配心脏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B.血压下降C.右房压下降D.窦弓反射E.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阻滞31.丁卡因脊麻的起效时间A.1~2minB.3~4minC.5~9minD.10~15minE.20min32.布比卡因脊麻的起效时间同A.利多卡因B.丁卡因C.普鲁卡因D.罗哌卡因E.地布卡因33.椎管内麻醉时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A.循环抑制B.呼吸抑制C.低血容量D.神经反射E.药物中毒34.硬膜外穿刺产生负压的主要原因A.硬膜外间隙原为负压B,硬脊膜突然顶开C.黄韧带突然顶开D.穿刺针进入静脉E.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间隙35.硬膜外留管最适宜长度A.1.5cmB.2cmC.3cmD.4 cmE.5cm36.下述哪种药易出现快速耐药现象A.普鲁卡因B.丁卡因C.利多卡因D.罗哌卡因E.布比卡因37.为减缓局麻药在硬膜外的吸收并延长其作用时间,局麻药中最常添加A.麻黄碱B.多巴胺C.甲氧明D.肾上腺素E.去氧肾上腺素38.局麻药中加入1:200 000肾上腺素是指20m1药液中加入肾上腺素A.0.lmgB.0.2mgC.0 .3mgD.0.4mgE.0. 01 mg39.蛛网膜下腔穿刺时,穿刺针穿过的组织哪项正确A.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B.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硬膜外腔、黄韧带、硬膜下腔、硬脊膜C.皮肤、皮下组织、黄韧带、棘上韧带、硬膜外腔、棘间韧带、硬脊膜D.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硬膜外腔、黄韧带、硬脊膜E.皮肤、皮下组织、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硬膜、黄韧带、硬膜外腔40.脊麻注药后,各类脊神经纤维先后被阻滞的顺序是A.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B.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D.运动神经、交感神经、感觉神经E.交感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41.关于骶管麻醉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硬膜外麻醉B.别名称鞍区阻滞C.不易发生局麻药中毒D.易引起马尾神经综合征E.阴囊手术不可选用42.下列哪种情况可采用腰麻A.老年病人行胃癌手术B.严重高血压C.慢性贫血(血红蛋白700 g/ L以上)D.盆腔肿瘤E.脊髓肿瘤43.配制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溶液20m1,加入0.1%的肾上腺素溶液A.2.0mlB.1.5m1C.1.0mlD.0.2m1E.0.lml44.有关成人骶管腔的容积,哪项正确A.25mlB.35m1C.45mlD.55m1E.60m145.硬膜上穿刺孔的愈合时间,哪项正确A.8小时B.24小时C.72小时D.1~2周E.3周以上46.麻醉平面达脐部是指哪一脊神经高度A.胸4B.胸5C.胸8D.胸10E.胸1247.椎管麻醉时,哪种神经功能最后被阻滞A.随意运动B.温度觉C.深部感觉(本体感觉)D.自主神经功能E.痛觉48.腰麻下行剖宫产术,发生严重低血压原因是A.疼痛反应B.催产素剂量不足C.儿茶酚胺释放D.下腔静脉受压E.输入液体过多49.在1898年Augest Bier作脊麻用的局麻药是A.普鲁卡因B.可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利多卡因50.下列哪种药不延长或仅稍延长脊麻作用时间A.肾上腺素B.苯肾上腺素C.甲氧明D.去甲肾上腺素E.麻黄碱51.若脊麻没有引起并发症,脊麻后一周脑脊液应该是A.正常B.白细胞计数增加C.蛋白含量增加D.压力仍高于正常E.氯含量增加52.下列哪种局麻药是等比重液A.1%丁卡因B.0.75%布比卡因C.0.1%丁卡因D.2%利多卡因E.5%普鲁卡因53.一位脊麻病人在局麻药注入5分钟后,脉搏由82次/min降至50次/min,心动徐缓的原因是A.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B.心加速神经受抑制C.术前用药量过大D.双下肢肌肉瘫痪E.循环时间增加100%54.纠正脊麻引起的低血压,最好兴奋A.α一肾上腺素能受体B.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C.α和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D.心肌的a一肾上腺素能受体E.心肌的β一肾上腺素能受体55.有关脊麻时低血压的原因,哪项正确A.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阻滞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C.脑脊液丢失D.肌肉瘫痪E.静脉收缩56.椎管内麻醉后血压急剧下降,最有效的处理措施为A.立即快速静脉输液B.立即静脉注射麻黄碱15~30mgC.头低位D.头高位,控制麻醉平面E.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点滴57.局麻药液在硬膜外腔扩散范围最广的见于A.新生儿B.小儿C.年轻男性D.年轻女性E.动脉硬化的老年人58.骶管穿刺须经过下列哪一种结构A.骶棘韧带B.后骶尾韧带C.骶管D.骶骨前筋膜E.骶尾侧韧带59.连续骶管阻滞后,容易发生哪种并发症A.头痛B.腰痛C.硬膜外脓肿D.蛛网膜炎E.马尾神经综合征60.取仰卧位时,脊柱弯曲度的最高点在A.第1腰椎间隙B.腰3C.腰1D.第4腰椎间隙E.第5腰椎间隙61.取仰卧位时,正常成年人胸椎弯曲的最低点在A.胸2B.胸6C.胸7D.胸9E.胸1162.正常人直立时,哪些椎体的棘突为水平位A.颈椎、全部胸椎和上4个腰椎B.颈椎、上4个胸椎和下4个腰椎C.前2个颈椎、全部胸椎和下4个腰椎D.颈椎和腰椎E.颈推、上3个胸椎和全部腰椎63.侧路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所遇到的惟一韧带是A.棘上韧带B.棘间韧带C.黄韧带D.后纵韧带E.前纵韧带64.硬膜外腔内充满以下什么组织A.血管B.脂肪组织C.淋巴管D.网状组织E.以上全部65.脊髓的硬膜囊延伸到哪一部位A.第2腰椎B.第5腰椎C.第2骶段D.第4骶段E.尾骨66.新生儿的脊髓通常伸展到哪一部位A.腰1B.胸12C.椎管的全长度D.腰3E.腰567.有关腰麻后发生的脑神经麻痹,下列哪项正确A.以第VI对脑神经发生率高B.第IX对脑神经麻痹多见C.原因为无菌性脊髓膜炎D.50%的病例须经1年以上才能恢复E.多为操作不当引起68.下列脊髓神经与分布区的组合中,哪项正确A.颈1—头颈部皮肤B.颈4—上臂C.胸6—十二指肠D.腰1—睾丸E.骶3—阴道69.脊柱的组成哪项错误A.颈椎8节B.胸椎12节C.腰椎5节D.骶椎5节E.尾椎4节70.成人脊柱有生理弯曲,哪项错误A.颈曲B.胸曲C.腰曲D.骶曲E.尾曲71.有关脊神经的组成哪项不对A.颈神经8对B.胸神经12对C.腰神经5对D.骶神经5对E.尾神经4对72.下述哪项不是有髓神经纤维A.司运动的AαB.司轻触、压力、痛感的AβC.司肌梭的Aγ及司痛感、温感的AδD.传递交感神经冲动的B纤维E.传导刺痛的C纤维73.对蛛网膜的描述哪项错误A.薄而透明B.为一层韧带C.与软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D.与软膜之间有丝状小梁相连E.含有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74.硬膜外间隙哪项不对A.是一充满脂肪.血管和淋巴管的潜在间隙B.在L2处最宽约5~6mmC.在中胸部宽约3~5mmD.在下颈部宽约1.5~2mmE.上自枕骨大孔,下至骶275.关于脑脊液哪项不对A.成人总量约120~150mlB.脑室约60~70mlC.脑蛛网膜下腔约35~40m1D.脊蛛网膜下腔约25~30mlE.终池约l0ml76.关于腰麻药比重哪项错误A.等比重药液作用时间较短B.重比重可用5%~10%葡萄糖配制C.重比重药液作用时间最长D.轻比重可用注射用水配制E.等比重可用生理盐水配制77.有关脊麻的作用机制哪项不是A.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B.后根局麻药浓度高于前根C.后根脊神经节中的麻药浓度最低,但对麻药最敏感D.局麻药通过周围软膜均匀直接渗透到脊髓深部E.脊髓内的麻药浓度以后根及侧柱最高78.下列哪项不是中、高位脊麻的作用A.血压下降,心率减慢B.呼吸加快C.尿潴留D.胃肠道蠕动增加E.胃酸分泌减少79.硬膜外间隙的解剖特点哪项错误A.内含丰富的脂肪组织.血管和淋巴管B.小儿椎间孔常狭窄或闭锁C.老年人椎间孔常狭窄或闭锁D.有蛛网膜绒毛突入E.年龄增大则绒毛增多80.有关硬膜外阻滞的说法哪项不对A.糖尿病及动脉硬化者用药量减少B.脱水、休克者用药量减少C.只阻滞感觉神经不阻滞运动神经D.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E.麻药浓度决定阻滞质量81.椎管内麻醉术前用药不妥的是A.苯巴比妥钠B.阿托品C.哌替啶D.氯丙嗪E.地西泮82.脊麻的适应证中下列哪项应排除A.胸部手术B.腹部手术C.盆腔手术D.肛门会阴手术E.下肢手术83.脊麻的绝对禁忌证除外A.穿刺部位感染B.休克C.脊髓灰质炎D.男50岁,小肠梗阻一周,频繁呕吐E.女65岁,晨练时外伤致右股骨骨折,血压150/85mmHg,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4.下列手术硬膜外穿刺点哪个不当A.阑尾切除T11~12B.胃穿孔修补术T8~9C.输尿管中下段切开取石术T8~9D.剖宫产术L2~3E.降结肠肿瘤切除术L1~285.下述指征表明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除外A.遇阻力B.突破感C.负压现象D.注气注水无阻力E.注气注水后气泡外溢86.硬膜外阻滞哪项处理不对A.放管至15cm刻度处即退针B.放管至13cm刻度处遇阻力可快速注水2m1再置管C.如B处理无效即拔出导管,旋转180度再置管D.回抽导管血流不断应将导管外拔少许至回抽无血E.回抽导管间断有血可将5mg麻黄碱稀释后注入87.有关骶管的说法哪项不对A.骶裂孔与两髂后上棘三点的连线是等边三角形B.骶管有丰富的静脉丛,药液吸收快C.国人约有20%骶管变异,约10%骶裂孔畸形或闭锁D.管腔与硬膜外腔不相通E.骶管容积成人约25m188.作重比重腰麻时,影响平面的因素哪项错误A.注射时病人的体位B.注射后病人的体位C.注射速度D.穿刺针进入深度E.药物剂量89.下列有关脊麻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麻醉失败或作用不全时,首先应考虑没有将局麻药准确地注射到蛛网膜下腔B.成人应在第2腰椎以下选择脊椎穿刺点C.鞍麻时膝反射多消失D.针刺法测得的感觉消失的高度常常低于交感神经阻滞的高度E.术后肠麻痹严重时,应用高位脊麻有效90.硬膜外麻醉术中突然出现心率减慢,与哪项相对无关A.牵拉反应B.麻醉平面过高C.低血压,缺氧D.全脊髓麻醉E.误吸91.为防止误入蛛网膜下腔,骶管穿刺针尖深度不应超过A.第5腰椎棘最高点B.髂后上棘连线的平面C.第1对骶后孔水平D.第4对骶后孔水平E.髂嵴最高点连线92.有关硬膜外麻醉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应选用开口斜面约45º比较钝的穿刺针B.蛛网膜下腔内可检测出局麻药C.硬膜外腔内置入导管不宜>5cmD.局麻药内可加入适量肾上腺素等E.上肢手术不能应用硬膜外麻醉93.关于再次硬膜外麻醉,下列叙述哪项错误A.48小时内重复进行硬膜外阻滞时,麻醉扩散的范围比第一次广泛B.一周内重行硬膜外麻醉时,可因硬膜外间隙有粘连而影响麻醉药的扩散C.如前几次硬膜外穿刺有出血或注药后回流较多,则此次硬膜外麻醉的失败机会增加D.反复进行硬膜外麻醉对麻醉效果无任何影响E.多次硬膜外麻醉对麻醉效果有影响94.有关硬膜外腔负压的叙述,哪项错误A.颈胸部受胸膜腔负压的影响,多通过椎间孔传递而来B.胸部大约为-2.0~-9. 0cmH20C.按腰部、胸部、颈部、骶部依次减少D.腰部出现率可高达80%以上E.骶管不出现负压95.下列有关能管阻滞的叙述中,哪项错误A.骶管解剖变异较多,成人约占20%B.硬膜囊的尖端达第2~3骶孔的高度C.骶穿刺可出现负压D.可借注入空气试验确证穿刺针是否在骶管内E.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96.脊髓麻醉时对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A.血容量的改变B.节后交感神经阻滞C.节前交感神经阻滞D.体位改变E.禁食水的影响97.下列有关全脊髓麻醉的叙述哪项错误A.心率减缓B.上肢能自主活动C.神志消失D.呼吸停止E.血压下降98.关于脑脊液的生理,下列哪项错误A.成人脑脊液量为120~150mlB.颅蛛网膜下腔内约35~40m1C.脊蛛网膜下腔内约25~30mlD.胸10平面约15m1E.腰3平面约5m199.关于脑脊液的生化,下列哪项错误A.pH为7.4B.比重1.003~1.009C.脑脊液似淋巴液,有少量红细胞D.葡萄糖450mg/LE.蛋白质100~250mg/L100.关于脑脊液压力,下列哪项错误A.平卧位<100mm H20B.侧卧位在70~170mmH20C.坐位时200~300mmH20D.老年和脱水病人偏低E.血液渗透压改变和脑脊膜感染时降低101.关于局麻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局麻药最多见的全身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B.普鲁卡因主要被血浆假胆碱酯酶水解C.利多卡因主要在肝脏内被分解D.普鲁卡因成人一次限量为1gE.术前应用安定可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102.腰麻时有关血压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脊麻平面在T4以上者,血压约下降14%B.在T4以下者下降21%C.肺动脉压下降15%~35%D.全身静脉压下降12%~35%E.左房压下降36%~53%103.脊麻时病人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哪项错误A.从未被阻滞的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所诱发B.胃肠蠕动增强、胆汁反流入胃C.病人精神因素D.低血压、脑缺氧E.术前用药没有影响104.影响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的因素,除外A.局麻药的容积和浓度B.局麻药注射的速度C.年龄D.身高E.脑脊液压105.在确定棘突的位置时,下列哪项体表标志错误A.颈部最大突起的棘突为第7颈椎棘突B.两侧肩岬冈连线为第3胸椎棘突C.肩岬角连线为第7胸椎棘突D.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为第4腰椎棘突或腰4~5棘突间隙E.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在第1骶椎平面106.脊麻时引起恶心呕吐下列哪项原因可能性最小A.收缩压低于70mmHg导致脑缺血B.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未被阻断C.胆囊和幽门括约肌松弛D.吗啡的特异反应E.血浆肾上腺素浓度过高107.硬膜外阻滞后最常见的不适是A.头痛B.背痛C.尿潴留D.恶心、呕吐E.心悸、气短108.成年男性关于黄韧带至硬膜的距离,哪项错误A.在玩间隙约5~6mmB.中胸部约3~5mmC.下颈部1.5~2mmD.在颈屈时T1间隙可达3~4mmE.在L4~5间隙可达7~8mm109.关于硬膜外腔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硬脊膜外腔(epidural )、硬脊膜周围腔(peridural )、硬脊膜外腔(extradural space)是同义词B.硬脊膜周围腔是硬脊膜和椎骨骨膜之间的腔C.硬脊膜外腔向颅侧通过枕骨大孔与颅内相通D.尾端与骶管相连E.硬脊膜外腔终止于横跨骶裂孔的膜上110.对脊麻后低脊髓压力性头痛的处理,哪项不当A.大量输液B.使用腹带C.硬膜外自家血充填D.静注高张葡萄糖液E.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问题111一125某青年26岁,80kg。